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富有启发性和支持性的活动空间对幼儿有强大吸引力,可以激发幼儿的思维和创造力,使幼儿真正成为环境的主人。本 文通过调查问卷、观察、访谈及课程参与等方式,分析了固有空间的局限性及空间开放的必要性,以“家乡的火车”生成课 程为例,阐述了开放的空间对幼儿园生成课程的影响,并提出了在课程实践中利用开放空间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活动空间,生成课程,策略研究
一、研究背景
生成课程的几个基本来源在美国 学者贝蒂 · 琼斯与约翰 · 尼莫在《生 成课程》一书中认为包括:儿童的兴 趣、教师的兴趣、课程中的资料、儿 童发展的阶段任务、物质环境中的事 物、社会环境中的人们、意料之外的 事件、共同的生活以及相关的价值观, 本文主要从物质环境中的事物这一方 面来论述。学龄前的幼儿多以具体形 象思维为主,他们产生兴趣的来源往 往是自己的生活环境和所见所闻,这些 都是很多生成课程的直接来源和素材。
本案例的课程缘起就是教室里的 一面小小票据展示墙,孩子们从生活 中收集整理了许多票据,不少孩子对 其中的火车票产生了极大的好奇。这 面票据展览墙是孩子们每天所能接触 到的一个环境,他们将自己生活中所 收集的素材展示在这一空间里,并通 过交流分享进一步提升了感兴趣的程 度。但是对大班孩子来说,火车票与 他们的生活经验息息相关,却缺少真 正体验和了解的内容。所以我们针对幼儿兴趣和已有的经验开展了以“家 乡的火车”为主题的生成课程。
二、固有空间的局限性及空间开 放的重要性
孩子们的思维是充满无限可能 的,但我们的孩子常常被各种人文环 境所影响。当孩子们激烈讨论火车的 话题时,他们的对话却让我们不得不 深思。宇恒非常激动地说“我知道, 我看的动画片里就有,有一个高高的 烟囱,还会发出嘟嘟的响声!”一聊 到动画片孩子们都兴奋得不得了,“是 托马斯,我家里就有这个玩具!”难 道所有的火车都是“托马斯”的样子 吗?大家对于火车的印象大多停留在 电视形象和玩具模型中,在这些单一 局限的空间里,孩子慢慢形成了固有 思维,减少了对真实事物探索的欲望, 就像这一辆被“固化”的火车形象, 如果我们的课程只是停留在“纸上谈 兵”的讨论中,又何尝不是剥夺了幼 儿实践探索、获得发展的机会呢。
在进行幼儿园生成课程的相关调 查时,问卷调查的对象都是江苏地区的一线幼儿教师,有 95.24% 答题教 师所在的幼儿园开展了生成课程,其 中 98% 的答题教师都认为幼儿活动空 间的开放对生成课程具有一定价值, 73% 的答题教师在生成课程实施中都 经常使用到开放空间资源,这些数据 都表明了在一线教学中,教师已经认 识到了空间的开放对生成课程的重要 性,并在课程实施中已经开始利用开 放空间。
三、空间的开放对生成课程的影响
(一)丰富真实的认知体验
古语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让孩子亲自去感知世界,比成年人一 味说教,效果要来得更加明显。现代 科技让生活变得更便捷,在互联网的 世界中,网络中的知识包罗万象,在 日常生活中,幼儿也可以通过多媒体、 图书绘本、老师的讲解去解答自己的疑问,但这给幼儿的教育远不及幼儿 亲自去探索的收获大。
在进行调查问卷时,有 72.92% 教师都是选择在生成活动中期的实践 活动阶段利用园外的开放空间资源。
正是因为幼儿的课程离不开实践,而 在有限的空间内很难满足幼儿的认知 需要,需要进一步开放空间去不断丰 富幼儿真实的认知体验。
以本课程为例,当孩子开始对火 车这一话题产生好奇时,我们教师很 快便开始搜索能利用的课程资源。幼 儿园附近正好有新建的火车站,我 们决定亲自去探寻火车的秘密。可是 我们该怎么去车站呢。“找找车站离 你家多远?”带着这个问题,孩子们 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看地图,定路 线。第二天一进园孩子们就迫不及待 地和我分享,“我和奶奶一起坐公交车 去,坐 128 路两站就到啦!”“我和小 逸家住在一个小区里,我们一起坐爸 爸的车去。”孩子们都做了不少的准 备,可是又出现了很多的问题:“我 们可以带多少东西坐火车呢?”“什么 叫安检?”“小朋友们可以自己坐火车 吗?”……还有这么多问题没解答, 看来要把这些问题都记录下来,带上 这些调查问卷去实地考察亲自探究了。
因为物理空间的变化,孩子们遇 到了更多未知的挑战,每个孩子到达 车站的路线都各不相同,在这一过程 之中孩子和家长共同定制个人路线, 幼儿的独特性得到更好的体现。另一 方面,孩子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都记 录了下来,带着这些问题到火车站去 参观,在实践体验的过程中获得解答, 这一过程中孩子们的成就感与单一活 动环境中获得的是完全不一样的。
(二)开阔幼儿的眼界
眼界是一个人看问题的方式,思 想是一个人性格的体现。一个人的视 野越宽,不仅能看到现在的事物的表 象及隐藏在背后的规律,而且可以看 到过去的及未来的事物的表象与规律; 一个人的思想越新,不仅能包容一切, 也容易认清了所包容的事物的本质, 而且能使自己的思想与时俱进。而这一切,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与空 间环境的不断交互中发展的。
在孩子们的实际生活中,接触较 多的是传统公交车、自行车、电瓶车 等交通工具,尤其是在本案例所处的 海门,与先进发达城市的交通方式还 存在一定差异,此处所提及的火车站 也是才新建不久。对于大部分孩子来 说,这都是他们人生中第一次近距离 接触火车。特别是孩子们过安检时对 于安检设备及流程的好奇和惊喜是压 抑不住的。他们好奇地看着过往的乘 客将车票放在扫描区,闸机门就自动 打开了,甚至有些乘客只用了身份证 就打开了门。通过工作人员的介绍我 们了解到,现在坐火车已经可以用身 份证进行实名检票,孩子们亲身体验 了这神奇一刻,“哇,这个机器可真了 不起,这样就算我们不小心弄丢了车 票也能上车啦!”“以后我要研究出比 这个更厉害的机器……”
孩子们走出局限的园内,在园外 开放空间的一次探索,更是他们与先 进技术的一次交流。开放的空间能让 孩子明白世界的广袤,未来的多样性, 开阔了孩子的眼界,让孩子在面对新 事物时保持平和的内心和生机勃勃的 勇气,更加懂得努力的意义。这对他 们未来的人生规划和价值观念有不可 估量的影响。
(三)萌发自然文化情感
情感和情感是伴随着一定认知而 产生的,幼儿对家乡的情感来源于他 们对家乡的了解和认识,开放的物理 环境能让幼儿了解更多的家乡文化, 在实际的场景中陶冶情操,进一步萌 发幼儿的爱家乡的情感,大大增强了 他们的归属感。
在对活动空间的开放对生成课程 的印象因素调查时,有 93.75% 的调 查者选择了“萌发幼儿的自然文化情 感”,进一步证明了空间的开放对幼儿的自然文化情感有着积极的促进影响。
作为海门的小市民,孩子们对海 门这座城市充满了依恋、充满了憧憬, 也充满了好奇!在近距离看到宏伟壮 观的火车站时,孩子们情不自禁地说 道,“真美呀,这就是我们海门自己的 火车站!”他们纷纷拿出画笔,坐在 台阶上或是席地而坐,和爸爸妈妈头 凑在一起讨论构图,认真地勾勒线条 涂抹色彩,画出他们心中的“火车站 之旅”,每一个孩子的眼里都充满着光 芒,那是对家乡火车站的自豪和惊叹, 一笔一画都印刻在了画纸上,也印刻 在了每个孩子的心里。
案例中的课程将家乡的美好生活 与孩子们的实践探索结合了起来,他 们通过自己的视觉感觉,对海门的相 关社会文化有了更多的感受和体验, 也愿意大胆尝试用不同的创作方式表 达对城市的热爱与未来的展望。
(四)开拓课程活动形式
开放的物理空间为生成课程的开 发提供了更多的来源,幼儿结合活动 中的某一问题或现象继续展开讨论和 探究,对于课程内容的兴趣得到进一步 深入拓展,也在这一过程中开放了更多 形式的活动,丰富了课程的建构体系。
案例中的课程也在后期的延伸活 动中不断丰富活动形式。孩子们虽然 已经从火车站回来了,但班里兴起了 一阵“火车潮”。“火车”的做法可真 不少,除了可以用积木搭小火车,还 可以用彩泥,牛奶盒,塑料瓶,易拉 罐。孩子们从家里收集了许多制作火 车的材料,动手做出了许多造型各异 的小火车。孩子们对那个和蔼的列车 长印象很深刻,就在表演区玩“开火 车”的游戏;在建构区继续探索火车 轨道的秘密;一起听《肚子里的火车 站》的故事;用科学区的齿轮组合进 行实验,尝试让小火车动起来。一张 火车票、一个火车站,只是我们“小海门”的一个小小支点。通过这个支 点,孩子们对“海门”这座我们生活 的小城开始了情感之旅,江海博物馆、 江海文化公园、华夏第一龙桥……孩 子们通过打卡家乡的代表景点,留下 自己的城市足迹,分享自己的“旅行 见闻”,大大增强了他们的归属感,深 深地恋上海门这座城。
本课程生成于幼儿生活的开放空 间,又因为园所空间的局限性来到了 真实的开放空间中进行实践探索,使 幼儿的经验不断得到提升,进一步拓 展到对整座城市的关注。在这样的循 环中,我们的课程资源不断丰富,生 成了更多的课程活动。
(五)增进家园紧密联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中指出:“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会 资源让孩子在体验中学习,拓展孩子 们学习和生活的空间。”因为物理空间 的开放人员流动大,需要借助家长的 协助,使得家长资源得到充分发挥, 家园关系也在合作的过程中更加紧密, 拓展了更多家园共育的方式。
除了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我们 还离不开家长资源的配合帮助。本课 程活动初期我们就向家长朋友发出了 “家乡的火车站活动倡议书”,一起收 集各种坐火车的资料。他们积极地响 应并进行收集,聪聪的爸爸联系到车站 的工作人员,为我们的参观之旅提供了 很大的帮助。在整个参观过程中,家长 们也是全程陪同,共同参与幼儿的课 程体验,和孩子们一起分享所见所闻。
四、课程实践中利用开放空间的 问题及有效策略
(一)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在进行课程实践中利用开放空间 所遇到的问题时,安全性是最被关注 的问题,68.75% 的教师都认为空间的 开放带来安全隐患会增大。这也是因为孩子活动的范围变大了,而幼儿的 身体和心理还发育不够成熟,相比固定 有限的环境可能存在更多的安全隐患。
因此在进行开放空间活动之前, 必须要对该空间进行提前踩点和联系, 尽可能排除空间所存的安全隐患,并 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 进行活动前的安全教育。考虑到师幼 比例的差距,可以将活动与亲子活动 结合起来,进一步促进家园共育。
(二)在开放空间中开展活动,幼 儿注意力易分散
据调查研究,幼儿的注意力分散 主要受生理和环境两大因素,学龄前 儿童的年龄特点本身就限制了他们的 注意力发展,在开放的空间中幼儿注 意的广度大大扩大了,因此集中在活动 主题的注意力也会受到影响,这是大部 分课程在开放空间实施中的常见问题。
生成活动本身就具有随意性,幼 儿的探索和兴趣点也不是教师所能预 设的。但为了达到课程促进发展的教 育目的,我们可以通过分组探索,以 及明确活动目标,来帮助幼儿专注于 探索活动。孩子们带着不同的任务分 组进行探索活动时,目标更明确了, 并且在与同伴的合作分享中经验得到 不断的提升,注意力也更加专注了。
(三)家庭和社区在园外空间资源 的配合度较低
相比专业的教师,家长和社区对 于生成课程中空间开放的重要性了解 是较少的。出于家长的立场考虑,特 别是年龄较长的爷爷奶奶在这一方面 的配合率是较低的,因为他们既担心 在开放空间的安全隐患,同时并不认 为幼儿这是在“学习”。而开发利用更 多的空间又离不开家庭和社区的资源, 这就需要教师提前做好沟通工作。
例如在案例中的这所幼儿园,每 学期都会进行“新父母学校”的讲座 培训, 目的就是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幼儿所进行的课程价值。包括带班教师 在内的各位教师都会常常在微信群内 以及班级环境中分享幼儿的课程轨迹, 通过各类亲子活动让家长切实地参与 到生成课程中,久而久之家长对于课程 中所需要的空间资源也会积极配合了。
社区空间资源也是如此,教师可 以通过师幼走访、社区咨询等方式, 围绕院所周围所能利用的社区空间环 境来检索,建立课程实践基地,开展 社区活动,为幼儿的课程活动延续和 拓展更多的可能。
总之,作为教育者要让幼儿听到 更多不同的声音,解放他们的认知经 验,让孩子在实践生活中自己去发现、 选择、挑战,从而打开自己的眼界。 借助空间环境与丰富的课程活动进行 有效的融合,真正让每个角落都成为 幼儿游戏的幸福天地,成为生成课程 的课程资源,焕发“自由、自主、开 放”的教育新生态。
参考文献:
[1] 李然 . 幼儿园生成型课程资源 的来 源初探 [J]. 幼教博 览 ,2016(04): 23-24.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幼儿 园教育指导纲要 ( 试行 )[M]. 北京 : 北 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3] 邵小丽 .幼儿注意力分散因素的 观察及对策 [J]. 考试周刊 ,2014(02) .
[4] 蔡菡 . 幼儿园活动空间的重构 [J]. 幼儿教育 ( 教育科学版 ),2017(05): 8-9.
[5] 吕进锋 , 曹能秀 . 空间失衡 : 再论幼儿园儿童游戏空间 [J]. 陕西学 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9.35(05):17-22.
[6] 虞永平 . 从物质环境中 感知 幼儿园课程文化 [J]. 教育导刊 ,2008 (07):4-6.
(作者张新炜,江苏省南通市海门 区锦绣幼儿园二级教师)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44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