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高校教学管理现状,然后论述了教务工作视域下高校教学管理提升策略,包括更新教 务教学管理理念,以先进理念为指导;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提升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优化教务管理系 统应用流程,提升数据共享整合能力;等等。
当前,高校正逐步提高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 位育人的工作水平和质量, 这必然要求走出之前的 “重教书轻育人、重智育轻德育”的教育误区,强调把 培养人才的价值观、专业素养、人文素养、道德情操、 实践创新能力、综合素质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开展 有所侧重的全面素质培养[1],强化实践创新型人才培 养模式革新,储备更多的高端人才。同时,高校正在逐 步开展多元化的教务管理体制改革,教务工作贯穿教 学工作的全流程, 教学工作又是教务工作的中心,做 好教务工作是确保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活动、提高教 学管理效率的前提条件,因此从教务工作角度深入剖 析高校教学管理当前存在的问题,对提升教学管理工 作的效率和质量,提高学生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 意义。
一、高校教学管理现状
(一)教学管理理念亟待更新
由于受到早期工作经验和管理观念的影响,加上 部分高校对教学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人性化重 视不够,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存在重管理、轻服务的现 象,使得教学管理过程中缺乏与师生的有效沟通和交 流,导致对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运行情况未能有细 致地掌握, 进而难以对整个教学质量进行全面掌控。 该问题长期存在,究其原因,是教学管理观念陈旧导 致的,这种固步自封的管理观念既不利于激发师生的 教学热情和内在潜能,也不利于管理人员在工作上进 行创新,会使得高校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效果低下和 教学管理的创新远滞后于发展需要[2]。比如,落后的教学管理模式导致学生开具各类一般性证明仍停留在 多流程盖章签字的途径上,遇到非工作日或非工作时 间,便会加大学生的办理难度,延长办理周期,同时损 耗教师不必要的时间,不利于教学管理效率的提高。
(二)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和信息化水平有待提升
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业务素质有待提 高,信息化水平有待提升 。教学管理水平的高低在很 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 。随着教育 教学改革的发展和信息化脚步的加快,目前高校基层 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存在很多问题,如基层教学组织管 理经验匮乏,年龄结构配比不合理,具有教育学和管 理学背景的教学管理工作者比例偏低,教学管理工作 者信息化水平较弱等[3] 。基层教学管理队伍普遍没有 得到良好的管理专业素质训练,这使得基层教务工作 者在管理方面欠缺一定的管理技巧和高效的管理模 式 。另外,在当今信息化、数据化的时代,信息化水平 对一个学院乃至学校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基层教学 管理队伍信息化水平不高会导致诸多教学管理工作 停留在经验管理上,而无法与时俱进,无法与现代教 育体系相融合 。 目前,教学管理者对信息化数据的高 效利用意识和创新意识都比较弱,在突发公共卫生事 件背景下, 基层教学管理工作更是面临新的考验,而 为贯彻“离校不离教、停课不停学”的重要部署和要 求,确保按计划开设的课程全面落实线上教学,不仅 需要教师提升线上课堂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还需要广 大教务管理工作者组织好 、协调好线上教学流程运 转,积极引导教师高质量地开展线上教学 。随着大数据产生的与教学有关的信息要素不断增加,提高高校 教学信息化水平十分必要。
(三)教务管理系统与教学管理流程数据共享整合 能力不足
在当前信息产业飞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若仍 然使用传统教学管理模式,无疑加大了教务管理人员 的工作量,使得基层管理人员不堪重负 。现代化教学 管理手段的引入,无疑是高校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 平的更佳选择, 虽然高校的信息化建设都在陆续进 行, 但仍有很多高校较多地采用传统的教学管理模 式,对信息化手段的应用仍停留在简单且重复的工作 上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管理效率和效果,节省机械 式重复性工作的时间,高校应广泛应用各类的教务管 理软件 。然而由于购买的教学管理软件程序复杂、流 程烦琐,不仅费用昂贵,而且与各个高校的需求匹配 度较低,与现有教学流程经验不相适用 。 同时,由于 开发教学管理软件对专业技术要求较高, 而高校自 行开发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能力有限, 尚不能完全 实现线上全流程办公 。另外,诸多的教务应用系统如 论文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评教系统、实习实训 管理系统等不能实现数据共享互通, 这使得各系统 之间的信息协调能力不足, 很多数据无法实现有效 流通和共享, 各种类型的相关信息数据未能实现合 理整合和分类,导致教学管理效率低下,信息化数据 无法被有效利用和产生增值效果[4] 。此外,系统更新 较快, 教师不仅需要多方登录不同的系统进行办公, 而且往往会出现刚适应完一个管理平台系统又有新 的软件系统产生的现象。这些问题往往导致一线教育 工作者不仅需要线下走一遍流程,并且还要线上再走 一遍流程,由此增加了工作成本,消耗了教师大量的 时间和精力。
(四)教学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有待完善
明确教学管理制度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高效运 行的基本保证,高校中的教学管理制度如同计算机程 序一样, 把教学管理系统的各种要素连接成一个整 体,进而保证教学活动有序、规范、高效地运行[5] 。 目 前,高校中的教学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在一些突发公 共卫生事件影响下更是出现颠覆性的管理制度流程, 许多工作细节处理得不够精确,导致反馈回来的信息 不够完备或出现重复返工等问题 。 同时,与教师岗位 或其他行政岗位相比, 高校教学管理岗位在地位、待 遇、学习进修机会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对个人的进一步发展有着明显的限制。另外,对于高校而言, 教学管理者的作用往往无法以直观的成果展现出来, 其薪酬体系并不是与各部门、各岗位的业绩直接相关, 而是间接参与教学工作, 很多时候无法产生直接成果 反馈。大数据时代可以采集到大量的教学结果数据,由 此导致教学管理工作者的工作量越来越大, 各类教学 数据的采集任务重、难度高,数据的统计归类分析耗时 量大。若高校缺乏恰当的激励机制,往往导致教学管理 者容易产生心理上和身体上的疲劳感, 陷入消极工作 状态。因此,努力探求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者激励机 制是实现教学管理高效运行的必要条件, 良好的教学 管理激励机制能够充分调动教学管理者的主观能动 性,极大地提高教学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五)教学管理环节与专业教学匹配度有待提高
抓好教学工作是教学管理的中心,在过去的高校 教学管理工作中,教学管理人员严格遵循教学日常管 理安排,做好课程任务安排管理、学籍管理、成绩管 理、督导管理等日常教学管理工作和教学资料的归档 管理即可 。但是随着专业的不断送代,以及教学模式 的不断更新, 教学管理与专业教学的匹配度日渐降 低, 教学管理未能够有效促进专业的融合与创新发 展 。当前,要想辅助专业教学,对基层教学管理人员的 专业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教学管理人员缺乏对 各专业的了解,对培养方案不够熟知,导致在学期初 排课、补考、重修、选课等流程上不能细致准确地处 理,产生冲突性安排和不合理流程 。同时,越来越多的 教学管理环节和信息要素,越来越多的数据干扰和释 放,使得教学管理环节的信息量日益增大,高匹配的 教学管理模式成为迫切的需求 。另外,教学管理环节 与各专业教师和学生密切相关,对此,教学管理人员 需要加强与各专业师生的沟通了解, 把握专业重点, 了解学生需求,如此才能够更好地提高与教学管理与 专业教学的匹配度,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对于上述种种急需解决的高校教学管理问题,在 教务工作视域下,采用合理有效的提升策略,可进一 步推进教学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发展。
二、教务工作视域下高校教学管理提升策略
(一)更新教务教学管理理念,以先进理念为指导
没有理念,就没有生命,理念是思想、是生命 。 以 学生为中心的 OBE 理念要求教学活动从以前的研究 教师怎么教转变为研究学生怎么学,并通过学生的学 习结果进行教学评价,同时通过对评价结果的反馈,指导教学模式的转变和改革。因此,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也 应该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思想进行教 学管理模式的创新,以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只有 注重教学管理流程中每一个小的细节, 才能实现教学 的精细化管理,才能有效地提升教学管理的质量。随着 时代的发展, 教育管理者首先必须本着以学生和教师 为中心的思想,确立现代教学管理理念,并深入“人本 理念”改革管理过程,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出发解决问 题,为师生提供更为便捷高效的人性化服务,即倡导由 管理型工作向服务型工作转变。当教学管理者能够把 先进的教学理念融入教学管理的全过程, 才能对现代 教学管理工作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从而进行科学的资 源整合,制定出行之有效的配套政策、具体措施,为提 升教学质量和促进人才培养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进而提高学校的整体教学管理水平。
(二)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提升教学管理信息 化水平
高校应加强教学管理工作队伍的建设。管理的精 髓就在于知人善任,挖掘人才,充分发挥每位教学管 理者的长处,使其在各自的岗位发光发热 。比如,有些 管理者善于思考、善于创新工作;有些管理者工作严 谨、精益求精、从不马虎;有些管理者善于表达,能够 调动起师生的积极性;有些管理者善于总结思考,发 现、解决问题 。对教务管理者的知人善任小则能够提 升院系教育水平,大则能够影响学校的生存、社会的发 展、国家的强盛。在管理者任职初期,应科学评估其实 践管理能力,考查其综合素质,筛选出对应的优质管 理者进行侧重培养,同时改变任何人员都能胜任教学 管理工作的思想,进而推进教学管理队伍建设[6]。高校 教务人员任用机制的优化能够极大地影响教务管理 功能的发挥,从而更好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大部分的基层教学管理者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较 弱,对此,高校应进一步加强对基层教务管理人员的 信息技术培训。较高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有利于实现 对教学要素的全方位管理,促进人才升级 。教学管理 者的信息技术能力直接影响到工作的负荷程度,良好 的信息技术能力能够帮助教学管理者高效率地完成 工作, 并能够通过数据的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掌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普遍规律,并将其应用 于教学管理工作,从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同时,针对 教师线上教学信息技术能力薄弱的情况,教学管理过 程中教学管理者需要促进教师信息技术能力与教学经验的融合,即通过日常教学管理有意识地引导教师 提升信息教学技术,并与教学内容高度融合,从而取 得高效的教学效果 。在线上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托钉 钉、腾讯课堂、超星学习通、中国大学慕课等网络平台 开设在线教学课程,覆盖各类专业 。线上平台是实现 线上教学的必要载体[7],而这需要教务管理人员管理 好线上教学,对线上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 比如,怎样在学生签到后仍保证学生认真听讲,解决这 个问题的方法有很多, 如可以通过教学全过程开启摄 像头、统计生成在线活跃学习时长等方式监督学生在 线学习过程,并对学生课堂听讲状态进行分析,这样能 够及时对学生进行干预,帮助其回归学习状态,同时可 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差异化的数据分析。又如, 遇到画面卡顿、没有声音的问题,教学管理人员要提前 做好工作,及时提供解决方案等。同时,其可以通过各 类校园平台将好的处理方式和创新工作及时反馈给每 位教师,切实保障线上教学效果,提高线上教学质量。
(三)优化教务管理系统应用流程,提升数据共享 整合能力
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涉及的范围广泛,事务烦杂琐 碎,因此优化教学管理程序和流程是非常有必要的。 信息时代背景下,教学管理程序规范化和精细化,能 够适应数据高速流通的教学管理状态。优化教学工作 管理应用系统和流程需要对现有线上应用管理系统 进行改进,更需要结合线上管理流程优化线下教学管 理体系,使得线下管理流程与线上管理流程能够匹配 吻合,从而减少重复工作[8]。将信息技术与高校管理实 践深度融合,在减轻工作量的同时,可促使教务管理 人员深入推进教学,实现教学的高质量发展,从而提 升人才培养的实效性。
笔者在教务工作的实践过程中发现,高效的信息 共享能够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即多人的思维 碰撞产生的灵感能够得到非常好的结果 。 因此,可以 通过限制性范围数据的共享,以及协作办公的方式增 强工作的多元化和创新性,具体而言,可以通过各类 共享软件达成。如此,教师不仅能够共享信息,也可以 很好地查询信息, 从而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同 时能够通过共享交流软件,找到每个参与人员的建议 和意见,从而进一步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教务 工作中的各个要素和各个环节流程需要大量的合作, 关联程度较高,这需要教学管理者之间既有着明确的 分工,又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
(四)完善教学管理考评机制,设置多维度考评指 标体系
高校要明确教学管理者的绩效考核标准,让教 学管理者有着合理明确的上升途径,从而调动教学 管理者工作的积极性,使得教学管理者能够真正做 到高效管理、有序推进,进而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 升[9] 。同时,高校要通过建立合理有效的考评机制,引 导教学管理者在工作中能够真正做到服务师生,与 师生建立良好的沟通交流,避免教学管理工作机械 化、形式化,由此更好地解决师生在教学工作中遇到 的技术问题 。在新型的教学管理工作考评机制中,除 日常工作外,还需要增加实践创新贡献、信息化技能 技术、人文理念施行、学生评价等评价维度,以此调 动教学管理者在实践中的主观能动性,使其更好地 完成管理工作。
(五)做好教务管理各环节,构建高度匹配专业的 管理模式
随着社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社会乃至国家的发 展迫切需要专业型的创新型人才。对于高校教务管理 工作而言,它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环环相扣, 管理好每个环节能够更好地助推学生专业学习成长 和渗透德育。
首先,做好教务管理工作的各环节 。随着信息技 术的进一步发展,所需管理的信息要素越来越多,高 校教务管理人员需加强对专业体系的了解,并与各专 业师生保持良好的沟通交流,这是了解专业需求的重 要途径 。基于此,教学管理者要合理地安排教学环节 和流程,具体工作内容涉及教学计划、教学资源、网上 选课、课表编排、学生学籍、学生成绩、考试事务、实践 教学、教学考评与教材管理等方面。
其次,构建高度匹配专业的管理模式 。高校要利 用现代技术搭建教育教学信息化管理平台,构建高度 匹配专业的管理模式,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实现各种数 据信息的有效利用,使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实现及 发展具有较理想的数据支持, 并将其应用到教育教 学、培养方案的制定、教学计划的实施当中。根据教学 管理信息数据和专业的培养目标构建高度匹配的管 理模式尤为迫切,这需要教学管理者密切结合高校属 性、教学预期和专业特点,选择与专业高度匹配的多 元化管理形式。在教学管理过程中要落实 OBE 教育理 念,根据多要素信息,综合分析目标达成,构建与专业 高度匹配的教学管理模式。同时,要注意它是一柄“双刃剑”,会带来个人信息数据的暴露,因此在教学管理 工作中注意对各要素数据的隐私保护是非常必要的, 由此可以确保师生信息的安全性[10]。
最后,教学管理工作应当引导正确的教育管理方 向 。对于应用型专业,高校要提供应用型课程开展平 台,应当引导教师多开展实践课程教学,以此锻炼学 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同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创新挑战, 让学生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发散思维,提升实际解决问 题的能力;对于理论型专业,高校要引导教师深度挖 掘理论背景和理论内涵,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提出问 题,钻研如何解决问题,保持思维的缜密性和逻辑的 严谨性 。此外,高校教学管理者在组织专业各类比赛 和引导学生成果转化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这对 进一步选择高度匹配专业的管理形式也具有深远而 重要的影响。
三、结语
教务工作视域下,教学管理工作对高校的教学秩 序极具影响力,学生学得好与坏不仅与教师的教学水 平相关,还需要合理且恰当的教务教学管理方式促进 师生的双向提升。本文在教务工作视域下探究了教学 管理工作提升策略,通过高校的教学管理实现内部管 理的规范化及外部环境的友好服务状态,可提高高校 的教学成效,进而实现高校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少云.基于以人为本理念下高等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构建探 讨[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2.35(12):38-39.
[2] 邓亚光.高校教务管理工作逻辑与策略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0(22):27-28.
[3] 蒋洁 .教学管理中提高高校教学秘书工作效率分析[J].科技风, 2022(16):152- 154.
[4] 王桔,李现红,李肖晓.大数据时代下的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策 略[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7):278.
[5] 柳夕浪.超越班级授课制:教学改革热点问题透视之一[J].人民教 育,2021(21):43-45.
[6] 林一丹.浅谈高校教学管理的智能建设与予留发展空间[J].现代 交际,2017(24):153- 154.
[7] 李森冰. 以人为本视域下的高校教务管理的创新路径研究[J].知 识文库,2017(10):44.
[8] 彭友倩.教学秘书视域下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方法探讨[J].大学, 2022(19):59-62.
[9] 赵男男,张楚.高校线上教学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研究[J].大学教 育,2022(6):246-248.261.
[10] 高鸿.新形势下高校教务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升策略[J]. 当 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2):100- 10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3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