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衡量班主任管理工作质量的显著特征。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心理健康教育方式之一,班主任应在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中加以灵活运用,将其融进班主任工作中,为学生发展健康心理、形成良好人格提供有力保障。鉴于此,为了研究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运用策略,有效整合心育与德育,文章阐述了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及遵循原则,分析了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及探讨相关策略。
[关键词]渗透式 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班主任管理 心育德育整合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小学班主任在小学生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班主任的自身素质及言行,对学生心理健康和价值观等的确立有很大的影响。在教学实践中,一些班主任除了做好班级管理及教育工作之外,还肩负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实践证明,采用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可有效降低学生抵制的概率,为高效开展相关教育活动奠定基础。因此,小学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应充分发挥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优势,双向融合心育与德育,实现素质教育目标。
一、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概述及遵循原则
(一)概述
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需将目标对象当作行动指引的核心,在分析其行为模式以及心理状态的基础上,实现压力舒缓、潜能开发的目标。小学生正处在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通过开展适宜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帮助其建立正确认知,获得情绪舒缓的良好体验,进而提升教学及学习整体质效。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种心理辅导类型,可在结合日常生活、学习中常见元素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并安排相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这对有效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帮助其建立正确认知观念,切实落实素质教育理念有现实的教育意义。
(二)遵循原则
1.模范示范。因为小学生年龄较小,心理尚不成熟,因此需要榜样力量起到良好示范作用,作为接触最频繁的教师,班主任被视为学生最佳的榜样角色。因此班主任要充满爱心、知识渊博、性格开朗、意志坚定、心胸宽广、包容心强、思维敏捷及品格高尚等,最佳教育力量源于其自身道德修养。因此,在开展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时,班主任应注重自身人格及修养,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及品质,通过自身言语及行为对学生产生正面影响。
2.潜隐渗透。心理环境是指某一时刻与个体有关的所有心理上的环境因素。在进行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时,班主任所营造的心理环境虽是无形的,带给学生的感受却是实实在在的。有心理学家提出,小学生日常生活及学习会受到心理环境的影响,当他所处的心理环境越好,越能激发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达到高效完成学习任务的目的。同时,心理环境越轻松自由,越能展现出对小学生的尊重及爱护,让其在此良好环境中不断发展及完善自身品格。
3.学科渗透。通常情况下,班主任既需要管理班级日常事务,也需要负责一些学科的教学。故此,班主任可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优势,在其中融进教育学、心理学及心理辅导技巧等,对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进行有效激活及调动,促进其智力水平和非智力水平不断发展,在无形中有效促进其心理素养的提升。
二、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一)优化教育理念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与发展,小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也面临着一些自己无法解决的困难及挑战,容易出现困惑及压力等心理问题,进而会影响其学习的整体质量。这些心理问题如果不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只一味地给学生灌输知识,那就无法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通过在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运用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学生对学习知识的兴趣,为其排解学习压力提供有效的方法,从而实现良好的教学目标。此外,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能引导教师转变教学传统模式,运用全新管理方法,让学生能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和生活。
(二)强化管理效果
在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运用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可有效提升班主任管理能力及处理突发情况的能力,进而强化教育的效果。通过运用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可深入了解学生日常的心理状态和基础想法,加深对班级内部活动的掌握程度,促进班级日常管理合理化和顺畅化,降低问题出现概率。
(三)丰富学习内容
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可有效增强学生日常活动的丰富性,在激发其积极性的同时,提高其对学习期望程度,从而强化了学习效果。就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传统模式而言,学生无法发挥其好奇天性,在学习中不能以兴趣为驱动力,极大降低了教学的质效。而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可在对传统模式进行优化的基础上,让学生接触更为丰富的活动内容和学习内容,激发其对学习及生活的兴趣,实现高质量授课目标。
(四)发展健康心理
在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运用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能为学生心理健康的成长起到助力作用,为其全面综合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当今社会,由于网络信息的泛滥,学生比较容易接触到一些不良信息,也容易受到一些不良思想的侵袭,对其成长、发展产生不利影响,而直接式心理健康教育说教意味浓,学生多感到乏味枯燥,故无法取得良好效果,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则能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心理、人格朝健康方向发展。
三、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运用策略
(一)树立良好榜样
榜样在小学生成长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意识到班集体对于自身成长及发展的意义前,小学生非常关注班主任言行及举止,班主任是天然存在的榜样。同时,班主任和学生建立良好关系,能在相互理解及相互认同的基础上,不断增强彼此的好感度,让学生加深对班主任的信赖程度,从而能更好地开展班主任管理工作。因此,在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运用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时,班主任应充分发挥自身榜样作用,这既是班主任管理及教育的职责,也是引导学生心理健康正向发展的有效手段。只有班主任的心理保持在健康状态,才能更好地保证学生心理健康,因此班主任应持续优化自身心态及心理素质,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
首先,班主任应加强对管理工作、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并加强耐心和责任心。例如,在进行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部分学生较为调皮,倘若班主任因其调皮而出现大发雷霆的现象,则会对其他学生心理状态及性格形成产生不利影响。这时,班主任应对调皮学生有耐心,选择适宜的方法让其能积极参与到教育活动中,在潜移默化中让其反思自身做法,进而改变一些不良行为。同时,班主任应引导其他学生正确看待,鼓励其他学生与调皮学生共同完成任务,在此过程中不断加强班级凝聚力,增强学生团结意识和合作精神。
其次,班主任在树立榜样的过程中,可学习一些心态调整方法。例如,班主任可通过听音乐的方式缓解班级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压力;也可回想与学生快乐相处的时光及学生灿烂天真的笑容。通过这样的方式保持良好心态,并将此心态体现于管理、教育中,在感化学生的同时,让其能形成健康心理,进而促进其身心能够健康、正向发展。
(二)营造和谐环境
有研究结果表明,在学生学习中,心理环境可对其心理状态、心理活动产生较大影响。倘若心理环境状态良好,那么身处此环境中的学生外在表现就具有创造性、积极主动,且能将这一表现有效投入学习及生活,则可在提升学习效率的同时,体验丰富多彩、健康的生活。相反,倘若心理环境状态不佳,则会出现相反情况,学生不仅学习效率低下,而且情绪上也会表现得比较悲观。因此,在进行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班主任应营造出和谐环境,打造轻松自然的班级环境氛围,在充分尊重、认同学生的同时,让师生间、学生间和谐共处。
首先,班主任可在分析小学生年龄特点、个人喜好的基础上,开展轻松愉快的班级活动,营造和谐环境。例如,班主任可在班级内组织“国王和天使”的活动,将提前打印好的小卡片分给学生,让其在“国王”处写上自己的名字,放入抽签箱均匀混合,之后每位学生抽一张并在“天使”处写上自己名字,每个人可能是天使也是国王,天使与国王的身份是可以互换的也是可以相互合作的,最终都是为自己与他人谋幸福的。通过营造这一和谐环境,能增进学生间的联系,在增强利他意识的同时,对其身心的健康发展也有很大的帮助。
其次,班主任在营造和谐环境时,还可运用小组游戏的方式。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游戏能让其忘却烦恼,将不良心理向良好方向转化。例如,班主任可将学生分组,在组间开展字谜游戏、诗词比拼和成语接龙等,加强生生、师生合作,在营造和谐心理环境的同时,提升学生间协作配合的能力。
(三)构建教育框架
框架建设为教育模式向标准化、系统化方向发展的基础,与碎片化教育模式相比,执行教育框架体系可增强教育影响力、可复制性和传递性,为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开展提供指导依据。通过分析小学教育的辐射作用、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可从“起承转”这三个阶段出发,构建出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的框架,为有效融合心育与德育奠定坚实基础。
起为第一阶段,此阶段需明确塑造心理健康环境至培养道德品质的路径。例如,在日常学习及工作中,班主任应阅读、查阅大量相关文献及书籍,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能对学生成长过程中影响其心理健康的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如行为特征、平常习惯和价值观念等,真正理解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及内涵,从而不断完善自身教育的理念,制定更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模式。承为第二阶段,此阶段要求班主任在分析学生一般心理特征和年龄特性的基础上,对心理健康正向引导发挥作用的内在机制进行探究。例如,在对学生的爱国情怀进行培养时,班主任可选择行之有效的心理反馈的方式,通过观看革命题材电影、升旗仪式等方式,让学生内心感受到鼓舞及震撼,促进其心理建设逐步加强,最终达成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的目的。在这一阶段中,要求班主任能够切实实践执行心理健康教育、德育教育,并有效结合心理建设、德育培养,以达到落实素质教育的目标。转为第三阶段,在这一阶段,要求班主任能够通过持续学习、培训等方式,不断提升管理、教育的能力。因此,学校需加大师资力量整体建设力度,配备专业心理健康教育、德育教育的团队,并和班主任一起进行有机融合教育。在有效沟通探究中,持续提升班主任心育与德育融合的能力,进而优化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
(四)加强家校合作
目前,一些小学生存在着家长忙于工作,没有足够时间陪伴的现象,加之部分学生生活的家庭环境不够和谐,极易导致其形成冷漠、孤僻的性格,甚至存在不良的心理。鉴于此,班主任需加强与家长沟通的密切程度,通过有效沟通,了解到学生出现不良心理的原因,之后在班主任、家长等多方力量配合下,对其心理进行针对性的疏导,帮助其改善不良心理的问题。具体而言,在进行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班主任可先建立微信群,借助微信群沟通的方式初步了解其心理健康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之后通过面对面沟通等方式掌握其心理状况,并选择行之有效的方式进行疏导及缓解。同时,班主任可结合班级实际情况,组织并开展主题式家长会、亲子类活动等,通过这一类线下方式,让学生能够感受到父母的关爱,让父母体验孩子成长过程,拉近家长、学生、教师距离,进而转变不佳心理及情绪,有效解决心理健康的问题。此外,为了更好地融合心理健康和德育教育,班主任还可在家庭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及心理学的知识等,帮助家长掌握更多教育技巧,为学生营造良好家庭生活的环境,提高家长对教育的配合性和主动性,提升管理、教育的效果,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生成长中,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起着重要作用,其不仅与新课改中要求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相符,而且是保障小学生能够健康成长及高效学习的重要手段。因此,在进行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时,应在管理好班级日常各项工作的同时,将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渗透到其中,在融合心育与德育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引导及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及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其身心健康、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李世友.心育与德育的整合—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实施策略[J].教书育人,2022(28):32-34.
[2]苗莉洁.论小学语文班主任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J].科幻画报,2022(05):115-116.
[3]王玲霞.小学语文班主任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探析[J].当代家庭教育,2021(15):173-17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33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