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大类招生、分类培养”模式下“辅导员学业导师” 学生管理模式的重构论文

发布时间:2023-08-30 11:58:3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文章首先对“大类招生、分类培养”模式进行了概述,然后分析了“大类招生、分类培养”模式下学生管 理存在的问题,接着说明了“大类招生、分类培养”模式下学生管理模式改革的原则,最后论述了“大类招生、 分类培养”模式下“辅导员+学业导师”学生管理模式的重构。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 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1]。职业 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对促进就业创业、助 力经济发展、增进人民福祉具有重要意义[2]。2022 年 12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指出职业教育 功能定位要更加注重人的全面发展[3]。我国职业教育 迈入了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特别 是高职院校生源复杂多元,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 不能满足市场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迫切需 要高职院校不断创新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 培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加速演进,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同时,“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也使学生管理工 作面临严峻的挑战[4-6] 。结合工作实际,高职院校要重 构“辅导员+学业导师”学生管理模式,解决“大类招 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过程中各方沟通不顺畅、管理 难度大等问题,着力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 工巧匠、大国工匠。

  一、“大类招生、分类培养”模式概述

  为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学生与专业的契合 度,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和全面发展,聚焦“育人为 本”,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计算机工程技术学院(人 工智能学院)从 2020年开始实施“大类招生、分类培 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7],即大一 自然班、大二岗位班和 大三项目班,构建“通用能力—核心能力—职业能力” 层次递进的综合职业能力培养路径,如图 1 所示。
\

  第一学年(自然班):“大类招生”的所有学生进行 通用基础课学习,掌握专业群技术领域的通用知识、 能力和基础素质。一年后,学生根据学情大数据分析、 人才职业性向测评分析和兴趣特长等,自主选择岗位 模块进行专业分流。

  第二学年(岗位班):根据产业大数据分析,动态 设置专业群各类目标就业岗位,组建多个岗位班,对 学生进行多元分类培养,聚焦岗位核心能力和综合素 质。一年后,学生根据自身就业、创业、升学等需要,通 过与企业互相选择进入校内外项目班。

  第三学年(项目班):学生在各种不同类型项目班 进行企业真实项目、创新创业孵化项目、专业技能考 证项目、技能竞赛项目等实战,而教师要聚焦学生成 长成才路径,实施个性化培养,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 能力和就业能力,促使其实现高质量就业与发展。

  二、“大类招生、分类培养”模式下学生管理存在 的问题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使学生管理 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本研究通过对辅导员、班 主任、专业教师和学生等进行调研和访谈,以及分别 对专业分流前后学生管理的优劣势进行梳理和总结, 发现学生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班集体凝聚力弱,认同感和归属感缺失,集 体活动难开展。大一新生进校后,系统会根据录取生 源、男女比例等信息自动进行分班,形成若干个平行 的自然班。大二专业分流后组建若干个新的岗位班, 每个岗位班的学生来自大一不同的自然班,且宿舍分 布在若干栋,除上课集中之外,课外时间同学之间缺 乏沟通和交流,班集体凝聚力弱,学生认同感和归属 感严重缺失。

  第二,日常管理难度大,隐性问题难发现,管理效 率低下。在班级认同感和归属感缺失的情况下,重新 构建班风和学风难度较大,隐性问题难以发现,学生 的日常管理经常在自然班和岗位班之间来回切换,极 易造成管理混乱,管理效率十分低下。特别在处理最 常见的宿舍矛盾时,涉及多个岗位班和多个管理人员, 处理流程过于烦琐,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第三,班委工作不顺畅,默契和配合度不足,工作 热情不高。新组建的班委来自大一不同的自然班,彼 此不了解,需要大量时间重新建立信任和默契。 由于 学生分布在不同楼栋的不同宿舍,这样的空间距离不 利于班干部之间、同学之间进入宿舍联络感情和发现问题,致使其工作热情大打折扣,大大挫败了学生干 部工作的积极性,故学生担任班干部的意愿非常低。

  第四,系统对接不顺畅,数据共享未打通,协同 管理受阻。各高校正在深入推进校园信息化建设,全 面打通“数据孤岛”,实现校内数据互联互通与高效 流转。专业分流之后,原有的自然班属性消失,各系 统之间对接不顺畅,辅导员和班主任在教务系统、学 工系统、考勤系统中的审批受限,导致网上协同审批 时无法找到对应的管理人员,管理服务工作出现“断 线”和“断档”。

  三、“大类招生、分类培养”模式下学生管理模式 改革的原则

  (一)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原则

  立德树人关乎党的事业是否后继有人,也关乎国 家前途命运。而在“大类招生、分类培养”模式下,学生 管理工作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在对 管理模式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的原则,意味着高校要着眼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 局,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把党的路线、方 针、政策落实到具体的学生管理工作中,以优化学生 管理过程,从而使学生成长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 的人才。

  (二)坚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我国教育的根 本理论基础。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学生管 理工作应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以综合素质评 价体系为导向,大力实施综合素质提升工程,聚焦“五 育融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 者和接班人。

  (三)坚持聚焦重点、突出问题的原则

  “大类招生、分类培养”模式下,学生的个性化发 展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 基于这一 目 标,高校在对学生管理模式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应该 坚持聚焦重点、突出问题的原则,即坚持以问题为导 向,对当前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学生管理工作 形势的复杂性进行分析和研判,然后聚焦重点、突出 问题,创新学生管理手段,以求实现学生管理工作的 根本目的。

  (四)坚持统筹推进、协同联动的原则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 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 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

  人[8] 。因此,学生管理工作应统筹系统内外各领域、各 环节、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加强要素聚集,建立多 部门协同体系,引导各部门共同推动学生管理,切实 做到分工不分家,形成人人、时时、处处育人的良好 局面。

  四、“大类招生、分类培养”模式下“辅导员学业 导师”学生管理模式的重构

  为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解决“大类招生、分 类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过程中各方沟通不顺畅、 管理难度大的问题,应充分调动各方力量,重构“辅导 员+学业导师”学生管理模式,同时联动教育教学的各 个环节,形成更为强大的育人合力,保证“大类招生, 分类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顺利进行,提升人才培 养质量,不断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重构“辅导员+学业导师”管理模式

  原有的班级管理模式下主要由辅导员或专业教 师担任班主任,全面负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日常 事务管理及突发事件处理等。专业教师教学任务繁 重,职业发展压力大,同时承担着各种攻坚任务,如特 高专业群建设等,学生管理工作很难兼顾,无法做细 做实,特别是在特殊或突发事件处理上显得力不从心。 辅导员则比较擅长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和思想价值引 领,在维护意识形态和校园安全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 作用,但在学生的专业引导、学业指导、技能竞赛指导 等方面的能力比较薄弱。可见,两者有一定的互补性。

  为了充分发挥专业教师在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 中的作用,重构“辅导员+学业导师”管理模式,学校应 为每个班级配备一名辅导员和一名专业教师,辅导员 作为行政班主任,全面负责所带班级大学生的思想政 治工作和日常管理工作;专业教师对大学生的专业认 同、学业指导、学术引导、就业指导、学业帮扶等方面进行全面引导,围绕专业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 工匠精神。专业教师和辅导员是高校育人的两支重 要队伍,是推进“三全育人”的重要环节,两者在协同 育人目标上具有高度的同一性和统一性,育人工作上 具有互通性,育人合作上也有优先性[9],需要各自发 挥所长,及时沟通,共享资源,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 引导工作。

  (二)健全“辅导员+学业导师”管理制度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新时代加强 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10],以及教育部印发的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11],结合学校和 学院实际情况,分别制定了行政班主任(辅导员)和学 业导师管理与考核实施细则。

  行政班主任(辅导员)和学业导师按年度进行考 核,考核遵循的原则是坚持以服务对象评价为主,管 理者评价为辅;注重业绩数据化,以及定性和定量相 结合。考核结果由学生测评(占 60%)和业绩量化评价 (占 40%)组成。考核评定的等级分为优秀、合格、基本 合格、不合格。

  学生测评:由所带学生对行政班主任和学业导师 的工作分别打分,其中针对行政班主任主要从思想政 治教育、班级和党团建设、班级日常管理和就业创业 指导等方面进行评价;针对学业导师主要从专业思想 政治教育、专业指导、就业指导等方面进行评价。

  业绩量化考核:针对各年级学生管理工作的侧 重点,细化各年级行政班主任工作的各项指标,如表 1 所示,通过对业绩进行量化,最终得出量化考核结 果。学业导师量化考核指标主要有每学期集中指导 学生至少 2 次、“一对一”指导学生至少 2 次、专业分 流或项目班宣讲指导至少 2 次等,并做好相应的指 导记录。
\

  (三)创新“辅导员+学业导师”工作机制

  1.管理队伍配备。每个班级配备一名班主任,“大 类招生”班级行政班主任由辅导员担任,每名辅导员 最多带 4~6个班级,直至学生毕业后半年。 学业导师 的配备实施分阶段导师制,主要按岗位分流前和分流 后来配备,以实现全程、全员学业导师配备。分流前按 照自然班配备学业导师,每个自然班配备 1 名学业导 师;分流后按照岗位班重新配备学业导师,每个岗位 班配备 1 名学业导师直至学生毕业后半年。 每名学业 导师最多带 2个班级。

  2.纵横交融管理。 纵向管理:每位辅导员按照岗 位职责和具体分工,对所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事务 进行全面统筹,覆盖所有年级、所有班级和所有学生, 做好每一项模块化工作的“守门员”,对上对下做好 沟通协调,实现精准育人。 横向管理:由辅导员和学 业导师组成本年级的班主任工作管理队伍,全面负 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同时加强与 专业教师的密切联系,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与引导 工作。

  (四)强化“辅导员+学业导师”保障支持

  1.集体活动时间可保证。由于每个岗位班上课时 间不同,开展各种主题班会或各种活动的时间很难 协调一致,导致参与人数和效果大打折扣,因此需要 与教务部门协调排课,周一到周五任意空出一个半天 不安排任何教学,以方便学生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同 时辅导员和学业导师也可以自 由组织各种班会或座 谈会。

  2.“智慧校园”各系统可对接。“智慧校园”建设已 经成为各高校战略发展重点,具体以教师的教学、科 研、办公、生活等各个系统建设为主,这样不仅提高了 办事效率,而且提升了管理服务水平。“大类招生、分 类培养”模式历经岗位班分流和项目班选择,教务、学 工、考勤等系统的原始信息都在变化,故需要对各系 统的数据进行共享和对接,如此才能实现学生管理工 作“不断档”和“不掉线”。
\

  3.辅导员配备可达标。“高等学校应当按总体上师 生比不低于 1:200 的比例设置专职辅导员岗位,按照 专兼结合、以专为主的原则,足额配备到位。 ”高校可 依据工作需要和实际情况,通过“外引内培”的方式, 优化辅导员队伍结构。每年通过公开招聘向社会引进 一批专职辅导员,且校内也可聘请一批优秀且热爱学生管理工作的党员教师担任兼职辅导员。

  4.学业导师工作可认定。高校职称评审条件要求 专业教师具有育人工作经历,不限于担任班主任、指 导学生社团等。学业导师作为学业班主任,要充分发 挥教书育人和立德树人职责,围绕专业培养学生职业 道德和工匠精神,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 业导师工作考核合格及以上的,可在学校职称评定中 认定班主任工作经历。
\

  五、结语

  “大类招生、分类培养”模式下,通过重构“辅导 员+学业导师”学生管理模式,大大改善了学生管理工 作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班级凝聚力和学生归属感增强, 学生管理工作顺畅,协同育人理念不断深化,育人合 力显著提高,不断推进了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目前, 存在部分“非大类招生”班级仍由专业教师担任行政 班主任,对此,需要加大辅导员配备力度,同样实施 “辅导员+学业导师”学生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上的报告[EB/0L].(2022-10-16)[2022-12-26].http://ww.gov.cn/xin- wen/2022-10/25/content_5721685.htm.
  [2] 习近平向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致贺信[EB/0L].(2022-08- 19)[2022-12-26].http:/ww.gov.cn/xinwen/2022-08/19/content_5706- 063.htm.
  [3]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 系建设改革的意见》[EB/0L].(2022-12-22)[2022-12-26].http:/www. mohrss.gov.cn/SYrlzyhshbzb/dongtaixinwen/shizhengyaowen/202212/t2- 0221222_492086.html.
  [4] 梁明亮,胡殿宇,苏东民.高职院校“大类招生、分类培养”模式下 的教育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9(11):64-68.
  [5] 张美玲,李晓书,赵子涵冰.大类招生模式对学生管理工作的挑战 与对策[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8(2):86-90.
  [6] 杨凯凯,李阳,王丽群,等.大类招生背景下的纸质人才培养困境 及应对策略[J].现代职业教育.2022(35):83-85.
  [7] 姜建华,曾文权,龙立功,等.高水平专业群“大类招生、分类精准 育人”的人才培养体系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20.29(41):19-23.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 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 版社,2017:376.
  [9] 陶红丽,刘洁.“五位一体”高校辅导员和专业教师协同育人的逻 辑前提和路径优化[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2(1):27-32. [10]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 意见》[EB/0L].(2021-07-12)[2022-12-26]. http://www.gov.cn/xinwen/ 2021-07/12/content_5624392.htm.
  [11]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EB/0L].(2017-09-29)[2022- 12-26].http:/www.moe.gov.cn/srcsite/A02/s5911/moe_621/20-1709/t2- 0170929_315781.html?ivk_sa=1024320u.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237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