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文章以核心素养 5C 模型的结构框架与内涵描述为基本理论依据,采用德尔菲法对 16位专家进行函 询,确定护理实习生职业素养培养体系的内容,结果发现,两轮专家咨询问卷回收率均为 100%,两轮函询专 家的熟悉程度分别为 0.925、0.935.判断依据分别为 0.884、0.884.权威系数分别为 0.905、0.910.变异系数分 别为 0.00~0.18和 0.00~0.16.最终确立了护理实习生职业素养培养体系,包括 6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 和 46个三级指标,由此可见,基于核心素养 5C 模型构建的护理实习生职业素养培养体系各指标具有较高 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对开展护理实习生职业素养培养具有较大指导意义。
关键词:核心素养 5C 模型,职业素养,培养体系,护理实习生
《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针对我国目前护理事业发展现状,结合《护士条例》提出了 进一步提升护士素质水平、不断推进多层次多样化护 理人才培养的要求[1]。从教育层面来说,“培养什么人、 怎样培养人?”是教育界一直关注的核心问题;从职业 层面来说,护士的职业素养是保障护理质量的重要因 素,对其有所重视符合国家护理事业发展规划。世界 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将护理职 业素养定义为“在提供专业服务时需要具备的完成所 有职业角色的能力”[2]。护理实习生作为护理人才的储 备力量,其职业素养的培养需兼顾学生的特质与护士 职业的需求。目前,我国采取的各项举措,如利用护士 培训机制、护士分层管理、培养专科护士队伍等,可有 效加强护理人员队伍建设,深化优质护理服务理念, 扩大全社会优质护理服务的覆盖面,这表明我国卫生 事业对护理人员提出的要求不再局限于技术层面,而 是更加重视护理人员的培养质量。结合以往研究可以 发现[3],护理专业学生在培养过程中存在总体素质水 平参差不齐、职业素养培养缺乏系统性的问题,由此 导致部分护理专业毕业生无法达到社会对于护理人 才应具备良好职业素养的要求。21 世纪核心素养 5C 模型(以下简称“5C 模型”)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 创新研究院于 2018年首次发布,包括文化理解与传 承 (Culture Competency) 、审辩 思 维 (Critical Think- ing)、创新 (Creativity)、沟 通 (Communication)、合作 (Collaboration)五个维度[4],该模型既具有国际视野又体现了中国特色,是国内教育领域应用广泛的核心素 养框架,在高校教学改革和教育企业中均取得了不俗 的效果[5-6],目前暂未有研究将该模型应用于护理人才 的培养过程。基于此,本研究以 5C 模型的结构框架与 内涵描述为基本理论依据,通过文献回顾、德尔菲专 家函询法构建护理实习生职业素养培养体系,以期为 促进高素质护理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依据,从而更好 地培养护理人才。
一、研究方法
( 一)成立课题小组
本研究小组成员共 6名,副高级及以上职称 2人, 中级职称 2 人,初级职称 2 人,其中 4 人具有研究生 学历。小组成员主要负责进行文献检索和分析、遴选 函询专家、编制专家函询问卷、收集资料、整理和分析 函询结果。
( 二)基于 5C 模型初步拟定护理实习生职业素养 培养体系
小组成员通过检索近 5年国内外护理实习生职业 素养培养现状、培训课程设置及评价指标等相关文献 发现,国外研究人员针对职业素养的理论、内涵和培养 模式进行了大量研究[7-9],国内研究则聚焦于职业素养 的内涵、现状调查、课程体系建构及应用研究等[10-12], 这些研究均能够为本研究的开展提供理论和实践参 考。5C 模型通过文化理解与传承、审辨思维、创新、沟 通、合作 5项基本素养描绘了 21 世纪人才必备的核心 素养,旨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全方位发展的高素质综合性人才。5C 模型的落地,需要着眼于学科发展, 结合不同的学科特点形成针对性强的指导性意见,将 5C 模型的 5 大核心素养与培训课程体系、教材、评价 指标等关键点有机结合,提出各学科具体的实践方案 和实践建议。本研究将 5C 模型 5 个核心素养、16个 素养要素进行系统梳理,结合护理专业的学科特点和 职业特色,制定了护理实习生职业素养培养体系初 稿,具体包括一级指标 6项、二级指标 20项、三级指 标 42项。
(三)拟定专家函询问卷
小组成员根据护理实习生职业素养培养体系初 稿,编制了第一轮专家函询问卷,选择护理教育、护理 管理及临床护理教学专家进行函询。专家函询问卷主 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①前言:介绍本研究的背景、目 的、主要内容及填写方法;②专家一般资料调查表:包 括年龄、性别、学历、职称、主要从事工作领域、工作年 限;③指标函询表:请求专家对每个指标的重要性进 行评分,对各层级的指标采用李克特 5 级评分法进行 评价,其中 1~5 分分别代表“极不重要、不重要、一般 重要、非常重要、极重要”,并设置“意见栏”;④专家判 断依据主要是评分表(Ca) 和内容熟悉程度评分表 (Cs),判断依据包括理论分析(大 0.3.中 0.2.小 0.1)、 实践经验(大 0.5.中 0.4.小 0.3)、文献参考(大 0.1.中 0.1.小 0.05)和主观感受(大 0.1.中 0.1.小 0.05) 四个 部分,熟悉程度分为“很熟悉”“熟悉”“一般”“不熟 悉”“很不熟悉”,分别赋予 1 分、0.8分、0.6分、0.4分、 0.2分。
(四)专家函询
1.遴选咨询专家。遵循权威性和代表性的原则,选 择来自四川省、浙江省、重庆市等省内外护理学院、三 甲医院从事护理教育、护理管理及临床护理教学的 16 名专家进行函询,遴选标准如下:①有中级及以上职 称;②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③有 5年以上工作经验; ④能够配合参加两轮函询;⑤具有良好的科研能力和 教学能力,能够提供建议。
2.实施专家咨询。2021 年 6 月至 9 月,函询前与 专家取得联系,采用电子邮件、微信及面对面问卷发 放的方式开展两轮德尔菲专家函询,两轮函询时间间 隔两周。第一轮函询结束后,排除对研究内容选择“很 不熟悉”“不熟悉”的专家意见,结合重要性评分均 值>0.40、变异系数<0.25 的筛选标准,若只有一项符 合, 则由课题组成员讨论后决定是否保留该指标,形成第二轮函询问卷。第二轮函询结束后,再次对函询 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五)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 Excel 2016、SPSS 25.0统计软件对数 据进行录入、整理和统计分析。其中,计数资料采用n(%) 表示;计量资料采用x-± s 描述;专家积极系数按照问 卷有效回收率和提出建议专家所占比表示;专家权威 系数(Cr)采用专家熟悉程度(Cs)和专家判断依据(Ca) 的均值表示:Cr=(Ca+Cs)/2.一般认为 Cr ≥ 0.70 即可 接受;专家的协调性和一致性采用肯德尔协调系数和 变异系数表示,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专家函询结果
(一)专家基本情况
来自四川省、浙江省、重庆市等省内外护理学院、 三甲医院的 16名专家完成了 2 轮函询,其中女性 13 名,男性 3名;年龄为 35~56(45.94± 6.01)岁;硕士及以 上学历 8名(50.0%);护理教育专家 7 名(43.8%),护理 管理专家 4名(25.0%),临床护理教学专家 5名(31.2%)。 专家的工作年限较长,职称和学历较高,具有良好的工 作经验和科研能力。来自不同省份的 16名专家具体情 况如表 1 所示。二)专家的积极性、权威系数及肯德尔协调系数 本研究发放专家函询问卷 16份,两轮函询均回收有效问卷 16份,有效回收率均为 100.0%;两轮提出 意见的专家为 5 名 (31.3%)、3 名 (18.8%),表明专家 对研究问题的积极性高。两轮函询专家的熟悉程度分 别为 0.925、0.935.判断依据分别为 0.884、0.884.权威 系数分别为 0.905、0.910.说明函询专家的权威程度较高。第一轮专家函询各指标的变异系数为 0~0.18.第 二轮为 0.00~0.16.表明两轮函询专家的协调程度较 高;第一轮专家函询三级指标的肯德尔协调系数为 0.179.第二轮为 0.213.说明专家意见趋于一致,具体 如表 2所示。
(三)护理实习生职业素养培养体系的修订
在第一轮函询中,专家对职业素养的 6个模块均 表示认可,有 5名专家对培训体系提出 6条修改建议, 根据筛选标准和专家建议,经小组讨论后对指标进行 修订,形成第二轮函询问卷。第一轮函询中,将文化认 同中的“护理美学教育的基本内容”改为“护士职业形 象与礼仪规范”,将质疑批评中的“护理评估、诊断、计 划和评价的护理程序”移动到综合生成中,并改为“应 用护理程序解决护理问题的流程”,删除分析论证中的 “整体护理的概念”,将愿景认同中的“护士职业规划”和“护士的职业发展路径”合并为“护士的职业规划和 发展路径”,在有效表达中增加“人际交往的本质”,在 文化践行中增加“进行榜样事迹分享比赛”。第二轮函 询中,有 3名专家提出修改意见,根据筛选标准和专家 反馈建议,将深度理解中的“医患沟通的现实意义”调 整到同理心中,并在应急能力中增加“职业防护知识”, 在创新思维中增加“护理中的经典创新案例”,将“各种 专业操作流程”修改为“临床各种专科操作技能”,最终 形成的职业素养培养体系包括 6个一级指标、20个二 级指标和 46个三级指标,具体如表 3、表 4所示。
三、讨论
( 一)基于 5C 模型构建护理实习生职业素养培养 体系的必要性
在目前全球一体化带来的文化碰撞、思想交锋的 大背景下,21 世纪核心素养 5C 模型基于我国社会、 经济、科技、教育发展需求,立足于“四个自信”,吸纳 了中国学者的研究成果,可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又体 现中国特色的人才提供参考依据[13]。护理职业素养代 表着护理从业人员的精神风貌、专业水平及医院的形 象,在现阶段“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培养护理实 习生的职业素养,对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缓和患者医 患关系具有重要的作用。 结合前期文献研究[14-18]可以发现,国内外护理职业素养的培训内容主要涵盖专业 技能、职业道德、护患沟通、团队合作、伦理道德教育、 法律意识、护理美学教育等,培训方式以知识讲座、技 能操作及竞赛、情景模拟演练及线上网络课程等为主, 内容全面、涵盖范围广、可行性强,但这些培训内容由 于涉及的交叉学科较多,缺乏较强的系统性。因此,有 必要基于 5C 模型构建系统性、全面性、特色性的护理 实习生职业素养培养体系。
( 二)基于 5C 模型构建的护理实习生职业素养培 养体系具有科学性和可靠性
本研究在文献回顾、课题组成员讨论的基础上形 成培养方案初稿,在经过两轮德尔菲专家函询后进行修改并形成最终方案,研究方法具有科学性。来自四 川省、浙江省、重庆市等省内外的护理学院、三甲医院 的 16名专家完成两轮函询,其中 13 名专家具有高级 职称且工作年限大于 20年, 保证了函询专家领域的 权威性及代表性。两轮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均为 100%,提出修改意见的专家分别占比 31.3%、18.8%, 说明专家的积极性较高。两轮函询专家的权威系数均 大于 0.7.说明函询专家的权威程度较高。经过两轮函 询,各级指标的重要性得分及满分率均提高,标准差 及变异系数逐渐缩小,两轮三级指标的肯德尔协调系 数分别为 0.179和 0.213.说明专家意见趋于一致,函 询结果可靠性较高。
( 三)基于 5C 模型构建的护理实习生职业素养培养体系的内容分析
在本研究中,通过文献综合研究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结合 5C 模型及护理的职业特点,基于两轮德尔菲 专家函询,制定并完善了适合护理实习生的职业素养 培养体系,包括 6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46个 三级指标。一级指标中,“沟通素养”和“专业素养”两 项指标重要性评分均为满分,说明专家一致认为掌握 专业技能和提升沟通能力是护理实习生职业素养的 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护理学科成为一级学科, 科研创新的重要程度在护理领域与日俱增。本次研究 中,创新素养指标的重要性得分为 4.81±0.40.基本创 新知识和科研论文撰写指标的重要性评分均为 5 分, 由此可见,专家认为科研创新是护理实习生需要具备 的素养;在文化践行的二级指标中,专家建议增加“进 行榜样事迹分享比赛”,提示可以通过发扬榜样的力 量,如分享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抗击“非典”时期“白 衣天使”的先进事迹等内容,提升实习护生的文化理 解与传承素养,同时可鼓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微影 片,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为载体,开 展情景剧表演,让护生参与角色扮演,在护理文化节 闭幕式上进行表演,展现自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 地方特色文化的理解,从而有效帮助护生树立文化自 信,培养良好的价值观。本研究通过探索护生职业素 养培养体系的构建,既体现了护士的专业特点,又重 点强调了护生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培养的重要性,这 也是因为 5C 模型的核心素养对实习护生职业素养的 培养有指导性意义,能够为培养优秀的护理人才提供 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本研究基于 5C 模型,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初步构建了护理实习生职业素养培养体系,并通 过两轮德尔菲函询验证该培养体系的科学性、合理 性,能够为高校、医院等培养符合时代需求且高素质、 高水平的护理人才提供参考。但是该培养体系的可行 性暂未通过临床实践,因此下一步拟通过实践检验, 并在临床进行调整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 2020年)的通知[EB/OL].(2016-11-24)[2021-12-22].http:/www.nhc. gov.cn/yzygj/s3593/201611/92b2e8f8cc644a899e9d0fd572aefef3.shtml. [2] WHO.Competency in Nursing[EB/OL].(2003-04-01)[2021-12-22]. http://reprolineplus.org/system/files/resources/WHO Competency_in_ Nursing.pdf.
[3] 张翠翠.高职院校护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路径研 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45):57-58.
[4] 魏锐,刘坚,白新文,等.“21 世纪核心素养 5C 模型”研究设计[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38(2):20-28.
[5] 谭玉林.基于 5C 模型的高职会计专业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研 究:以“双高”建设单位江西财经职业学院为例[J].会计师,2020(9):6
[6] 王蓉.5C 核心素养下小学全科型师范生教学能力现状及培养策 略:以豫章师范学院小学教育专业为例[J].文教资料,2021(20):228-2
[7] FITZGERALD A.Professional identity:a concept analysis [J].Nurs Forum,2020.55(3):447-472.
[8] KAYA A,BOZ I(.)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ofessional values model in nursing[J].Nurs Ethics,2019.26(3):914-923.
[9] KIM Y H,JUNG Y S,MIN J,et al.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nursing professionalism evaluation model in a career ladder system[J]. PLoS One,2017.12(10):e0186310.
[10] 王乾贝,赖小星,杜红娣,等.护理职业素养的内涵与外延辨析[J]. 医学与哲学,2021.42(13):41-45.
[11] 党芸,孙宏玉.我国护理学专业本科毕业生胜任力现状分析[J]. 护理管理杂志,2016.16(4):263-265.
[12] 覃湘庸.护理院校团学活动在培养护生职业素养中的应用研 究[J].护理研究,2011.25(11):1028-1029.
[13] 刘小兵.引领未来社会教育创新新思路:读《5C 核心素养:教育 创新指南针》[J].青春期健康,2021.19(15):80-81.
[14] PARK S,KWON D W,KIM D,et al.Influences of gender-related perceptions and experiences on nursing professionalism:a cross -sec- tional study[J].Nursing & Health Sciences,2019.21(4):515-522.
[15] 谢新莹.高职护生职业素养现状与培育策略研究[D].广州:广州 大学,2017.
[16] 何彦泽.中医院校本科护生职业素养培育中的逆商问题研究[D]. 沈阳:辽宁中医药大学,2017.
[17] POORCHANGIZI B,BORHANI F,ABBASZADEH A,et al.Profes- sional values of nurses and nursing students:a comparative study[J].BMC Medical Education,2019.19(1):438.
[18] TANAKA M,TAKETOMI K,YONEMITSU Y,et al.The current sta-tus of nursing professionalism among Nursing Faculty in Japan[J].Jour- nal of Nursing Management,2017.25(1):7-12.
通讯作者:张继权(1994— ),男,护师,硕士。研究方向:护理教育, 慢病管理。 (E-mail:dyzhangjiquan@163.com)。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2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