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文章结合相关文献和思政课教学现状,构建了《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问卷, 调查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满意度,并采用有序 Logistic 回归分析教学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用肯德尔相关 性系数分析不同学习平台和模块学习效果与满意度的相关性,结果发现,教师、课程内容设计、教学平台 和设备、考核评价及学生均是影响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满意度的因素。
《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 的若干意见》强调:“大力推进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推 动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思政课教学中应用。”[1] 基于此,各高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大力推进思政课教 学模式改革创新,把“大思政课”贯穿教学全过程,开展 思政课“提质创优”工程,以实现课堂教学、网络引领、 实践教育的有机融合[2] 。 目前,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多 为混合式教学中现存的问题及改革意见, 但关于教学 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比较匮乏。基于此,本文拟 在综合分析教师、课程内容设计、教学平台和设备、考 核评价及学生因素对满意度影响的基础上, 重点探究 不同线上学习平台和模块学习效果与满意度之间的关 系,以期为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本研究借助问卷星平台,采用方便取样法,面向 已修过思政课的兰州大学本科生进行线上调查。调查 遵循滚雪球抽样原则,即将调查问卷链接通过微信群 或 QQ 群发放给学生(自愿填写),并在他们完成调查 后,请他们将问卷转发给符合条件的同学 。 网络问卷 开放填写的时间为 2022 年 6 月 22 日至 2022 年 7 月 8 日,共回收问卷 517 份,全部有效。
(二)研究方法
在系统梳理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相关文献的 基础上,经过团队反复讨论和预试验,根据结果对问 卷进行了修正,形成了正式的《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 学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调查问卷。如表 1 所示,问卷包含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个人信息, 包括性别、年 级、专业及政治面貌四个条目;第二部分是主问卷,包 括课程内容设计、教师、学生、教学平台和设备、考核 评价及满意度调查六个部分。
(三)统计分析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 IBM SPSS Statistics 26.0 软件建立 数据库, 描述性统计报告分类数据的频率和百分比。 借助有序 Logistic 回归分析学生对混合式教学满意度 的主要影响因素, 用肯德尔相关性系数分析不同平 台、不同学习模块学习效果与满意度的相关性。
二、结果
(一)基本情况构成
如表 2 所示,在被调查的 517 个样本中,从性别上 看,男生占比 41.0%,女生占比 59.0%;从年级分布来 看,被调查者在大一(181 人,35.0%) 和大二(221人, 42.7%) 年级的占比较高;从专业分布来看,被调查对 象专业类型中所占比重较高的专业为医学类(167 人, 32.3%) 和理工类(159 人,30.8%);从政治面貌上看, 占比最多的为共青团员(391 人,75.6%) 。
(二)信度检验
信度即可靠性或可信度,是指问卷测验结果的稳 定性和一致性,常见的信度检验方法是克朗巴哈系数 (α 系数) 检验,α 系数越大,表示该测量量表的内部一 致性越高,即具有较高的信度,当 α 系数≥0.8 时,说 明量表信度良好。本文检测得出 α 系数为0.833.说明 本文的样本调查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调查结果可靠 性程度高。
(三)效度检验
效度即正确性程度,是指问卷调查能够准确地测出需测量的事物的程度。本文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对量表的效度进行 KMO 值和巴特利特球形检验 。结果 显示,KMO 检验值为 0.885. 巴特利特球形度检验 χ2 为 1 547.618.P<0.001.说明本文样本数据问卷调查效度较好 。因此,综合信度、效度检验结果,本文样本调 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 四)有序 Logistic 回归分析
课程满意度是指学生学习课程后的实际体验感与 预期感受相比而产生的一种主观情绪反应[3] 。517 位学 生在“您对思政课混合式教学的整体满意度如何? ”的 回答中,有 67 人选择“非常满意”,占比为 12.96%;261 人选择“满意”,占比为 50.48%;156 人选择“一般”,占 比为 30.17%;20 人选择“不满意”,占比为 3.87%;13 人 选择“非常不满意”,占比为 2.51% 。调查结果说明,大 部分学生对思政课混合式教学的满意度较高 。本文从 五个维度分析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但由于各个维度的 条目数不同,故利用均值代表得分情况 。 以满意度为 因变量,影响因素为自变量,采用有序 Logistic 回归进 行分析,结果显示,教师、课程内容设计、教学平台和 设备、考核评价及学生均是影响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满 意度的因素,如表 3 所示。
1.教师层面。教师作为思政教学的“主力军”,其教 学方式、教学能力对混合式教学满意度有重要影响。 调查发现,将思政内容和专业知识相融合,可以促进 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协同发展,认为两者融合效果 好的学生占比为 62.28%;思想政治教育与解决实际问 题相结合是搞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原则,学生认为 两者结合好的比重为 60.55%;不同的授课方式对学生 的吸引力不同,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同,其中喜 欢互动式 、引导式 、案例式教学的学生占比分别为 58.22%、57.64%和 61.70%。
2.课程内容设计层面。思政课程是思政教育的“主 内容”, 故课程设计情况会影响学生对思政课混合式 教学的满意度 。调查发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是思政课教学的重点任务,对此,69.05%的学生认为思 政课内容中融合和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后 有收获是学生高效学习思政课的动力, 对此,51.06% 的学生认为在激发爱国情怀、提升社会责任感方面收 获最大;思政课线上线下内容的衔接情况会影响学生 学习效率,对此,52.03%的学生认为衔接情况好。
3.教学平台和设备层面。教学平台是思政课线上 教学的“主渠道”。超星学习通是兰州大学学生最常用 的教学平台(67.89%),且 48.15%的学生认为该平台 操作便捷 。另外,学生认为不同教学平台和模块学习 效果较好的比重及其与满意度之间的相关性如表 4 所示,可以发现学生使用不同平台和模块的学习效果 不同(表 4 中的比例是指每个模块学习效果好所占的 比重) 。具体来说,超星学习通章节视频学习效果最好 (59.55%),线上讨论学习效果较差(39.29%) 。此外,腾 讯课堂课程直播效果最好(64.00%),远高于其他平台 的课程直播模块。
不同平台和模块的满意度也不同,需要分别对超 星学习通、中国大学生慕课、腾讯课堂、雨课堂、钉钉 等学习平台及模块的学习效果与满意度进行相关性 分析, 其中由于钉钉学习模块设置与其他平台不同, 不能进行比较分析,故未显示其内容 。从表 4 中可以 看出,除了中国大学慕课线上作业(P=0.051) 和线上考 试(P=0.119),各个平台的学习效果与满意度之间都有 相关性(P<0.05) 。
4.考核评价层面。考核评价作为思政教学效果评 价的“主方式”,主要分为过程性考核和期末考核评 价两部分 。成绩权重设置是影响学生混合式教学模 式满意度的重要因素,83.95%的学生认为思政课混 合式教学中线上和线下各部分成绩占比的权重设置 合理;认为不合理的学生中,55.42%的人认为线下考 试的权重较高。
5.学生层面。学生作为高校思政教学的“主受众”,其学习态度、学习能力、使用的学习平台在影响混合 式教学效果方面起重要作用 。调查发现,63.82%的学 生认为思政课对自己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作 用大;对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适应性是影响思政 课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57.64%的学生对突发事件下 思政课混合式教学的适应性高; 不同学生线上学习时 间不同,平均每周线上学习时间在 0~30 min 的学生占 比最多(34.62%) 。
三、讨论
(一)发挥教师关键作用,提升混合式教学能力
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高质量发展需要加强教 师的主导作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办好思 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于发挥教师的积极性 、主动性、 创造性”[4] 。本研究调查发现,教师在促进专业知识与 思政内容融合和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方面做 了较大努力,其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得到了大多数学 生的认可 。 同时研究发现,案例式授课是学生喜欢的 教学方式,故教师应加强此类教学方式的应用,提升 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进而促进教学质量的进一步 提高,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
在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方面,刘宁、夏春明 、王岳 喜、杨晓宁等[5-8]认为高校思政教师队伍要加强线上教 学培训,强化自身的信息素养和教学技能,强调教师 要认清自己的关键角色,发挥指导作用,教师之间也 要加强交流、合作,在开发思政课特色教学资源的同 时,推动在线优质课程资源共享,并结合时代的特点, 转化固有思维,针对不同的年级、专业、需求设置不同 的课程内容,从而不断提高教育效果,促进学生全面 发展。
(二)完善课程内容设计,合理安排教学环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 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要 把统编教材作为依据,确保教学的规范性、科学性、权 威性。”[9]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师生交流传递的主要 素材及信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发现,学生 认为思政课课程衔接合理,内容较丰富,这对弘扬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和提升学生社 会责任感具有很大作用。
教学内容的设计是开展教学工作的前提条件,贺 艳彬、于长征、黄雪霞等[10-12] 的研究提到要对教学内容 进行针对性的包装、扩充、整合、深化;李明珠等[13]提出 要促进教学内容融合,提升教学内容的整体性 。高校 应根据混合式教学的特点更新和优化教学内容,加强 课程内容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不断推动高校思想政治 理论课内容的优化设计与改革创新,从而更好地培养 社会需要的人才。
(三)加强教学载体建设,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的开展需要安全稳定的 网络教学平台。“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 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本研究发现兰州大学本科生 使用最多的学习平台是超星学习通, 并且随着线上 课程的开展,视频会议软件也逐步被应用到课堂及其 他方面[14] 。2022 年 8 月 29 日,由于用户量的激增,腾 讯会议系统出现登录困难、闪退等情况,这提醒学校 要加强教学设备设施日常维护和提档升级,确保思政 课教学具备高速、稳定、安全的网络与智能环境,从而 更好地支撑线上教学的开展。
相关研究发现, 很多高校由于资金预算有限,在 打造思政课教学平台方面投入不足,导致思政课混合 教学资源匮乏,进而影响了教学效果[15] 。针对现存问 题,完善学校相关硬件设施,增强其实施载体的“硬实 力”,是开展思政课混合式教学的重要保障机制[16] 。对 此,要不断丰富教学模块,推动不同教学平台的混合 使用,从而发挥各个教学模块及平台的优势[17]。即高校 要不断促进平台资源和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从而高 质量地实现思政课教育教学目标。
( 四)创新教学评价体系,完善多元考核机制
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必然要设置与之相适应的评价考核体系。考核评价应 贯穿混合式教学的全过程,且合理完善的评价考核制 度对学生学习有明显的促进激励和导向作用。本研究 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现有考核体系占比较为合 理,线下考试的权重有待调整。饶芬芳[18]认为混合式教 学考评体系并没有改变期末卷面成绩为主的考评方 式,仍缺乏多维度的评价,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 的进步并没有给予应有的考量,这不利于学生的进步 和全面发展。
针对思政课考核评价僵硬化问题,陈吉鄂[19]提出 要推动建立科学的混合式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完善 课后评价的方式,并发挥过程性评价、结果性评价相 结合的优势。武慧俊[20]提出的学生对教师教学效果进 行评价、教师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评价、生生之间互 相评价的“三个维度”教学评价体系为考核评价提供 了新的参考模式 。未来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要充分 利用大数据技术完善对签到 、讨论等的过程性评价 和期末考试等的结果性考核, 并利用互联网技术完 善教师和学生交互评价的模式,从而构建全方位、多 维度的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综上所述,在时代新形势、教育新要求背景下,高 校思政混合式教学改革创新是必然趋势。而对于高校 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满意度来说,建设高效互助的教师队伍、设计全面精准的教学内容、构建科学合理的考 核体系、保障优质稳定的教学平台是提高混合式教学 满意度的必经之路,也是提升混合式教学满意度的重 要举措。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 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EB/OL].(2019-08-14)[2022-09- 20].http://www.gov.cn/zhengce/2019-08/14/content_5421252.htm.
[2] 兰州大学:让“大思政课”入脑入心[N].甘肃日报,2022-03-18(1).
[3] 张晶,何颖.高校思政课“慕课”学习效果和满意度研究:基于武汉 地区 1188 份调查问卷的实证分析[J].大理大学学报,2021.6(11):112- 117.
[4] 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 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 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1).
[5] 刘宁.基于高校思政课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实效性提升的研究[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2.35(1):69-70.
[6] 夏春明,夏建国.抗疫背景下高校在线教学的实践探索及改革启 示[J]. 中国高等教育,2020(7):19-21.
[7] 王岳喜,张云芳.职业院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特征分析及实 施路径[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1):46-50.
[8] 杨晓宁,王维美.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高质量发展的内涵、问 题及实践策略[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22.26(4):96-102.
[9] 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EB/OL]. (2020-08-31)[2022-09-20].http://www.gov.cn/xinwen/2020-08/31/con- tent_5538760.htm.
[10] 贺艳彬,李春双.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探索与优化 提升[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22.30(2):55-60.
[11] 于长征.基于高校思政课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实效性提升的研 究[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2.41(4):30-32.
[12] 黄雪霞.高校思政课“线上线下”混合型教学模式思考[J].长春 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2(3):145-148.
[13] 李明珠,余敏.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湖北经济学 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19(5):141-145.
[14] 余建芳.使用率较高的多媒体视频会议软件对比研究[J].办公 自动化,2021.26(16):9-11.34.
[15] 刘平.高校思政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衔接研究[J]. 山西经济 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2.30(1):81-84.
[16] 戴茹 . 网络环境下高职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J].文化创 新比较研究,2021.5(18):107-110.
[17] 惠斌.基于不同学科的高校思政课混合教学模式研究[J].大学, 2021(43):88-90.
[18] 饶芬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探究[J].豫 章师范学院学报,2022.37(2):31-34.48.
[19] 陈吉鄂.基于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 的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 探索[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19(1):1-5.
[20] 武慧俊.高校思政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探索与反思:以“马 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为例[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22.34 (8):11-16.2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4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