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适切性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3-08-26 14:32:4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 本文总结提升小学数学作业设计适切性的必要性 , 分析当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 普遍存在的问题 , 提出作业分层 、作业控量 、优 化 数 学 作 业 内 容 、加 强 作 业 评 价 的 策 略 , 旨在使作业设计摆脱传统数学教学中僵化的思维局限 , 使小学数学作业真正地发挥 出 自 身价值和效益 , 为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与能力奠定有力基础 。

  “双减”政策的出台使得学生的作业及课外培训 再度受到人们关注 , 如何实现对作业的优化设计也 成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 。
\

  一 、加强小 学 数 学 作 业 设 计 适 切 性 研 究 的 必 要性

  1. 减轻小学生的课业负担

  近年来 , 小学的教学水平得到显著的提升 , 从 师资力量 、仪器设备到校舍环境等都能满足学校标 准化建设要求 。然而 , 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更新速 度较慢 , 尤其在作业设计环节 , 有些教师仍然保持 传统观念 , 认为布置作业才是对学生负责 , 反而忽 略了学生能否承受大量的作业负担 。通过加强小学 数学作业适切性的专项研究 , 使教师意识到作业优 化设计的迫切性 , 将学生从繁重的作业负担中解放 出来 , 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

  2. 促进小学生的学 习 需要

  小学数学布置作业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 知识 , 但有部分教师本末倒置 , 一 味地用大量不用 动脑的作业强行要求学生记忆 , 致使做作业从脑力 劳动转变为体力劳动 , 学生在作业中的收获更是少 得可怜 。通过加强对作业设计适切性的研究 , 使教 师加强对不同素质学生学习需求的考量 , 有效杜绝 机械性 、重复性的作业 , 引导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 中多动脑 、多思考 , 从而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 。

  3.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作业是教师掌握学生学习情况的有效途径 , 作业的优化设计能够帮助教师调整课堂教学进度 , 明确教学重点与难点 。然而 , 因基础教育思维的局限导致部分教师忽略作业设计的重要性 , 单纯以对错衡量学习情况 , 使作业失去了现实意义 。加强对数学作业设计的专项研究 , 帮助教师全面了解作业设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 并从质量 、数量 、 内容及形式等角度出发优化设计方案 , 进而提升作业质量 。

  二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存在问题

  1. 作业设计的 目 标存在盲 目 性

  从现状来看 , 小学教师普遍缺乏对教育政策的深入学习与理解 , 致使在作业设计环节存在明显的计划性 、准备性缺失问题 。一方面 , 多数教师只是围绕教材与练习册展开教学设计 , 作业的内容也普遍以例 题 为 主 导 , 习 题 的 类 型 单 一 , 且 缺 乏 趣 味性 , 久而久之 , 学 生 便 会 对 做 作 业 失 去 兴 趣 。 另一方面 , 部分教师过分强调作业内容的基础性 , 盲目地将与本节课无关的内容划入“超纲”范围 , 不注重知识间的交叉运用 , 导致学生的数学能力得不到良好锻炼 。

  2. 作业数量的安排缺乏科学性

  多数教师认为 , 想要学好数学 , 最有效的方法便是多做题 。 因此 ,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基础往往会采取题海战术 , 尤其对于即将升学的高年级 学生而言 , 高强度复习成为必然 , 引导学生大量做 题也成 为 首 要 选 择 。 与 此 同 时 , 受 应 试 教 育 的 影 响 , 部分教师过分强调成绩的提升 , 在忽略学生接 受程度的情况下设置超量作业 , 这也在很大程度上 加重了学生的课业压力 。另外 , 也有部分教师将设 置超额作业作为体罚的手段 , 只是要求学生对错误 的题目反复抄写 , 并不注重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与理 解 , 不但无法提升学习效果 , 反而会引发学生对做 作业的抵触情绪 。

  3. 作业内容的设计缺乏合理性

  长期以来 , 小学作业设计始终面临内容形式单 一 的问题 , 选择作业的范围无非是教材或练习 册 , 即便自行设 计 题 目 也 只 是 简 单 地 换 一 下 场 景 或 变 量 , 内容依然换汤不换药 。尤其在针对概念的教学 方面 , 只是简单地让学生反复抄写概念 , 一 味地追 求记忆效率 , 而忽略了对概念的深入理解 。机械性 的抄写不但占据了学生大量的时间 , 更将学生的耐 性渐渐磨没 , 最终丧失学习的乐趣 。此外 , 除书面 形式的作业外 , 教师鲜少布置其他类型的作业 , 而 且将数学与其他孤立开 , 导致学生虽然掌握了数学 知识 , 却不了解其在生活中的用途 , 久而久之 , 学 生的思想也越来越固化 。

  4. 作业评价的方式缺乏有效性

  评价机制是作业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 通过多 元化的作业评价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 及时发 现学生的学习弱点 , 进而提升作业设计的针对 性 。 目前 , 小学作业设计仍然遵循传统思路 , 侧重于对 作业完成情况 的 评 价 , 而 忽 略 了 对 作 业 质 量 的 评估 。一方面 , 由于批改任务繁重 , 只能粗略判断答 案的对 错 , 无 暇 顾 及 解 题 思 路 是 否 正 确 ; 另 一 方 面 , 在评 语 的 设 计 上 也 存 在 泛 化 问 题 , 利 用 “优 、 良”来笼统评估作业 , 导致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不在 意 , 进而造成作业基本功能的丧失 。

  三 、提升小学数学作业设计适切性的有效策略

  1. 明确设计观念 , 布置分层作业

  在“双 减”政 策 背 景 下 , 应 杜 绝 题 海 战 术 的 使 用 , 将“减负”放在首要位置 , 在对学生进行全面考量后 , 有计划地开展作业设计 。 由于学生个体间存在巨大的差异 , 适用的学习方式与接受程度各不相同 , 对此 , 应加强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考量 , 针对不同素质的学生展开分层设计 。

  以小学二年级“长度单位”课程教学为例 , 教师在分层作业设计之前可根据自己 日常教学中对学生的观察 、测评以及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等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估 , 确定每个学生所属层次 , 明确分层作业设计的对象 , 在此基础上围绕不同层次的学生展开有针对性的作业设计 。可以针对学困生设计和布置以概 念 的 理 解 与 基 础 知 识 为 主 的 数 学 作 业 , 比如 : ( ) 是测 量 长 度 的 工 具 , 尺 子 上 的( ) 就 是一个统一 的 长 度 单 位 , 可 以 用“cm”表 示 ; 测 量 比较短的物体 , 可以用( ) 作为测量单位 。此类作业的布置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 , 以作业作为驱动促进巩固性思考 。针对学优生所设计 、布置的数学作业需要以知识的灵活运用与思维拓展为主 , 比如 : “画 一 画”, 在 相 距 3cm 的 位 置 画 一 朵 小 花 ,在 5cm 的 位 置 画 一 棵 小 树 ; “想 一 想”, 课 桌 的 高度为 60( ) , 篮球场 的 长 度 为 28( ) 。在 对 学 优生布置的数学作业中 , “画一 画”的数学题目更注重将“长度单位”与生活中的实践活动联系起来 , 意在促进学生对“长度单位”加以灵活运用并以此解决现实问题 ; “想 一 想”作 业 的 设 置 则 旨 在 引 导 学 生 将“长度单位”这一抽象的数学信息转化为直观 、形象的具象信息 , 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之间的转化 。通过这种作业分层设计和布置能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相应的 、 良好的锻炼 。

  2. 调整作业数量 , 丰富作业形式

  为有的放矢地开展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 应就作业数量展开个性化配比 , 充分发挥适度性原则 , 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例如 , 在“长度单位”课程作业设计中 , 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布置不同梯度的作业题目 , 可以根据学生的数学能力 , 对其完成作业时长进行预估 , 必要时可以采用“亲力亲为”的方式 , 测试完成作业的时间 。一方面 , 科学把控作业耗费的 时 间 , 提 升 作 业 量 控 制 的 有 效 性 ; 另 一 方面 , 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作业量的精准调整 , 确保作业数量在学生能够接受的范围内 , 使数学作业真正发挥效果 。

  此外 , 应不断丰富作业形式 , 除常规的书面作 业外 , 还可以设计一些实践类作业 , 给予学生更多 动手操作的机会 , 从而提升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 。 以“比例尺”一节的教学为例 , 可以为 学生准备一 张表格 , 让学生利用卷尺等工具测量社 区绿化带的长与宽 , 绘制 一 张简单的社区地形 图 , 并尝试利用 比 例 尺 计 算 绿 化 带 占 社 区 总 面 积 的 比 重 , 并将各项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再将每次作业的 表格收录形成 学 生 档 案 , 作 为 学 生 期 末 复 习的 参 考 。如此一来 , 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感受到数 学学习的乐趣 , 乐于参与到数学学习中 , 提高作业 的完成质量 。

  3. 优化作业内容 , 把控难易程度

  如何帮助学生汲取丰富的知识 , 并实现知识在 现实生活中的灵活运用 , 是教育的关 键 点 。 因 此 , 小学数学的作业设计不应只采取让学生反复做题的 方式 , 而应设置形式丰富的实践作业内容 , 引导学 生走出教室 , 探寻数学知识的应用途径 。此外 , 应 充分考虑到作业的难易程度 , 在明确每节课教学 目 标的基础上 , 面向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展开程度各 异的作业设计 , 使 每 个 学 生 都 能 在 作 业 中 有 所 收 获 。此外 , 学生个体间存在较大差异 , 对此 , 可采 取分组教学的方式 , 将拥有共同特性的学生分配在 同一组内 , 并以组为单位展开教学设计 。

  以“认识时间”一课的教学为例 , 该节课主要学 习时间单位“时 、分 、秒”之间的换算 。针对动手实 践能力较强的小组 , 可分配如下作业任务 : ①记忆 表盘信息 , 尝试 在 一 张 白 纸 上 回 想 并 绘 制 一 个 表 盘 ; ②在表盘上标记出 自 己上学 、午休 、放学的时 间 , 并试着计算出三个时间点间隔的时长; ③结合 自 己的作息规 律 , 试 着 为 自 己 制 作 一 张 每 日 作 息 表 , 并写出每项活动预计消耗的时间 。而针对逻辑 思维较强的学生 , 则可以分配如下作业任务 : ①小 组成员写出 自 己的生 日 , 并相互计算成员生 日 间隔 的时间; ②选 择 一 项 体 育 运 动 , 小 组 成 员 进 行 比 拼 , 并尝试计算出 自 己每秒的运动频率 , 选拔得出 小组运动冠军; ③列举除时 、分 、秒以外的时间单 位 , 并分析时间单位的运算规律 。通过小组分层作业设计的形式 , 使实践能力较强的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强化对数学的理解 , 也使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思维得到发散 , 从而使作业真正发挥效益 。

  4. 注重作业评估 , 引导家庭参与

  应进一 步加强运用评价 机 制 , 结 合 数 学 特 点 、 教学内容等 , 设立多元化评价指标 , 为作业优化设 计提供强有力的依据 。一方面 , 应不断提升实践操 作在作业中的比重 , 给予学生更广阔的自主学习与 交流空 间 , 以 确 保 评 价 结 果 的 客 观 公 正; 另 一 方 面 , 在评价过程中 , 教师应将自己放在与学生同等 位置上 , 积极与学生展开互动与交流 , 认真吸取学 生观点 , 明确作业设计中存在的弊端 , 并在 日后加 以改进 。

  可以以月为单位 , 定期开展作业问卷调查 , 综合作业 数 量 、 内 容 、形 式 等 方 面 设 计 形 成 评 价 指标 , 了解学生对作业的看法 、难易程度 、感兴趣程度等 , 鼓励学生提出相关的意见 , 对收集到的数据展开精准分析 , 为 作 业 设 计 提 供 更 多 有 价 值 的 参考 。再如 , 可以将作业设计的权利适 度 交 给 家 长 ,尝试采取开放性作业的设计方式 , 除每 日 固定的课后练习外 , 由家长结合本节课内容自行设计 作 业 ,并对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点评 。通过家长的参与 , 实现对家庭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 , 在一 定程度上拉近亲子间的关系 , 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 。
\

  四 、结语

  综上所述 , 目前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上仍存在 较多问题 , 诸如作业设计目标不明晰 、忽略对学生 个体差异的考量 、缺乏对作业质量的科学把 控 等 。 对此 , 应 加 强 对 相 关 教 育 文 件 的 深 入 了 解 , 明 确 “双减”政策基本要求 , 在全面剖析学生学情的基础 上展开作业设计 , 不断提升作业适切性 , 切实满足 学生的学习需求 。

  参考文献

  [1] 郑华恒 . 核心素养视 域 下 的 小 学 数 学 作 业 设 计[J] . 人民教育 , 2022(17) : 79.
  [2] 郭圣涛 . 小学数学作业要以“质”提“效”[J] . 人 民 教 育 ,2021(21) : 68-70.
  [3] 葛灵光 . 小学数学作业创新设计例 谈[J] . 教 学 与 管 理 ,2011(8) : 60-6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224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