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 历史作为初中较为重要的 一 门课程 , 旨在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 历 史文化素养 、 爱国主义精神和国民道德品质 。 本文深入 分析初中历 史课堂教学低效 化 现 象 出 现 的 原 因 , 并针对相关原因提出具体的解决对策 , 包括视频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翻 转课堂构建凸显学生的主体位置 、层次问题引导促进师生互动 、 思维导图启发学生革新 学 习 方法 、 多元教学手段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等 , 旨在为初中历史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 参考 , 从而打造历史教学高效课堂 , 并助力学生更好地学习与成长 。
初中历史作为学生历史学习的基础阶段 , 对于 其今后的历史学习与成长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 义 。为有效提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果 , 教师需要 从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中跳出来 , 以学生的学习兴 趣激发为抓手 , 并以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 , 不 断对教学理念与手段进行革新 , 从而在更为创新的 教学模式下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教学引导 , 促使学生 获得更高的学习效率与质量 , 从而为学生今后的良 好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
一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低效化现象的分析
1. 学生历史学习兴趣不浓
初中学生往往热衷于关注潮流事件并探索潮流 文化 , 而对于与其日常生活相去甚远的历史故事和 历史文化 , 却没有足够浓厚的兴趣 。 因而 , 不少学 生在历史课堂 学 习中 表 现 得 非 常 被 动 , 没 有 积 极 性 。 由于初中历史课程知识点的繁杂 性 、严 谨 性 、 庄重性 , 导致学生无法在课堂学习中感受到乐 趣 , 从而难以提升学习兴趣 。
2. 学生主体位置不被凸显
在现阶段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 , 以教师为课 堂主体的现象依然非常普遍 , 这就导致学生的课堂 主体位置无法获得凸显 ,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课 堂教学低效化现象 。 即在主体位置不被凸显的情况下 , 学生只是被动地听教师讲解教材知识 , 甚至是被生硬地灌输与填鸭 , 因而对相关知识点的记忆与理解并不深刻 。
3. 课堂师生互动不足
在以往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 , 教师更多的是以填鸭式 、灌输式的教学方式组织学生学习 , 导致师生间的互动较为匮乏 。有不少教师不重视课堂上的师生互动 , 认为其不仅会拖慢教学进度 , 还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思维跑偏 。但事实是师生互动匮乏将导致课堂教学氛围变得沉闷 , 学生无法提起兴趣参与课堂学习 。
4. 学生学习方法较为死板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 不少学生为了考取更高的分数 , 采用非常死板的方法进行学习 , 即死记硬背教材知识点 。尽管这样的学习方法能够在一 定程度上帮助其应对考试 , 却无法取得较为理想的 效 果 。死记硬背只能够促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记住有关知识点 , 而无法获得深入的理解与长久 的 记 忆 。并 且 ,初中历史知识点多而广 , 死记硬背非常吃力 。
5. 不重学生核心素养培养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 ,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并没有得到有效落实 。大多数教师依然只重视学生考试成绩的提升 , 而没有真正关注与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与品质 。核心素养作为学生高效学习的重要保障 , 如果没有获得有效培养与提升 , 学生的课堂 学习效率将大 打 折 扣 , 从 而 致 使 课 堂 低 效 化 现 象 出现 。
二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低效化现象的对策
1. 视频情境导入 , 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
兴趣作为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所在 , 是打破课堂 低效化现象的 重 要 抓 手 , 可 促 使 学 生 积 极 融 入 课 堂 , 收获更高的课堂学习效率与质量 。为此 , 初中 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高度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 激发 , 在充分契合学生对生动 、有趣事物感兴趣的 学习 、成长特点的基础上 , 积极利用视频情境进行 课堂导入 , 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 调动其学习积 极性 。
以“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一课为例 , 教师可以通过《 周恩来外交风云》视频片段的播放导入教学内 容 。在视频片段的播放过程中 , 教师需 提 出 问 题 , 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与思考 。 如“和平共处五项原 则的内容是什么?”“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与作用是 什么?”周恩来同志深受人民敬爱 , 对当代初中学生 而言同样如此 , 因此在课堂上播放有关于周恩来同 志的影片能够有效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而在视 频的播放过程中引导学生针对相关问题进行思考 , 可以促使学生深入到本课知识点的探究当中 。在教 师的视频解读 与 教 材 讲 解 下 , 学 生 能 够 充 分 了 解 “和平共 处 五 项 原 则”以 及“求 同 存 异”的 含 义 。 如 此 , 可有效激发学生兴趣 , 并提高课堂效率 。
2. 翻转课堂构建 , 凸显学生课堂主体位置
在新课程改革下 , 教育行业一再强调教师需在 教学课堂上尊重学生的主体位置 , 促使学生充分发 挥学习的主观 能 动 性 , 从 而 使 学 生 更 加 积 极 地 思 考 、探究知识点 。教师需要摒弃传统教学观念 , 以 任务为引导 , 积极构建翻转课堂 , 让学生真正成为 课堂主人 , 全面发展自主学习能力 , 进而全面提升 课堂教学成效 。
以“改革开放”一课为例 ,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学 习任务的布置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 。针对本 课教学内容 , 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如下课堂学习任 务 , 即“探讨和 分 析 改 革 开 放 前 我 国 的 发 展 状 态 , 以及改革开放的主要内容”。之后将学生分成 5 人左右的多个学习小组 ,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上述学习任务进行探讨 。需要注意的是 , 在学生的探讨过程中 , 教师要积极融入学生中间 , 对其进行适当引导 , 并在所有小组都完成该任务之后让其选派小组代表进行总结陈述 , 教师要在此过程中加以有针对性地点评 。在这一学习过程中 , 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掌握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的主要内容 , 并意识到这是一项高度符合我国农村实际的富民政策 。 同时 , 学生也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改革开放的步骤与格局 , 即让深圳等经济特区先富起来 , 而后再将经验进行推广 , 形成全方位 、多层次 、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如此 , 可有效凸显学生的主体位置 , 并提高课堂质量 。
3. 层次问题引导 , 有效促进课堂师生互动
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对于学生学习效率与质量的提升有着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 , 即在该教学氛围下 , 学生的学习兴致高涨 , 学习思维灵活 , 从而对于新知识的接收将更为迅速 、牢固 。其中 , 师生之间的问题互动便是活跃课堂氛围最为直接 、有效的方式 , 因此 , 教师需要积极通过层次性问题与学生展开互动 , 并借此打造高效课堂 。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例 , 教师可以在教学课堂上通过层次性提问与学生展开积极互动 。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提出以下层次性问题与学生探讨 : ①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有哪些不同 ; 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 在其建设过程中需要遵守哪些基本原则 ; ③邓小平同志在建设具有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道 路 上 做 出了 哪些 努力 , 解决了哪些问题 ; ④结合当前生活谈一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优势 。在对以上问题的 一 步步深入探究中 , 学生可以充分地了解到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 坚持马克思列宁 主 义 毛 泽 东 思 想“四 项 基 本原则”, 以及邓小平同 志 在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建 设中解决了发展道路 、根本任务 、发展动力等 一 系列问题 。最为重要的是 , 教师与学生的问题互动 , 不仅是一个教学的过程 , 更是一个相互学习 、共同探索的过程 , 可促使课堂学习氛围变得更为活跃 、融洽 , 从而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成效 。
4. 思维导图启发 , 帮助学生革新学 习 方法
科学的学习方法是高效学习的前提 , 也是高效 课堂构建的重要基石 。 因此 , 教师需注重对学生学 习方法的引导 , 让学生在更加适合自己的高效学习 方法下更加深 刻 地 掌 握 所 学 知 识 点 。 思 维 导 图 是 一种非常高效的学习方法 , 能够促使学生对知识点 进行系统的分析 、梳理与吸收 , 从而获得更好的学 习成效 。
以“土地改革”一课为例 , 教师可以在教学课堂 上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高效化学习 。在 正式开始课堂 教 学 前 , 教 师 可 以 让 学 生 自 主 阅 读 一遍教材 , 以对本课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而后 , 教 师需要结合本课教学内容与目标在黑板上画出学习 的思维导图 , 即以土地改革为主旨中心 , 向下发散 出一级分支 , 包 括 土 地 改 革 背 景 、土 地 改 革 意 义、 土地改 革 对 经 济 与 政 权 的 作 用 等 。再 之 后 , 需 在 一级分支下划分二级分支 , 且二级分支的内容由学 生进行填写 。这样 一个思维导图的构建过程 , 其实 就是教师引导学生高效学习的过程 。这 一 过程包括 如何整理分析知识点 , 包括把握知识点之间的关联 性 , 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并记忆知识点 , 形 成完善的 、牢固的知识体系 。最终 , 学生不仅全面 掌握了本课知识点 , 还掌握了思维导图这 一 高效学 习方式 , 能够为其今后的高效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
5. 多元教学手段 , 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培养
针对学生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的培养 , 教师需 要不断提高重视度 , 并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积极革新 教学理念与手段 , 从而以多元化 、创新化的教学方 式帮助学生提升核心素养 , 进而在此基础上促使学 生在课堂学习中收获更高的效率与质量 , 并成长为 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
首先 , 需加强学生时空观念的培养 。对此 , 教 师应以引导学生绘制时间轴的教学方法加以落实 。 如针对八年级下册教材 , 其主要讲述的是我国现代 发展史 ,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横轴为时间轴 , 以纵 轴为事件轴 , 将 现 代 发 展 史 中 的 历 史 事 件 与 时 间 一一对应 , 从而使学生更为清晰地把握历史发展脉 络 , 并养成良好的时空观念 。
其次 , 需加 强 学 生 史 料 证 实 与 历 史 解 释 的 培养 。对此 , 教 师 应 以 生 活 实 践 的 教 学 方 法 加 以 落实 。 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去收集 、查找相关史料 , 并 站 在 生 活 的 角 度 客 观 评 价 相 关 历史 。在陶行知先 生 的 生 活 教 育 论 中 有 三 个 基 本 观点 , 即生活即教育 、社会即学校 、教学做合 一 。其中 , 生活即教育指出 , 教育离不开生活 , 生活也离不开教育 ; 社会即学校指出 , 整个社会即是生活的场所 , 也是教育的场所 ; 教学做合一指出 , 教学做三者是密切相关的 , 但都统一在做上 。 因此 , 教师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探索 、学习 , 可收获显著的教学成效 。
最后 , 需加强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 。对此 , 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历史的发展中吸取教训 , 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 并从中看到前人的付出与牺牲 , 增强爱国情感 , 提升民族自信 。如此 , 在学生核心素养得以全面培养与提升的基础上 , 学生的历史课堂学习将变得更为高效 。
三 、结语
总而言之 , 为有效解决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低效化现象 , 教师需要积极地从传统教学模式中解脱出来 , 以更为创新的教学理念 、更为高效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学习 。通过践行视频情境导入 、翻转课堂构建 、层次问题引导 、思维导图启发等多元教学手段 , 提升学生课堂学习效率 , 有效打造高效 、高质的教学课堂 。
参考文献
[1] 刘波 , 蒋玉琪 . 学生 叙 事 导 向 的 初 中 历 史 教 学[J] . 教学与管理 , 2022(34) : 64-70.
[2]余兴 忠 . 影 视 资 源 在 初 中 历 史 教 学 中 的 运 用 研 究 [J] .中国教师 , 2018(S2) : 94.
[3] 叶琴 . 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探析[J] .中学教学参考 , 2019(18) : 60-61.
[4] 吴春回 . 浅探初中历 史 分 层 教 学 的 实 施 策 略[J] . 中 学教学参考 , 2018(10) : 77-78.
[5] 周丽 . 践行陶行知理念 , 成就趣味历史课堂— 谈律动课 堂 下 的 历 史 教 学 [J] . 中 学 教 学 参 考 , 2020( 19) :65-6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2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