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以问题为导向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论文

发布时间:2023-08-24 14:11:2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 坚持问题导向构建课堂可以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 。教师坚持问题导向 , 对教学模式积极优化与创新 , 为学生提供更多 自主思考 、辨析 、展示 自我的机会 , 能够 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全过程中获得学习效率与质量的提升 。在授课中 , 教师应当基于生 活元素 、信息化资料 、辩证观念创设多元问题情境 , 并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多元化实践活 动 , 让学生更快接受道德与法治知识 , 最终实现自我的全面提升 。

  道德与 法 治 课 程 具 有 政 治 性 、 思 想 性 和 综 合性 、实践性 , 旨在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道德修 养 、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等 , 增强学生做中国人的 志气 、骨气 、底气 , 为培养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为己任的有理想 、有本领 、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打 下牢固的思想根基 。 当前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 旧存在单向灌 输 情 况 , 学 生 对 知 识 的 理 解 不 够 全 面 、透彻 , 学习效果远达不到预期标准 。 因此 , 教 师应尝试以问题为导向优化教学 , 探索更多授课新 方法 。
\

  一 、小学道 德 与 法 治 教 学 中 坚 持 问 题 导 向 的 意义

  教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构建课堂 , 主要有以下 三方面的意义 : 一是教学更具针对性 。教师在授课 过程中发挥着组织者和主导者的作用 , 他们必须在 充分了解学生需求的前提下做好知识传递工作 , 坚 持问题导向可以保证在授课的第一 时间得到学生有 效的反馈信息 , 快速转换教学方向 , 并及时帮助学 生解决问题 , 让学生可以更有效地学习与记忆所学 知识 。二是学生可以深化自我认知 。 在 思 考 问 题 、辩证交流的过程中 , 学生也能及时发现自身还有哪些待掌握的知识点 , 查漏补缺并在真正深化 认 知 、内化所学的前提下获得综合素养的发展 。三是增强整体教育实效 。在问题导向下 , 无论是知识讲解还是活动组织都更具目的性和方向性 , 师生之间交流增多 , 在双边互动中完成理想化教育目标 , 保证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的不断提升 。

  二 、坚持问题导向 , 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的方法

  1. 联系生活 , 深入分析

  在教学中 , 教师要将知识内容与实际生活建立联系 , 真正做到将生活引入课堂 , 由此降低教学难度 , 让学生不仅在主观意识驱动下积极学习 , 还能尝试从多个维度思考知识内涵 , 参与学习全 过 程 。道德与法治教学引入生活元素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 , 不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 经 历 、日常认知发表主观感受 , 借助生活现象 、生活故事加深学生的知识记忆 , 能够保证整体教育质量 。例如 , 在教学统编版三年级上册“安全记心上”一课 时 , 教 师 可 以 用 三 个 真 实 生 活 故 事 导 入 课程 。

  (1) 小明放学回 家 , 等 待 红 灯 时 发 现 很 多 人 因为此路段没有车辆驶过而直接过马路 , 严重违反交通法规 。此时 , 如果突然出现疾驰的车辆 , 很容易 造成交通事故 。

  (2) 小丽周末在爸爸妈妈的陪同下 去游泳馆游泳 , 爸爸妈妈告诉她一定不能去陌生的 水域里练习 , 也 告 诉 她 现 在 的 游 泳 水 平 是 基 础 层 次 , 一定不能擅自去救人 , 否则会有溺 水 的 危 险 。 ③小钟去餐厅吃饭时发现防火标志 、灭火器 , 于是 和小伙伴交流对防火的有关知识 , 在聊天的过程中 掌握了更多求救 、避难 、逃生的方法 。故事展示完 毕 , 教师自然设问 : “你们从故事中想 到 了 什 么?” 学生积极分享自己的安全常识 , 在对话中深入了解 常见的生活安全隐患 , 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树立安 全意识 , 知道遇到危险应该如何处理 。

  2. 情境创设 , 多元思考 , 有效掌握知识

  教师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需要设计新颖 、刺激 且具有较强直 观 表 现 力 的 情 境 , 激 发 学 生 的 求 知 欲 , 让学生自然思考与讨论 。情境的创设必然要从 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 首先对学生的认知能力 、生 活态度 、兴趣爱好 、个性特征进行全方位分析 , 由 此对情境创设材料严格筛选 , 进而让音频资料 、视 频资料的价值得以充分利用 。在生动的主题情境中 预设问题 , 学生以此为线索多角度思考 、表达 , 在 创造性地思考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中 , 实现道德意 识 、法治意识的发展 , 真正内化所学知识 。

  例如 , 在教学统编版三年级下册“爱 心 的 传 递 者”一课时 , 教师可以先用歌曲《爱的奉献》导入课 程 , 引出“爱心的传递者”主题 , 并且在学生产生探 究兴趣的基础 上 出 示 图 组 。 教 师 首 先 出 示 教 材 内 “打伞”“借笔”“开门”“让座”四个主题的图片 , 让学 生通过最直观的感受认识到生活中的温暖与美好 , 基于这些生动的场景提出问题 : 你能说一说实际生 活中帮助别人或者获得别人帮助的故事吗? 能不能 分享一下实际感受呢? 除了身边随处可见的爱 , 你 还发现了哪些隐形的爱呢? 说一说怎样做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爱心传递者? 在情境中 , 学生积极思考问题 , 通过交流理解爱的含义 , 立志让自己的生活公共空间更加纯洁和美好 。

  3. 设置悬念 , 科学启发 , 深化问题意识

  在授课过程中 , 对一些较为复杂的知识 , 教师 最好不要使用直接讲解法 , 避免学生形式化 学 习 。 教师可以根据知识内容巧妙设置悬念 , 为学生提供 辩证思考 、讨论的机会 , 用科学的启发方式层层挖 掘知识的含义 。一方面 , 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并 且让学 生 热 情 、积 极 地 参 与 到 实 践 中 来 ; 另 一 方 面 , 还能最大程度上深化学生的问题意识 , 保证学 生减少对教师 、父母的依赖 , 从而快 速 掌 握 知 识 , 为未来的学习与成长奠定良好基础 。

  以统编版四年级上册“低碳生活每一 天”一课的教学为例 , 教师在课程导入部分可以尝试不直接出示主题 、呈现知识 , 而是以 自 由交流的形式 一 步步激活学生的思想 。首先围绕“地球发烧了”为中心展开交流 , 教师用 日常的语气描述近年来自己的生活感受 : 最近晚上回家总是停电 , 夏天温度高就容易闹“电荒”, 甚至昨天下班回家看见高速路旁的 一块广告牌竟然自燃啦! 同学们 , 你们的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吗? 由此引发讨论 , 自然而然引出“气候变暖”的主题 , 顺势将洪涝 、干旱 、 高 温 等 气 象灾害的图片全部展示在学生面前 , 启发学生说出全球变暖 的 危 害 和 原 因 , 设 置 悬 念 。 在 教 师 的 引 导下 , 学生大胆发言 、积极假设 , 在问题的驱动下分析多种情况 , 进而认识到低碳生活的重要性 , 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

  4. 实践探究 , 模拟表演 , 主动探究答案

  小学生普遍存在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 他们对自己感兴趣 的 内 容 愿 意 主 动 尝 试 探 索 、 实 践 验证 。为此 ,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对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也同样离不开“实践”这一关键词 , 基于课程内容选择不同的实践形式 , 在实践中隐藏问题 , 引导学生发 现 、 思 考 、解 决 , 将 理 论 与 实 践 巧 妙 融合 , 最大程度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 让学生在真正 明确道德与法治知识内涵的前提下树立正确三观 , 实现自身综合素质的发展 。实践活动形式多变 , 最 常见的是模拟表演 、主题辩论以及社会调查 , 教师 依照主题自由选择形式 ,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 动 , 并且愿意从不同视角出发找出问题的答案 。

  在教学统编版四年级下册“合理消费”单元 时 , 教师可以组织两个活动 。一是“我是小判官”, 教师 在 PPT 中展示一个待填写的表格 , 表格分为四栏 , 分别为“我想要的”“我的理由”“父母的态度”“父母 的理由”, 以此为基础要 求 学 生 根 据 个 人 情 况 填 写 表格 , 按需表达 , 在参与填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 自 然解答教师设 计 的 问 题 , 并 尝 试 列 举 实 例 证 实 观 点 。二是“今天来消费”, 模拟购物场景 , 让学生每 三人为一组完成表演 , 分别为导购人 员 、购 物 者 、 购物者朋友 , 在表演过程中探索解决“有哪些方法 可以让我们不盲目 、 冲动购物呢?”这一 问题 , 并且 学生能享受表演的乐趣 , 既能理解所学知识 、提升 思想道德观念 , 还能获得优质体验 、快乐学习 , 起 到一举两得的作用 。

  5. 氛围营造 , 教育合力 , 渗透课程问题

  为配合教师展开教学 , 学校应在校内营造 一 种 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首先 , 对学生进行心灵 熏陶 , 并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他们的思想 、情感 ; 其 次 , 用健康向上 、童趣幽默的语言和画面装点校园 会 , 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 , 如看到洗手盆旁趣味标 注的语言“快关上水龙头 , ‘我’很重要!”时 , 学 生 会自主思考节约用水的重要意义 。此外 , 还可以在 公共黑 板 报 、楼 梯 间 等 处 张 贴 警 示 标 语 、名 人 名 言 , 学生能在此 约 束 下 以 道 德 规 范 为 基 础 约 束 自 身 , 愿意主动思考各种做法的优点与弊端 , 自然思 考相关的道德与法治课程问题 , 深化知识意识 , 让 思想道德教育深入人心 。另外 , 还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为学生布置任务 , 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主动拒绝烟酒与毒品”一课时 , 教师可以将课程内容分为三个板块 : 烟酒有危害 、毒品更危险以及拒绝危害的方法 。通过培养学生的好奇心 , 让学生自选板块和主题来绘制手抄报 , 用图文结合的形式展示坚决抵制和远离烟酒 、毒品的决心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 学生会好奇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可能存在这些危害 , 并且在相互合作 、寻求教师帮助等多种方法中解决自己的疑问 , 完成教师布置的 任 务 。课内教师收集作品 , 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择公认优秀的前三名 , 展示在学校下一期的公示板报上以此作为激励 , 让 学 生 未 来 更 积 极 主 动 地 完 成 任务 、学习知识 。
\

  综上所述 , 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对学生的学习 、生活 、成长都有重要意义 。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 ,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将单边教学转为双边互动 , 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完成课堂的构建 , 结合课程内容完成生活探索 、情境思考 、悬念探究 、实践分析等各项任务 , 同时在课内外营造道德与法治教育氛围 , 让学生真正产生问题意识 、实践意识 , 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 。

  参考文献

  [1]蒯美仙 .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小学生社会责任感实践探究[J]. 北京教育(德育) , 2021(11) : 44-46.
  [2] 沈海峰 . 在 小 学 道 德 与 法 治 课 堂 中 开 展 情 境 教 学 的 策略[J]. 天津教育 , 2022(27) : 52-54.
  [3] 徐苗 . 小 学《道 德 与 法 治》课 教 学 实 效 性 的 提 升 策 略 研究[D]. 银川 : 宁夏大学 , 2022.
  [4] 孙琴芬 . 小 学 道 德 与 法 治 课 深 度 体 验 教 学 的 四 个 控 制点[J]. 教学与管理 , 2021(32) : 46-48.
  [5] 乔小艳 . 如何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实效[J]. 河南教育(教师教育) , 2021(11) : 64.
  [6] 王 海 滨 . 义 务 教 育 阶 段 道 德 与 法 治 课 一 体 化 教 学 探究[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 2021(11) : 73-74.
  [7] 刘会 . 小 学 道 德 与 法 治 课 程 与 学 校 德 育 融 合 的 实 践 探索[J]. 教师教育论坛 , 2021. 34(10) : 9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213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