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强化美术语言教学的策略探寻论文

发布时间:2023-09-19 11:36:3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美术语言对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美术表现力、审美力和创造力具有重要作用。小学美术教学需 要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通过感知、记忆和想象,发展美术造型语言;需要借助欣赏与观察、分析与解释、评价与交流, 认识、理解和表达美术语言;需要通过直观感知、探究感悟和创造实践,培养、表达和提升美术语言;需要关注情境体验、 引导自主探究和鼓励艺术创作,丰富、发展和强化学生美术语言。以此深化学生对美术作品及其美术语言能力的认知,为全 面提升学生美术学习质量奠定基础,实现美术素养提升与发展的教学目标。

  美术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主 要由形体、明暗、色彩、空间、材 质、肌理等视觉语汇组成。美术作品 的艺术语言不同于文学语言,它必须 经过艺术家的有机组合才能成为艺术 语言。在时下的美术教学中,由于学 生对美术语言的认识存在偏差,课堂 存在着只注重对学生美术知识的获 得,而忽视美术语言的掌握,从而出 现了美术语言应用泛化、形式单一等 倾向。为此,美术课堂教学需要依据 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采取多种策略 来培养学生的美术语言,以促进学生 美术表现能力、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的提升。
\

  一、遵循认知特点,培养学生 “美术造型语言”

  美术造型活动主要是通过造型来 激发学生的体验乐趣, 培养学生运用 各种材料发展艺术感知力和造型能力。 教师要遵循学生美术认知事物的特点, 通过观察、记忆、想象等方式来深化 学生的美术认知, 培养学生美术造型语言。

  (一)注重观察,感知美术语言

  美术学科有着独属于自己的美术 语言。要想有效感知美术语言,就必 须注重对学生观察意识的培养与观察 兴趣的激发。尤其是要引导学生深入 观察和细细品位生活, 丰富其生活经 验与阅历, 以便于学生更好地剖析美 术作品的本质, 为其美术发展前景带 来一片光明。如教学人教版美术三年 级上册“天然的纹理”一课时,教材 中为学生提供了大自然万物独特的形 状和纹理的图片。教学时,教师可以 把这些图片投影到大屏幕上, 让学生 仔细观察。紧接着让他们说说生活中 有美丽纹理的物体, 并找找表面有纹 理的物体,如木板、树叶等,观察它 们的纹理是什么样的。再用简单的美 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这样, 不仅可以引导学生积累纹理的绘画经 验,还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美术语言, 以利于提升美术教学品质。

  (二)加强记忆,创造美术语言

  儿童主要是依据记忆形象绘画的,这也是儿童美术语言的主要特 点。在平时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应选 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并提出记忆任 务,启发他们有意识地观察和记忆, 以提升学生美术创造语言水平。如 教学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美丽 的花”一课时,要想让学生通过绘画 画出美丽的花,就需要让学生对花的 颜色、形状等特征有基本的了解。为 此,教师可以提出学习任务,让学生 观察花卉,记住自己喜欢的花的花 瓣、叶子是什么样的等生活情境,然 后把自己最喜欢花的样子画下来。学 生通过运用形象记忆进行联想和再 造,他们的绘画就不再是生活的再 现,而是经过思考后创造出的属于自 己的“美术语言”。

  (三)想象表达,提升美术语言

  没有想象就没有艺术创造和丰富 的审美体验。美术教学需要在情感的 推动下, 引导学生对这一事物展开再 造想象, 通过在头脑中的加工重组而 形成独属于儿童的美术语言的创作。 如教学人教版美术四年级下册“千姿百态的帽子”一课, 教材中为学生呈 现了各种帽子的图片,教学时,教师 可以先引领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图片, 说说图片上的帽子有哪些样式、它们 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再让学生说说 生活中有哪些材料可以做帽子、自己 想制作一顶什么样的帽子。鼓励学生 大胆想象,制作出自己喜欢的帽子, 比一比哪位同学制作出来的帽子最为 别致。从而,让想象对学生的美术创 造发挥出不可估量的教学作用, 促使 学生的美术语言得到有效发展。

  二、引导欣赏评述,培养学生 “美术鉴赏语言”

  欣赏评述是学生对自然美和美术 作品等视觉世界进行欣赏和评述, 逐 步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 的一个学习领域。在小学美术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通过欣赏评述来培养学生 的美术鉴赏语言。

  (一) 借助欣赏与观察,认识美术 语言

  小学美术教学需要借助欣赏与观 察促进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整体把握。 教师应鼓励学生对欣赏的美术作品进 行临摹和创作, 引领学生更好地感受 美术作品的特点,获得审美体验,培 养学生对美术语言的鉴赏与认知。如 教学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黑与白” 一课时,教师可以把《天空和水》(版 画)、《景之秀之二》(版画)和《斑 马》等投影到大屏幕上, 让学生思考 与欣赏版画中黑与白两种颜色给图画 带来了一种什么样的感觉。通过观察 与欣赏,培养学生对结构简练、造型 夸张,以及黑白两色巧妙组合、画面 对比等显著特点具有较为深刻的了解 与认知。从而,促进学生对美术语言 的深刻感知, 为其今后用美术语言进 行创作奠定基础。

  (二) 借助分析与解释,理解美术 语言

  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美术语言,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 教师应该基于美 术学习内容特点,在引领学生欣赏、 感受、认识和评述中外艺术作品的学 习过程中, 对不同作品的美术语言艺 术形式、风格等方面进行必要的分析 与解释。也可以通过对美术家以及他 们相关作品的分析与解释等来丰富学 生认知,培养学生的美术鉴赏语言。 如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平平稳稳” 一课时, 教师应该把日常生活中对称 与均衡的一些现象向学生展示出来。 并通过具体图形分析说明哪种现象是 对称,哪种现象为均衡,引导学生在 分析与解释中理解美术语言。再借助 多媒体, 为学生展现生活中的对称物 体,还可以欣赏《镜前的少女》等油 画作品, 从而深化学生对美术学习内 容的认知, 促进学生分析美术作品能 力的提升。

  (三) 借助评价与交流,表达美术 语言

  有效提升学生对美术语言的表达, 需要教师在美术教学中结合美术作品 进行评价和交流, 以提升学生的美术 评述语言能力, 发展美术艺术修养和 文化修养。如教学人教版美术三年级 上册“梦幻的城堡”一课时,教师可 以先呈现各种城堡的图片, 让学生观 察这些城堡的结构、形状等。再想一 想心目中的城堡是个啥样, 自己想制 作出一座怎样的城堡。学生通过剪 剪、画画、折折, 把自己想象中的城 堡的样子画出来、折出来,并对折成 的城堡作品进行评价交流, 说说自己 的想法和建议, 以促使学生对美术作 品进行评价的有效互动, 在广泛发表 自己的意见看法中提升美术语言评述 能力。

  三、加强美术实践,培养学生 “美术应用语言”

  美术实践教学对于学生美术能力 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美术实践活动 需要引导学生们根据自己的需求, 自 主选择美术材料、美术工具和创作方 法,开展美术作品创作,让学生在美 术实践中感受到美术语言的丰富性, 提升学生应用美术语言的能力。

  (一)直观感知,培养美术语言

  由于美术作品一般都是创作者的 主观感受表达, 释放出来的往往是最 为朴实的美术语言,因此,教师要鼓 励学生大胆运用学过的美术技法进 行美术作品创作, 以丰富学生的直观 感知能力,培养学生的美术语言自 信。如教学人教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下 册“点、线、面”一课时,教师可以 先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斜拉桥的图 片、《红色椭圆》(油画)、罗平梯田等 画面,让学生直观感受点、线、面的 基本特点。然后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 的点、线、面等现象, 并进行充分的 观察,发现事物的基本特征,在此基 础上学习美术创作。这样,不仅可以 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 而且有利于深 化学生对美术语言的感知, 提升学生 的美术素养。

  (二)探究感悟,表达美术语言

  美术创作不是机械枯燥地向学生 传授美术知识、经验、方法的现象, 也不是对美术作品的再现和复制, 而 是需要引导学生在探究感悟美术学习 内容的基础上, 以充足的学习空间开 展深入探究和大胆自由的表达, 通过 深刻的感悟体验, 有效提升学生美术 语言的表达能力。如教学人教版美术 三年级下册“水墨游戏”一课时,教 师可以先引领学生欣赏《荷花小鸟》 《泼墨山水》等中国画,再让他们看 一看作家是怎样用水墨来表现画意的, 想一想水墨画的墨色会产生什么 效果。最后,让学生画出浓淡干湿等墨 色变化,感受不同墨色画意的不同。这 样一种遵循学生认知事物特点的教学方 法,能够促使学生自己去探究,并在 探究感悟中获得对墨色运用的真正感 知,促进学生美术表达语言的发展,提 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美术语言表达力。

  (三)创造实践,提升美术语言

  在美术课堂中,学生们运用美术 手段进行设计制作, 具有直接面对问 题的特点。将设计制作的内容与学生 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这就需要教师 结合美术学习课程, 引导学生不断创 新实践,探索美术语言的破译密码, 让学生在美术创新实践中大力提升美 术语言水平。如在教学人教版美术二 年级上册“装饰自己的名字”一课时, 教师可以通过自主探究、尝试设计、 大胆创作三个环节引导学生把自己的 名字装饰得漂亮一些, 并说说自己装 饰姓名所产生的想象和联想是什么。 只有这样, 学生的美术素养才能全面 提升, 他们的美术技能也才会得到实 质性的突破。从而,不断增强学生的 艺术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四、注重多措并举,培养学生 “美术探索语言”

  学生的美术语言发展,需要教师 鼓励学生以发现探索的视角来学习美 术。这样的美术教学,方可激发学生 的探索兴趣, 使之能在探索中感受到 美术学习的魅力, 从而培养学生的美 术语言探索能力, 使他们对美术的兴 趣得到极致发展。

  (一) 关注情境体验,丰富学生美 术语言

  在美术教学中,“综合 ·探索”类课程最能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和 探索精神。教学中,教师尤其要注重 结合美术学习内容来强化学生的情境 体验,以丰富学生的美术语言。如教 学人教版美术二年级上册“蜻蜓飞飞” 一课时, 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向学生 播放蜻蜓在荷花池边纷飞的画面, 相 应配上宋代杨万里《小池》这首诗的 诵读音乐。然后,让学生说说蜻蜓有 什么特点, 自己想以蜻蜓为主创造一 幅怎样的画, 想用哪种表现形式进行 创作。在这里,教师可以借助一首诗、 一幅图画、一段悦耳的音乐,为学生 创造出与学习情境相关的特定音乐教 学情境, 让学生们仿佛置身于充满诗 情画意的境界一般,创作兴趣大增, 与美术学习内容产生共鸣。从而,深 化学生的情境体验, 丰富学生的美术 语言。

  (二) 引导自主探究,发展学生美 术语言

  美术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重点引导学生亲自去观察、感受美术 作品, 鼓励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培养人 文精神,发展美术语言。如人教版四 年级美术下册“色彩的渐变”的教材 展现出一系列问题: 色彩渐变会带来 哪些视觉效果? 色彩渐变会给人们一 种怎样的感受? 画家是如何通过色彩 渐变进行创作的? 这些问题仅靠教师 机械枯燥的讲解学生是很难对色彩渐 变有多么深刻的认知的, 重要的是学 生自己多次的尝试与感受。教学时, 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在欣赏色彩渐变艺 术效果的基础上, 尝试用色彩渐变的 规律创作一幅风景画, 从中切身感受 体验色彩渐变的艺术效果。这样教学, 符合学生接受认知事物的特点, 可以 把学生从再现与复制中解脱出来, 真正获得对色彩渐变的深刻认知, 不断 丰富学生的美术语言。

  (三) 鼓励艺术创作,强化学生美 术语言

  儿童艺术创作的魅力来自创造力。 美术教学需要结合教材内容注重对学 生美术创作能力的培养, 鼓励大家就 创作出来的作品互相进行评价, 培养 审美意识和习惯, 强化美术语言的发 展。如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我 设计的自行车”一课时, 由于不同学 生的想法不同,创作理念也不相同, 他们设计出来的自行车的外形与功能 也不一样。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学生 欣赏世界各国奇形怪状的自行车的样 子及其功能, 再启发学生说出自己想 设计一款具有什么功能的自行车, 为 了使自行车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自己 会怎样进行造型设计,等等。最后让 学生把自己设计的自行车与大家分享 交流, 比一比哪位学生设计的自行车 功能最强大、最环保、最有创意等。 这样的课堂教学, 不仅可以有效激发 学生的创作热情, 强化学生对美术语 言的认知, 还能够在艺术创作中强化 美术语言运用的意识和能力, 逐步养 成良好的审美意识和习惯。
\


  综上所述,美术语言不是学生的 突发奇想,也不是一味地复制模仿, 而是基于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形成的对 美术造型、鉴赏、应用、探索方面的 一种认知体验感受。教师应该结合美 术学习内容的特点, 对学生进行美术 语言能力的培养, 以激发学生的想象 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 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329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