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情境创设,任务驱动—儿童戏剧编创的小学音乐大单元整合教学实践

发布时间:2023-09-04 14:09:5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 《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 出 , 将教学内容有机整合起来 , 并形成 深层次联结 , 以任务 、主题或项 目 的形式开展教学 。 文章从 一 线教师视角出发 , 以儿童 戏剧为立足点 , 以大单元教学为切入点 。从大单元的概念 、 大单元整合下儿童戏剧编创 的路径与方法 、 大单元整合教学下多维评价三 个方面 , 阐述如何通过儿童戏剧编创 , 盘 活大单元整合教学 , 实现教学设计与素养的对接 。

  关键词 : 大单元教学,儿童戏剧,小学音乐,素养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版) 》在“实施建议”部分明确指出 : 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 , 要以 任 务 、主题或项目的形式开展教学 , 将知识 、技能嵌 入其中 。通过综合性 、创造性的艺术实践活动 , 促进学生深度理解知识 、技能 , 提升综合能力 。

  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 教育不仅注重教学方法和手段 , 更要注重“做与学”。富有创新意 识的儿童戏剧 , 就是将生活融入教育 , 营造真实情境 , 将音乐 、舞蹈 、情境 、 朗诵 、表演于一 体 , 让学生欣赏美 、感受美 、表现美 。

  一 、厘清“传统单元”与“大单元”之间的关系

  对于单元教学 , 一线教师非常熟悉 , 因为音乐教材都是以单元或单元包形式出现 , 可以说“单元” 已经渗入教材及课程教学的各个方面 , 但“大单元” 与传统单元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传统单元一般是由某个内容主题组合构成 , 重 在内容上的关 联 , 将 相 近 的 几 个 音 乐 作 品 拼 凑 成 一个单元 。但传统单元的人文 、 内容联结 , 忽视了 课程整体性 , 忽视了知识与能力的结构性提升 , 造 成了知识的碎片化 、零碎化 。

  新课程改革下的“大单元整合”相对于传统单元 , 其内 涵 已 经 发 生 了 根 本 改 变 。 不 再 仅 局 限 于 一个个内容上的关联 , 而是聚焦于素养 , 紧紧围绕某个或多个素养达成的单元整合 。

  素养导向的大单元整合着眼宏观(单元主 题 设计) 、把控微观(凸显 教 学 真 实 情 境) , 对 单 元 主 题内容等进行重构 , 从而给学生以具体任务 、具体主题 、真实情境 。

\

 
  二 、大单元整合下儿童戏剧编创的路径与方法

  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说过 , “大单元是一种 学习单位 , 一个单元就是一个学习事件 , 一个完整的 学习故事。”将综合性极强的儿童戏剧 , 以“大任务” “大项目”形式布置给学生与教师 , 不但能形成一个完 整的学习故事 , 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团队精 神 , 为学生创造丰富的交流与展示舞台。

  1. 拟定主题 , 打开大单元的思想之门

  单元主题就是要概括出本单元重点学习 、实现 的内容 。 它 聚 焦 生 活 实 际 话 题 , 凝 练 单 元 教 学 内 容 , 撬动教学改革思想 , 实现“具体— 抽象— 具体” 的教学过程 。 以音乐戏剧为方向的单元整合 , 可以 用大任务 、大项目来命名 , 也可以通过一个问题命 名 , 激发学生探究动力 。例如 , 人音版五年级上册 “足迹”单元 , 主要由聆听《嘎达梅林》(管弦乐合奏 , 男低音独唱) 、《歌唱 二 小 放 牛 郎》, 演 唱《雨 花 石》 《我怎样长大》组成 。从内容上看 , 这是一个关于革 命历史故事题材的单元包 , 为了进 一 步提炼 内 涵 ,确定大项目主题为“追寻 · 展望— 红色 经 典 音 乐 作品情景剧”。这样就确 定 了 学 习 方 向 为 情 景 音 乐 剧表演 , 并且是以教材中的红色经典音乐为主 , 需 要学生形成剧本 , 演绎剧情 , 创意展示 。

  有效的主题促进了师生深 度 学 习 、深 度 探 究 , 保证了每一个学习内容都围绕核心素养展开 。

  2. 锚定 目 标 , 基于大单元的纲领指引

  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纲领 , 大单元教学 目标紧紧围绕 素 养 导 向 进 行 设 置 。 它 基 于 三 维 目 标 , 并通过大概念加以统合 , 从而形成素养目标的 完整结构 。

  (1) “素养为目标”应 以 课 标 为 引 领 。 如 果 把 音 乐教学比喻成一辆行驶的汽车 , “课标”便是汽车方 向盘 , 它决定教学目标与方向 。所以 , 在音乐教学 时 , 一定要深刻把握课标 。 只有在课标指引下 , 才 能回答“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 。

  (2) “素养为目标”应 以 大 概 念 为 基 础 。 东 北 师 范大学吕立杰教授认为 , “大概念”指的是在认知结 构化思想指导下的课程设计方式 , 是用居于学科基 本结构的核心概念或若干居于课程核心位置的抽象 概念整合相关知识 、原理 、技能 、活动等课程内容 要素 , 形成有关联的课程内容组块 。

  那么 , 如何拟定“大概念”呢? 这就需要教师依 据教材内容 , 把握潜在的素养内涵 。

  例如 , 在 人 音 版 小 学 教 材 中 , 有 大 量 京 剧 作品 。如果将它们孤立开来进行教学 , 很难形成知识 链 、能力链 , 更 难 构 成 教 学 体 系 。 但 从 大 概 念 角 度 , 将主题定为“京剧里的‘四功五法’大戏台”。主 题的转换 , 引发教学 目标的转换 , 学生开始以“专 家思维”去探讨什么是京剧中的“四功五法”, 怎样 应用“四功五法”进行演绎 。

  这样的教学打破了原有单元界限 , 注重知识内 在逻辑 , 重新构建教学模型 。让学生围绕具有挑战 性的学习主题 , 全身心积极参与 , 体验感悟 。

  (3) “素养为 目 标”应以三维目标为基石 。“素养 目标”替代“三维目标”, 不是否认三维目标 , 而是对 三维目标的进一步发展和提升 , 是在三维目标的基础 上加以提炼 、整合 , 是三维目标的深化 、具体化。

  3. 任务驱动 , 形成大单元的内容构建

  如果将音乐教学比作一场美妙旅程 , 那么基于 大单元整合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一道道美丽风景线 , 它宛若一颗颗明珠 , 将讲授 、聆听 、表演 、创 编连在一起 , 将合作 、探究 、创造连在一起 。

  (1) 基于真实情境的任务

  将“真实情境”植根于教学过程中 , 培养学生发 现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 能有效培育学生必备品 格与价值观念 。

  在儿童戏剧表演编创过程中 , 结合“创”与“演” 的真实情境 , 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与 自主表 达 力 。 学生可以根据听赏内容 , 在整合基础上编创 舞 蹈 、 演唱歌曲 、编创情境 、 内化生成素养 。

  例如 , 在大单元“‘追 寻 · 展 望 ’— 红 色 经 典 音乐作品情景剧”之《嘎达梅林》课堂教学中 , 为 了 让学生能深入探究 , 我们就设置了如下任务 。

  任务 一 : 分别聆听两个版本的《嘎达梅林》, 说 一说形式上有何区别 。

  任务二 : 能哼唱主题旋律 。

  任务三 : 能根据音乐要素 , 分辨形象 , 并参与 活动 。

  任务 四 : 用歌唱 、 律动 、 舞蹈等表达音乐形象 。

  (2) 基于目标达成的任务

  儿童戏剧表演离不开道具 、舞台布置 、 台词 、 故事串联等 , 而要完成这些任务 , 就需要学生分工合作 , 需要发挥团队力量 。

  ①确定主题— 可以在教师指引下 , 基于音乐 素材进行讨论 , 确立主题 。

  ②确定形式— 根据剧情需要 , 确定到底是以 歌唱为主的音乐剧 , 还是以表演为主的歌舞剧 , 还 是歌 、舞 、乐 、演的情景剧 。

  ③确定角色— 根据表演需要 , 对学生进行角 色分 工 , 如 导 演 、 编 剧 、 演 员 、 剧 本 、 演 出 实 践等 。

  ④确定流程— 根据剧情需要 , 学生在教师指 引下完成构思 、选题 、创编 、排练 、展演等 。

  要完成这些任务 , 需要学生对真实情境进行深入 思考探索 , 在综合 、运用 、创新中培养高阶思维 , 在 深度学习中完成知识 、能力与现实生活的迁移。

  (3) 基于学科融合的任务

  儿童戏剧 , 本来就是一个综合项目 。它既有音 乐中的歌唱 、律动 、舞蹈 、器乐展示 ; 也有文学中的朗诵 、剧目创作 ; 还有美术中的舞台布置 、舞美设计 ; 甚至包含数学中的成本核算等 。这些都为学 科融合提供了广阔空间 。

  4. 学程案设计 , 大单元行动指南

  从碎片化课时目标设计走向以一个学习单元进 行整体 、系统学习 。离不开整体策划 , 离不开整体 导向 , 也离不开学习路径和学习方法的指导 。

  而突出“学”的单元学程案 , 立意单元教学 , 着 重主题设计 、情境创设 、学习任务 、学习资源 、学 习方法等方面指导 。 如大单元“‘追寻 · 展 望 ’—红色经典音乐作品情景剧”单元学程案 。

  (1) 你敢挑战吗?

  本周我们要展示 一 个“‘追 寻 · 展 望 ’— 红 色 经典歌曲情景音乐剧”情景剧 , 同 学们可以通过演 唱 、演奏 、舞蹈 、 朗诵表现英雄形象 。

  (2) 你将学哪些知识?

  围绕音乐要素和展示要求 , 本单元安 排 了《嘎 达梅林》《歌唱二小放牛郎》两首经典欣赏曲 , 《 雨花 石》《我怎样长大》两首演唱歌曲 。

  (3) 期望你学会什么 ?

  尝试运用演唱 、演奏 、 朗诵 、舞蹈 、 多媒体剪 辑等方法表现音乐形象 ; 能把握音乐特点 , 进行有 效表演 , 有效创编 ; 对整个单元进行整合 , 并能通 过多种方式有效编排 , 培育团体合作与创新精神 。

  (4) 给你支招

  内容上 : 演绎书本上的红色经典音乐作品 , 辨 识不 同音乐的音色 、二拍子与三拍子 。

  形式上 : 组建表演 小 组 。 依 托 教 材 音 乐 作 品 , 编创成 一 个完整的音乐情景剧 。

  组织上 : 人人参与 , 成立组织架构 , 可以有编剧 、导演 、音乐整合 、舞美设计 、舞台设计 、表演 队等 。

  评价上 : 在组长指导下 , 就组员参与程度 、表 演能力 、表演态度进行自评 、互评 。

  三 、戏剧展演 , 形成多维评价手段

  基于儿童戏剧的大单元整合学习 , 通过有效的 评价工具 , 对学生在学习过程 、学习结果 、学习态 度 、学习行为等方面做出综合性评价 , 能有效促进 学生发展 , 具体操作形式如下 。

  1. 电子档案袋 , 记录学生成长历程

  “电子档案袋”也叫“成长档案袋”, 其基本形式 利用信息技术有效记录学生成长过程 , 是过程性评 价 。在儿童戏剧学习 、创编 、表演过程中 , 通过组内 自评 、互评 , 真实记录学生成长 、参与程度 、展演效果 。

  这种评价手段 , 可以对学生进行纵向比较 , 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在一起 , 既看到学习过程 , 也注重学习结果 。

  2. 展演音乐会 , 多元评价学生表现

  “展演音乐会”是终结性评价方式 , 学生既是演员 , 也是观众 ; 既是展示者 , 又是评价者 。能通过“展演音 乐 会”, 考 查 学 生 的 演 唱 、演 奏 、表 演 水平 , 还能考查小组创编 、组织 、 目标达成效果 。

  其主要功能有 : (1) 发挥个性特 长 。 学 生 可 以根据自己特点有机融入表演中 , 体现自我价值和个性 。 (2) 保证评价多元 。通过学生表现 , 组织 进 行“自 评 、 互 评 、 师 评”, 让 评 价 变 得 更 加 客 观 实用 。 (3) 激发 学 习 动 力 。 教 师 对 学 生 在“展 演 音 乐会”中的表现 , 进行表扬与指点 , 激励学生向 更 高水平迈进 。

  3. 等级素养评价 , 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为了激发学生不断挑战 , 不断提升 , 将评价转为更为灵 活 的“等 级 素 养 评 价”, 不 但 评 价 更 加 灵活 、有趣 , 还可以激发学生不断挑战 , 不断发展 。

  可以根据学生表演情况 , 设置歌唱小能手 、歌唱小达人 、歌唱小标兵 、歌 唱 小 状 元 、校 园 歌 星 、小演奏家 、小音乐家等 ; 根据学生参与程度设置最佳导演 、最佳编剧 、最佳创意 、最佳组织奖等 。

  总之 , 儿童音乐戏剧以独特视角为大单元的构建与实施打开了一扇窗 ,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效学习音乐知识 、增强音乐实践能力 、提 升 音 乐 素 养 ,为真实情境创设及知识能力迁移 , 提供有效支撑 。

\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 [M] . 北京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22: 112.

  [2] 崔允漷. 学科核心素养呼唤大单元教学设计[J] . 上海教育科研 , 2019(4) : 1.

  [3] 刘徽 . 大 概 念 教 学— 素 养 导 向 的 单 元 整 体 设 计[M] .北京 : 教育科学出版社 , 2022: 131.

  [4] 吕立杰 . 《大概念课 程 设 计 的 内 涵 与 实 施》[J] . 教 育 研究 , 2020(10) : 53-6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251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