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核心素养理念下关于小学班主任开展“家校共育”的探索论文

发布时间:2023-08-16 15:28:4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家校共育能够整合学校和家庭两方面的教育资源,使其共同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对顺利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 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有很大的帮助。本文概述了家校共育对小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价值,提出了转变思想观念、定期开展家访、 创新方式方法、开发家本课程、做好家长培训等家校共育的可行性策略,为新时代小学班主任发挥能动性,确保家校共育工作的 顺利开展提供了思路。

  [关键词]核心素养,班主任,家本课程,家校共育

  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要决 策部署,事关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 长,事关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教 育部等十三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 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 意见》中明确了学校家庭社会在协 同育人中的各自职责定位及相互协 调机制。小学班主任的时间和精力 有限,要想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必须引导学 生家长参与进来,配合班主任做好 学生的家庭教育。因此,家校共育无论是对班主任工作的开展,还是 对学生的成长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 当然,推行家校共育也会面临一定的阻力,如有些家长还是存在传统思维,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情,不 愿意配合家校共育;还有的家长忙 于工作, 抽不出时间参与家校共育。 班主任要针对具体情况,主动、耐心地与学生家长展开沟通,争取得 到家长的支持与配合,确保家校共 育的顺利推进,帮助学生养成核心素养。

  一、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离不开家校共育

  从小学阶段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无论是对提升教学质量还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不同于常规的知识教学,核心素养的培育不仅是学校的责任,更需要家庭的参与。只有做到家校联合、家校共育,才能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创设有利的条件,让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有更加良好的表现,为将来更好地适应社 会发展和实现自我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核心素养由文化基础、自主发展、 社会参与三部分组成,以自主发展为例,要求学生能够做到乐学善学、勤于反思、健康生活、自我管理。这些 素养无法从课本上学到,而是需要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逐步积累养成。这就需要学校和家庭合作并进,由班主 任负责学生的校园教育,家长负责学 生的家庭教育,在双方的配合下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学会自我管理。 由此可见,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参与。

\

 
  二、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班主任 开展“家校共育”的策略

  (一)转变思想观念,家长和班 主任达成家校共育共识

  家校共育不仅需要学校和家庭、 班主任和家长共同参与学生教育,更 需要双方达成共识,共同促进学生全 面成长、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调查发现, 部分家长虽然能够配合班主任做好家 庭教育,但是片面关注孩子的学习成 绩,不够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实践 能力、价值观念等核心素养。基于此, 在家校共育中,班主任首先要转变家 长的思想观念,让学生家长与自己达 成共识、站在同一战线上。即使班主 任和家长在学生教育理念上出现了分 歧,班主任也要耐心地讲解、积极地 沟通,争取得到家长的信任,让家长 认识到核心素养对学生成长所产生的 的深刻影响。在这一基础上让家长更 加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从而为 家校共育的开展创造有利条件。

  (二)定期开展家访,制订切实 可行的核心素养培育方案

  家访是现阶段家校共育最直接、 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一方面,班主任 定期开展家访能够对学生的家庭情 况、家长的教育理念等有一个基本的 了解,方便班主任为接下来的家校共 育做好准备;另一方面,在家访的过 程中,班主任也能向学生家长灌输一 种“学生成长,家校同责”的理念, 让家长从一名“旁观者”变为“参与 者”,积极配合班主任共同做好学生 核心素养的培育工作。在家访过程中, 如果遇到留守儿童家庭,或者是单亲 家庭,班主任还需要做好记录,并作 为重点对象,增加家访频率。在密切 跟踪和关注小学生成长情况时,让学 生感受到班主任的良苦用心,构建和 谐的师生关系, 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在家校共育的背景下,班主任以家访 作为切入点,根据每一名学生的家庭 情况、个人情况,制订个性化的核心 素养培育方案,并以此为依据,让班 主任和学生家长或监护人协同做好学 生教育工作。

  (三)创新方式方法,提升班主 任和家长沟通成效

  由于班主任和家长的身份不同、 立场不同,因此实现家校共育的首要 任务就是要保证班主任和家长之间进 行坦诚、有效的沟通。只有实现学生 信息的共享,才能夯实家校合作的基 础,为双方共同育人工作的开展创设 有利的条件。

  家访、电话联系等都是比较常见 的沟通方式, 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弊端, 如班级里学生较多,班主任完成一轮 家访往往需要一个月甚至是更长的时 间,无法及时获知学生的现状;电话 沟通了解到的信息有限,不利于班主 任全面掌握学生的情况。因此,班主任应当与时俱进地创新沟通方式,切 实提高家校沟通的时效性和有效性。 班主任在新学期开始就要成立学生家 长微信群或 QQ 群,然后以拍摄照片 或视频的形式,记录学生在校期间的 表现,并发送到微信群或 QQ 群里, 以便于家长随时掌握学生在校期间的 表现。同样地,家长也可以将学生在 家里的表现拍摄下来, 反馈给班主任。 这样一来,班主任和家长以社交工具 为载体,开展双向交流,分享学生信 息,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优化开 展提供了支持,有助于在家校共育中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开发家本课程,提供丰富 的家校共育资源

  1. 习惯养成课程

  良好习惯的养成也是培育核心素 养的重要方法,但是习惯培养并非一 朝一夕的事情,而是学校、家庭共同 进行长期努力的结果。其中,家长作 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习惯养 成方面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班主任要 以家校共育为契机,发挥好引导和督 促的作用,使家长能够认真对待小学 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例如,学校根据新世纪 10 后小 学生的生长环境、性格特点编制《家 长行为指引》等材料,分别从生活习 惯、交往习惯、学习习惯等方面要求 家长能够以身作则,发挥榜样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使他们养成良好习惯。班主任可以以 《小学生守则》《家长行为指引》等 规章制度或教育资料为依据,在家校 共育的基础上保证习惯养成课程的有 序开展。随着课程的不断推进,小学 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将会逐渐内化成为 个人的一种核心素养。

  2. 家庭美德课程

  一直以来, 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都片面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 美德教育。在核心素养发展理念下, 加强对小学生的思想品德与传统美德 教育尤为重要。基于此,学校应当以 家校共育为载体, 开展家庭美德课程, 在弘扬家风、注重家教的过程中,把 美德教育与提升核心素养和培育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起来。学校 可以组织开展家训评选活动,首先让 学生以上台演讲的形式,讲述家训的 内容、来历,以及对自己的影响,然 后由教师评委进行打分,最后邀请获 奖的优秀家长交流经验,起到树立榜 样的效果。学校也可以邀请一些家庭 教育方面的专家学者,到校开办专题 讲座,并邀请学生家长预约听讲。家 长不仅可以借鉴专家学者分享的家庭 教育经验,还能面对面咨询家庭教育 中遇到的问题,如怎样与叛逆期的孩 子相处、当孩子乱发脾气时应当如何 应对等。在专家的帮助下,家长可以 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做好家庭教育, 弘扬家庭美德。

  3. 综合实践课程

  社会参与是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 内涵之一,强调让学生在参与社会活 动的过程中, 增强实践能力、创造能力、 劳动能力, 涵养敢于担当、吃苦耐劳、 迎难而上等一系列优良品质。为了实 现这一目标,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家 校共育,必须开展主题多样、内容丰富、 别开生面的综合实践活动。考虑到小 学生年龄较小,知识储备不足,动手 实践能力较差,班主任在设计和开展 综合实践课程时, 也要从“家校共育” 出发,有意识地引导家长参与进来, 与小学生一起进行社会实践。班主任、 家长、学生共同参与,不仅可以促进 综合实践课程目标的顺利完成,还能 有效提高小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增 强小学生社会参与的核心素养。

  在综合实践课程中,班主任要充 分利用学校周边的社会资源,选择家 长和学生可以就近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的场所。例如,班主任可以联系社区 负责人开展社区服务活动,在家长的 陪同下让孩子清理小区草坪上的垃 圾;在周末让家长带着孩子就近参观 科技馆、博物馆,在讲解员的专业讲 解下开阔视野,增加知识储备;还可 以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大开脑洞,利用 身边的快递盒、塑料瓶等动手做小发 明,既能变废为宝、保护环境,还能 锻炼小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在多 样化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小学生的实 践操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创新创 造能力等都会得到提升,这有助于进 一步巩固家校共育的成果。

  (五)做好家长培训,在家校共 育中凸显家长的价值

  在开展“家校共育”的过程中, 部分家长虽然愿意配合学校做好家校 共育工作,但是教育理念相对传统, 并没有掌握科学的方法,无法在家校 共育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针对这一 问题,学校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制度优 势、经验优势,做好家长培训工作, 让家长能够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 法,进一步夯实家校共育的基础。

  学校可以采取开设家长学校的方 式,或者是利用好家长委员会,选择 大部分家长都比较空闲的时间段,集 中开展家长培训活动。一方面向家长 宣传培育核心素养对孩子健康成长的 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让家长增强家校 共育的共识,在接受培训的过程中真 正掌握家庭教育的方法。家长委员会 是班主任与家长之间的“纽带”,需 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组织并带动 家长支持和配合家校共育工作的开 展,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核心素 养提升贡献力量。

\

 
  三、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班主任 开展家校共育的经验总结

  (一)保持双向沟通是家校共育 的基础

  真诚有效的沟通能够增进班主任 和家长之间的情感,并在两者之间建 立起互信的关系,可以为家校共育夯 实基础。班主任固然要在家校共育中 发挥主导作用,主动寻找学生家长就 学生的表现展开沟通,但是也要避免 出现“一头热”的现象。家长应坦诚、 积极地分享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只 有双方保持双向沟通,才能在信息交 换的基础上更加全面、客观地掌握学 生的真实情况,为核心素养的培育、 教学方法的调整提供必要的参考。

  在班主任和家长的双向沟通中, 考虑到家长日常工作较为繁忙,因此 班主任可尝试多种沟通渠道,如利用 微信、QQ 这类即时通信软件,将学 生在学校或家庭中的表现,第一时间 分享给对方。在做好沟通交流的基础 上,解决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更 好地陪伴学生的成长。

  (二)落实各自责任是家校共育 的关键

  现阶段,仍有不少家长片面地认 为教授孩子知识、提升学生素养是学 校单方面的责任,没有深刻认识到家 庭在辅助教学、培养美德等方面的重 要作用,这也是开展家校共育需要克 服的主要障碍。因此,班主任要在双 方沟通的过程中,让学生家长对家校 共育的必要性产生直观的认识,不仅 要鼓励家长配合学校、班主任,积极 参与家校共育,还要明确家庭的教育 责任。只有这样,学校和家庭、班主 任和家长才能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在相互协调中全方位优化小学生的成 长环境, 实现小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例如, “健康生活”是核心素养 的基本内容之一,其中,生活既包括 校园生活,也涵盖了家庭生活、社会 生活。在家校共育的前提下,班主任 负责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校园生活环 境,而家长则负责营造温馨的家庭生 活氛围。在双方的配合下,促进学生 认识自我,逐步形成健全人格、提高 自我管理能力,享受健康生活。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新时代立德 树人的要求之一,也是学校提高育人 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 核心素养的形成不仅需要久久为功, 而且必须做到家校合作。班主任应做 好家长的思想工作,转变家长的传统 认知,让家长能够深刻地认识到核心 素养对学生成长带来的影响。在此基 础上,以家校共育作为切入点,通过 定期开展家访、保持密切沟通,以及 开发习惯养成课程、家庭美德课程、 综合实践课程等,顺利完成家校共育 任务。

  参考文献:

  [1] 苏世好 . 当好麦田里的守望 者—— 浅谈农村小学班主任在家校 共育中实施的策略 [J]. 课程教育研 究 ,2019(5):183.

  [2] 李安禧 . 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家 校互动策略的有效实施 [J]. 中国校外 教育 ,2020(5):53+57.

  [3] 杜一鸣 . 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 学班主任“家校共育”探究 [J]. 新课 程 ,2021(40):218.

  [4] 杨玉兰 , 眭景 . 浅议小学班主 任有效开展家校共育的策略 [J]. 当代 家庭教育 ,2021(12):39-4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164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