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从审美情趣出发探究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路径论文

发布时间:2023-09-14 11:16:4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审美情趣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关键能力进而适应终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审美 情趣与德育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道德与法治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学科,在教学中融入审美情趣的培养,注重审美意识和能 力的提升对于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意义深远。初中学生内在有着强烈的审美需求,而一些不健康的因素影 响学生形成科学的审美。这些情况导致的问题和矛盾需要道德与法治教师认真思考、积极探索、主动将审美情趣的培养作为 学科教学工作的侧重点,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随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的发布,我国的教育改革迈进了新的 发展阶段。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 展的人”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应具 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 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审美情 趣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内 容,也是实现关键能力提升和学生全 面发展的内在要求。审美情趣与德育 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作为立德树人 的关键学科,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 入审美情趣的培养,注重审美意识和 能力的提升对于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 任的时代新人意义深远。因此,初中 道德与法治学科的一线教师应该积极 了解现阶段培养审美学生情趣方面的 现状及遇到哪些困难,思考应该采取 哪些策略把“真善美”的种子植入学 生的心灵。
\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培育审 美情趣的价值

  (一)从核心素养出发

  审美情趣主要是指在实践经历、 思维发展、艺术涵养等方面的基础上形成的感知、欣赏、鉴别、评判、创 造美的特殊能力,是人类健康可持续 发展的多种能力的综合,是人类发展 的精神养料。审美情趣也是中国学生 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全 面发展和养护精神不可或缺的关键素 养之一,具有重要且深远的意义,已 经越来越受到关注。

  (二)从培养人出发

  在学校教育工作中,道德与法治 教师肩负着立德树人的历史使命,必 须要明确其中的深刻内涵,努力肩负 起培育学生的重大责任。从“为谁 培养人”和“培养什么人”出发思考 “怎样培养人”,在注重知识、能力的 同时更要注重精神、涵养。为学生扣 好第一粒扣子必须要注重道德与法治 教学加强与审美情趣的融合,提高学 生的审美境界和道德品质。

  (三)从审美需求出发

  近年来,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社会成员的精神需求也在不断增强, 美育受到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初中学 生愈发热衷对“美”的追求,成为 “爱美”族中不可小觑的一股力量。但是,初中学生年龄还小,身心发展还 不成熟,无法完全独立的做出正确、 科学的审美选择,容易受到一些价值 偏离或者碎片化审美的影响。例如过 度追逐所谓的时尚和名牌,容易受到 低俗文化、不良网络文化的侵蚀等, 可能会让学生出现审美的盲从、偏差 甚至扭曲,这些都会损害学生的健康 发展和审美情趣的培养。因此,加强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培育审美情趣势 在必行。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培育审 美情趣的问题

  (一)重视度不够

  虽然我们已经进入了核心素养发 展的新阶段,但是学校教育中对于审 美情趣的关注度不高,一些教师在日 常教学中仍旧是重分数、轻素养,没 有及时“转身”,仍一味采用传统的教 学方式,让学生置身于各类习题之中, 很难通过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情 趣。部分教师认识到核心素养培育的 重要性,但是把主要的关注点放在学 生的思想道德和法治精神方面,对于人文底蕴方面的审美情趣重视不够, 容易忽略。

  (二)认识有偏差

  很多教师对审美情趣的培养在认 识上有一定的误区,认为这项工作是 音乐、美术等艺术类学科的专属,与 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工作关系不大, 在日常教育教学中也不会去特意关注。 长此以往,这种认识偏差会使得审美 情趣的培养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慢慢 被淡化、被边缘化,更不要谈去思考、 探究审美情趣培养的有效方式了。也 有部分教师认为审美情趣是一种天生 的能力,是与生俱来的一种素养,不 需要后天的培养,或者说在学科培养 中收效甚微,没有必要花费精力去培 养。这些认知会影响教育行为效果。

  (三)培养表层化

  有很多教师认识到审美情趣培养 的重要性,在教学中也会有所涉及, 在教学素材、教学方式和教学形式等 方面有意识地与审美情趣的培养融合, 但是很多知识的学习、活动的开展、 情境的设置等趋于表面化、浅层化, 让学生产生仅仅是关注事物外观美的 审美,使得审美情趣的培养仅停留在 表面的审美技巧和审美技艺方面。无 法引导学生深入透彻地理解审美,更 加无法形成审美观念、唤醒审美感知、 开展审美实践,这些都严重违背了审 美情趣培养的初衷和要求。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培育审 美情趣的路径

  (一)更新教育观,坚持立德树人 为根本

  培养审美情趣必须要坚持以立德 树人为根本。首先上好思政课关键在 教师,教师的教育观念指导着教师的 教育教学活动,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是 培育审美情趣的前提。教师必须要从自身开始积极转变学科思维,提升教 育教学素养,认识到培育审美情趣对 于学生全面发展和培育时代新人的重 要意义。深刻地理解审美情趣是核心 素养的重要内容,是实现立德树人根 本任务的重要抓手。教师通过学习先 进的教育理念,更新教育观念,努力 成为一名以真感人、以善养人、以美 育人的教育工作者,耕植审美情趣的 种子,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价值观。其次,教师是学生 学习生活的引路人,是学生学习的榜 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学生, 教师的情绪、情感也会在无形中感染 学生。因此教师除了要更新教育观, 自身也需要加强对审美情趣的培养, 激发审美的意识,增强美育的能力, 实现以美育人。从由真寻善、以善育 美出发,做一个有情有趣、有血有肉 的追求“真、善、美”的人,让自己 的人格魅力、高雅情趣、气质才华在 无形无声中犹如春风化雨般滋润学生、 感染学生。

  (二)根植“真善美”,立足学科 资源为基石

  爱默生曾说:“美”是上帝印在 “善”字上的标记。提高审美情趣就必 须要引导学生求真、向善。首先,要立足课堂教学主阵地。 培养审美情趣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 部分,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为德育关键 课程必须要发挥重要重用。在日常教 学中教师要依托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 创设真、善、美的教学情境,实现在 学生的内心根植“真善美”种子的目 标,引导学生去体会、感悟、判断和 创造美。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课程资源 非常丰富,包括是国际新闻、社会热 点、传统文化、古典诗词、红色资源 等等,在图片、文字、视频、漫画、 故事等资源中指导学生欣赏和体会语言之美、生命之美,行动之美,无言 之美,意境之美,和谐之美,激发美 的知觉、丰富美的理解、增强美的审 视、思考美的创造。

  其次要凸显课程价值引领。道德 与法治学科除了要传授知识、提高技 能,更需要培养情感、引导价值观。 初中学生由于身心发展不成熟,缺乏 科学、正确的审美鉴别,加之受社会 低俗文化、品牌文化、网络文化等影 响,很容易就出现审美的误导和偏差。 很多学生的物质主义、利己主义表现 非常明显,而思想精神方面非常空虚, 缺乏感恩之心、爱国之情及善恶辨别 的能力。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学要注 重引导学生提高审美判断能力,教学 要深入学生的大脑和心灵,引发学生 积极思考、作出正确判断,帮助学生 在健康、科学的轨迹上提高审美情 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例如,在教 授《尊重他人》时,选用残奥会金牌 获得者卢东在领奖台上主动单膝跪地, 与银牌、铜牌获得者保持同一高度的 素材,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精神发展、 生命之美和心灵之美,提高审美认识。

  (三)凸显主体性,坚持以人为本 为中心

  学生是教育实践活动中的主体, 提升审美情趣必须要聚焦学生本身,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坚持以人为本、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

  首先,要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践 中开发审美资源。教师不仅仅潜心钻 研教材教法,也要擦亮善于发现美、 鉴别美的眼睛。生活实践中处处存在 美,如果教师可以利用这些资源,可 以启发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从 而在平凡、普通的生活点滴中找到美, 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中得到美的洗 礼,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道德与法 治学科具有时代性、生活性、综合性等特点,结合教学内容、生活实践、 时政热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 体会、感悟生命之美、自然之美、行 动之美、责任之美、爱国之美、规则 之美等等,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道德 与法治学科闪耀的教学之美,让道德 与法治课堂成为学生发现美、感悟美、 创造美的沃土。

  其次,要精心设计教学,让教学 过程充满审美。一节课通过教师的精 心设计可以成为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 品,学生遨游在其中也会被熏陶。教 师可以在板书、图片、优秀传统文化 与诗词中下功夫,展现板书的流动之 美、线条之美、造型之美,图片蕴含 的意境之美、建筑之美、劳动之美, 以及优秀传统文化与诗词透射出的意 境之美、憧憬之美、情感之美等。教 师也可以在情境创设、问题驱动等方 面着手,通过冲突情境、两难选择、 正反示例中通过正确的引导,展现思 辨之美、逻辑之美、探究之美。

  再次,要善于创新教学形式。通 过多样化的教学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创造力和实践力,在多样教学中启迪 学生的审美意识、激发审美情感。例 如课堂教学可以通过情景表演、故事 续写、智力游戏、辩论赛等方式,激 发学生兴趣的同时提高课堂学习的参 与度;也可以通过人物访谈、问卷调 查、论文撰写、课题研究等形式引导 学生从学校小课堂走向社会大课堂, 从理论学习走向实践研究。学生在参 与过程中独立思考或合作探究,在解 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习能力、磨砺 坚强意志、激发创造潜力等,这些都 为审美情趣的培养提供了参考。

  最后,还要关注作业内容和形 式。“双减”政策提出减负增效的要 求,除了加强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 量,还要加强作业管理。教师要深刻认识到作业也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 作业不仅是为了“育分”,更要“育 人”,因此在作业上花心思也是非常有 必要的,教师在传统的作业中要注重 文字优美、图画精美、材料正能量等; 也可以丰富作业形式,比如结合书本 知识创作诗歌、完成手抄报、调研报 告、录制视频等。无论在学校还是社 会中教师都可以引导学生去探索美, 丰富审美经历,从而实现学生审美意 识和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积极 的生活态度,塑造健康人格。

  (四)注重衔接性,依托学科融 合为抓手

  作为一线思政教师,培养审美情 趣也要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循序渐进、 螺旋上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思政 课的重要部分,在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时也要注重与其他学段的衔接,承担 起承上启下的纽带作用。例如在小学 道德与法治中包含了规则、集体、诚 信等内容,这些内容在初中道德与法 治教学中也均有涉及且更有广度、深 度、高度。初中教师在培养学生审美 情趣教学中,应该要了解小学道德与 法治的情况,在培养中注重与小学同 一内容教学的衔接,培养过程更加贴 切学生的实际。例如小学五年级的道 德与法治中有《让我们的家更美好》, 这与初中七年级《让家更美好》是一 脉相承的,小学中关于“家”的教学 要引导学生感悟亲情、体会真情,在 一个个美好的瞬间、一句句温暖的话 语和一个个温情的故事中增强孩子对 家的情感。在此基础上,初中教师除 了要更加深入培养学生爱“小家”,还 应该拓展到爱“大家”,也就是要爱我 们伟大的祖国,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 弘扬社会主旋律。另外,教师也要认 识到培养审美情趣的任务是分布在各 个学科之中的,每一门学科均有培养

  审美情趣的作用,而且初中道德与法 治教学内容与其他学科也有交集及融 合。因此,培养审美情趣也可以探索 不同学科间的融合教育,与语文、历 史、音乐、美术等学科都可以开展集 体备课,把其他学科的老师请进道德 与法治课堂,采取共同行动,挖掘有 效的学科资源,提高协同育人合力。 当然,初中阶段的培养还要适当地关 注高中、大学思政课教学的一些内容, 在初中生认知能力范围之内,适当地 做好高学段思政课有关内容方面的一 些拓展和延伸工作,为做好与高学段 的学习衔接打下一定的基础。
\

  总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从 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出发,帮助其在学 习及生活中提升发现美的敏锐度和能 力,陶冶美的态度和心理,积极追求 美的生命意义和行为,促进学生形成 正确的审美观念、展开审美实践、提 升审美境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 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爱红 . 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审 美情趣及其培养策略 [J]. 中学政治教 学参考 ,2020(09).
  [1] 田立新 . 中职语文教学中情趣 教学方法的应用探讨 [J]. 职业 ,2021 (06).
  [2] 谢丽娟 . “好情趣、好生活” 教学设计 [J]. 思想政治课教学 ,2006 (07).
  [3] 吴业伟 .“过富有情趣的生活” 教学设计及反思 [J]. 思想政治课教学 , 2012(05).
  [4] 彭玉斌 . 生活处处有情趣 [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04(0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304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