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作用及实践路径论文

发布时间:2023-08-23 11:26:4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及新课标的颁布实施,音乐学科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如何切实有效地提升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一位音乐教师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将音乐游戏合理融入小学音乐教育,有助于音乐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化创新,帮助学生获得音乐学习成就感与满足感,使学生音乐核心素养能力得到有效增强。本文主要从教育作用以及实践应用两方面对小学音乐教育中的音乐游戏展开探讨。

  关键词:音乐游戏  小学音乐  教育作用  实践应用

  良好的音乐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操,陶冶学生性情,丰富学生生活,更能够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显著提升。将音乐游戏融入小学音乐教育,既可以照顾学生的身心成长需求,又可以有效保护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符合“双减”政策要求。
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作用及实践路径论文

  一、在小学音乐教育中融入音乐游戏的作用

  (一)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

  游戏活动与小学生爱玩爱动的天性相契合,当小学音乐教师在不经意间将音乐游戏穿插进音乐课堂时,能够将枯燥的乐理知识包装得新颖别致,为学生带去妙趣横生的音乐学习感受。

  音乐教师需要尊重所教授学生学段身心发展特点,在掌握班级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点的基础上,设计科学合理的音乐游戏活动,丰富音乐教育内容,让学生的乐理知识、乐感以及音乐技巧等在游戏策略应用中有所收获。此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给学生带去学习新鲜感,还可以有效调节紧张的教学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

  (二)降低乐理知识掌握难度

  在身心发展以及学习经验的限制下,学生学习小学音乐的经历可被归为启蒙探索阶段,故而学生在音乐文化把握、音乐情境想象以及音乐学习方向确立等方面存在难度。

  教师利用音乐游戏改变传统音乐教学模式,能够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弱化学生音乐学习任务感。当学生置身于音乐游戏活动中时,会获得更多的知识体验以及技巧掌握机会,有利于学生放松学习心态、释放天性,享受音乐课堂,此时学生掌握乐理知识的难度也会得到有效降低。

  (三)充分挖掘学生艺术创造潜力

  教师在音乐课堂中合理穿插音乐游戏,能够为学生叩开音乐难题探索之门。面对参与游戏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学生会主动对其进行讨论探究,这对学生与他人协作能力、实践能力及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都十分有利。

  同时,在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将处于高度活跃状态,有利于学生个性化音乐学习能力的挖掘和塑造。

  二、音乐教育游戏化的基本要求

  (一)合理设定场景

  由于乐曲创作者的创作风格各不相同,因此每首歌的旋律、情绪也不尽相同。音乐教师在设定音乐游戏场景时需要牢牢把握歌曲的各项要素,为学生营造恰当的音乐意境,以便激发学生内心对音乐的触动。

  如在《龟兔赛跑》教学中,教师结合龟兔赛跑故事内容拟定游戏环节,课上教师先行让学生猜想游戏的相关情节,然后根据学生表述内容进行补充,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生活经验和认知,扮演情境中的乌龟和兔子。

  因为学生有了参与游戏的实践基础,在感受乐曲的力度以及结构方面会更加清晰,随着乐曲强度的不断变化,学生所模仿的对象表现出的神态、肢体动作也会发生改变,此时参与其中的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音乐学习满足感与趣味感。

  (二)内容与实际相符

  考虑到小学生音乐学习经验以及所掌握的音乐知识实际情况,教师需要合理把握音乐知识教学难度,设计有效的乐感培养方案。筛选音乐游戏活动时,教师要对音乐曲目的趣味性、情节性以及故事性进行全方面考量。与此同时,教师还需将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音乐课程的学科特点作为重要参考对象,以保证良好教学成效的达成。

  (三)巧妙融合教学

  小学音乐教师在将音乐游戏融入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始终坚持教学为主、游戏辅助的基本原则,只有保证音乐游戏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合理占比,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与意志才不会发生迁移,音乐教学的实效性才能获得保障。教师需要将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学习能力作为首要参考因素,将学生的兴趣作为突破口,以学科核心素养作为指导依据,科学合理地创设音乐游戏活动。

  如教师可利用“击鼓传花”游戏调动学生演唱歌曲的积极性,教师邀请一名学生到讲台上背对着大家,以敲击墙壁的声音为指令,声音响起时坐在座位上的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传递指定物品,声音结束时指定物品在哪位学生手中就由谁演唱一首歌曲,演唱曲目可从本学期所学的乐曲中自由选择。

  这个简单的小游戏可以瞬间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游戏带来的快乐中逐渐增强乐曲演唱自信。
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作用及实践路径论文

  三、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实践音乐游戏的策略

  (一)改变现有教学理念

  小学音乐教师要想实现音乐游戏教学常态化,就需要明确寓教于乐的趣味化音乐教学理念。教师应认可音乐游戏的教育价值,把游戏活动的出发点放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音乐意愿以及音乐潜能上,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音乐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陶醉于音乐学习。

  音乐虽然被很多人定义为“放松科目”,但实际上要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也需要学生高度集中注意力,而游戏能够在无形之间抓住学生的目光,让学生集中在教师的教学内容上,取得相对较好的教学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音乐教师需要把音乐游戏策略视作一种教学思想,而非单纯将其作为音乐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追求课堂中短暂的欢愉。因此教师需要尊重学校音乐教学实际与学生音乐学习实际状况,利用一切可利用的音乐游戏教学资源,积极实践,大胆创新,对践行音乐游戏教学的具体方式进行深入研究,确保音乐游戏能够在课堂中落地。

  (二)以故事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性

  将音乐游戏融入小学音乐课堂,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为了有效提升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游戏的学习意愿,教师需要在掌握学生心理的前提下,设计音乐游戏实施方案,让学生能够在游戏中完成对音乐作品的欣赏,培养韵律感,提升音乐素养。针对低年级音乐游戏教学,教师可利用故事情境游戏引导在课堂上过分活跃的学生,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音乐学习上,并积极主动参与音乐课堂。

  例如,《小青蛙找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发现学生因弄不清歌词而导致演唱节奏乱套后,可以通过创编故事情境帮助学生加深记忆,并引导学生参与角色扮演游戏。教师可以描述故事背景:“小青蛙在田里捉了一天的害虫,天黑了才回家,跳到一个路口。”教师唱:“一只小青蛙呱,要呀要回家呱。”然后让学生扮演小青蛙,根据歌词表演小青蛙接下来的动作,让学生参与其中。最后带领学生唱“确定了,就是这条路!呱呱呱,真开心呀!小青蛙回到了家呱”时,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体会小青蛙的心情,营造更好的学习氛围。

  通过故事情境创设,逐渐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游戏,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还能够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对音乐产生更深刻的印象,帮助学生理解这一乐曲的内容。

  (三)借助声音模仿游戏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都说自然是最好的演奏者,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鼓励学生模仿自然界的声音,增强学生的游戏体验感与音乐学习趣味感,使学生真切感受音乐学习的魅力。

  以《小猴子》教学为例,教师可以组织声音模仿游戏,首先分析班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整体水平,将学生熟知的乐曲作为课堂导入素材,请学生按要求完成配对。与此同时,教师为学生做示范,播放自然界的声音,如猴子的叫声、小鸟的叫声等,进行即兴模仿,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独立模仿动物的叫声,有效激发学生乐曲学习的主动性。考虑到不同动物的声音各不相同,教师在让学生模仿前,可以通过谈话或听声辨物等方式帮助学生梳理自身认知经验中动物的基本特征,鼓励学生对动物的叫声进行模仿。

  让学生模仿动物的声音,不仅符合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也能够让学生在模仿的过程中,感受自然界不同声音带来的不同感受,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也有利于强化学生的音乐体验感。

  除此以外,声音模仿的游戏还是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有效方式,恰当地模仿游戏的安排,可以帮助学生集中学习注意力,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学习愉悦感,让他们更加沉浸在学习中。

  (四)以律动游戏增强学生节奏感

  对接触音乐学习不久的小学生而言,掌握歌曲节奏是一项难度系数较大的学习任务。在教学音乐节奏知识点时,倘若教师只是将理论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那么学生极有可能因理解不够准确、知识认知模糊而无法有效吸收内化所学知识。同时,教师生硬的教学方式也容易让学生产生音乐学习倦怠感,消磨学生对音乐学习的主动性。

  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应针对学生性情活泼喜动的特点,以互动游戏为途径,落实对学生的音乐节奏教学,借助游戏让学生感知音乐节奏。

  乐曲节奏如果作为一项单独的学习内容,会让学生产生空洞之感,但将乐曲节奏融入音乐游戏,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知和理解节奏,此时音乐教学的重难点更易于被攻破,学生的学习过程也将变得相对轻松。

  以《左手与右手》为例,教师可以针对性为学生创设律动游戏,帮助学生理解乐曲节奏,掌握节奏规律,突出二拍子在强弱方面的表现特点。教师首先需要说明游戏规则:“学生听口令,完成指定动作。”教师一边用手打拍子一边发出口令:“左手捏捏左耳,右手捏右耳;左手捏捏右耳,右手捏左耳。左手摸摸左腿,右手摸右腿;左手摸摸右腿,右手摸左腿。”

  游戏开始前,教师将全班学生分为两组;游戏中,教师引导学生一同在乐曲演唱的过程中进行运动,并且把在游戏中运用到的相关节奏表现方式迁移运用到歌曲演唱中,使学生学会歌曲,掌握律动基本技巧。

  (五)游戏常规化以优化体验感

  结合已有的音乐游戏化教学经验来看,当教师将音乐游戏合理融入音乐课堂后,音乐课堂的灵活属性与趣味属性将更加突出,在此种教学环境下,学生的知识探索范围能够被有效拓展,整个课堂节奏也将有张有弛、井然有序。

  考虑到小学生的实际逻辑思维能力与知识认知水平,教师在设计音乐游戏时需要突出趣味性,并将游戏变成常规环节,以此推动教学内容,保证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优化学生音乐学习体验感。

  例如,需要学生进行歌词记忆时,可以将“我爱记歌词”的游戏作为常规教学环节,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记歌词的比拼,记得最快且最准确的小组,可以获得奖励。学生在参与常规化游戏的过程中,可以主动思考教学重难点,并进行深度体验,以帮助学生收获多层次的音乐情感体验。

  综上所述,小学音乐教师应当充分认识音乐游戏能够为音乐课堂带来的积极作用,要善于借助游戏活动调动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确保学生是学习音乐的“主角”,降低乐理知识掌握难度并充分挖掘学生艺术创造潜力。同时还应鼓励学生在音乐角色游戏扮演中感受音乐魅力、以律动游戏为途径提升学生节奏感、在学生已有认知的基础上创设音乐游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音乐学习条件,使学生乐于学习、享受学习。

  参考文献:

  [1]陈应松.探讨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国际教育论坛,2020(7):97.

  [2]涂芬芬.探讨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9(16):593-594.

  [3]陈玉娟.探讨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9(4):173.

  [4]王青青.妙趣横生其乐融融——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音乐课堂游戏教学[J].黄河之声,2019(3):102.

  [5]周爽.音乐游戏教学法在普通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行动研究[D].烟台:鲁东大学,2017.

  [6]杨玉霞.浅谈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作用与实践[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20(2):213.

  [7]陈乐乐.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作用与实践[J].科幻画报,2019(12):259.

  [8]魏婧婧.保持高昂情绪释放儿童天性——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探讨[J].小学生(下旬刊),2022(11):88-90.

  [9]单小丽.让游戏成为音乐教学的伙伴——浅谈游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智力,2022(33):8-1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204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