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高中英语教学中增强学生文化自信的有效策略论文

发布时间:2023-10-08 13:46:2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并对中华文化产生一种强烈的认同感、自豪感,是增强学生文化自信的一条有效路径。在 高中英语教材中,蕴含着多姿多彩的中外文化。英语教师应立足高中英语课堂,引导学生在英语教学的“听、说、读、写”中理 解文化内涵,比较文化异同,汲取文化精华,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国家认同和家国情怀,在自主阅读中感知文化、在对话交流中 理解文化,在写作表达中传承文化。

  [关键词]高中英语,文化自信,培养策略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 )》提出: “文化意 识的培育有助于学生增强国家认同和 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树立人类 命运共同体意识学会做人做事,成长 为有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人。” 引领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基础上树 立文化自信,是在高中英语学科教学 中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一条 基本路径。文化与语言是互相依存的, 文化需要以语言为载体,语言需要用 文化做内涵。在高中英语教材的文本 之中,蕴含着丰富多彩的中外文化知 识。教师应该引领学生在学习英语的 过程中, 比较文化异同, 理解文化内涵, 汲取文化精华,坚定文化自信,在自 主阅读中感知文化、在对话交流中理 解文化,在写作表达中传承文化。

  一、在自主阅读中感知文化

  尽管高中英语教材中蕴含着丰富多 彩的中华文化,但是,这些中华文化融 入文本之中,并不直观。因此,为了更 深地理解、更好地传承中华文化,教师 应该引领学生在自主阅读中,通过聚焦 文章主题、或通过深挖背景知识、或通过研读文本细节等感知文化。

  (一)聚焦文章主题,感知中华 文化

  教材中每一篇文章都会有一个鲜 明的主题。研读文章主题,是学生自 主阅读的一项重要内容。围绕主题进 行学习,学生不仅可以更为准确地理 解文章的内容,还可以从中发现与该 主题相关的中华文化。

  以北师大版高中英语必修第二 册 Unit 6“the Admirable” 中“A Medical Pioneer”这部分内容为例, 在这篇文章中,屠呦呦所研究的中医 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 , 也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引领 学生学习这篇文章时,教师首先应该 让学生聚焦文章的主题“Tu Youyou Awarded Nobel Prize”,从中寻觅中 华文化。如: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西医 结合研究,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 双氢青蒿素,因此成为中国首位诺贝 尔医学奖获得者。她在医学、药学方 面的卓越成就,对人类医学事业做出 了不朽的贡献。当学生聚焦文章主题, 对屠呦呦有了清晰的认识之后,他们 就会因这位中国杰出的医药科学家而感到敬佩。同时,学生会对中医知识 更加了解,对中医文化产生认同和文 化自信。

  (二)深挖背景知识,感知中华 文化

  深入挖掘背景知识,是学生深度理 解文章的必要条件。在背景知识中蕴含 着丰富的、优秀的文化,因此,通过深 挖背景知识,学生还可以了解文本背后 的时代风貌、历史故事的中华文化。

  以北师大版高中英语必修二 Unit 4 “Information Technology” 这部分内容为例,教师可以指导学 生 以“Promoting Culture Through Digital Images”为切入点,深入挖 掘关于这篇文章的背景。通过学习 探究,学生就会了解更多关于敦煌 莫高窟的知识,了解敦煌莫高窟中 所蕴含的悠久广博的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由衷地产生一种自豪感,进 而产生一种文化自信。实践证明, 通过深入挖掘与文本相关的背景知 识,学生的文化视野会更加开阔, 对相关内容的理解会更加通透,学 生也会因文本中所蕴含的中华优秀 文化而产生自豪感、自信心。

  (三)研读文本细节,感知中华 文化

  深度、有效的阅读,需要研读文 本细节。在文本的细节之中,有知识 的融合、有情感的交织、有文化的渗 透等各个方面可供学生理解感悟。通 过品读细节, 学生不仅可以更为准确、 深入、通透地理解文本细节之中所蕴 含的语言知识,还可以了解更多的优 秀文化。

  以北师大版高中英语必修三 Unit 7“Art”Lesson 1 Part 10 这部分内容 为例,教师可以首先组织学生深入 研究文本细节,梳理句子的结构和主 体,如“In this painting named Racing Horse, we can see a horse running at high speed like a missile across the sky”,在此基础上引领学生发散思维, 进一步感知这些细节中所蕴含的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通过查阅相关资料, 学生会发现“马”这种中国画传统题 材之一,在大师徐悲鸿的画笔下,被 赋予了新的含义:他笔下的奔马表达 了抗战的决心和胜利的欢快,表现了 其与祖国同安危、与民族共命运、同 人民共呼吸的爱国情怀。从上面的案 例可以清晰地看出,通过研读文本细 节,以及感悟文本中所隐含的中华优 秀文化, 学生也可以更为通透、全面、 细致地理解文本的内容,以此提升阅 读的实效性,坚定文化自信。

\

 
  二、在对话交流中理解文化

  有效的阅读, 离不开多方的对话, 诸如与编者对话、与同学对话以及与 教师对话。对话并不仅仅是一种感悟 分享、一种语言交流,而且也是一种 观点碰撞、思想交融。以多方对话为 契机,学生会对文章中所蕴含的中华 文化有更为全面、更为清晰、更为深 刻的认识与理解。

  (一)与编者对话

  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每一处细节,都是教材编者精心设计的。教材 中每个板块之间, 除了一些目标语言、 认知规律等一些显性的关联之外,还 有一些隐性的关联,如思想的关联、 文化的关联等。因此,为了深度阅读 教材中的文本内容,教师必须让学生 理解编者的所思所想。

  以北师大版高中英语必修三 Unit 7 中“Beijing Opera”这一课为例,教 师可以组织学生与编者进行深度“对 话”。例如,编者为什么要在第一个 板块中让学生思考应该怎样向一个对 京剧一无所知的人介绍京剧?编者 为什么要向图文并茂地展示“female roles ”“common male roles” 等 京 剧角色?在第三个板块中,编者为什 么要让学生思考“When did Beijing Opera start?”在与编者进行深度对话 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会变得更加活 跃,会情不自禁地联想到有关的文化和场景,以这些相关的文化为阶梯, 学生可以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理解 文本内容。除此之外,当学生站在编 者的角度思考的时候,还能够深入浅 出地理解、梳理文本之中的文化,以 此开阔自身的文化视野、塑造自身的 文化品格以及树立自身的文化自信。

  (二)与同学对话

  在阅读过程中,不同的学生因其阅 读的视角不同,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也会 有所不同。为了让学生从更多角度深入 地理解文本,教师应该组织学生进行广 泛的交流,即让他们与同学对话。

  以北师大版高中英语选修六 Unit 16 中“Stories from History”这部分内 容为例,当学生完成自主阅读任务之 后, 教师可以组织他们围绕“Terracotta Army”展开交流。如:兵马俑是怎么 被发现的?秦始皇为什么要花费大量 的人力、物力、财力制作如此多的兵马 俑?每一个兵马俑的神态一样吗?从兵 马俑中可以感知、了解哪些中华优秀文 化……以此为契机,可以让每一位学生对兵马俑中所蕴含的中华优秀文化有更 深、更透、更广、更细的理解,诸如兵 马俑在造型、雕塑、配色等方面的艺术 风格等。很显然,通过组织学生与同学 对话,能够为他们创造分享、沟通与交 流的机会,能够让他们对文本的内容以 及与文本相关的文化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与深刻的理解。

  (三)与教师对话

  对话是师生互动的一种必要形 式。以师生对话为媒介,教师可以更 为细致地了解学生的学情, 可以启迪、 引领、点拨学生摆脱学习困境。在高 中英语教学过程中,为了进一步开阔 学生的文化视野,教师可以与学生进 行广泛、深入的对话。

  再以北师大版高中英语必修三 Unit 7 中“Beijing Opera”这一课为例, 学生可以聚焦“Beijing Opera”这个 话题,围绕京剧中的四大名旦、京剧 中的四项基本功、京剧中蕴含的中华 优秀文化与教师进行对话。通过对话, 学生会对京剧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 对中华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对话 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提出心 中的一些疑问,还可以鼓励他们发表 自己的一些观点、看法。如:在京剧中, 关羽是红脸,曹操是白脸,引导学生 由此推断出红脸代表忠勇侠义,白脸 代表奸诈多疑……以学生的疑问、观 点、看法为切入点,教师可以带领学 生逐步揭开京剧的神秘面纱,让他们 了解国粹京剧中所蕴含的中华优秀文 化。

  实践证明,通过与教师对话,学 生对于文本中相关文化的了解会从片 面走向全面,学生的文化视野会变得 愈发开阔,会更为真切地感受到中华 文化的独特魅力,会对中华文化产生 无限的热爱。

\

 
  三、在写作表达中传承文化

  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落脚点,在于让他们自觉主动地传承中华文化, 并用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 养自己的品格、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 写作表达是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 要环节,也是引领学生传承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的一种有效方式。譬如:在 文章主题、文章框架以及文章思想之 中,学生都可以巧妙、恰当、适度地 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在文章主题中融入文化

  选择文章的主题是写作的先决条 件。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教 师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让他 们自主选择与教材内容相符的、感兴 趣的主题。同时,当学生在自主选择 文章主题时,教师还应该鼓励他们融 入与主题相关的文化,让写作主题更 加有内涵、更加有趣味。

  以北师大版高中英语第一册 Unit 2 “Sports and Fitness”这部分内容为 例,在选择写作主题时,教师应该鼓 励学生选择一些蕴含中华优秀文化的 体育运动项目,比如跳绳、太极、功 夫扇等。为了让学生更为深入、细致 地了解这些传统体育运动项目,教师 还应该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广 泛搜集与这些体育运动项目相关的素 材,如这些体育运动项目的英文表达 方式等。同时,也应该搜集一些与这 些传统运动项目相关的历史和故事。 由此,学生在文章主题中融入了传统 文化,所以他们在写作过程中,就会 对这些文化产生更多的认识与了解。 在此基础上, 学生也会联系生活实际, 将这些传统文化内化为自身的一种文 化品格,一种文化自信。

  (二)在文章框架中融入文化

  围绕主题,构思文章的框架是写 作过程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清晰、 完整的文章框架,是学生写作的一种 导向。为了让自己的文章更加具有文 化气息、更加有内涵,学生必须要在 自己的文章框架中融入相关的文化。同时,有文化主题的文章框架,也会 更加清晰、更加完整。

  仍然以北师大版高中英语第一册 Unit 2 “Sports and Fitness”这部分内 容为例,在文章主题确定的前提下,学 生就可以围绕主题构建写作框架了。比 如围绕“Tai Chi”,学生可以建构这样 一个写作框架。首先,应该详细介绍太 极的由来,包括太极拳的鼻祖、起源。 之后,可以介绍一些关于太极的优秀文 化,以及与太极相关的一些历史名人等。 如:太极拳之中,包含着武术、医术和 导引术等;太极拳能够以柔克刚。紧接 着,应该细致入微地介绍太极在强身健 体方面的重要作用。如:因为打太极拳 时,需要心静用意,所以太极拳有助于 心神安定、思维敏捷、舒经活络等。最 后,可以介绍国内外太极爱好者对太极 的认识与理解,以及现阶段太极的发展 状况等。

  显而易见, 在上述的写作框架中, 介绍关于太极的优秀文化,就是学生 在写作框架中融入文化的一种具体表 现。在写作框架的指引下,为了让自 己的写作内容更加充实、更加有内涵, 学生还会通过各种途径广泛搜集一些 与太极相关的文化,在不知不觉中丰 富了自身的文化知识,也能有的放矢 地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三)在文章思想中融入文化

  思想是文章的灵魂。缺乏思想的 文章,读起来味同嚼蜡;反之,如果 文章中蕴含着深邃的思想,那么读后 会让人回味无穷。因此,在高中英语 写作过程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在作 文之中融入丰富的文化,以此让自己 的文章有丰厚的思想底蕴。

  以北师大版高中英语第一册 Unit 3 “Celebrations”这部分内容为 例,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How do we celebrate Mid-Autumn Festival?” 写一篇文章。不仅如此,教师还应 该鼓励学生在文章中融入关于“家文化 ”的一些思想,如: “Family harmony is the basis for success in any undertaking”“家是最小国,国是最 大家”等。实践证明,如果学生能够 在自己的文章中融入与主题相关的优 秀文化,那么他们的文章就会更加有 广度、有深度。同时,当学生在写作 之中融入文化、融入思想时,他们也 会润物无声地传承、弘扬这些优秀文 化,并卓有成效地将这些优秀文化内 化为自身的一种高尚品格,以及一种 持久的文化自信。

  总而言之,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 中,教师不仅要引领学生积累语言知 识、发展思维能力,还应该引领学生 在自主阅读、对话交流以及写作表达 中, 寻觅、了解、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以此为契机,学生也会进一步增强对 中华优秀文化的认同感,并因辉煌、 璀璨的中华文化而产生一种民族自豪 感,一种文化自信心。如此,立德树 人的教育根本任务,就能够在高中英 语学科教学中得到全面落实。

  参考文献:

  [1] 席伟 . 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自信培养的创新策略 [J]. 安徽教育科 研 ,2022(26):6-8.

  [2] 李娟 . 高中英语教学中培 养学生文化自信的途径 [J]. 英语教 师 ,2022.22(03):64-65+69.

  [3] 杨颖莹 . 基于新人教版高中英 语教材的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策略研究 [D]. 赣州 : 赣南师范大学 ,2021.

  注:本文系甘肃省定西市教育 科学“十四五”规划 2022 年度课题 “职业教育理实一体化课堂教学改 革研 究”(课题立 项 号:DX[2022] GHBZ0413)的研究成果。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425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