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自信心与学习成就存在正向相关关系。将游戏融入数学教学中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可以让学生觉得在生活中处处皆有数学。在小学阶段利用游戏活动开展教学,可让参加的学生借由实际参与、体验与操作,体会数学的有趣与美好。希望此教学方式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动机,提升学生的正面学习态度,更能强化学生对数学的认识。
关键词:数学游戏;实施经验;效果评价
我们常说数学为科学之母,数学能力更是国民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让学生喜欢数学、拥有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更是身为教师的我们致力要达成的目标。但不可讳言的是有些学生对数学存在着莫名的恐惧心理,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并不高,甚至讨厌数学,因此各种创意的教学方式被用来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与自信心,如游戏融入、合作学习式、数学写作融入、信息科技融入等。其中,将数学游戏融入教学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让学生觉得在生活中处处皆有数学。
一、数学游戏教学法
数学游戏教学法乃是把数学科的教学活动转变成游戏活动的教学方法,也就是指教师有计划地在所安排的游戏活动中,提供学习机会让学生学会做选择及做决定,并从中获取概念性的知识和学习的乐趣。数学游戏教学法有下面几个特性。
(一)挑战性
在一个游戏活动中,教师通常会设定某种思考任务或目标,学生则设法运用既有的数学知识来达成该任务或目标,而学生要达成目标需通过某些限定条件的挑战,限定的条件愈多代表挑战性愈大。游戏的挑战性必须适中,否则不易引起学生兴趣。
(二)竞赛性与合作性
多数的游戏都具有某种竞赛的成分,竞赛往往能激起学生好胜的天性,提升学生参与活动的动机与兴趣。值得注意的是在涉及团体的竞赛里,不仅有竞争的成分,也具有合作的成分。良好的游戏要有适当的合作成分,才不会造成个人与个人之间过度激烈的竞争。
(三)教育性
好的数学游戏要能帮助学生养成数学的概念,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技能或让学生精熟数学的技能,以潜移默化的方式达成教育目标。
二、数学游戏设计内涵
(一)教学活动:数学在身后
1.教学目标:运用各种不同颜色的绳线,在校园中的窗格上合作拼出各种不同图形,并组成一幅有意义的图画。2.教学步骤:教师先向学生说明各种基本图形的性质。然后学生在纸上试着运用基本图形设计图案。接下来教师将学生分组,每组分配有颜色的绳线,并说明操作时应注意的事项。将各组分配至校园中有窗格的位置。这样由学生运用想象力、创意力,自由发挥。
(二)教学省思
在教学设计方面,这次的数学游戏活动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在几何的实际操作活动中,建立几何空间感,减少学生因立体图形画在纸上隐藏部分的迷思概念。课程设计的内容选择以常见的材料和生活中的环境为主,一方面希望学生能体会生活中处处可见数学的感觉,另一方面希望学生在日后应用上会比较方便。不过取材于现有设备中物件,难免会有其限制,如栏杆窗格,在实际施作时会发现因为是位于二楼,所以学生在进行穿绳时会有一些困难,这是在未来设计活动时必须列入考虑的部分。
在活动实施的状况方面,此次营队原本设计规划参加的人数为三十人左右,但报名的人数却达四五十人,为了不让想参加的学生失望,所以最后选择全额录取。在人数较多且混龄的状态下,我们采取的因应策略为——决定除每堂课主要带领的教师之外,其余的教师也在一方适时提供协助,部分较高年级的学生也可以协助帮忙及带领较低年级的学生。虽然这样实施下来过程还算顺畅,但是如果能以加开场次或以分学生阶段分班进行的方式,应该可以让学生有不一样的收获。
三、对数学游戏的思考
不论身为父母或是教育工作者,无不希望学生能够有效的学习、有所成就,因此我们常希望学生能积极地去学习许多课程,而在督促的过程中却往往忽略了生活的本身就是很好的课程与教材,游戏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途径。
(一)学生方面
对于学生来说,数学原本是枯燥、无趣的一门课,若是根基没有打好基础,逻辑性的概念就无法提升,因而造成厌恶数学,然而生活与游戏都可以变成是课程学习的一部分,若我们能用有趣的、游戏的方式来代替许多的僵化练习,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之中激发好奇心、主动去推理、思索并学会有自信的解决问题,这样学生一定更能享受自己的数学学习之旅。
(二)教师方面
作为数学教师,我们深知数学在每一个学习阶段都是环环相扣的,如果这个阶段的根基没有打稳,下一个阶段的学习会更加困难,犹如将自己陷于在一堆站不稳的石头中拼命往上爬,出现一再跌倒的窘境,这是一个多么危险的事。因此,教师所扮演的引导角色是相当重要的,应尽力地为学生做好铺垫,使学生能够安心、安稳地往上爬。
参考文献:
[1]徐斌艳.德国小学数学课程中学习游戏的分析[J].全球教育展望,1999(6).
[2]黄丽玉.小学数学游戏教学浅谈[J].教育评论,1999(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