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用德育火种点亮小学语文课堂论文

发布时间:2023-10-10 14:46:5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将德育引入小学语文课堂,意味着在课堂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渗透性的道德熏陶,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受到德育 的引导。因此,教师应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从语文教学的多个环节切入,全方位落实德育渗透。如此一来,德育的火种才 能点亮小学语文课堂,照亮学生未来的路。

  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来进行立德树 人,是每一个学科教师都必须重视的 工作,而语文学科因其属性问题,自 然成为德育的一个主要阵地。由于常 规的渗透模式不够彻底,很难真正触 动学生的心灵。因此,为了提升德育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渗透有效性,教 师应从语文教学的核心环节入手,全 方位渗透德育内容,使学生获得全面 的德育熏陶。

  一、立足汉字教学,渗透德育内容

  汉字本身经过了漫长的演变历 史,从最初的象形文字演变到如今的 简体字,其中的文化元素极为丰富。 而小学生学习语文也多是从简单识字 开始,可见识字教学对学生学习语文 的重要性。正因如此,教师在语文课 堂中实施德育渗透时,同样不可忽略 识字教学环节。但是在教学实践中, 识字教学多从拼音以及偏旁部首的角 度进行,很少对汉字进行德育层面的 发掘,导致学生对汉字的德育属性认 识不深,并未有深刻的触动。因此, 教师不妨从汉字教学的角度实施德育渗透,让学生在学习汉字的时候接受 德育的启迪。
\

  例如,在教学《大青树下的小 学》一文时,本节课需要学习“晨、 绒、球、汉、艳、服、装、静”等 13 个字。在教学“晨”这个字时,教师 先向学生提问,“请问晨字是什么偏旁 部首呀?它是由什么字组合而成呢? 是什么结构的?”学生很快回答“晨” 字是日字头,上下结构, 由“日”和 “辰”两个字组合而成。接着,教师为 学生展示了“晨”字的演变历史,让 学生近距离观察“晨”字的甲骨文、 大篆、小篆的写法,同时引导学生思 考古体的“晨”字和简体“晨”字有 哪些区别。细心的学生发现甲骨文的 “晨”字很像两只手拿着一个农具,和 简体的“辰”字有很大的区别。此 时,教师让学生思考,“那么甲骨文的 ‘晨’字可能表达了怎样的意思?”这 个问题难倒了很多小学生,此时教师 可以向学生进行知识以及德育的双重 渗透。对此,教师引入了《说文》《尔 雅》等古代典籍中对“晨”字的注释, 同时告诉学生,“在石器时代,人们习惯用石器在林野开垦荒地、农业生 产,因此总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晨’字也经过了漫长的演变,才变 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样子。但不管这 个字如何演变,它都告诉我们,‘一 日之计在于晨’,早晨是最宝贵的时 间,我们应当用来好好学习,用来做 一些有意义的事,这才是学习这个字 最大的收获。”通过这样的引导方式, 学生既掌握了“晨”字的文化内涵,同时也受到了德育启迪,可谓一举两 得。

  二、立足教材插图,有效融入德育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绘制了大 量生动形象,具有鲜明特征,而且和 课文主题高度相关的插图。这些插图 不仅实用性强,而且具有极高的审美 价值,既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心理特征, 还可以激发学生乐于探究的心理。此 外,这些教材中的插图还包括极其丰 富的信息,可以强化学生对语言文字 的解读,使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更加深 刻。正因教材插图如此重要,教师不 可等闲视之,尤其在渗透德育内容时,图常常可以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 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 将插图视作突破点,积极发掘插图中 的德育元素,适当融入德育,这样才 能带给学生更加深刻的印象。

  例如,在教学《一幅名扬中外的 画》时,鉴于教材中的插图展示的是 《清明上河图》的局部,但是不够清 晰,因此教师专门从互联网上搜集了 《清明上河图》的全景高清图片,并在 课堂上进行展示,同时要求学生认真 观察图片,看看图片上都画了哪些场 景、内容。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清 明上河图》上绘制了各色人物、大小 桥梁、船只、房屋、店铺、城楼、牲 畜等内容,就像一个城市的缩影。教 师利用信息技术向学生呈现了反映北 宋经济繁荣的景象以及优美自然风光 的视频资料,同时又向学生展示了有 关《清明上河图》的价值、风格以及 作品特征的艺术讲解。在教师的引导 下,学生对画家的笔力啧啧称奇。而 借助这幅画,学生能清晰地感受到古 人的聪明才智,不仅为我国的传统艺 术而骄傲,也使他们内心深处迸发出 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三、立足课文内容,发掘德育内涵

  课文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方 式,同样是进行德育渗透的重要载体, 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材中,编者为 学生选取了大量具备审美价值和文学 内涵的作品,有的作品展现了人物的 高尚情怀和崇高的品质;有的作品为 我们呈现了祖国的壮美山河;有的作 品则向我们展示了中华民族深厚的历 史积淀;而有的作品向我们讴歌了亲 情、友情的可贵……在教学这些课文 时,教师要积极发掘其中的德育元素, 将其中蕴藏的真善美思想传递给学生,这样才能发挥教材的德育价值。

  例如,在教学《慈母情深》这篇 课文时,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个爱读书 的孩子到母亲上班的地方要钱买书的 故事。故事情节虽然简单,但是伴随 着视角的转移,通过观察母亲上班的 环境,使“我”产生了强烈的内心触 动,明白了母亲挣钱的不易,也从侧 面讴歌了母爱的伟大和深沉。但是在 教学过程中,教师发现很多学生在学 习这篇课文时,脸上带着极为轻松, 甚至是嬉笑的神情。通过和学生互动, 教师发现有的学生认为这篇文章写得 不够真实,怎么可能有人为了买一块 钱的书而困难到这个地步呢。学生之 所以有这样的认知,是因为他们不了 解过去的生存环境,不知道一块钱能 买到多少东西,所以才会产生这样的 疑问。教师一方面可以从货币的角度, 让学生了解不同时期一块钱的购买力, 但从另一方面,教师决定给学生好好 “上堂课”:首先,教师询问班级学生, 家里有多少书籍,于是学生纷纷举手 示意,纷纷夸耀自己家的书籍有好几 个书架那么多。教师接着话锋一转, “那么你读了多少呢?”这样的问题一 出来,学生立刻沉默了。此时,教师 告诉学生,“同学们,拥有很多书籍并 不值得夸耀,因为这些书籍是你的父 母买给你的,不是你用自己的双手挣 来的。当你们对课文中的故事产生质 疑时,你们没有想过过去人们的生活 有多么艰难,母亲在极其艰苦的环境 下,依然愿意给孩子买书,就像你们 的父母即便上班再辛苦,也会给你们 买很多书籍,这些书一本至少 20 块, 有的父母一天也就挣一百来块。可是 你们真的好好用功读书了吗?你们真 的了解父母的一片苦心吗?”在教师 掷地有声的问询下,学生收起了嬉笑之色,渐渐显出羞愧的神色。通过这 样一番教育,学生将能深刻认识到自 己的问题,明白父母之恩的厚重。

  在现阶段通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 汇集了大量的名篇佳作,这些作品包 含着深刻的思想,对学生具备深刻的 教育价值。作为教师,在教学这些课 文时,应从德育的角度启示学生的心 灵,让学生感悟文本中的德育内涵。

  四、立足写作教学,进行德育启示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关键部 分,但是很少有教师考虑到作文教学 同样是德育的关键一环。事实上,想 要写好一篇作文,不仅需要学生掌握 一定的作文技巧,更需要学生表达真 情实感,具备正确的是非观念。只有 这样,学生写出的作文才更加符合主 流价值观。因此,在习作教学中,教 师需要精心研读课文教材,分析每一 单元的习作任务,并从中发现德育的 切入点。接着,教师从德育的角度剖 析习作主题,引导学生对德育产生思 考,并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形成德 育启示。这样的习作教学不仅更加深 刻,还能带给学生更多的收获。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三 年级下册第 1 单元习作《我的植物朋 友》时,这篇习作相对简单,要求学 生为自己的植物制作一个观察记录卡。 观察记录卡主要包括“名称、样子、 颜色、气味、其他”等 5 项内容。因 此,教师首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观察 任务,让学生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 任选一种植物作为观察对象,并完成 这张观察记录卡。在学生完成以后, 教师组织课上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 的观察记录卡,说一说自己通过观察 植物得到了哪些收获和启示。在互动 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全都是从植物本身的颜色、气味入手,给大家讲了讲 自己的观察心得。但是也有个别“聪 明”的学生,他们甚至将花折下来带 到课堂上,让其他同学欣赏。当其他 同学兴致勃勃地欣赏花朵时,教师则 是问了这位学生一个问题,“你为什么 要折下这朵花呢?”学生则是奇怪地 反问,“我不把它折下来,你们怎么有 机会看呢?”看来,学生并没有意识 到自己的行为有哪些问题。此时,教 师尝试着引导学生,“同学们,你们有 没有想过这篇习作为什么叫‘我的植 物朋友’?”这样的问题确实问倒了很 多学生。于是,教师接着告诉学生, “也许你们从来没有考虑过植物也是有 生命的,它们也有自己的感知。任何 一株植物,哪怕只是一朵花、一根草, 都是需要经过雨露阳光的滋养才能逐 渐长大的。在某种程度上,植物生长 就和你们一样。就像刚才这位同学, 他看似只是折下了一枝花,却在无形 中扼杀了一朵花的生命。对待朋友应 当尊重和爱惜,对待植物同样需要如 此。想必你们都去过公园、植物园, 应当看到过‘不要践踏草坪’‘不要 摘花’这类标语吧,其实表达的是一 样的意思,就是让我们爱护植物,做 它们的朋友,这样我们的环境才会变 得更加绿意盎然,充满勃勃生机。就 让我们做一个‘植物使者’吧,将绿 意留在枝头、留在心头,切莫留在手 头。”在教师的引导下,折花的同学低 下了头,感觉不好意思,其他同学的 脸上也透出若有所思的神情,而这样 的课堂才更有意义。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内 容,更是进行德育的重要环节。在开 展习作教学时,教师应从习作话题入 手,尝试着剖析其中蕴藏的德育内涵, 并在课堂的适当契机向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这样才能带给学生深刻的德育 启示。

  五、立足口语交际,传播德育理念

  口语交际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 组成部分。尤其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 材中,每单元的“语文园地”部分都 会涉及口语交际话题。这些口语交际 话题涉及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具备 极强的趣味性、生动性,同时含有极 其丰富的德育元素,是教师实施德育 的肥沃土壤。因此,教师在课堂中组 织口语交际训练时,一方面需要培养 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使学生形成良 好的倾听习惯,还需要从德育的角度 引导学生,传播德育理念,让学生具 备德育意识,懂得文明处事的规则, 学会正确的待人接物方式。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 四年级下册第 6 单元《口语交际:朋 友相处的秘诀》时,教学目标是让学 生分组讨论该话题并形成至少三条意 见。因此在组织口语交际训练以前, 教师特意安排了几个环节:首先,教 师为学生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 视频观察几组人物的表现。在第一个 视频中,主要展现了上课的情景。其 中一位学生忘记带书本,表现得极为 纠结,但是坐在他旁边的学生却拒绝 和他分享同一本书;在第二个视频中, 场景切换到操场上,大家正在做游戏 时,其中一位学生摔倒了,此时跑过 来一位学生关切地询问他,还把他扶 起来;在第三个视频中,一对好朋友 本来约好一起出去爬山,结果其中一 人赴约时,却发现对方根本不在家, 于是只能吃闭门羹。等到第二天见面 时,对方也没有给出任何解释,反而 指责他小题大做。视频播放完毕后, 教师设计了一个课堂讨论环节,让学生结合视频内容思考:这些人的做法 可取吗?为什么?此时,教师让学生 分组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教 师可向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让学生明 白:朋友之间相处要懂得分享,还要 懂得关心对方,更需要做到尊重对 方,答应对方的事情一定要做到,这 样才能维持友谊,使两人的友谊更加 长久。
\

  口语交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扮演 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口语交际中渗 透德育可以使学生对生活中的很多问 题产生正确的认知。而且,在口语交 际过程中,学生的价值理念也会在无 形中受到德育熏陶。

  综上所述,现阶段提倡的素质教 育理念,德育正是其中的重要一项。 为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 教师应妥当把握教学的各个节点,并 捕捉适当的德育教学契机向学生展开 正确的德育引导,培养学生的道德修 养,使学生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而 这样的语文课堂也会在学生的心中烙 下深刻的印记。

  参考文献:

  [1] 柴如会 . 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德 育教育渗透的思考 [J]. 教学管理与教 育研究 ,2020(22):14-16.
  [2] 肖芹 . 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传 统文化的德育策略 [J]. 吉林教育 ,2020 (34):47-48.
  [3] 袁静洁 .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 透德育思想的实践探讨 [J]. 科学咨询 ( 教育科研 ),2020(12):289.
  [4] 王倩 .让德育之花绽放光彩——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德育之策分析 [J]. 教育界 ,2020(48):67-6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445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