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广西民办高校办学特色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3-10-11 13:48:5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文章首先从办学定位、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四个方面分析了广西民办高校的办学特色,然后论述了广西民办高校办学特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办学特色;民办高校;广西

  高等教育步入普及化时代的今天,人们对建设高质量的民办高校有了更多的憧憬[1]。广西民办高校在广西普通本科院校中占比为29%,由此可见,民办本科院校已成为高等教育系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此,如何在高等教育激烈竞争的背景下、在我国制造业由大到强的历史机遇下明确办学定位,实现特色化的高质量发展,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后,办学特色是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无法回避的难题[2]。办学特色是民办高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只有突显特色,“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3]。办学特色是学校整体中最具典型意义的个性风格或个性风貌,是决定性的方法论取向和不可或缺的逻辑前提[4]。自从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颁布后,许多研究者围绕学校特色进行了理论探讨,他们普遍认为办学特色是指一所学校在长期教育实践中,符合教育规律,发挥本校优势,选准突破口,实行整体优化,从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独特的、优良的、持久的、被社会公认的、稳定的办学风格和样式[5]。

  笔者认为,民办高校的办学特色是指学校在国家教育政策方针的指导下,在教学科研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的,结合本校的资源情况及办学文化,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区别于其他同类高校的独特、优质、稳定的办学特质和风格。办学特色在办学定位、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都有所体现。

  一、广西民办高校的办学特色

  (一)研究样本

  根据百科星图中广西壮族自治区民办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名单数据,目前广西共有民办普通本科院校11所,故本研究以这11所民办普通本科院校为研究样本进行调查,样本情况如表1所示。这些院校分布在5个城市,其中南宁市有6所,桂林市有2所,柳州市有1所,北海市有1所,崇左市有1所。

广西民办高校办学特色分析论文

  (二)研究样本调查和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这11所民办高校都有特色建设的意识,认识到了突显特色才能有良好的竞争力和发展。11所民办高校对自身办学特色的陈述如表2所示。

广西民办高校办学特色分析论文
广西民办高校办学特色分析论文
广西民办高校办学特色分析论文

  从1993年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到2019年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我国出台的重大高等教育政策文件都将特色建设和发展作为重要的政策议题,这说明了实现高校特色发展对我国高等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另外,由于激烈的教育竞争,为了吸引和争取生源,民办高校的特色意识和办学特色也逐渐加强。通过调查分析,这11所民办高校的办学特色主要集中在办学定位、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本研究将按照这四个方面对民办高校办学特色现状进行研究[6]。

  1.办学定位。本科院校承担着高等教育改革与创新、培养本科应用型专门人才、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使命[7],通过对11所民办高校的办学定位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各民办高校的办学定位虽陈述不一,但是有一些共同点:以人为本、能力导向,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以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这是由应用型民办高校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所决定的。

  2.专业建设。专业建设是推动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对11个研究样本的学科专业建设情况的调查表明,它们在专业建设方面有一定特色。主要表现为在国家双一流专业建设背景下建立专业集群;通过深入企业调研,明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针对需求的岗位所需要的能力进行专业建设;随着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化,适时地调整专业课程,通过对现有专业的调整和完善,期望实现学生毕业即上岗的目标;在专业课时安排上突出实践教学,依托实验实训等实践课程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其专业应用能力。

  3.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质量首要关注的问题[8],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和核心。对11个研究样本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查结果说明了人才培养模式在民办高校办学过程中的重要性。而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该类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一定的共同点:注重实验实训等实践教学,通过产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工程能力素养。

  4.师资队伍建设。对11个研究样本师资队伍情况的调查主要集中在教师学位、教师职称、“双师型”教师三个方面。在教师的学位方面,硕士学位及硕士以上学位教师的占比为50%左右,硕士学位的教师占比达到60%以上的院校占比为73%。在教师的职称方面,中高级以上职称教师占比均达到30%以上,高级职称教师占比较低。在“双师型”教师方面,绝大部分院校都认识到了“双师型”教师在当前教育背景下的重要性,目前全国民办高校“双师型”教师占比的平均值约为30%左右,但在研究样本中,目前仅有3所院校“双师型”教师占比在30%左右,均未达到《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中50%的要求[9]。

  二、广西民办高校办学特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1.办学定位不够明确和稳定。民办高校办学定位不够明确和稳定既有历史的原因,又有当前现实的原因。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民办高校不同于传统的学术型大学和职业技术院校。根据高等教育自身发展逻辑,民办高校的办学定位应该是服务于地方性、区域性经济发展的应用型大学,并且应该与实际生活、工作紧密结合,注重社会需求,具备灵活的反应和变化能力[10]。然而,受到地域、资金、资源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民办高校在办学历史和办学类型、办学规模、办学布局、办学资源和办学条件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其在履行现代高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过程中面临较大的困难和限制,从而导致盲目扩张规模,不重视办学特色的内涵建设,不对本校的优势和特点进行分析研究,无法实现准确和稳定的办学定位,进而无法选择适合本校实际的独特发展道路。此外,民办高校的办学特色虽然有不同的描述,但本质上有相似性。从民办高校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入手进行分析,民办高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更应立足本校的办学资源和办学条件深入分析、提炼本校区别于其他民办高校的办学优势。

  2.学科专业建设同质化和盲目化。高等教育逐年扩招,教育规模逐年扩大。在此过程中,部分民办高校不从本校的办学条件和现有资源出发设置专业,而是盲目追逐学科和社会热点,开设当前的热门专业,学科专业设置与传统的学术型、研究型大学相似,导致办学特色不够鲜明。虽然不同研究者对办学特色的认识有所差别,但研究者均认为“独特性”是办学特色最根本的特征[11]。盲目地开设热门专业,也反映了民办高校对学科专业布局缺乏科学规划,最终导致一些民办高校只注重追求规模大、专业全,盲目扩张专业规模,同时由于资源投入不足,所需要的配套的实验、实训、实习等硬性条件不能满足专业建设要求,从而影响了专业建设发展,导致专业建设质量难以得到保障。

  3.人才培养模式缺乏工程能力素养的有效落实。基于服务于地方性、区域性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广西的11所民办高校都提出了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理念。然而,当前学科发展速度较快,学科之间交叉融合发展,教师的研究内容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下,教师的精力有限,缺乏与企业的有效对接,且无法明确当前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否符合企业对工程能力素养的要求。另外,企业在研发过程中或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很少反馈到民办高校。高校未参与、未了解工程问题的解决,从而无法针对企业研发或生产过程中解决问题所需要的工程能力素养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目前,民办高校部分有企业工程背景的教师会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工程案例,而大部分教师还是沿用之前的培养模式,虽然增加了实践环节的课时,但实践环节与企业当前存在的问题脱节,而且实践难度不高,最终导致学生实践能力差,无法独立解决工程问题。因此,在当前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工程能力素养得不到有效培育,工程实践能力差,与企业的人才标准脱节[12]。

  4.师资队伍建设需要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是民办高校发展和学科建设的根基,通过对广西11所民办高校进行调查发现,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有以下三个问题。第一,师资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民办高校教师的学历总体偏低、职称总体偏低,且“双师型”教师数量较少。具体来说,具有工程系列职称教师的学历大多数为大学本科及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较少;全日制硕士、博士研究生教师中大部分为中级讲师职称或中级以下的助教职称;“双师型”教师的数量远未达到50%的要求。第二,民办高校教师队伍人员流动性大,不够稳定。广西11所民办高校流失的优秀教师的主要去向是公立高校[13],这是由民办与公立高校教师的福利待遇对比和目前高校的现实状况所决定的。第三,民办高校教师的科研能力普遍不高。这是由于民办高校的办学定位决定了其以应用性研究为主,达不到部分科研项目的准入门槛。同时,对于部分有竞争资格的科研项目需要与公办研究型大学竞争,而民办高校的科研条件和科研成果积累不足,导致其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在当前地方高校一流专业建设背景下,民办高校需要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而在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也可在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学历,并按照教师职业发展规划不断提高自身的职称水平。同时,应基于应用型办学的定位,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不断提高自身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并将此内化到教学过程中,如此才能培育学生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但目前民办高校师资力量还处于增量阶段,尚未到达提升质量阶段。

  (二)对策

  基于以上问题,民办高校有必要结合当前国家建设制造强国的战略部署,充分利用东盟经济共同体的积极影响,密切关注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并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明确办学定位。同时,深化行业企业调研,广泛听取相关企业负责人、技术人员的意见,充分了解行业企业对人才需求、人才培养、专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建议。在此基础上,发挥高校培育人才的优势,分析相关专业工作所需的工程能力和职业素养,不断地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并促进专业的建设及师资队伍的强化。

  三、结语

  对于民办高校而言,明确并稳定办学定位,才能将办学思路落实到实处。只有根据本校办学定位、办学条件及资源进行学科专业建设,才能真正实现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师资队伍的强化才有清晰的方向,从而最终实现民办本科院校的特色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莉莉.民办本科院校的转型: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J].复旦教育论坛,2012,10(2):15-19.

  [2]阙明坤,潘秋静.大学如何以分类发展形塑办学特色:基于日本私立大学改革实践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22,42(21):11-20.

  [3]郝瑜,王冠.论陕西民办高等教育的缘起与发展[J].高等教育研究,2004(2):74-79.

  [4]刘文静,任顺元.我国学校特色研究的反思性回顾与前瞻[J].基础教育研究,2010(22):12-14.

  [5]2002年中外大学校长论坛第一小组.大学办学特色的形成发展战略[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3,5(3):17-23.

  [6]李彦芳.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特色剖析[J].中国冶金教育,2022(3):41-44.

  [7]崔永红,车如山,郭方义.地方本科院校办学定位思考[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22,37(11):75-78.

  [8]王伟廉.人才培养模式:教育质量的首要问题[J].中国高等教育,2009(8):24-26.

  [9]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EB/OL].(2015-11-13)[2023-01-18].http://www.moe.gov.cn/srcsite/A03/moe_1892/moe_630/201511/t20151113_ 218942.html.

  [10]谢捷,肖文华,侯树梅.地方本科院校校企深度合作的问题与对策:以衡水学院为例[J].现代农村科技,2021(8):83-85.

  [11]吴中平.高校办学特色的内涵及构建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9(9):65-66.

  [12]李洪均,章国安.地方高校一流专业建设下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探索与实践:以南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例[J].高教学刊,2022,8(20):34-37.

  [13]王维坤,温涛.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出路:以辽宁省民办高校为例[J].中国高教研究,2014(1):75-7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452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