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实施学情前测, 提升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3-08-22 14:04:0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 教育实施进程中 , 学情前测工作至关重要 。在教学前通过对学生认知水平进行直 接测量 , 便于把握学生知识掌握情况 , 为后续教学开展提供保障 。 学情前测是教学活动 开展的基础 , 结合前测情况分析学生学习特点 , 能够辅助教师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案 本 , 提高教学课堂质量和教学效率 。 文章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 , 将学情前测教育方式运 用其中 , 更好地帮助教师定位教学 、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行为 。

  关键词 : 学情前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数学作为小学教育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 , 属于 工具性学科 。在教学中 , 教师为了能够与时俱进树 立科学的 、 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 , 需要充分把握现 代化教育教学的发展趋势 , 并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化 发展 , 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 , 更好促进学生数学 思维素养全面发展 。学情前测教育方式应用于小学 数学教学中 , 以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和知识经验为基 础 , 结合学生发展实际情况 , 通过分析前测产生的 数据 , 能够更好把握教学起点 , 为学生构建高效数 学课堂 。

  一 、学情前测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的重要性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 教师做好学情前测工作尤 为重要 。 只有在分析学生基础能力和认知水平的情 况下 , 才能设计 更 有 针 对 性 和 教 育 价 值 的 课 程 内 容 。这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育环节 , 也 是教师把握学生基本学情的重要手段 。尤其是在新 课程标准颁布以来 , 教学工作实施更加注重因材施 教原则和以人为本 、 以生为本的教育原则 , 学情前 测能够更好地为因材施教提供保障 , 使教学课堂设 计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 学情前测还有利于改善数学教学氛围 , 转变以往单纯采用语言灌输和讲述方式教学 的 局 面 , 让 教 学 方 式 更 加 具 有 灵 活性 。通过学情前测 , 教师在教学前对学生进行全面摸底 , 了解学生基本情况 , 科学设计和实施“梯 度化”的教学计划 , 提高课堂实际教育质量 。 而 有 针对性地实施教育内容 , 能够提高小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 在循序渐进教学降低学习难度的同时 , 增强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

\

 
  二 、小学数学教学实施学情前测的教学策略

  1. 学情前测设计 , 把握教学起点

  可以利用预习分析法 、个别谈话法 、 问卷调查法等方式展开前测 , 根据教学实际情况 , 选择合适方法 。其中 , 预习分析法 , 通过在教学前安排预习任务 , 能够根据学生预习任务具体完成情况 , 了解学生新实际掌握情况 , 尤其是一些似懂非懂 、存在争议的知识点 , 都是前测需要关注的重点 。这是学情前测中教师惯用的前测方法之一 。 除此之外 , 个别谈话法的应用通过找不同水平 、认知能力具有代表性的同学 , 在 谈 话 过 程 中 了 解 学 生 知 识 掌 握 情况 。通过这一前测方法运用 , 确定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 , 根据学生对旧知和新知的掌握情 况 , 设计新旧知识衔接 , 提高教学有效性 。 问卷调查法 也属于常用的一种前测方式 , 通过设计一 张调查问 卷表 , 让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了解情况进行填 写 , 从而根据调查问卷结果 , 找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 习情况 。

  比如 , 在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相关知识 教学前 , 为了更好把握学生对这一新知识点的掌握 情况 , 可以在教学前利用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知识 的掌握情况 。在问卷中 , 可以以“你知道什么是 梯 形吗? 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梯形?”“平行四边形 特 征是什么呢?”“你认为和梯形之间有何不同?”等 为 调查内容 , 根据调查问卷具体情况 , 掌握学生对梯 形和平行四边形的了解情况 。通过这一方式 , 教师 能充分把握教学起点 , 在实际教学中 , 设计更符合 学生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课程内容 , 有助于提高 实际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 。

  2. 学情前测分析 , 定位教学目标

  教师通过前测结果 , 对学生具体情况进行综合 分析 , 对学情给予准确预估 , 以此准确定位数学教 学目标 。教师能够在掌握学生认知和学习能力起点 水平的基础上 , 对教学方式加以有效调整 , 有利于 更好地进行新 课 讲 授 。 教 师 通 过 做 好 学 情 前 测 工 作 , 用数据进行定位教学预设 , 如此一来 , 所设计 的课程既能够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能力 , 又能够做 好新旧知识的有效衔接 , 提高效果 。此外 , 还需要 注意根据学生 学 段 能 力 进 行 分 析 , 通 过 以 一 个 学 段 、一个单元知识为前测内容 , 增进对每个学生的 了解 , 掌握他们的观察 、思考 、表达能力 , 对学情 了如指掌 , 同时 , 掌握每个学生对学段任务接受能 力的差异性 , 能够设计出更有阶梯性的教学案本 。

  如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相关知识教学中 , 为了 能够更好地开展有针对性 、 阶梯性的教学 , 教师可 以在学情前测过程中 , 通过让学生就三个方向观察立体图形的相关知识进行回顾测试 , 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衔接 。在这一过程中 , 教师可以让学生就物体的观察进行学情前测 , 教学前为学生设计预习任务 , 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有效预习 , 而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具体情况 , 便能够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程度 。进行预习任务设计时 , 可以让学生就 一个由四个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进行观察 , 通过尝试让学生找出不同方向角度下所看到的立体图形 , 将所看到图形的平面图画出来 , 则能够根据学生所画出的平面图进行分析 , 一方面能够看出学生是否能够正确辨认从不同方位观察到图形和相对位置 ; 另一方面能够 了 解 和 把 握 学 生 的 空 间 观 念 和 推 理 能力 , 从而能够根据学生知识实际掌握情况进行高质量教学课堂创设 , 有利于提高课堂教育价值 。

  3. 学情前测应用 , 追求生活化教育

  学情前测主要是为教师进行科学合理 、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提供数据参考 。可以充分结合学情前测结果制定最佳教学方案 , 为了能够将复杂抽象的数学理论知识 , 以直观 、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于课堂 , 可以将数学学科知识拓展和延伸到 日常生活领域 , 使两者紧密联系起来 。这样 , 可以有效将数学理论知识控制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范围之内 , 拉近知识之间的距离 , 在促进学生深刻理解的同时 , 更好提高教学效果 。正如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言“生活即教育”。他认为 , 认知可以来源于实践 , 但是认知绝对不可以代替实践 。 由此可以看出 , 通过将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相结合 , 既能够用理论指导生活实践 , 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 又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印证和探寻理论真知 , 从而能够在不断深化学习和探索知识过程中 , 达到深度学习的效果 。将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理论用于指导小学阶段的数学教育 , 能够令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并有效运用 , 通过自身学习 、探究 , 进一 步提高思维能力 。

  在教学中 , 教师可以采用课前阶段对学情进行具体测试的方式了解学生的起点认知状况 , 能够对学生的数据整理和分析能力有所了解 , 让学生通过学情前测 初 步 认 识 条 形 统 计 图 的 特 点 , 便 能 够 会 看 、会运用条形统计图中的相关数据 。根据学情前 测具体数据 , 教师了解到绝大部分学生能够会 看 、 会用条形统计图中的数据 , 并体会数据中所蕴含的 相关信息 , 但是也有部分学生不清楚条形统计图中 相关数据的含义 。为了更好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和 应用意识 , 便可以在实际教学设计过程中 , 将学情 前测数据应用于教案设计 , 将具体教学内容和实际 生活相关联 。 以实际生活中的垃圾分类为例 , 通过 PPT为学 生 展 示 可 回 收 垃 圾 、有 害 垃 圾 、厨 余 垃 圾及其他垃圾 , 并观看视频 , 让学生学会记录和统 计不同分类垃圾的数量 , 从而尝试让学生将统计的 不同种类垃圾的数量 , 以条形统计图绘制出来 , 而 通过将所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相结合 , 帮助学生更好 理解和建立数据意识 , 能够在掌握数据统计方式的 同时 , 更好地将条形统计图应用于解决实际生活问 题当中 , 提高课堂实际教育质量 , 在不断探索和研 究相关知识的同时 , 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 主动性 , 从而达到深度学习的教学目的 。

\

 
  4. 学情前测实施 , 实现教学做合 一

  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理论对数学教育有较 高的指导性 , 它 认 为 教 学 做 三 者 需 要 实 现 和 谐 统 一 , 其中“做”作为一体化教学的核心 , 教师需要在 做的基 础 上 完 成 “教”, 学 生 需 要 在 做 的 基 础 上 “学”。而教师在进行学情前测的过程中 , 根据学生 具体学情 , 能够对教学进行不断优化 , 以学生学习 情况为课堂设计依据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 , “教” 的方法需要根据“学”的方法制定 , “学”的方法需要 根据“做”的方法加以完善 ; 有怎样的做 , 就会有怎 样的学 , 有怎样的学 , 就会有怎样的教 , 这也体现 了以学定教的教育思想 。 因此 , 根据学情前测提供 教学指导 , 能够更好做到教学做合一 , 有利于提高 课堂实际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

  比如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相关知识教学中 , 为了创设高效教育实施课堂 , 教师便可以根据学情前测结果进行分析 , 在了解学生对新旧知识的掌握情况 、认知能力和学习水平后 , 便能够根据学生个性差异化发展的具体情况 , 设计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 , 如轴对称图形的教学 。可以让学生通过参与到剪窗花的教学实践活动 , 在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 , 引导学 生 更 为 直 观 地 理 解 对 称 图 形 的 特征 , 从而发现图形美 , 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 不断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和数学思维 。与此同时 , 学生在参与实践课堂中 , 能够教学做合一 , 不断拉近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的距离 , 帮助学生理解和认识抽象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 并能够引导学生观察 、发现和应用轴对称理论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

  三 、结语

  综上 , 学情前测是教师了解小学生学情 , 准确 把握教学目标 , 优化和调整教学方法的重要 依 据 。 通过有 效 的 学 情 前 测 , 有 利 于 提 高 教 学 设 计 、分 析 、组织和指导的针对性 , 不仅可以让教师“教”的 行为更加 有 效 , 还 能 让 学 生“学”的 行 为 更 具 实 效 性 , 进而在教学水平提升的同时 , 助力学生数学素 养生成 , 为课程高效开展提供保障 。

  参考文献

  [1] 蒋敏 杰 . 小 学 数 学 数 字 化 学 习 的 价 值 分 析 与 实 践 探索[J] . 小学数学教育 , 2018(24) : 63-65.

  [2] 吴行鹏 . 对小学数学 高 效 课 堂 的 理 性 思 考[J] . 小 学 数学教育 , 2017(21) : 10-11.

  [3] 于然 , 赵世恩 . 深度学习的内涵与教学实践— 以小学数学为例[J] . 数学教育学报 , 2021. 30(01) : 68-7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200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