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小学数学口算教学生活化策略探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3-10-20 14:18:5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口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口算教学中渗透生活元素,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口算兴趣,还能 使学生有效掌握算理,实现口算能力的不断提升。文章简述了数学口算教学,分析了小学数学口算教学生活化的 必要性,然后根据口算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探索实现口算教学生活化的可行策略,力求加强数学和生活 之间的联系,创新口算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口算效率和水平。

  关键词: 小学数学,口算教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引 言

  口算在小学数学课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小学 生的口算能力正处在起步阶段。教师实施生活化教 学,更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有助于降低学生对 算理的理解难度,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算质量。 因此,教师应明确小学数学口算教学生活化的必要 性,立足数学课程内容和教学需求,开发和利用生活 化资源,创设有趣的口算教学情境,开展特色口算探 究活动,把口算知识技能寓于生活,实现生活化口算 课堂的构建,促进学生口算应用能力的发展。

  一、小学数学口算简述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口算,也被称为心算,简单来 说就是不借用任何实物工具, 通过心智和思维活动, 直 接计算并说出结果,是一项依靠脑力和语言表达的计 算活动。口算的优势是简单、易学、通俗、易懂,能 够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更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 力,使学生深刻地理解数的意义、数的运算机理,以及数学逻辑运算的方式,自主分解和处理复杂的运算 信息,提升发散思维、逆向思维能力 [ 1]。

  二、小学数学口算教学生活化的必要性

  (一)能够调动学生参与口算的积极性

  虽然数学口算的难度不高,但是小学生的认知理 解能力比较薄弱,对简单的算理也需要花费较多的时 间和精力去学习。现阶段数学口算教学所面临的主要 困境,就是学生的兴趣较低,对口算存在一定的畏惧心理。小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生活经验。生活素材 富有趣味性,易于学生认识和理解。开展生活化的数 学口算教学,可以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和熟悉感,简化计算题和算法知识, 进而调动学生参与口算的积极性。 在生活化数学口算教学中,教师会开发生活资源,借 助趣味性的生活事例,给学生设计数学口算题,使学 生快速领会数的意义和运算机理, 口算出结果。在传 授口算方法时,教师也会利用各种生活物品,实施演 示教学,把抽象的口算知识形象化,帮助学生轻松掌 握,调动学生参与口算活动的积极性 [2]。

  (二)能够提升学生计算思维的敏捷性

  口算是一种依赖脑力的计算活动,对学生的逻辑 思维有较高要求。以往教师开展口算教学,普遍是直 接出示算式,让学生马上算出结果。小学生的思维水 平有所不足,这种教学方式会导致学生产生一定的心 理压力, 不仅容易算错, 还会影响学生思维的有效发散。 教师实施生活化的数学口算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在真 实的生活背景下进行思考和计算,经历信息处理和存 储的过程, 提升计算思维的敏捷性, 使口算结果更准确。 在生活化数学口算教学中,教师会利用各种生活化教 具, 开展形式多样的口算练习, 比如, 设计口算游戏, 鼓励学生在游戏中比一比速度和正确率。有了生活教 具的支持,学生就能快速理解题意。在趣味游戏的带 动下, 学生的注意力也会高度集中, 眼、耳、口、手、 脑同步做出反应,从而增强计算思维的条理性、灵敏性和逻辑性。

  (三)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

  小学数学口算教学的核心目标,不仅是为了让学 生会算法,明算理,练速度,更关键的是引导学生运 用口算知识技能,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传统的 口算教学与实际应用是分离的。对于各种算理,学生 还停留在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阶段。这种机械性的 学习模式不利于学生学以致用。生活教育思想推崇“教 学做合一”的理念,即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 方法根据做的方法,强调学生通过实际体验,感知和 发现世界,获取知识和技能。口算是源于生活,用于 生活的,开展生活化数学口算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 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教师能依托日常生活中的实际 活动,实施贴近现实的口算训练,包括购物、换币、 找币、计数、测量等, 引导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 体 会口算的广泛应用,从而理解顺利地迁移到运用。

\

 
  三、小学数学口算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口算兴趣

  学生在口算课堂上的专注力较差,存在一定的浮 躁心理。如果教师应用的教学手段过于单一,学生就 会产生枯燥乏味之感,很难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对小学生来说, 最熟悉、最亲切的环境就是日常生活。 生活中存在大量的教学资源,这些资源能够拉近学生 与口算的距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贴近,产生 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因此,在开展生活化的小学 数学口算教学时,教师应根据课程内容,分析学生的 认知经验和兴趣喜好,挖掘生活资源,使用多媒体设 备,创设富有吸引力的生活化情境。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生活化口 算情境,利用与每名学生都相关的生活化的内容启发 学生学习口算知识。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 生创设生活化情境:“二年级一班全体同学在张老师带 队下准备乘车去郊游,班级共有 44 名同学,除带队教 师之外,还有 2 名辅助教师,师生需要乘坐中巴前往 目的地。每辆中巴能乘坐 13人,每辆小轿车能做5人,车 辆按人次计费, 若想保证每名师生都能够正常乘车, 张 老师需要计算如何租车最合理?”这道题涉及学生人 数、带队教师人数及辅助教师人数,以及中巴车和小 轿车载客人数,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有一定难度。 而教师利用视频中的情境引导学生学习,则会拉近学 生与问题之间的距离。教师可以让学生帮张老师计算 一下,应如何租车最合理。这种以动态画面呈现的生 活情境,可以增强学生的代入感,对学生思考问题有益。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先计算所有师生人数,再结合 中巴车和小轿车可以乘坐的人数分析。学生列出算式 并口算, 44+1+3=48(人),13+13+ 13=39(人),48-39=9 (人),首先得出可以租 3 辆中巴车,剩下的 9 人可以 再租 2 辆小轿车。这种生活情境教学方式对提高学生 的数学发散思维能力大有裨益,也能通过与生活相关 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口算兴趣。

  (二)应用生活化素材,渗透口算方法

  开展小学数学口算教学,最关键的是教给学生正 确的口算方法。以往教师在传授计算方法时,普遍结 合算式讲解, 对学生来说较抽象, 理解起来非常吃力。 生活素材是最简单、易得的教学工具,不仅适用于口 算方法的讲解,也能使学生进行直观想象,轻松学习 算法和算理。因此, 在实施生活化数学口算教学时, 教 师应坚持“授人以渔”的原则,应用实物类的生活化 素材,通过演示与讲解相结合的方式,向学生渗透凑 整、减整补差、移位等口算方法,帮助学生习得口算 技巧 [3]。

  以“20 以内进位加法”一课为例,本课需要重点 讲解的口算方法是“凑十法”。教师可以在讲台上,摆 放两个被截去上半部分的透明塑料瓶,在 A 瓶中放入 8 根白色粉笔, 在 B 瓶中放入 6 根红色粉笔, 并提问:同 学们,用什么方法,能迅速地算出两个瓶子里共有多 少根粉笔?有学生回答:把它们都倒出来数一数。教 师说:这个方法很有用,但是稍微有点慢,大家不要 急,老师教你们一个小妙招!随后,教师在 B 瓶中抽 出 2 根粉笔放入 A 瓶,提出问题:现在两个瓶子里分 别有几根粉笔?共有多少根?学生回答:A 瓶 10 根, B 瓶 4 根, 共有 14 根,8+6=14(根)。教师讲解:这种 方法叫作“凑十法”,8 是接近 10 的数字,我们把 8 凑 成 10.只要把另一个加数 6 分成 2 和 4.原来的 8+6就变成 8+2+4.这样算起来是不是更简便呢?学生回 答:确实, 把 8 凑成整十之后, 计算结果就一目了然了。 接下来,教师再将小圆片学具发给学生,出示算式 8+5=( ),7+6 =( ),让学生运用凑十法边摆边数, 口 算出结果。学生操作后得到答案:8+5=13.7+6=13. 通过应用生活化素材,学生深化了对“凑十法”的感 性认识,并透彻地领会 20 以内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 了口算方法。

\

 
  (三)开展生活化游戏,拓展学生口算思维

  从本质上来说,数学口算就是学生拓展逻辑思 维,在大脑中进行运算,并口述结果的过程,要求学 生具备严谨、缜密、灵敏的思维品质。传统的口算教学环境过于僵化,学生的思维不够活跃,积极性也不 高。在这种条件下,学生会把口算当作一种负担,不 会积极地动脑计算, 思维能力的发展势必会陷入困境。 游戏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喜爱的活动形式,兼具 娱乐性和教育性, 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思维。

  新课程改革下的口算教学提倡寓教于乐。为此,教师 应根据口算教学目标,开展生活化游戏活动,综合利 用各类生活道具,策划角色扮演、竞赛、操作等类型 的游戏项目,引领学生积极投入口算训练,通过自主 思考得出口算结果,使学生在体验游戏的同时,获得 口算思维的拓展 [4]。

  例如,在“20 以内退位减法”一课的口算教学中, 教 师可以开展“一题多解”的竞赛游戏,先展示一幅商 贩卖气球的图片, 引出口算题和游戏内容:同学们, 商 贩的手里一共有 15 个气球, 不小心被风吹走了 9 个,还 剩下多少个?请大家五人一组合作探究, 列出算式, 运 用多种方法口算出结果,比一比哪组的方法最省时高 效。各小组立即参与到竞赛游戏中, 展开思考和讨论, 教 师负责计时。某组率先反馈:“15-9=6(个),我们组 口算用的是‘破十法’,把 15 分成 10 和 5.10 减去 9 剩 1.1+5 得出 6.”教师赞道:“真棒,这种算法很简 便!”还有小组也不甘落后:“我们组的口算结果也是 6.但我们用的是想加算减法,因为 6+9=15. 所以 15- 9=6.”教师表扬道:“这个算法也很不错,还顺便复习了加法口算。”其他小组纷纷汇报:“我们用的是平 十连减法、多减再补法……”教师对口算游戏实施评 价:“各组的表现都非常出色,大家都能熟练地应用退 位减法的方法,是‘一题多解’的小能手。”这样通过 开展生活化游戏活动,学生的口算思维和竞争意识都 能得到发展,并体会到快速口算的成就感。

  (四)设计生活化习题,强化口算能力

  在学生掌握基本的运算法则之后,教师需要开展 相应的口算训练,加深学生对运算法则的理解。在这 个阶段,部分教师只重视发展学生的口算速度,设计 的习题没有紧扣生活,通常是出示多道只有数字和符 号的训练题。学生经过重复、烦琐的口算,很难体会 到算式和生活的关联性,学习成效非常低。有效的口 算训练必须置于生活背景下, 不能沦为纯粹的计算, 教 师应根据教材中的算法和算理,设计生活化口算习 题,比如,借助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学生经常接触的 事物,设计应用类的习题,引导学生联系生活,通过口算解决实际问题。

  以“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一课为例,在 学生通过摆小棒活动,初步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的计 算方法后,教师可以趁热打铁,设计一道生活化习 题:同学们,假如你有 50 元压岁钱,卖废品又挣到了 6 元,那么你手中共有多少元钱?学生非常轻松地理解 题意, 并口算出结果:50+6=56(元)。教师认同后, 再 追加一道习题:“假如你本来就有 20 本童话书,妈妈 又给你买了 3 本,爸爸给你买了 4 本,你一共拥有多 少本童话书?这道题的难度稍微有点高,看看谁能准 确无误地口算出来。”学生经过短暂思考之后,反馈答 案:20+3+4=27(本)。教师表扬:“真聪明,算得又快 又准!看来生活中 100 以内的加法算数,都难不倒大 家了。”这样通过解答生活化习题,学生不仅能够从枯 燥、重复的训练模式中解脱出来,还感知口算的实用 性,形成良好的口算能力和实践意识。

  结 语

  综上所述,口算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 位,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是发展学生数学运算素养的 基础,开展生活化的口算教学,能够调动学生参与口 算的积极性,提升学生计算思维的敏捷性,增强学生 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教师应立足口算教学目标, 挖 掘和应用生活资源,通过创设生活化情境、选用生活 化素材、开展生活化游戏、设计生活化习题等路径, 构 建充满生活气息和趣味元素的口算课堂,使书本的内 容走向生活,激发学生的口算兴趣和思维,帮助学生 掌握科学的口算方法,助推学生口算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杨艳 .小学生口算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其培养[J].小学生,2022(10):106-108.

  [2] 王京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口算能力的策略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2(20):142-144.

  [3] 孙朝霞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口算能力[J].小学生,2022(5):103-105.

  [4] 杨邦玺.小学数学口算教学生活化策略探究[J].求知导刊,2021(7):65-66.

  作者简介:褚金花(1974.11-),女, 甘肃武威人, 任教于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蔡庄小学,一级教师,本 科学历。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518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