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小学班主任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论文

发布时间:2023-09-11 15:12:1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素质教育中密不可分的一个环节,这也是顺应新课程改革趋 势的需求。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的大环境下,各方应该采取常态化和长效化机制,在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有 效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真抓实干,并投入足够的人力财力物力,把一些心理问题消灭在萌芽阶段。伴随新教育政策的 不断落实,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学校是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的重要场所,也是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 要场所。小学班主任应格外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把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作为自己工作的新常态。

  在小学教育阶段,学生正处于启 蒙教育的初期,也是对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进行塑造的最佳时期。因此,为 了帮助学生塑造健康的心理,教师应 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 且做好有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正确 引导,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提 升学生的心理素质。
\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含义

  心理健康教育是依托于心理学, 按照受教育对象心理发展和生理发展 的特点、规律进行教育的一种方法, 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现 代教育中,为学生积极展开心理健康教 育是推动其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教育 领域工作者密切实施的教学任务之一。

  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意义 分析

  (一)有利于素质教育全面有效 落实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网络 四通八达,深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各种信息纷至沓来,对小学生造成了极大影响。这样的影响有好有坏,好 的信息能让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但一些不良信 息被学生接收后,极有可能诱导小学 生产生不良的的思想意识。同时,出 于年龄较小的特点,小学生的意志比 较薄弱,他们也容易成为被不良思想 攻击的对象。教育工作者通过将心理 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可以让小学 生存在的各类心理问题及时被发现和 疏导,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 生观、价值观等,并学会自我调节压 力、处理人际关系的正确方法。这是 有效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条件。

  (二)有利于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 成长

  小学阶段的学生常被认为是幼稚 无知的,因此他们的心理健康常常被 忽视。殊不知,恰是这种似懂非懂、 一知半解的状态,如果失去了良好的 沟通,那么在时间的累积下就可能会 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 可以引导学生乐于、善于沟通,提高 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培养孩子乐观 向上的性格,教会他们在突发事件来临时候应该如何应对。通过落实心理 健康教育,可以让他们产生正确的主 体意识,提升学生的感知力和自制力, 促使他们能够以正确的心态面对学习、 生活,更好地处理各类人际关系,在 身心健康的状态下茁壮成长。

  (三)有利于营造班级良好的氛围

  心理健康教育与人文素养之间的 关系密不可分,是培养健康身心的关 键所在。心理健康教育是营造班级氛 围的关键一环,它影响着班级管理的 各个方面。尤其是在小学中,心理健 康教育是文化教育体系的内核,它影 响着学生对未知事物的兴趣和健康的 发展。学生的心理健康处于良好状态 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于学习的接受 能力,使其知识文化吸收水平上一个 台阶,还能够使学生之间互帮互助, 对优秀班集体的建设有很大帮助。

  三、小学生心理问题及产生原因

  近年来,学生的心理问题屡屡出 现极端的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关注,频 上社会热点。中学时期乃至大学时期 的心理问题,很多时候在小学时期就已经出现。对于小学生而言,同学关 系、师生关系、家庭关系中间出现矛 盾是导致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重要原 因。越来越严重的各种症状,如上学 恐惧症、厌学症和学习困难综合症等 等日益出现。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小学 生的心理问题可表现出以下现象 : 第 一,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情绪高涨 的时候积极性高,和同学之间的相处 能够做到关系融洽,带动着学习效率 的提升。而情绪低落的时候容易失去 耐心,带动着学习效率低下,与同学 之间的相处会发生争执,甚至会引发 打架的现象。第二,遇事不决,粗心 大意,容易冲动。表现为遇到突发状 况容易被牵着走,难以抗拒外界的干 扰。每当学习中或者生活中有突发的 事情发生,容易分神、崩溃以及破罐 子破摔,做不到持之以恒。

  另外,许多小学班主任的教学理 念并没有与时代同步,没有达到能够 完成心理辅导员任务的标准,以至于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无法很好地开展。

  四、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探究

  (一)班主任要提升自身的心理 素养

  班主任对小学生的影响是直接 的,而且也是潜移默化的。小学生在 很多方面并没有形成较为完整的发展 方向,而且很容易受到周边人和事物 的影响,他们的模仿能力较强,而判 断是非的能力较弱,好奇心和反抗心 理也是比较强的。处在小学阶段的学 生更希望有班主任和家长的关爱和帮 助,因此,小学班主任提升自身的心 理素养是十分有必要的,这关系到小 学生在综合素质发展的多种方面。比 如,一个小学班主任喜欢讲一句口头禅,并且他在讲课或者开班会时经常 用到这个口头禅,那么我们就会发现 他所带的这个班级里的很多小学生也 会去说这个口头禅,这也体现出了班 主任对小学生的直接影响。再比如说, 一个班主任的走路动作或者是上课时 有某一习惯性动作,这个班级里的很 多小学生也会有意无意的去模仿,渐 渐地一些小学生也会一直做这样的动 作,这也体现了班主任对小学生具有 潜移默化的影响等等。以上这些说明, 小学班主任不仅仅要掌握好少年儿童 身心发展的专业心理知识,还要注意 言传身教的影响,将理论和实践进行 结合,摸索出一套符合本班学生的方 法。由此可见,小学班主任要有较高 的心理素质和严谨的言行举止,为学生 树立一个心理健康、积极向上的榜样。

  (二)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在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中, 教育教学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关键 的。因此,在教学中,要想帮助学生 形成健康的心理,提高心理的承受能 力,那么教师要做到优化教学环境是 很重要的。教师可通过不断地完善班 级学生的管理制度,采用更具针对性 的心理健康教育处理策略,给学生们 构建一个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如对 于胆小懦落、不善表现的学生,班主 任要学会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积极 地引导学生做出改变,树立自信。对 于脾气暴躁的学生,教师需要更多地 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从学生的生 活方面,了解其性格暴躁的主要原因, 再通过主要原因的问题切入,寻找最 佳的解决办法,帮助学生化解心理问 题,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而对于过 于要强的学生,教师可以为其设置难 度适宜的学习任务,帮助满足学生完 成任务之后的自豪感,并适时对学生 进行正向引导,促使学生逐渐改善好强心理,进而推动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三)情感教育,建立良好的沟通 机制

  在班级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的基础,首先需要和学生建立良好的 沟通机制。班主任避免传统的主被动 式的服从关系,而是推行情感教育的 形式,通过自身的榜样引导和情感温 暖,打破和学生之间的心理隔阂,让 学生能够主动分享自身在学习、生活 中遇到的问题。小学生在日常学习生 活中,很多时候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 行为问题。遇到这种问题的时候,教 师避免采用简单粗暴的惩罚手段进行 行为矫正,而是要借助情感引导,让 学生说出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教师基 于学生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围绕学 生不同的行为动机,进行针对性的教 育指导。相较于惩罚性的行为矫正, 班主任如能充分发挥师生情感的积极 因素,在和学生的互动交流中,就能 引导学生在问题的反思和价值认知中, 增强学生的积极体验,达到建立合理 的行为规范意识的效果。班主任通过 倾听、交流及指引,引导学生在反思 过程中,共同完成对问题的解决。另 外班主任要摒弃采取单一惩罚方式带 给学生的消极体验。

  (四)主题教育,加强心理知识的 讲解

  班主任在普适性教育中,针对学 生的现实生活问题,为学生进行心理 健康的教育指导。班主任可以定期开 展主题教育活动,根据学生在日常生 活中遇到生活问题进行心理健康知识 的讲解与指导。教师通过现实问题的 导向,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剖析,通过 心理知识的讲解,帮助学生建立良好 的行为方式。同时避免一味的生硬说 教,而是让学生能够在自主讨论交流 中进行自由分享,在多维度的思辨认知中,让学生塑造正确的价值理念和 行为意识。教师围绕学生生活中常见 的现实问题,开展主题讨论交流,引 导学生进行想一想、辨一辨。教师并 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做,而是 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和互动交流中, 自行获得正确的行为认知。譬如,针 对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人际交往问题, 教师启发学生深入思考自身在人际交 往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分享表达自己 认为有效的人际交往方法。班主任鼓 励学生之间进行合作交流,班主任则 根据学生的讨论方向进行教育指引, 并完成对心理知识的讲解。指导学生 在互动交流中,掌握正确的社交礼仪、 口语交际、人际交往的方式方法,提 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五)个性指导,实现针对性教育 指导

  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班主任在普适性教育的基础上,还需 要围绕特殊心理问题进行个性指导。 班主任需要详细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 发展动态,在学生心理健康维护的基 础上,加强对学生的针对性心理教育 指导和心理问题矫正。例如,有的学 生不合群,不愿意和他人进行生活交 流,而有的学生以自我为中心,性格 冲动易怒,具有明显的攻击性行为。 班主任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 通过谈话交流和家庭沟通,了解学生 行为和心理问题的产生原因,并分析 出其中的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影响, 做到针对性教育和个性指导。譬如, 针对学生的学习困难问题,了解学生 是主观原因还是外在环境的影响,通 过对行为的分析,掌握学生学习困难 的问题所在。对此,班主任还可以带 领学生加入学习小组,鼓励小组之间 的互助学习,并为学生设置阶段性的 学习发展目标。在每一次的目标达成中,积累学生的成功经验,强化学生 的学习自信心,从而完成对学生存在 的学习问题的解决。班主任在普适性 教育中渗透个性化指导,帮助学生能 够根据自身的心理问题,进行自主控 制和调节,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六)心理健康教育要家校共同 进行

  在强化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 中,教师除在自身方面进行操作外, 还要关注学生的家庭生活,建立起家 校合作的通道,更深层次地关注和保 障学生的心理健康。学生是一个自由 的个体,有自己的社会圈,他们并不 是只在学校中生活,他们的家庭生活 甚至占了他们生活的更大的部分,因 此在学生心理健康的保障上,学校在 做好自身工作的同时,也要寻求学生 家长的合作。学生家长作为和学生相 处的最多也是学生最亲近的人,他们 往往能够第一时间发现学生的异常情 况,在学生出现异常情况下,学生家 长如果将学生的情况向教师说明,并 且和教师一起合力帮助学生,收到的 效果会更好。但同时还有一种情况不 可轻视,就是学生的心理压力来自他 们的家庭,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心理 健康更需要家长的帮助,家长和教师 一起找出学生心理压力产生的根源并 且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家校合作共 同守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比如,班主任在进行了一段时间 的观察之后,发现班里的某位同学最 近学习状态很不好,这位同学在班级 中平时是比较开朗活泼的,但是最近 他在课间不和朋友玩耍了,只是一个 人闷头趴在课桌上,在课堂上也明显 的走神打瞌睡,状态明显不佳。面对 这种情况,班主任应该寻找一个合适 的时间,将该学生带到一个环境比较 放松和温馨的地方,循循善诱地让学生说出最近的烦恼。最后教师经了解, 原来是因为该生家长为了短时间内提 高他的学习成绩,经常在家中为他 “开小灶”,在家中他经常做额外作业 做到很晚,并且他感到压力很大。这 种情况如果不加以改变,将会更加严 重地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而该情 况的源头是学生家长的压力,教师就 要想办法寻求家长的合作,争取到家 长的改变和支持,才能达到帮助学生 科学学习、健康成长的目的。

  另外,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 中,可适当地进行社会活动方面的延 伸,引导学生从课堂走入到社会生活 中进行社会实践,指导学生在社会生 活的体验感受中,实现内在认知和外 在行为的统一。教师通过在帮助学生 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培养学生良 好的心理素质。
\

  综上所述,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方面,对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新的发展 要求。所以,小学班主任需要顺应社 会发展趋势,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 作放在重要位置,结合学生的实际情 况,对学生进行积极正向的引导,帮 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 价值观,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 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周霞 . 小学班主任开展心理健 康教育的对策 [J]. 新课程,2021(32): 220-221.
  [2] 徐菲菲 . 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 心理健康教育渗透路径探索 [J]. 新课 程 ,2021.(28):223-224.
  [3] 王玉梅 , 冯雨春 . 浅谈小学班 主任教育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J]. 课程教育研究 ,2015(04):172-17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288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