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指向社会责任培养的情境化教学初探——以“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一节为例论文

发布时间:2023-08-12 14:46:0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中提到的社会责任建立在责任主体的社会关系链条和网络上,旨在让 学生通过特定的社会情境获得社会责任体验,提升社会责任素养,端正对社会责任的态度。本文以“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一 节为例,阐述如何设计并实施基于社会责任培养的情境化教学,落实课堂学习评价,以期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落地,达成以 “素养为本”的教、学、评一致性。

  [关键词]社会责任,情境创设,课堂学习评价

  《 普 通 高 中 生 物 学 课 程 标 准 (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 》中指出: “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生 物学课程学习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 的,在解决真实情境中的实际问题 时所表现出来的价值观念、必备品 格与关键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有 目的地创设一些真实生动、形象具 体、有丰富情感色彩 的场景,可调 动学生求知心理机能,助力学生理 解和应用生物学知识,实现学科核 心素养的落地。

  社会责任的担当和能力主要体 现在参与意识、解决问题和实践行 动三个层面。想要落实这三个层面 的社会责任的评价很困难。该核心 素养的落实应依托情境创设,以社 会责任事件为主线,在教学过程中 落实教、学、评一致性;依托情境 创设,以学科核心素养评价标准做 基础维度,进行基于“ 四翼” 作业 试题进阶设计,围绕核心素养表现 的行为特征进行分级评价,可以实 现对学生不同学业水平的考查,使 评价教学过程中社会责任培养见实效。现以“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节为例,阐述如何设计并实施基 于社会责任培养的情境化教学,落 实课堂学习评价。

\




 
  一、课前准备,挖掘情境化教学 的落脚点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安排了“使用高倍显微镜 观察几种细胞”的“探究 ·实践”活动 和“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两部分内容, 设计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用于学生分 组探究实验。第二课时通过多种形式的 情境创设,帮助学生认识细胞的多样性 和统一性,关注社会中存在的问题,树 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意识。

  (二)学情分析

  从知识层面看,学生在初中时 已学过细胞知识,知道细胞的基本 结构、 动植物细胞的 区别与联系, 也掌握了显微镜各部分的结构与功 能。从 能力层面看,学生已练习 了 低倍镜的使用,也学习过临时装片 的制作方法和流程;已经具备了动 手实践操作能力,也具备了对已学知识进行初步整合的能力。从心理 层面看,学生刚 刚进入高 中,对高 中的学习充满热情和期待,他们敢 于提问、善于思考, 思维敏捷活跃, 发散性强。 从价值观层面看,学生 已经开始关注社会,具有一定的社 会责任感,基本能够知道社会的文 明进步与生物息息相关。

  (三)教学目标

  (1)完成观察细胞的“实践 ·探 究”,带领学生观察、收集、整理、 比较有关真核、原核细胞的信息,让 学生理解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认 同生物的多样性与统一性,感受大自 然的神奇与美丽,形成爱护生物、保 护环境的责任感。

  (2) 进行实验安全教育,使学生 认同实验过程中安全的重要性,形成 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对环境负 责的责任担当意识。

  (3) 讨论水华发生的原因、水华 的治理和发菜的保护,让学生理解人 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认同环境 保护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树立保护环 境的责任意识
\

\

 
  (四)设计思路

  (1)“实践 ·探究”设计思路

  (2)课堂学习设计思路

  二、课中学习,落实社会责任培养的情境化

  (一)利用社会热点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在导入本课内容时,播放“2021 武汉东湖蓝藻水华事件”视频,以武汉 东湖蓝藻水华事件为例创设真实情境, 引导学生思考: “使武汉东湖水变绿的 蓝藻是一类什么生物?用肉眼能分辨清 楚蓝藻的形态结构吗?想要深入了解蓝 藻,可借助什么观察仪器?”

  设计意图:武汉东湖水域暴发 20 年来最严重的蓝藻水华事件是真实的 社会热点,与生物学息息相关,以现实的生活热点作为情 境导入新课教学,引 发学生探寻武汉东湖 蓝藻水华事件的真相, 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 趣,激发学生的社会 责任意识,并为下一 步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借助科学探 究创设情境,探寻真相

情境一: “问题 探讨”,展示光学显 微镜图片和光学显微 镜下的几种细胞。学 生任务:①讨论图中 有几种细胞?它们的 名称分别是什么?② 图中的细胞有什么共 同的结构?③观察图 中细胞初中时用的是 低倍显微镜还是高倍 显微镜?如何才能将 这些细胞观察得更清 楚一些?
情境二:播放兴趣小组录制的 “临时装片制作过程和高倍镜的使用 方法”微视频。学生任务:小组成员 总结要点和方法。设计意图:和学生 一起回顾初中所学的低倍光学显微镜 的使用方法。通过细胞图片、操作示 范、实践操作等教学方式,帮助学生 熟练掌握高倍镜的使用和临时装片的 制作,对细胞从感性观察上升到理性 分析,通过观察记录和交流分享,认 同细胞既有多样性又有共同的结构。

  情境三:展示大肠杆菌电镜图片、 与蓝藻水华事件有关的蓝细菌模式图及 肺结构模式图。学生任务:根据课前收 集的有关上述三种生物的相关资料,分 享交流并完善表格(表略)内容。设计 意图:通过电镜图片和模式图的展示, 学生了解到引起水华的蓝细菌个体比观察到的动植物细胞微小,通过光学显微 镜观察不到其完整的结构,只能用倍数 更高的电子显微镜观察;引导学生进行 相关资料的收集、分享和对图片的观察, 一起对比分析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在结 构上的异同点,并从生物学角度分析水 华真相,形成生物学的责任认知。

  (三)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 情感迁移

  情境一:播放“武汉东湖碧沃丰 蓝藻治理案例”视频。

  学生任务:了解碧沃丰治理蓝藻 水华的先进技术和措施,基于对水华 产生原因的了解,尝试提出治理水华 的其他措施。设计意图:在学习了引 起水华的微生物的相关知识,了解了 水华的真相后,学会用所学知识尝试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情境二:发菜也属于蓝细菌,细 胞群体呈黑蓝色,在我国多产于西北 草地和荒漠,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 护生物,由于被过量采挖,发菜的野 生资源已被严重破坏,导致草场退化 和土地荒漠化。

  学生任务:①讨论发菜属于原核 生物,判断依据是什么?②人类可以 采取哪些措施保护野生发菜?设计意 图:发菜过量采挖导致大片草场退化 和土地荒漠化,对生态造成破坏,这 是真实的生活情境,而这些生态问题 也与本节所学的蓝细菌有关,与人们 社会责任感缺失有关。作为社会责任 主体的学生,在学习了本节的内容后 应当利用所学,主动承担起相应的社 会责任,并学会解决问题。

  三、课后作业,检验社会责任培 养的实效性

  (一)课时作业设计路径

  从高一学生的学情出发,从校情 出发,结合高考评价体系和学业质量 水平的要求进行课时作业进阶设计。

  作业设计按照图 3 路径进行推进。

\
\



 
  (二)课时作业示例

  本次作业主要从生命观念和社会 责任角度出发, 对应学业质量水平一、 二、三、四,借助课堂创设的真实生 活情境,设置相关问题,让学生以一 定的角色代入社会事件,引导学生通 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活跃思维, 形成社会责任素养。

  【题文】在武汉东湖水华期间, 采集湖水并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观 察到以下多种单细胞微生物。请据图 回答相关问题。

  (1)武汉东湖由于水体富营养化 出现了水华现象,该现象主要是由图中 的 (填写字母) 大量繁殖所导致的。

  (2)与植物的叶肉细胞相比,蓝 细菌的结构更趋简单,但其也能进行光 合作用,因为细胞中含有 和 。

  (3)产生水华的原因有哪些? 会产生什么影响?

  (4)如果你是一位污水治理专 家,在武汉东湖水华治理上你有什么 好的建议?

  【参考答案】

  (1)D (2) 叶绿素 藻蓝素 (3)工业、农业、生活污水的不规 范排放导致水中氮、磷营养成分的增 加,造成淡水的富营养化,造成水 中蓝细菌和绿藻等微生物的爆发性生 长。水华会产生的影响:①造成水体 缺氧;②产生有毒物质,影响水体水 质, 对渔业和人类的健康造成影响等。 (4) 减少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 做好污水的集中处理后再排放,可以 养殖一些可以净化水质的生物,可以投放沉淀剂等。

  (三)教学效果与反思

  本案例紧扣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之社 会责任素养,在实践探究中通过小组合 作、自制视频、总结交流、课堂教学过 程中创设情境,教师点评、课时作业训 练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让学生的自 评、互评与教师的实时评价融合,充分 做到“教、学、评”一体化。

  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包含生命观 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与社会责任 四要素,它们之间密切相关,相互 融合,因此在实际教学、学习、评价 过程中应体现四要素的关联性和整体 性,有效助力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

\

 
  参考文献:

  [1] 苏科庚 . 例谈高中生物学教学 中问题情境创设的八种策略 [J]. 生物 学教学 ,2022(2):15-17.

  [2] 李瑞雪 , 王健 . 高中生物学 社会责任素养测评框架的构建与应用 [J]. 中国考试 ,2021(8):79-86.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普通 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 年版) [S].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4] 林强 . 基于“教、学、评”一 体化的教学研究探析—— 以新版苏教 版教材“离子键”教学为例 [J]. 中学 理科园地,2021(2):25-27.

  注:本文系 2020 年度福建省基础 教育课程教学研究课题“基于社会责任 培养的高中生物学课堂学习评价的实践 研究”(课题编号:MJYKT2020080) 、 2021 年度漳州市基础教育课程教学课 题“指向社会责任培养的初中生物劳动 实践活动评价策略探索”(课题编号: ZJKTZ21008) 的研究成果。

  (作者冯卫华,福建省漳州市第八中学教 师,高级教师;朱淑芳,福建省漳州市教育 科学研究院教研员,正高级教师)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136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