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耕体验课程劳动教育融合创新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3-08-21 14:11:1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 南京市溧水区特殊教育学校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开展以蔬菜 、果树 、花卉 、作物生 产为主的农耕体验课程 。本文基于新课标开展劳动教育融合创新研究 , 创设真实的劳动 情境 、指导劳动准备 、加强劳动技术与方法学 习 、注重劳动实践应用与评价 。 同时将劳 动教育与康复训练相融合 、与不同学科及研学实践相融合 , 让广大中小学生体验劳动过 程 , 感受劳动之美 , 实现劳动的价值 , 助力乡村振兴 。

  关键词 : 乡村振兴,农耕体验,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残障学生

  劳动教育可以增强学生动手能力 、培养责任意识 、磨炼意志品质 、激发创造力 。本研究以南京市溧水区特殊教育学校为例 , 学 校立足农村实际 , 着眼于残障学生的未来 , 构建了 以“就业”为导向的一体化综合育人课程体系 , 让学 生学有 所 用 , 毕 业 后 能 自 食 其 力 , 更 好 地 融 入 社 会 , 有尊严地生活 。学校依托丰富的乡村农业园区 资源和 专 业 的 农 业 师 资 团 队 , 立 足 乡土 , 突 出 特 色 , 积极打造农耕体验课程 , 开展学农劳动教育实 践 。通过劳动精神的培养 , 达到以劳树德 、 以劳增 智 、 以劳强体 、 以劳育美 、 以劳创新的目标 , 引导 学校残障学生和普通中小学生热爱农业 、体验农业 生产 、创新服务农业 , 努力成为乡村振兴的建设者 和接班人 。

  一 、“实践 育 人”理 念 下 农 耕 体 验 课 程 体 系 的 构建

  学校以“实践育人”为原则 , 以“自主创新”为 目标 , 依托真山真水 , 利用丰富资源 , 自主开发农耕 体验劳动教育系列课程 , 所开设的农耕体验项 目 内 容新颖 、形式多样 。依据低中高不同年级学生的特 点及基地特色 , 围绕蔬菜 、果树 、花卉 、作物和苗木种植开发了农业技术 、农艺加工 、农趣体验 、传统农事 、农业休闲共五类特色主题系列农耕体验课程以及短 期 、 中 期 、 长 期 三 类 课 程 实 施 方 案 , 共40 多个 体 验 项 目 , 供 不 同 地 区 、不 同 季 节 、不 同年龄的学生自由组合 、 自主选择 。 同时 , 每个项 目可以结合季节时令选择不同特色品种的子项 目 。农耕体验内容充分结合基地资源 、生产实际情况 、季节特点和学生基础认知特点 , 简单适用 , 包含从植物播种到收获的整个管理过程 , 具有基础 、广泛的农业生产实用性 。

\

 
  1. 农业技术课程

  (1) 育苗繁殖 : 播种育苗(青菜 、南瓜 、丝瓜) 、 扦插育苗(绿萝 、碰碰香 、菊花) 、嫁接育苗(西瓜 、 桃树 、牡丹) 、组织快繁(菊花 、百合 、矮牵牛) 。

  (2) 田间管理 : 整地作畦(山芋 、黄豆 、蚕豆) 、 移栽定 植 (青 菜 、 玉 米 、 黄 杨) 、 中 耕 除 草 (桃 树 、 牡丹 、月季) 、施肥浇水(枇杷 、桃树 、梨树) 。

  (3) 植株调整 : 整形修剪(黄杨 、桃树 、梨树) 、 吊蔓打 杈 (番 茄 、 黄 瓜 、甜 瓜) 、蔬 花 蔬 果 (桃 树 、 梨树 、葡萄) 、抹芽剥蕾(菊花 、牡丹 、芍药) 。

  (4) 温 室 盆 栽 : 上 盆 养 护 (芦 荟 、 豆 瓣 绿 、 月季 ) 、组合盆栽(多肉 、长寿花 、蝴蝶 兰) 、盆 景 制作(榕树 、罗汉松 、五针松) 、生态水培(吊 兰 、生 菜 、风信子) 。

  2. 农艺加工课程

  艺术插花(东方式 、西方式 、现代礼仪) 、 中草 药制作(艾条 、香囊) 、现代茶艺(采茶 、人工制茶 、 品茶) 、牡丹之美(精油皂 、干花 、美食制作) 。

  3. 农趣体验课程

  果蔬采 摘 、趣味草编 、磨黄豆 、野炊 、垂钓 、 包饺子 、烧农家饭 。

  4. 传统农事课程

  插秧 、割稻 、打麦子 、打油菜 、采棉花 、牛耕地 、踩水车 。

  5. 农业休闲课程

  迷宫寻宝 、游园赏花 、参观展馆 、艺术摄影 、 乡间远足 、农产品义卖 、农事竞赛(推 独 轮 车 、挑 担子 、剥花生 、掰玉米) 。

  二 、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劳动教育的实施

  《义务 教 育 劳 动 课 程 标 准 (2022年 版) 》指 出 , 劳动课程倡导多样化的实践方式 。 注重动手实 践 、 手脑并用 , 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真实需求出 发 , 亲手创造 、亲身体验 , 经历完整的劳动实践过程 。

  1. 真实劳动情境的创设

  农耕体验课程中劳动教育的情境有很多 , 学农 基地 、种养殖农场 、现代科技园都是开展自然情境 劳动教育的场 所 , 从 真 实 的 劳 动 需 求 出 发 创 设 情 境 , 为学生提供亲身经历与现场体验的机会 , 学生 可以运用所学知识 , 进行创造性劳动 。学生在特色 牡丹园欣赏牡丹 、认识品种 , 在温室大棚学习各类 花卉繁殖与盆栽养护技术 , 在连栋大棚体验茄果类 蔬菜移栽定植 、搭架绑蔓 、打 杈 去 叶 、果 蔬 采 收 , 在果鸡生态放养区体验耕种除草 、蔬果套袋 、施肥 与整形 修 剪 , 在 花 艺 教 室 体 验 艺 术 插 花 、 干 花 制 作 、精油香皂制作 。

  选择适合的时间与空间创设自然学习情境 , 结 合植树节 、劳动节 、母亲节 、丰收节 、牡丹节开展 种树 、盆栽 、采茶 、采果 、赏花 、插花等活动 。 多 肉组合盆栽项目教学时展示单棵盆栽 、多棵组合盆 栽以及创意设 计 各 类 精 美 盆 栽 , 精 心 设 计 展 示 区域 , 介绍多肉盆栽品种 、设计理念与价值 , 激发学生劳动创造的热情 。整形修剪项目教学时展示修枝剪 、大篱剪 、高枝剪 、 电动枝剪 、手锯等修剪工具的不同用途 。牡丹项目教学时介绍牡丹文化 、栽培历史 、牡丹的诗歌 、牡丹的故事 、牡丹的应用等 。

  实践场所拓展至家庭 、社区 、农场 , 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兴趣 , 感悟劳动道理 , 拓宽眼界视野 , 参与社会活动 。学校周边农业资源丰富 , 通过对国家级森林公园无想山 、新农村石山下村 、傅家边农业科技园 、苏星 农 场 、秋 湖 林 场 、华 生 农 业 进 行 调研 , 选择适宜的项目拓展课程 , 探访真山真水 , 游万亩竹海 、赏万亩梅花 、寻 秦 淮 源 头 、登 无 想 山 、观有机农业 、访农家生活 。

  2. 劳动准备的指导

  围绕农耕体验课程项 目 , 教 师 做 好 全 面 指 导 ,努力创造条件为每位学生做好准备与支持 , 让每位学生都能体验劳动过程并为之付出努力 , 感受劳动的艰辛 。学生提前准备工具与材料 , 利用生活中可用的素材开展实践 , 增强环保生活意识 , 人人参与劳动体验 , 提高劳动积极性 。 同时制 定 劳 动 预 案 ,选择适合的劳动场所 , 营造良好的劳动文化 氛 围 ,考虑劳动的安全性 、可行性和季节天气因素 。指导学生设计农业小调查 、农业科技小探究小实验 、农业生产技术操 作 等 劳 动 方 案 。 劳 动 前 强 调 劳 动 纪律 、讲解劳动要求 , 采用微课 、微视频 、动画 VR等多媒体技术让抽象深奥的农业技术知识变得直观形象具体 。通过农业技术员或劳动教师亲身示范农业劳动技术 , 介绍劳动知识与经验 。

  3. 劳动技术与方法的学习

  加强劳动实践体验 , 让学生在做中学 、在做中悟 , 在实践中加强劳动技术与方法的学习 , 完成真实的劳动任务 , 经历完整的劳动过程 。建立良好的劳动氛围 , 劳动环节层层递进 、环环相扣 、设计有悬念深度 , 不断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实践过程 。教师重在激励 、启迪 、点拨 、引导 , 注重细节操作 , 强调劳动的规范与标准 , 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 、规范意识和合作意识 。让学生掌握劳动理论后 , 将其用于实践中 , 做到“想”与“做”的统一, 实现动手与动脑的结合 、动心与动情的结合 , 使学生真正领悟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

  将多样化的操作实践方式与有效的理论教学相 互融合 , 形成具备农耕文化特色的立体课堂 。 以基 地为主阵地 , 课堂内外相沟通 , 采用理论 +实践教 学的模 式 开 展 技 能 教 学 , 通 过 模 仿 练 习 、分 步 练 习 、技能实训加强劳动方法的指导 。 同时采用项 目 教学 、现场教学 、情境教学 、师徒制教学 、个别化 教学法 , 帮助残疾学生理解与应用 。对有需要的学 生进行身心康复 、补偿缺陷 , 为每个学生定制个别 化教育计划 , 进行个案跟踪研究 , 促使每个学生的 技能掌握都能达到预定目标 。

  4. 劳动实践评价与应用

  劳动教育不等于体力劳动 。劳动教育需要关注 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人格 , 尤其是劳动价值观的培 育 。我们要充分把握时代特征 , 让学生体会到劳动 是一件快乐且有意义的事情 , 通过劳动能够创造美 好幸福生活 。劳动教育要形成“努力— 驱动— 奖赏” 闭环 , 让学生通过劳动获得实际收益 , 得到劳动产 品 , 并由此产生一定的满足感 、愉悦感 。在实践过 程中鼓励学生人人参与劳动体验 , 及时给予激励性 评价 , 注 重 学 生 分 享 交 流 评 价 体 验 , 开展劳动竞赛 , 评选优秀学员 、劳动能手 , 颁发劳动奖章 、奖 状和小礼品等 , 不断提高学习积极性 。开展劳动教 育过程与记实评价 , 评价主体有学生 、教师 、班主任 、家长 、农技员及单位负责人等 , 建立学生平时 表现和综合评价档案 , 将劳动实践评价考核结果纳 入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

  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 , 尽可能地满足学生在农 耕体验课程上的要求 , 让学生积极动手操作参与体 验 , 注重指导学生在操作学习中通过自己的努力逐 步获得成功 , 鼓励学生辛勤劳动 、诚实劳动并分享 成功的喜悦 , 感受到劳动的美好 。通过开展形式多 样 、丰富多彩的成果展示活动 , 让学生感受劳动的 艰辛与快乐 , 深刻理解劳动的意义与 价 值 。 例 如 , 农业技能大比拼 、学农小报宣传 、学农 经 验 展 演 、 最美劳动瞬间 、活动美篇报道 、残健融合共建活动 等 。开展校园绿植养护 、家庭阳台菜园 、社区义务 修剪 、节日插花送祝福等课后活动 , 将所学延伸至 生产生活实际 。教师指导学生做好活动过程记录和资料整理 , 并收集现场照 片 、作 品 , 撰 写 报 告 等 。 通过农耕实践活动体验 , 让学生感受别人的认同与 尊重 , 发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 , 记录劳动的美好 。

  三 、劳动教育融合创新发展途径

  1. 劳动教育与康复训练相融合

  充分发挥融合教育资源中心的作用 , 对有康复 需求的学生进行调查 、评估 , 梳理学生和家长的实 际需求 , 研究筛 选 出 劳 动 教 育 中 的 康 复 内 容 与 目 标 。根据学 生 在 知 识 水 平 、学习能力 、肢 体 活 动、 劳动潜能等方面存在的差异 , 评估学生的技能水平 , 将基础的康复训练内容与农耕体验课程相融合 , 在 评估结果的基础上制订科学的劳动教育课程个别化 计划 , 使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程度上获 得更好的个性化发展 。通过劳动课 、活动课 、延时 服务 、巡回指导等开设农耕项 目 , 对有康复需求的 学生实施感知觉训练 、动作训练 、情绪行为及沟通 与交往训练指导 , 让学生在农耕实践中体验生活的 乐趣 , 培养积极健康的劳动态度 、 习惯和观念 , 注 重功能改善与潜能开发 , 使体格 、精神以及融入社 会的能力得到尽可能恢复 , 从而促进身心康复 。

  一是感知觉训练 , 包括视觉 、 听觉 、触觉 、 味觉 、 嗅觉训练等 , 用感官接触环境促 进 能 力 发 展 。 如在温室盆栽项 目 中通过触摸 、观察 、辨别比较花 色花形花香 , 在艺术插花 、牡丹干花制作 、 中草药 制作项目中通过播放优美音乐感受动听的歌曲放松 心情 , 在果蔬 采 收 、 牡 丹 美 食 制 作 、 现 代 茶 艺 品 茶 、烧农家饭项目中品尝酸甜苦辣等味道 。

  二是动作训练 , 主要指精细动作 , 包括手部动作 、工具使用和手眼协调 。精细动作的主要训练内容有修剪 、播种 、扦插 、嫁接 、抹芽 、上盆 、采茶等重点技能 。通过模仿练习和操作练习 , 熟练动作技能 , 提高动作灵活性 , 锻炼协调能力 。模仿是让学生通过模仿训练达到康复目的 , 训练者进行示范 ,学生进行模仿 。考虑到 学 生 身 心 发 展 的 特 殊 情 况 ,鼓励学生多次反复强化单个动作和连续动作分步模仿训练 , 同时给予不同需求的学生支持帮助 。操作练习可以加快劳动技能的形成 , 有利于手的灵活和力量提升 , 促进康复 。通过个训练习 、集体和小组练习, 每次练习及时反馈, 改进或完善康复计划。 三是情绪行为训练 , 主要指正向引导、 行为干预 、转移注意力训练。 针对情绪行为产 生 的 原 因 , 引导学生正确表达自己 。结合图卡交流、 言语交流 进行正向引导 , 通过感统训练有效干预以及自我控 制 。开展轻松有趣的农趣体验、 农业休闲课程项 目 和游戏、 绘画治疗训练注意力。

  四是沟通与交往训练 , 包括听说读写训练和社 会交往训练。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 , 向基地游客、 学 农中小学生介绍农耕文化、 品种特性、 诵诗词讲故 事以及展示作品的制作流程 , 帮助售卖基地的农产 品等 , 提升沟通与交往能力。

  2. 劳动教育与不同学科相融合

  新时代对培养学生学习、 沟通、 设计、 创意等 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农耕体验课中融合德 育 、生物、 科学、 美术等元素, 使劳动课程得到延 伸 、综合、 重组与提升, 让学生感受到劳动教育过 程中不同学科融合的巧妙之处, 从而更加深入地学 习劳动, 为生活应用、 创新劳动和创造性劳动服务。 随着大数据、 人工智能、 云计算等新兴科技的发展, 智能化时代的来临, 需要我们用新的思维、 新的视 角重新审视劳动教育, 将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相融 合 , 将传统种植体验项目与现代化数字劳动相融合。

  一是劳动教育与德育的融合。 在实践过程中渗 透劳动的价值认知、 劳动观念、 态度的培养。 通过 农耕体验提高学生对劳动的正确认识 , 认识到生活 中蔬菜、 粮食等都是经过辛苦的劳动得来。 发挥小 组长模范带头作用 , 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念 , 团结合作积极参与劳动 , 端正劳动态度 , 激发劳动 热情。

  二是劳动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 课堂中开展 探究科学实验 , 让学生树立探究的意识 , 进行科学 观察与实践 , 了解植物科学生长规律 , 研究提高植 物扦插成活率、 肥料使用的浓度配比、 修剪方法对 枝芽生长的影响等。

  三是劳动教育与美育的融合。 课堂中结合美术 形式 , 让学生在劳动中提升审美意识。 劳动的同时 绘画美好的植物形态 , 组合搭配设计美的盆栽 , 布 置美的环境 , 修剪出美的造型 , 注重造 型 设 计 美、色彩搭配美、 空间艺术美 , 提高审美素养。

  3. 劳动教育与研学实践相融合

  充分利用基地特色农业资源 , 发挥基地综合育人功能 , 积极打造自然课堂、 四季亲子游、 七彩夏令营等研学农耕课程。 积极开发不同季节、 不同品种的现代农业劳动项 目 , 让广大中小学生体验生态农业、 有机农业、 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创新 , 了解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 更新劳动教育理念 , 渗透劳动价值观的培育。 创造条件让残障学生参与农耕文化解说 、农耕项目展 示 与 指 导 等 基 地 研 学 实 践 接 待 服务 , 充分展示 自我 , 增强与普通学生 的 沟 通 交 流 ,促进残健互动 , 普特相融。

\

 
  四 、结语

  在劳动 教 育 呈 现 新 特 点、 担 负 新 使 命 的 新 时代 , 重视学生劳动情境的熏陶、 劳动 实 践 的 体 验、劳动过程的感悟、 劳动习惯的养成和劳动成果的分享 , 培养劳动精神。 融合创新使劳动教育更有生命力 。创新劳动内容与形式 , 融合多学科协同教育发展助力 乡 村 振 兴 , 使 学 生 在 劳 动 实 践 中 亲 历、 亲为 、亲思 , 不断收获 , 健 康 成 长 , 体 验 劳 动 过 程 ,感受劳动之美。

  参考文献

  [1] 刘鑫 , 王国云. 运用陶行知教育思想开发与实施乡村小学劳动课程[J]. 江苏教育 , 2022(74) : 18- 21.

  [2] 马静 , 张丽娟. “以劳育人”视角下小学劳动教育实践研究[J]. 吉林教育 , 2022(30) : 12- 14.

  [3] 陈军 , 李益 众. 在 劳 动 教 育 中 追 寻 快 乐 收 获 成 长[J].四川教育 , 2020(1) : 37- 39.

  [4]林克松 , 熊晴. 走向跨界融合 : 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价值、 认识与实践[J]. 湖 南 师 范 大 学 教 育 科 学 学 报 ,2020. 19(2) : 57- 6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190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