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音乐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艺术素养,提高学生审美的责任。如何保障小学阶段音乐课程 教学工作的高效开展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本文以小学音乐课教学中高效课堂构建的意义作为切入点,分析了目前小学 音乐课堂教学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从情境构建、认知调动、问题启发、策略优化、鼓励实践以及完善考核等方面入手,实现小学 音乐高效课堂的构建。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音乐教学,高效课堂
为了有效降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面临的学业压力,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 院办公厅于 2021 年印发了《关于进一 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 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 , 为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有效降低义 务教育阶段学生面临的过重负担提供了 明确的方向引领。音乐课程教师应针对 “双减”政策内容和要求进行深层次研 究,结合音乐课程教学实际对传统课堂 教学模式进行全面优化,使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得到同步提升。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构建高效课堂的主要意义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高效课堂的构建可以使学生全身心投入音乐课程学习,让他们感受到音乐中蕴藏的魅力,激发学生对音乐 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愿意配合老师 的教学策略以及教学方法,助推音乐教学工作的高效发展。
(二)培养学生音乐想象力
依托高效音乐课堂,能够让学生 的音乐想象力得到充分启发、调动和培养,让学生逐渐深入音乐的美妙世界,能够与音乐创作者进行精神层面 的“互动”,让学生领略到音乐作品 中蕴藏的相关内涵,实现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不断提升。
(三)显著提升课堂效率
对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模式的全面 优化与改革,以及教学过程中可能存 在的冗余环节和流程进行充分迭代和 优化,能够使音乐课堂教学效率得到 显著提升,教学内容密度得到质的飞 跃,学生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得到更 加丰盈的收获。
二、目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面临 的问题
与此同时,我们也能够看到,小 学音乐课堂教学工作的开展还面临着 一定的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 几方面。
(一)教学设计不够完善
部分音乐教师对“双减”政策相 关内容的研究分析不够深入,在进行 教学方案设计的同时未能充分理解小 学阶段学生减负工作要求,教学内容仍以常规的理论知识为主,课堂氛围 较为紧张,学生难以在课堂教学过程 中认识到音乐的独特魅力。
(二)教学方法较为单一
部分教师仍秉持着传统的灌输式 教学法开展小学阶段音乐教学活动,学 生在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参与较为 有限。这会导致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渠道被切断,学生对音乐课程的热情和 积极性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打击和影响。
(三)教学目标不够科学
在小学阶段音乐课程展开教学之 前,需结合实际,构建科学可行的教 学目标,使后续的教学工作具备更加 精准明确的方向引领。但在现阶段一 些学校开展的音乐课程教学工作中, 教学目标的设计未能充分考虑到小学 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对情感目 标、技能目标的关注较为欠缺,教学 目标的构建出现严重失衡,不利于音 乐课堂的高效推进。
三、实现小学音乐高效课堂构建 的策略
为了实现小学阶段音乐高效课堂构建目标,满足音乐高效课堂发展需 求,学校和教师应基于以下几方面措 施展开工作。
(一)结合实际构建音乐教学情境
作为美育体系中的关键一环,提 升小学音乐课程教学质量的前提是让 学生感知到音乐创作作品中蕴藏着的 美感与内涵,提高学生在音乐教学活 动中的参与度,实现最终教学目标。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应当采取更 加多元化的手段和措施构建相应的音 乐教学情境,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 探究,让学生能够在身心愉悦的状态 下投入音乐学习活动,提升学生的音 乐综合素养。
例如:在学习苏少版音乐教材三 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司马光砸缸》一 课时,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司马光砸 缸这一著名历史故事的基本内容以及 故事背景,在班级内构建相关故事的 教学情境,鼓励学生代入情境中进行 分析和思考,学生可以代入司马光这 一角色中,谈论他们对故事情境的看 法与他们在情境中可能采取的措施, 结合不同音乐段落中节奏和旋律的差 异性变化,让学生对教材中的内容形 成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便于后续 教学工作的进展。
在进行教学情境构建的过程中, 教师也应当注意课堂教学内容的比 重,避免“头重脚轻”的现象发生, 使小学阶段中的音乐情境教学能够更 好地发挥出其意义和价值,为音乐教 学工作提供高质量服务。
(二)调动学生的生活认知
音乐课程中的学习内容与学生的 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为了进一步强化 并加深小学生对音乐课程教学内容的 印象,不断提高音乐课程教学水平, 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调动学生的生 活认知,让学生能够将音乐课程中的内容与其日常生活积累、生活认知结 合起来,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熟悉 感与亲切感,降低学生的畏难心理。
例如:在学习苏少版小学音乐四 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雨中交响》前,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针对生活中的雨进 行思考,回忆下雨时人们听到的声音 以及看到的景象,让学生基于自己的 经历讲一讲雷雨天气的各类特点。向 学生播放《雷鸣电闪波尔卡》选段, 让学生将生活中的雨以及交响乐表达 的雷雨进行比对,感受乐曲中不同节 奏类型所表达的情境与状态,鼓励学 生基于音乐进行发散思维。
(三)基于问题启发学生进行思考
一些学生可能会因为缺乏音乐赏 析经验导致思考层次较为浅显,难以 领会音乐的背景和其背后蕴藏着的内 涵,这给音乐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带 来了阻碍和制约,高效课堂的实现也 会受到影响。基于这一问题,教师可 以采取结合问题进行启发的模式展开 教学,让学生能够依托教师提出的相 关问题循序渐进、抽丝剥茧地针对乐 曲的相关知识要素进行学习和理解, 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例如:在针对《雷鸣电闪波尔卡》 选段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向 学生提出以下问题: (1)乐曲选段 可以分为几个层次或部分?其中各个 层次之间具有何种关系? (2)乐曲 中出现了哪些打击乐器?这些乐器分 别发挥了何种作用? (3)乐曲的整 体风格属于哪种类型?并要求学生带 着这三个问题对乐曲进行深层次赏析 和探究,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 性,使学生的思考更加深入,对音乐 背后内涵的理解更加到位。
(四)善用媒体激发音乐学习兴趣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多媒体 技术可使音乐知识更为形象化、具体化、简单化,能有效激发学生音乐学 习兴趣,提高学习成效。
第一, 基于多媒体技术呈现音画。 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的音乐课件可将 声像图文集合为一体, 营造音乐意境。 教师带领学生学习音乐欣赏时,可引 导学生聆听音乐,观看视频资料,初 步感知音乐形象,再重复聆听,提高 教学效果。
例如:在学习苏少版小学音乐五 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绿海林涛声》时, 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音乐旋 律,向学生呈现清晨阳光照耀在银色 桦树林中的画面,鸟儿在空中飞翔, 小鹿在快乐奔跑,孩子们在其中欢快 地跳舞,花草茂盛,蛙鸣声声。在声 音与画面光影的渲染下,学生仿佛置 身自然之中。这种方式可使学生深入 音乐情境,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
第二, 基于多媒体技术辅助识谱。 对大部分学生而言,认识音符与学习 乐谱是难点问题。尤其教师在带领低 年级学生认识音符时,可利用多媒体 技术向学生呈现彩色钢琴,并以小动 物形象标记每个唱名,教师可任意唱 出一个唱名,让学生选择,如果学生 选择正确,则小动物形象会做出鼓掌 动作,通过多次反复练习,学生便可 牢记唱名与音高顺序。
而教师在带领中高年级学生视唱 乐谱时, 由于学生较易出现节奏不稳、 速度把握不准的问题,此时可利用多 媒体制作课件模拟卡拉 OK 中歌词随 节奏变化填充的形式,色块随着唱出 的音符而变换,这种方式可帮助学生 稳定节奏与速度,提高教学效果。
(五)运用游戏教学法调动学生 兴趣
传统的知识灌输式教学策略往往 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因此, 教师应当结合小学阶段学生基本特点设计更加丰富有趣的教学策略,充分 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推动小学阶段 音乐课堂的建设和高效发展。
作为音乐课堂中较为常用的教学 手段以及教学策略, 游戏教学法能够 在短时间内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的参与度不断提升,在班级 中营造出一个较为积极良好的音乐 学习环境以及音乐学习氛围,为接 下来的相关知识教学提供相应的铺 垫和支持。
例如:在学习一年级上册《听, 谁在唱歌》一课的过程中,教师就可 以鼓励学生模仿不同形态动物的叫 声,并要求学生对同学模仿的相似程 度进行评比,对模仿效果较好的同学 进行表扬和鼓励,充分激发学生的斗 志与积极性,使其更加投入地参与到 小学音乐课堂的学习过程中。
在针对游戏教学法进行应用的过 程中,教师应当注意到,游戏策略的 选择应当充分贴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发 展特点,避免因教学游戏活动过难或 过易削弱学习效果。
(六)巧用道具活跃音乐课堂气氛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采用直 观形象且丰富多彩的道具,不仅能营 造欢快的课堂气氛,还能帮助学生理 解、表达、创造音乐。
第一,基于音乐道具表达音乐情 绪。教师使用音乐道具,可促使学生 快速进入音乐学习状态。以苏少版小 学音乐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飞翔的 翅膀》为例,伴着音乐,教师可带领 学生一起模仿云雀与天鹅的鸣叫声, 利用沙钟模仿树叶被风吹动的沙沙声, 让学生仿佛置身蓝天中翱翔,感受音 乐的情绪表达,取得显著学习成效。
第二,基于生活道具学习音乐知 识。音乐知识较为枯燥乏味,学生理 解难度较大,但音乐知识又是提高学生艺术素养的必备。所以教师要更关 注引导学生高效学习乐理知识的方 式。适当应用生活道具不失为一种良 策。教师在带领学生认识音的长短时, 可将毛线放置于盒子中,要求一位 学生通过“啊”拉长音,并在学生停 下声音时剪断毛线,通过对比多段毛 线长度,分析不同学生音的长短,这 种方式可将抽象的音量化呈现出来, 利用生活道具直观展现抽象的音乐知 识,使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加深 理解。
第三,通过声势律动掌握节奏。 声势就是将身体作为乐器进行演奏。 通过声势的运用,可有效培养学生 反应能力、记忆能力、听辨能力以 及创造能力, 帮助学生掌握节奏感。 例如在学习苏少版小学音乐四年级 下册第五单元《唱游森林》时,教 师可带领学生学会歌曲后,与学生 一同创编森林游玩的场景。夏天午 后, 阳光明媚, 森林水车屹立其中, 学生此时模仿水车运行发出的声音, 大树枝繁叶茂,一阵风吹过,学生 此时模仿风声。这种方式可调动学 生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有效增强声势创编的能力。
(七)鼓励学生进行实践
单纯的理论知识灌输与学习往往 难以完成高效课堂教学的建设要求, 因此教师应当鼓励并引导学生展开音 乐实践活动,并在实践过程中对理论 知识进行验证,让学生的获得感与成 就感不断提高。
在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组织过程 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简单的音 乐段落创编活动、音乐知识竞赛活动 等,让学生能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进 一步锻炼自己的听、讲、演能力,进 一步激发和挖掘其捕捉乐曲选段相关 旋律与节奏的潜质,从而更加充分地实现小学阶段音乐高效课堂的构建。 此外,为了进一步提升并强化小学生 对音乐课堂实践活动的参与积极性, 教师还可以将其纳入最终考评指标, 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得到更加客观准确 的评价。
(八)推动评价考核机制的不断 完善
科学完善的课程评价考核机制不 仅能够将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反馈给 教师,同时还能使课程教学策略以及 教学方案的调整和优化具备更加准确 客观的参考依据。教师应结合小学阶 段音乐课程教学特点以及教学要求, 对传统的终结性评价考核模式进行及 时优化,对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展现出 的音乐能力以及实践能力进行全面评 估与判定,使音乐课堂评价考核机制 的参考指标更加丰富,从而进一步助 推小学音乐高效课堂的建构和发展。
总而言之,在“双减”政策背景 下,小学阶段音乐课程教学工作面临 着新的更大的挑战。教师应当基于高 效课堂建构要求对传统的音乐课程教 学策略以及教学模式进行全面优化与 改进,充分调动学生参与音乐课堂教 学的热情与积极性,提升音乐课程教 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郑晓云 . “双减”下小学音乐 课堂实现提效的策略 [J]. 天津教育, 2022(30):129-131.
[2] 沈如 .探究“双减”背景下的小 学音乐教学 [J].新教育,2022(23):13-15.
[3] 王晶 . “双减”背景下小学音 乐课堂提质增效的教学策略 [J]. 安徽 教育科研 ,2022(22):65-66.
(作者殷佳佳,江苏省盐城市文泽小学教 师,办公室副主任)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5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