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儿童水墨漫画是一种儿童喜欢的艺术形式,也是一种儿童道德启蒙教育的有效方式。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考虑如何合 理运用儿童水墨漫画,以儿童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方式,激发儿童的道德情感、促进儿童的道德理解、增强儿童的道德判断、 唤醒儿童的道德责任,潜移默化地涵养儿童的道德素养。
[关键词]儿童漫画,道德品质,启蒙教育
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的道德理性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切 实开展德育工作的首要目标。著名漫 画家缪印堂认为:“漫画能树立人的幽默品格,能培养孩子的审美取向和分 辨是非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观 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自主学 习、自主思考的习惯。”漫画图文并茂,以现实生活为创造源泉,通过夸张、比喻、象征等艺术手法表现出来, 因其形象生动而深受儿童的喜爱。同时,它也饱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对真善美的道德观念给予充分的肯定和 褒奖。合理开发漫画的美学艺术和育 人功能,能够滋润儿童心灵,提高儿童道德认识,增强道德判断力和责任感。本文旨在探讨通过德育与漫画的美育教育相结合,以儿童喜闻乐见的 形式开展教育,深入儿童的内心世界, 来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和道德教育,进而实现儿童道德理性的启蒙教育。
一、漫画激情,增进儿童的道德情感
“感人心者,莫过于情”。苏霍姆林斯基说:“美,就是人性。善良情感和诚挚态度的具体体现。”儿童不是道 德教育机械的接收器,也不是成人化的道德知识迁移。儿童化的水墨漫画因其形象生动、幽默诙谐的文化趣味 而深受儿童的喜爱。通过儿童水墨漫 画这样美的方式,能够传递道德观念, 唤醒儿童的道德情感。
(一)在“名家经典”中增进道德 情感
经典漫画汲取了传统水墨道法自然的文化精神,简约艺术传递着智雅才情,透露着人文的关怀和情感的召 唤。如著名漫画家丰子恺《阿宝两只 脚,凳子四只脚》表现了对小朋友纯真童心与爱心的赞美之情,从儿童视角“让桌子的脚也有鞋穿”的幽默画 面,画作里流露出对孩童纯真的赞美, 彰显出一种尊重与爱的情感,将人性之美用诙谐的方式表现出来。又如我国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 妈》,巧妙选取国画大师齐白石具有漫 画风格的大写意作品,生动地呈现出 “小蝌蚪们”执着“找妈妈”的曲折过 程,彰显了“有志者事竟成”的优良品质,也蕴含了“全面看问题”的世界观。漫画本身就具有艺术性,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引导儿童感知在这 些丰富的人物形象和饱含深刻含义的画面背后的含义,带给他们的真正的美的享受,这不仅能促进漫画艺术的 教育,也有效传输给儿童对道德理性中真善美和假丑恶的判断。
(二)在“亲近乡韵”中增进道德情感
乡土文化是最亲近的文化方式, 容易点燃儿童爱乡之情。用漫画的方 式,可以展现充满乡土气息的人文风 貌和山水乡情,在乡韵美景中生趣怡 情。如宜兴古称荆溪,历史悠久,景色秀美,山水宜人,古时“蛟桥夜 月”“周侯古祠”“铜峰叠翠”等美景 被文人称为“荆溪十景”,但离儿童视 野越来越远,学校可以通过水墨漫画的方式重回课堂。在课堂教学之外, 通过指导性的德育活动,引导小朋友与家长一起实地考察“荆溪十景”,寻找清末民初画家徐达章(徐悲鸿之父) 绘制的十开册页《荆溪十景图》,并以 自己的方式漫画《荆溪十景》(《蛟桥夜月》《周侯古祠》《铜峰叠翠》《玉潭 凝碧》《龙池晓云》《张公福地》《画溪 花浪》《国山烟寺》《阳羡茶泉》《济浰 雪蓑》等),表达家乡美,水墨启思, 以文化人,更别有一番情趣。绘画作 品最后以校园书画展的形式进行展览, 效果颇佳。
(三)在“亲历习俗”中增进道德情感
个性思维是每个具体的人思维的特殊性。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往 往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儿 童思想具有形象性特征。传统文化中 的过年习俗,艺术化的十二生肖等有 趣造型能够吸引儿童的关注观察和思 考,通过读习俗、画生肖等体验性德 育活动潜移默化地渗透,增进儿童向上向美的道德情感。如生肖鸡彰显信 德、生肖牛彰显勤德、生肖鼠彰显灵 德、生肖虎彰显进德、生肖狗彰显义 德、生肖羊彰显仁德、生肖马彰显勇 德、生肖猪彰显诚德、生肖蛇彰显礼 德、生肖龙彰显智德……还可以结合 二十四节气进行传统习俗的体验和创作,如紧扣“夏”进行相关节气的课 程学习,引导儿童体悟冷暖之间的古 人智慧,用漫画自由表达,用儿童的 方式述说夏日美好。创作系列画《立 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 《大暑》等,并在学校公众号进行线上 书画展,以图配诗的方式,充分发挥漫画启思的道德蒙养作用。
二、漫画品读,促进儿童的道德 理解
漫画育人的意义不仅在于构图艺 术的生动有趣,更重要的是形式背后 蕴含的道德认知。因此,在利用水墨 漫画进行道德教育过程中,除了欣赏 作品具有视觉冲击的艺术表象外,还 要通过引导儿童读懂漫画隐含的道德 意义,让孩童在“赏”中认知,在“读”中品悟。
(一)在“动态对话”中增进道德 理解
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要避 免说教式的机械教育。儿童漫画具有 直观教育功能,可以用漫画生动的、 动态的对话方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 行为规范。利用优秀漫画的趣味性和 思想性可以让儿童主动地对价值体系、 行为规范和社会现象进行思考,并通 过儿童内在的“价值澄清”内化为自 身的道德习惯。如利用网络漫画《爸 爸说》中动态对话,生动地教育小朋 友对“规则”与“自尊”的理解。
儿子:“爸爸,为什么很多人都不 等红灯倒计时结束变绿灯之后再走呢?”
爸爸: “可能因为他们有急事吧?”
儿子: “那我们也着急上学啊? 为什么要等倒计时结束变成绿灯才走 呢?”
爸爸: “那我问你,交通规则是 不是规定红灯停绿灯行呢? ”
儿子: “是啊。”
爸爸: “坚持对的事情,不受错 误的引诱,这个叫作自尊。”
这种漫画方式可以生动引领儿童 对道德的自悟与表达,利用即时场景 的画面,借助自己所见所思,因势利 导,在问答中还原事物的本质,在对 话中植入道德理性因素,在潜移默化 中完成思想品质的渗透教化功能。
(二)在“联系”中增进道德理解
儿童漫画不是立竿见影的解释, 是一种等待领悟的过程,引导儿童主 动去观察与思考,认识与反思,逐渐 理解道德准则,并能转化为内心的认 同。如学校餐饮之礼教育,不仅仅是 简单的“有序不挤,只吃不说,吃光 不剩”的应知应会和机械训练,而借 助漫画《好好吃》引导学生思考:“食 物哪里来?”“我们为什么吃饭?”联 系学校德育课程中的劳动教育、礼仪教育、感恩教育、健康教育等课程板 块,让儿童真正懂得“吃好”的本 质、“好吃”的意义和“好好吃”的 价值。又如针对有的孩子喜好看搞怪 暴力的书籍,让儿童评价漫画《偏 “味”》思考“漫画中某些儿童读物指 的是怎样的读物?你知道哪些这样的 书?这样的课外书对我们有益吗?我 们应该怎样拒绝它们?”等问题,从而 引导儿童“悟”出:阅读是好事,但要 有选择,阅读充满暴力、搞怪、脏话等 内容的书,就会把好事变成坏事。孩子 通过教师的点拨,打开了“悟”的思 维,畅所欲言,不仅学会拒绝坏书, 还从大家的推荐中了解到自己应该阅 读哪些书籍,汲取好的养分。还可以 适当地将自己的感受写下来,“看” “想”“悟”的过程中增进道德理解。
(三)在“童言”中增进道德理解
水墨漫画具有诗书画一体的艺术 表现形式,可以借助“题款”旁白方 式,让儿童自由表达,抒发道德认知 与体会,有助于道德理解。如学生在 漫画题款中,看到一些自由自在的童 言童语,能够引发同伴的道德感悟。
如励志的漫画题款:“风再大, 雨再猛,照样把鱼钓,办法总比困难 多。”“过高桥下起雨,打起伞儿,挺 起胸,迎着风雨朝前走。”读书的漫 画题款:“好书要一页一页地看,好 路要一步一步地走。”“读书如煮茶一 样,只要火候到,就有诗书香。”集 体教育的漫画题款:“一个人的力量 是有限的,一群人的合力是无限的。” 催人奋进的漫画题款:“高处有风景, 不断往上越,掉下不用怕,总会爬得 高。”“好风景在路上,真好汉敢攀 峰。”爱校的漫画题款:“我的校园是 花园,树绿花香处处景,引得鸟儿把 歌唱。”交往的漫画题款:“没有谈心,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将会很遥远。”处世 的题款:“螃蟹昨日行天下,今日黄花盘中餐。”这些,都是德育课程中的有 效素材。
三、漫画启思,增强儿童的道德 判断
儿童漫画不应该让儿童成为看 客。通过有趣的漫画可以让儿童积极 思考面临的道德问题,并引导他们根 据实际问题,判断对错与美丑,逐步 缩短自己的道德行为与道德规范的差 距,把自己看到的言行同自身的道德 观、价值观进行对比、辨析、判断, 成为表达的主体,评出自己认同的道 德观、价值观。
在结合漫画教学进行道德品质的 培养过程中,不仅仅要看其表面的、 直接的表象作用,教师要引领儿童 自悟,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还 可以适当地将自己的感受写下来,形 成一个二次思考、创作的教育过程。 “看”“悟”“写”的过程即是一种道德 理性的启蒙教育过程。如“爱鸟周” 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小朋友观察鸟儿, 收集濒危鸟类图片,实地调查鸟的生 态环境,创作《有爱处处是温暖》漫 画,把文字的叙述转化为画面的表达, 提醒同学们参与爱鸟护鸟活动,做人 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宣讲人。而主题 《有爱处处是温暖》也把这种爱的范 围进行了拓展,由画面联想到其他的 “爱”的行为和画面,如“行走之礼” 教育中,小朋友创作的《文明乘车》 《好习惯少吃苦》等儿童漫画作品,在 无声中表达出儿童的道德判断。
四、漫画明心,唤醒儿童的道德 责任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往往用 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漫画以独 特的形象与色彩引导人、激励人、唤 醒人,对儿童进行道德启蒙教育,使儿童从新颖的育人形式中获取道德认 知,唤醒儿童内心道德责任,在无痕 与无声中润泽心灵。
趣味性和思想性强的儿童漫画可 以让儿童主动地对价值意义、行为规 范和社会现象进行思考,并通过儿童 内在的“价值澄清”内化为自身的道 德认识,萌发一种自发的道德责任。 如漫画家韩羽的《三个和尚》漫画形 象,通过儿童喜爱的动画片形式,让 儿童在漫画图像触发下,引发道德思 维,打开心灵窗户,体会到团结的意 义,体悟到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也认 识到个人在集体中的责任义务。如儿 童在欣赏漫画家方成创作的漫画《钓 “鱼”》,漫画表现垂钓老者钓上来的不 是一条新鲜的鱼,而是鱼骨,画中表 现手法虽夸张荒诞,但却能让儿童感 受到工业污染对环境的破坏之严重, 从而培植环保意识。漫画的图像思维、 夸张的艺术表现手法更容易吸引儿童 的目光,他们在被漫画吸引的过程中 完全放开了心灵防线。
选取漫画素材时,可结合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形成价值观系列,如爱 国、文明、诚信等;可以结合儿童养成 教育形成“好习惯”系列,如节能、路 队、卫生等;也可结合国家大事、社会 风尚形成“童眼看世界”系列,如垃 圾分类、禁毒知识、防震减灾等,这 样的漫画把美学、科学与道德要求相 结合,促进了儿童道德理性的启蒙教 育。用漫画对儿童进行道德理性的启 蒙教育,是使儿童从新颖的育人形式 中获取道德认知、学会道德判断的方 式之一,是以德育人、以文化人的有 效途径之一,实现了教育的无痕,润 物的无声。
总的来说,用儿童喜欢的漫画样 式对接生活,直面问题,可以激发道 德情感,引导道德思辨,提升道德判断,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儿童的道德理 性、用文化引领儿童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傅维利 . 真 实的道德冲 突与 学生的道德成长 [J]. 教育研究 ,2005. 26(3):5.
[2] 钟叶红 . 吸 · 融 · 创 : 儿童 水墨漫画中意象性语言的表达—— 以 “漫说战‘疫’”一课为例 [J]. 教育科 学论坛 ,2021(19):4.
[3] 王海英 . 积极开展国画教学 , 完善学生道德品质 [J]. 科幻画报 ,2019 (8):2.
[4] 范珺 . 在中国画教学中渗透德 育的策略研究—— 以《水墨丹青》教 学为例 [J]. 美术教育研究 ,2022(09):2.
[5] 王妍雄 . 中国传统文化浸润下 小学语文德育探析—— 以统编教材三 年级下册《童年的水墨画》一课为例 [J]. 教育实践与研究 ,2021(19).
[6] 鲁洁 . 德育课程 的 生活论转 向—— 小学德育课程在观念上的变革 [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 教育科学版 ), 2005.23(03):9-16.37.
[7] 查玲玲 . 初探美术教学中道德 教育的优势[J]. 中国校外教育 ,2010(51).
[8] 张洪锋 . 让美术课堂洋溢德育 的气息—— 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渗透德 育的研究 [J]. 江苏教育 ,2011(01):2.
[9] 黄可 . 浓墨深情画童心——读丰 子恺的儿童漫画[J].新美术,1982(01):5.
注: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 三五”规划课题“以‘道德蒙养’为 主线的儿童水墨漫画特色课程建设研 究”(项目编号:D/2020/02/263) 的 阶段性成果。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4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