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初中数学单元教学,是指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培养学生具有整体思考问题的能力,把一个单元知识当做一个整体,让学生更加系统、全面地掌握本章节知识点,提升学习成绩。这种单元教学设计的研究,对学生初中数学乃至高中、大学数学的学习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初中数学;单元模块;课堂教学
2018年5月3日至6日,笔者有幸去了“甘肃省初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优质课大赛”现场,倾听了北京市十一中张晓华教师题目为《初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的实践与应用》的讲座。她用实际案例,分析了初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的实践与应用,让我对单元教学设计产生更进一步的认识,引发了更多的思考。
初中数学的单元教学设计,就是要在单元整体要素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单元教学目标,要对整个单元的数学教学内容选择一定的教学方式,进而形成单元教学方案。单元教学设计所强调的是一个整体教学,然而要实现这个整体,需要从单元的宏观开始,逐层过渡到微观,具体地说要将其细化为不同的阶段,同时每一个阶段又在一定的课时中去实现。在单元教学目标确定之后,需要教师将单元教学流程进行分解,在教学流程设计中,在考虑到教学前后衔接的同时,也能顾及到各个课时之间的脉络,要从单元流程一直到课时流程,应做到既有台阶性,又有知识的连续性,这样单元教学的流程就在两个层次上展开,一个是单元整体流程,指的是整个单元的阶段划分,以及针对教学重和难点、学情分析对每个阶段课时的划分;另一个是课时流程,指在考虑每节课彼此之间落实到每一个课时的具体教学方案,在此基础上形成单元教学方案。例如,因式分解单元概念划分1课时,方法分为4课时,方法中提公因式法2课时,公式法2课时,平方差公式法1课时,完全平方公式法1课时,这样既做到整单元的知识划分,又考虑到具体知识点的划分落实,达到整体把握单元教学内容的目的。
一、单元教学设计方法注意要点
(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设计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在数学单元化教学中提高自己数学成绩,无疑是一件好事。因此,教师在设计单元教学方案时,要结合学生的学情,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感受蕴藏在数学里的“美”。
(二)多媒体课件的教学设计
如今,黑板的板书跟不上多媒体课件的讲解速度,所以很多教师乐于使用多媒体来进行授课。 例如,在讲解“图形的相似”这一单元时,教师应该让学生熟识三角形相似的概念以及各种相关性质,判定相似三角形的条件等,还要学会解答有关题型,如填空、计算、证明等题。 如果我们运用多媒体辅助手段,进行数学单元教学设计,就可以大量节约课堂中板演的时间,因为课件能清晰地展现出相似三角形的全部性质。正是这一鲜明的特点,才会让数学单元教学更轻松,更高效。
(三)单元教学设计与情境法的完美结合
合理的情境运用能让单元教学设计变得锦上添花。情境教学法是新北师大版教材里的一种重要的数学教学方法,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境学习数学知识,让数学理念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巩固学生的数学知识。情境的运用,应该结合当下的数学课堂内容,尽可能地把数学问题转化为现实生活里见到的案例,让学生自己进行研究,这样会很快提升自主学习及探究能力。
二、单元教学设计实施的注意要点
(一)单元教学的设计要结合教材内容和生活实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结合教材内容以及生活实际,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些知识是教科书上没有的,教师应该通过自己的上课经验,以及实际操作中的解题思路,教给学生数学知识点所涉及的数学思维,以此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
(二)教学设计要具有趣味性
传统的数学课堂,一般都是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这种方式虽然对应试教育有利,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大部分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得不到小组合作交流,学生产生的思想方法也不会及时得到肯定,这样数学能力就得不到提高。因此,我们应该改变这种教学方法,把单元教学设计得更富有引导性,以激发他们讨论的热情,最终达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提升数学学习成绩的目的。
(三)课堂设计还要注意例题的选择
初中数学的学习,一定程度上依靠的是例题的示范解析。如果学生在例题里学会各种各样的解题方法、数学思维,那比学习数学知识本身还重要。因为如果以后再碰到类似习题,就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总的来说,单元教学设计是一个全新的命题,是一个富有活力的教学命题,它为数学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思路。因此,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我们要加大理论研究,多参与、多实践,以此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学习的系统性,为学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晓明.例说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单元的设计[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4(10).
[2]李晓东.把握主题,整体设计——例说初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的基本策略[J].数学教学研究,2016(1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