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高中生物学社会责任素养培育策略与评价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3-08-18 15:10:4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课程思政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理念和新模式,它让学科知识承载更多的社会责任和价值引领作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 感是思政教育在高中学科中的具体实践,是各学科凝练的核心素养。如何有效地在高中生物课程中培育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评价 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层级,都需要根据学科特性分析。本文以知识传授中强调社会责任的同频共振为宗旨,挖掘了高中生物新教材中关于社会责任元素的融合点,探讨了如何将其有效渗透于教学中,并细化了社会责任素养育人目标的内化水平,为高中生物学科社会责任培育和评价的具体实施提供了思路。

  [关键词]课程思政,社会责任,评价策略,高中生物学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实现中华伟大复兴,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要求做好高 校思想政治工作,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 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高等教育是建立在基础教育上的, 学科思政也应做到基础教育与高等教 育的有效衔接。因此,高中各学科凝 练本学科的核心素养时都增加了培育 社会责任,可以说是思政教育在高中 学科中的具体实践。社会责任教育的 落实有其学科特点,在生物学科实现 知识传授与社会责任教育的有效结合, 需要发挥思政的隐性教育功能。隐性 教育具有教育影响的间接性、教育方 式的内隐性及教育范围和内容上的开 放性等特点。鉴于此,本文对高中生 物新教材(2019 年版)中关于社会责 任的元素进行了初步挖掘,并对生物 教学过程中社会责任意识的有效融入 策略,以及如何对学生的社会责任素 养水平做出评价进行了初步探索。

  一、高中生物教材内容中体现社 会责任的触点

  (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一个 社会的主导价值取向,它的培育是一 个逐步积累、形成共识的过程,理论 认知是其思想基础、价值认同是其本 质要求、道德规范是其内在保障。

  高中生物新教材通过多种方式培 育和弘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 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例如, 从科学家访谈、科学家的故事、 我国科学家取得的科技成就等方面, 能较好地渗透爱国、敬业、诚信的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选择性必修 一“稳态与调节”中内环境稳态的学 习, 学生将理解生物体是如何“和谐” 地维持自身的稳态;通过对选择性必 修二“生物与环境”的学习,学生可 以树立“和谐生态”的文明意识。

\

 
  (二)树立关爱生命、健康生活 的意识

  健康是人类发展的基础,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是实施 素质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生物教材 从多方面教育学生如何关爱生命健康 生活。教材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组 成细胞的分子”让学生关注糖类和脂 质等物质和健康的关系;教材必修二 《遗传与进化》“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让学生了解癌症的发生与原癌基因和 抑癌基因的关系,分析诱变因素的接 触途径;选择性必修一《稳态与调节》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中稳态失衡 的实例、酸碱体质的谬论以及碱性水 广告的辨析、“免疫调节”中 HIV 病 毒对特异性免疫的破坏以及预防感染 的途径;选择性必修三《生物技术与 工程》“基因工程”“细胞工程”产 品的安全性辨析等内容都渗透着关爱 生命、健康生活的理念。

  (三)认同生态文明思想,建设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我国发展的重要方向和重大任务。其中,资源保护与 节约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环 境保护与治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

  所在。选择性必修二《生物与环境》 整本教材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到 人与环境,层层递进地体现了人与自 然的关系、生态文明与社会发展的关 系。教师可从种群数量、群落丰富度 对生态的影响再到人与环境的相互作 用中提取思政触点,促进学生认同生 态文明思想,成为建设美丽中国的践 行者。

  (四)启发和培育学生的科学 精神

  科学精神的内涵较广,包括批判 精神、创造精神、实践精神、奉献精 神等。生物学科的教学内容包含很 多体现科学家精神的素材。细胞膜 的成分和结构的探索、人类对通道蛋 白的探索、关于酶本质的探索、光合 作用原理的探索实验、DNA 作为主 要的遗传物质、DNA 的结构、遗传 密码的破译、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基 因工程的诞生和发展等内容,都是一 代代科学家历经多年通过多个实验完 成的,这些素材能很好地诠释科学精 神,激励学生培养起求真、实证、合 作的良好品质。从袁隆平、屠呦呦等 中国杰出科学家, 从孟德尔、摩尔根、 达尔文等国外杰出科学家的事迹中, 学生能看到科学家的共性是耐得住寂 寞、忍得住艰苦、扛得住失败,意志 坚定又勤奋努力,这种品质的培养能 够锤炼出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的高 分、高能、高素养人才。

  (五)认知理解科学的自然观

  随着科技的进步,生物进化的研 究已从直接的化石证据发展到基于 形态性状、分子证据和环境变迁的 综合推理,从基于遗传基础的比较 基因组学发展到演化机理的进化发 育生物学。在未来,生物进化理论 会综合遗传、发育和进化等研究领 域的各种理论成果,这也对生物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社会在发展, 人类要进步, 更需要学生具有发展的 眼光, 明白进化过程中责任的担当, 即将本物种的优质基因遗传下去。教 授教材《分子与细胞》“细胞的基 本结构”一节时,教师可利用证据 引导学生分析线粒体的内共生假说、 叶绿体共生起源假说。该假说基于 实验证据推测了原线粒体(一种好 氧菌) 、蓝细菌如何和古核生物(真 核细胞的祖先) 建立共生关系;教授 教材《遗传与进化》“基因和染色 体的关系”一节时,教师可讲述案 例—— “中国科学家创造的一条染 色体融合了野生型 16 条染色体全部 基因的酵母,而且功能表达完全正 常”,这表明了染色体融合是存在的。 进而将罗伯逊易位现象解释给学生, 该理论认为染色体近端着丝粒发生 易位, 后代仍然有可能是健康个体。 课堂上通过这种形式的思维锻炼, 将 有利于学生认知理解科学的自然观。

  二、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培养社 会责任的融入策略

  高中生物学科渗透社会责任意识 的原则是:课程承载责任,责任寓于 课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针对不 同的社会责任元素,教师要根据其特 点选择合适的方式融入教学。

  (一)联系生活,创设情境融入

  联系生活、以“周围世界”为源 泉的情境教学具体、形象, 易于理解, 使学生感同身受, 更能激发其求知欲。 “情境”是一种时空和主客体条件, 或者说是一种结构。它能够把人的学 习需求、学习动机充分调动起来,使 人产生更强的学习动力、获得更好的 学习智慧。生物学教学设置情境融入, 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拓宽 情境可以打开学生的思路,若做到以情境贯穿课堂,更有利于学生系统思 维能力的培养。

  高中生物学科可通过生活展现情 境、议题创设情境融入教学。例如, 通过生活展现情境。2020 年暴发的新 型冠状病毒肺炎是极好的情境素材, 说明病毒的生活离不开细胞。教师可 以让学生通过观察防护及防控的方式 分析病毒的传播途径,通过打疫苗的 次数分析特异性免疫中抗体含量水平 的变化等,学生感同身受会更容易理 解防控的要求与做法,也在其中渗透 了社会责任的内容。又如,通过议题 创设情境。教师可通过新闻报道抛出 某些人到国外代孕生子的话题,首 先阐明在我国代孕是非法的,再要求 学生以此议题为中心寻找材料,了解 注射激素排卵冲卵和代孕要付出的代 价,并在课中进行分析表达自己的看 法,学会理性看待社会问题,明确自 己的社会责任担当,让即将迈入大学 的高中生参与一节生动的学科思想教 育课。

  (二) 阅 读科学 史, 激 发精神 融入

  运用科学史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兴 趣、感悟探究过程、学习科研方法、 品读科学家特质。多数科学家都具有 执着、无功利、合作分享、追求真理 的科学精神,教学中可凸显这种责任 教育的价值。

  例如,在讲述科学家摩尔根的故 事时,笔者更加侧重介绍摩尔根获得 突变果蝇的艰辛历程。摩尔根认为在 黑暗的环境中, 果蝇不需要使用眼睛, 因此其眼睛会逐渐萎缩,但第一批果 蝇在黑暗的环境里饲养繁殖了69 代, 眼睛并未萎缩。然后,摩尔根选择了 使用 X 光、激光,改变环境温度等手 段,试图诱发果蝇发生突变,可坚持 了两年还是一无所获,但这并没有影响摩尔根的决心,他仍然选择坚持, 直到获得了那个科学史上著名的白眼果蝇。在颁发诺贝尔奖时,摩尔根并 没有出席,他依然在做实验,在得到 奖金后,摩尔根执意将奖金与实验室 学生均分,因为他觉得荣誉和奖金是 属于大家的。科学家的精神会产生一 种榜样的力量,让人在今后的境遇中 找到方向,挖掘科学史背后的育人故 事,可以让学生懂得绝境逢生的坚持、 实事求是的态度、团队协作的责任。

  (三) STS 教学策略,科学认知 融入

  STS(science technology society) 教学通过传授科学知识,探 究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影响,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新教材中关 于 STS 的内容不仅独立编写,而且所 占篇幅不小,可见科学技术与社会关 系之紧密。利用好 STS 素材,需要教 师进行合理的组织。例如,在骨髓移 植和中华骨髓库的 STS 材料运用上, 可先引入社会现象,介绍白血病人的 生病原因,分析骨髓移植等现有的技 术手段;讲解移植中的科学知识,说 明人类造血干细胞表面抗原不同,需 要配型成功才能减少免疫排斥反应。 然后,让学生查阅资料,讨论“骨髓 捐献是否会影响自身健康”。经过充 分准备资料和课堂讨论,学生形成认 识:骨髓捐献不仅不会造成健康影响, 还能够帮助很多生命垂危的人重获健 康。这样的教学策略成功地将 STS 教 育提升到社会责任高度,让更多的孩 子长大后愿意参与骨髓捐献以救助更 多病人,使社会责任内化于心,达到 践行的目标。

  三、高中生物教学社会责任水平 和目标评价

  情境、态度和能力是生物学社会责任素养测评的三个维度,以生物学 社会责任情境为测评基础,以生物学 社会责任态度和生物学社会责任能力 为主要内容。针对高中生物学科,笔 者参考《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 (2017 年版) 》提出的学科核心素养 及水平划分,细化了生物学科社会责 任素养育人目标的四个水平(如表 1)。 其中,水平一、水平二更倾向于社会 责任态度的考查,水平三、水平四更 倾向于社会责任能力的考查。

\

 
  在评价的形式上,一般采用基于 证据的表现性评价和情境化纸笔测 试。表现性评价应摒弃传统的单一评 价方式,注重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 点评等多种方式的融合,情境化纸笔 测试需要教师甄选题目,做到知识运 用中渗透社会责任。在具体测评时, 情境化纸笔测试和表现性评价各有所 长,教师应该针对课程内容的实际, 统筹运用,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参 考社会责任水平划分,对学生的内化 水平做出全面评价。

  总之,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 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在要求。 培养过程中,既要遵循社会责任感形 成的一般规律,又要重视学科教学对 社会责任感形成的特殊性。在中学生 社会责任感的形成中,教学渗透是核 心,这样的方式既能促进学科主干知 识的学习,又能在“润物细无声”中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并通过基于 证据的表现性评价和情境化纸笔测试 评价衡量内化效果指导教学。

\

 
  参考文献 :

  [1]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 工作会议上强调 :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 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 事业发展新局面 [J]. 实践 ( 思想理论 版 ),2017(2):30-31.

  [2] 孙熙国 . 科学认识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 [N]. 光明日报 ,2015-1- 8(16).

  [3] 冯留建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的路径探析 [J]. 北京师范大学学 报(社会科学版),2013(2):13-18.

  [4] 王颖 . 高中生物学教材中社会 责任素养的内涵与体现 [J]. 课程 ·教 材 ·教法 ,2020(2):125-131.

  [5] 谷树忠 , 胡咏君 , 周洪 . 生态 文明建设的科学内涵与基本路径 [J]. 资源科学 ,2013(1):2-13.

  [6] 陆道坤 . 课程思政推行中若 干核心问题及解决思路—— 基于专 业课程思政的探讨 [J]. 思想理论教 育 ,2018(3):64-69.

  [7] 郝家胜 . 生物进化研究的 回顾与展望 [J]. 微体古生物学报 [J].2003(3):325-332.

  [8] 吴康 宁 . 情境教 育 是 什 么, 从 哪 里 来, 往 哪 里 去 [J]. 人 民 教 育 ,2019(17):74-77.

  注: 本 文 系 2020 年 度 福 建 省 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研究课题“基于 社会责任培养的高中生物学课堂学 习评价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 MJYKT2020080)的研究成果。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181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