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小学低年级学生加减运算教学的策略论文

发布时间:2019-10-30 14:00:2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近年来数学教育重点强调发展小学生的数学心智策略,因此,为传统加减运算教学导入一种新的教学工具—数线(number line),作为发展学生数学概念与能力的有效教学措施。数线可广泛的运用在一系列相关的数学问题进行解题。对此,教师可就小学低年级学生加减运算教学的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低年级;加减运算

一、数线表征应用于数学教学的意义

         数线可广泛的运用在一系列相关的数学问题中,在强调某特殊心智的数学策略或重要的数学概念时,采用特定的数线结构进行解题,可了解学生在心智上对某问题的解题方法与认知历程,并可作为和学生分享方法的工具,发展出更强的策略与数感。

         表征的方式可分为描述(depiction)和符号化(symbolization)两种。前者以图像为主,后者则以公式为代表。学生在一年级时就已具备长度概念。因此可透过线段表征的模式与学生学习经验相结合,利用两线段长度相等,则两线段之表征数相等的概念,练习以线段方式表示两数量间的关系。又如,可以依情境引入线段图的说明方式融入加减互逆概念学习,让学生更易理解加和减的关系。

二、数线表征教学应用策略

       本研究利用系统化教学设计模式,此模式包含以下步骤:

(一)加减运算教学中明确教学目标

       本教材实施年级为二年级,根据数学课程纲要中提到,在加减互逆的学习里,可以依情境引入线段图的说明方式,让学生更理解加和减的关系。学生在学习此问题时,利用数线的操作与转化进行数量之间的加减运算等步骤,并未让学生有进一步的探究和理解,致使算术的目的只在计算出答案,未能协助其发展归纳和推理的能力,因此教材呈现应配合教师口语描述问题情境,让学生理解动画内容,并希望作答时学生能利用口语解释或文字作答方式展现其思考。

\

 
(二)加减运算教学中准确分析教学问题

          在得知学习者在数线表征学习上有所困难后,教师在分析教学上的需求时,应让学生从数棒至数线进行操作,利用视觉化表征方式让学生发展数学思考与推理的能力,解决加减法可逆的问题。

(三)加减运算教学中要把握学习者和教学内容

         依据皮亚杰(Piaget)的分类,二年级学生处于具体运思阶段(concrete operational stage),教师可透过比较具体的表征方式(如:线段)帮助他们观察两数量之间的关系,并从算术关系转换成代数关系,透过观察体会加减互逆的概念。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应具备有个位数整数的加减计算能力。

(四)加减运算教学中撰写教学目标

         本教材的内容可以分为表征和解题两大部分, 其中表征为线段模式,解题部分为加减互逆运算之心智策略表现。本教材希望学习者在本单元中能获得的学习表现如下:

       1.学习者能根据线段表征正确列出含有未知数的加减法等式。

       2.学习者能利用数线表征正确呈现加减互逆计算之多元心智策略。

三、小学加减运算教学评价

(一)形成性评价


         教材的形成性评价,包括课程内容和教材设计的评价。第一是课程内容的评价。课程教学内容,需经数学教学专家(数学教育教授及小学数学教师)检视内容是否正确、是否合宜,以及教学方法与学习活动是否合适。第二是教材设计的评估。教材内容制作完成后,需与数学教育专家及教育科技专家对于教材设计、界面设计和教学策略等进行讨论之后,给予修正。接着找两位学生,进行一对一测试(one-to-one trials),针对内容是否清楚以及学习者对教材的直觉反应及学习表现,进行测试,再依据测试意见修改教学内容后再度进行测试。

\

 
(二)总结性评价

         当课程完成后,对整个课程效果做评价。评价者从内容、设计、一致性、可行性共四个方面来评鉴。第一是内容:整个教材的内容是否完整及正确。第二是设计:教材设计是否符合教学、媒体、学习等原则。第三是一致性:教材内容是否符合学习目标以及需求。第四是可行性:教材是否符合成本效益以及实用性,除能让使用者感到满意外,还要以后测方式评价其学习成效。

四、结语

         加减法的概念无疑是数学学习的基础,是小学低年级学生重要的学习内容,而加减法文字题的解题策略,更是将来高年级学习数学解题的前置经验,因为在加减法运算的过程中,有许多弹性的解题方法与可逆思考等心智策略,需学生精熟,在奠基此心智策略后,才得以面对更复杂的数学问题。因此加减法的学习在小学低年级阶段,无疑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基础。融入数线表征的方式可提供视觉化的工具,让学生比较解题策略,确定学生能确实沟通与了解彼此的思考与方法,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动机与热忱。在数线训练融入计算机科技,可以为数学计算能力的训练上提供一个新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殷慧.小学数学加减法教学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4(22).
[2]陈英和,耿柳娜.小学一~三年级儿童加减法策略选择的发展特点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43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