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高校韩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论文

发布时间:2023-08-10 12:03:5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为了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文章首先对相关研究进行了述评,然后阐述了高校韩语教学中学生跨 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优势,接着论述了高校韩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面临的挑战,最后提出了 高校韩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突破路径, 包括围绕跨文化教学目的对教师开展系统培训; 加 强教师岗位间的合作,贯彻跨文化教学目的; 引入混合式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参与度;通过跨专业合 作,多渠道获取课程思政实践素材。

  同为儒家文化圈的韩国,其国民在长期的生产生 活实践中将儒家文化与高丽文化相融合,形成了具有 鲜明国别特征的文化系统。作为其文化系统中的重要 组成部分—韩语,则在语文化体系中蕴含着这种国 别特征,同时又隐含着中国学生熟悉的文化元素。可 见,在高校韩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具 有天然的优势。立足于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他 们的韩语跨文化交际能力,不仅能拓展其职业发展格 局,而且也能在潜移默化中使其在面对不同国别文 化,以及由该国别文化所塑造的异质性思维习惯和行 为偏好时,能够做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因 此,高校韩语教师在进行韩语教学时需拓展对韩语教 学体例的认知,即韩语教学的体例不仅由语法和词句 构成,还包括韩国民众的生产与生活文化,以及根植 于历史长河中的朝鲜语传统的分野。基于以上所述, 笔者将就本文主题展开讨论。
\

  一、相关研究述评

  (一) 相关研究概述

  姜淼芳[1]认为,若要加强跨文化教育在韩语教学 中的应用,就要通过提高教师跨文化教学能力、采取 多样化的韩语教学模式,以及增强学生的韩国文化认 同等路径来实现。潘政旭[2]从韩语教学中跨文化教育 存在的困难入手,探索了跨文化教育的原则、加强跨 文化教育的方式等,提出了高校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 和情怀的高素质韩语人才的策略。张霖[3]认为,由于语 言反映出的文化内涵和意义对于语言学习本身极为 重要,所以跨文化教育理念的提出对于语言教学来说 至关重要。在韩语教学中,由于韩国本身作为文化输出大国,在教学活动中积极引入跨文化教育可以更加 直观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韩语语言知识,提升学生学 习韩语的兴趣,进而提高韩语学习的效率。李沛然[4] 提出,跨文化教育是使中国教育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 一种教学形式,对我国的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 都有着积极的影响。贾俟萌[5]认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 下,高校是韩语学习的重要载体,而韩语教学水平的 高低直接影响韩语人才的培养。当前,跨文化教育的 缺失是韩语教学中一个显著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的 研究对中韩两国的文化交流有重要意义。孙佳卉、苏 丹[6] 认为,在进行韩语教学过程中,应注重韩语课堂 教学与文化教育的有机链接和融合,重视对学生跨 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减少其在韩语学习中的焦虑 心理和不自信的状态,从而更好地把握韩语的内在 精髓和文化要义。胡帆、王春英[7]认为,做好韩语学习 的跨文化交际工作,可推进语言学习流程,尤其在韩 语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提升其跨文化 交际能力。张艳菊[8] 提出,像韩国这种与我国文化源 流一致但又存在文化隔阂的国家,其语言教育工作中 应积极运用跨文化教育导入措施,提升学生的韩语文 化融合能力。

  (二) 相关研究评析

  上述研究所形成的观点构成了当前主流研究的 思想,其中不乏值得本文借鉴之处。将跨文化教学理 念融入外语教育已是常态,但在韩语教学实践中仍有 待深化以下两个问题。①学生应从韩语教学的跨文 化教学中获得怎样的学习效果?显然,单纯以提升学 生的学习兴趣为目的,难以对上述问题做出合理的回应。②当前主流研究并未探讨学生学习韩语的心态问 题,有研究指出韩国属于文化输出大 国,这就意味 着,教师在进行跨文化教学时应自觉融入课程思政, 以帮助学生建立起文化自信和思想自信。然而,当前 针对韩语教学中的课程思政研究还较为薄弱。 由此, 当前主流研究存在的不足,便为本文的立论提供了创 新空间。

  二、高校韩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 优势

  (一) 减少学生建立前置性知识储备的压力

  若要培养高校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首先需使 学生具备中外文化的比较认知能力,而这种认知能力 又是以学生已具备基础性的外国文化知识为条件。由 于韩国与我国同属于儒家文化圈,且在两国 30 年的 交往中,“韩流”一词已被高校学生所知,他们从对“韩 流”元素的认知中获取了基础性的韩国文化认知,如 我国对韩国优秀影视剧的引进,使得学生熟知了韩国 的泡菜、烤肉等饮食文化。因此,在韩语教学中培养学 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时,便能减少学生建立前置性知 识储备的压力。由于减少了这种压力又能为拓宽学生 的跨文化视野产生衍生效应,其中因降低了学生的学 习成本而提升了学生的韩语学习兴趣,以及学生思维 与教师思维同步或趋近,这就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提高 韩语教学效率。

  (二) 方便学生搜寻和获取语言文化的资料

  作为一门语言教育,在高校韩语教学中需遵循 育人规律,其中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跨文化学习环境 尤为重要。在我国与韩国 30 年的交往中,韩国的饮 食文化产品、文艺作品、电子产品等陆续进入国内, 使得学生能够便利地搜寻和获取韩语和韩国文化的 各种资料,这就为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创造 了良好的外部条件。韩语教学中的跨文化元素包括 语言文化元素、人文历史文化元素、饮食文化元素、 商业文化元素、政治文化元素等,其中契合高校韩语 人才培养目标的跨文化元素主要如下:语言文化元 素、人文历史文化元素、饮食文化元素。比如,学生通 过观看韩国电视剧或电影,便能从中获取以上三类 跨文化元素。

  (三) 为学生学以致用提供实践条件和背景

  目前,主流研究已经将高校韩语教学中的跨文化 教学与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相联系。对此,笔者十分认可。借鉴主流研究中的这一观点可知,韩语教学能拓 宽学生学以致用的实践条件和背景。首先,自我国与 韩国建交以来,大量的韩资企业进入我国开设分公 司,这就为我国韩语人才培养提供了学以致用的实 践条件[9] 。同时,跨境电商和海外代购的兴起,也为我 国韩语人才培养提供了学以致用的实践条件和背 景。特别是在国家规范海外代购活动,即以立法的形 式规定海外代购需以公司(法人实体) 为行为主体之 后,更为我国韩语人才参与双创项目提供了实践条 件。显然,在探讨在韩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 能力时,需明确这种能力培养的目的性,这种目的性 必须与国家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韩语人才需求结 构相契合。

  (四) 使学生将跨文化视野转换为职业意识

  这里就涉及儒家文化圈这一共性, 即高校学生 在韩语学习中获得了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儒家文化 圈所提供的共性文化基因的作用下,就能够较容易 地将这种跨文化交际能力转换为自己的职业意识。 比如,我国的泡菜文化渗透学生饮食的方方面面,这 就使他们能够轻易地理解和接受韩国的泡菜文化。 我国韩语人才未来在参与国际交往时,应担负起对外 宣传中国优秀文化的使命,为提升我国的文化张力做 出贡献。

  三、高校韩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面 临的挑战

  (一) 部分教师的韩语教学视野较为狭窄

  如前文所述,高校韩语教学中的跨文化元素包 括语言文化元素、人文历史文化元素、饮食文化元 素、商业文化元素、政治文化元素等。显然,教师在进 行韩语教学时应以融入前三种文化元素为重点。然 而, 目前部分教师在开展韩语教学时存在视野较为 狭窄的问题,其更多地是以语言文化差异为跨文化 教学素材,或者是以饮食文化差异为教学素材。从教 学反馈可知,若是单纯以语言文化差异为素材,则难 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毕竟该素材具有抽象性、学 理性强的特点。反之,若是以饮食差异为素材,则无 法契合韩语教学在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方面的 要求,毕竟中韩饮食文化差异只是跨文化差异的一 部分,且对拓宽学生职业眼界的作用较小。 因此,当 前需解决教师的教学能力问题,关于这一点已被主 流研究所关注。

  (二) 部分教师的韩语教学目的较为模糊

  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的内涵存在一定的差异,前 者除了需要教师明确韩语教学目标,还需内构出教学 的价值取向。贯穿本文的价值取向便是,高校韩语教 学通过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可以拓宽他们的 职业眼界和提升其职业素养[10] 。然而部分教师单纯地 将韩语教学作为一门外语教学来对待,并未将韩语教 学落地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样一来,就 弱化了韩语教学在拓宽学生职业眼界上的作用,教学 效率也不高。之所以存在教学目的模糊的问题,一方 面与部分教师的教学视野较为狭窄有关,另一方面则 归因于教师与学生职业发展间存在弱相关关系。就后 者而言,由于存在这种弱相关关系,部分教师在选择 跨文化教学素材时较为随意,也更愿意将跨文化教学 拘泥在学术层面。

  (三) 部分教师的韩语教学形式较为固化

  在本文引言部分已经指出,韩语教学与英美国家 的语言教育不同,由于韩国与中国同属于儒家文化圈, 所以高校学生对韩语教学中的跨文化元素拥有更多 的前置性知识储备,而且在两国建交以后国人对韩国 文化产品更加熟悉。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 调动学生的参与度,以建构起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自我 养成机制。然而,目前部分教师的韩语教学形式较为 固化,仍习惯于以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学生主要作为听众被动参与学习。这样一来,便会极 大压缩韩语教学中跨文化知识素材的选择集,也会导 致课堂教学陷入沉闷和教师自说自话的泥淖。随着智 能手机的普及,学生有能力在自组织学习系统中获取 韩语中的跨文化知识,而且在韩国视听文化产品的在 线供给下,将使学生群体的韩语跨文化知识储备总和 远大于教师, 因此教师必须与时俱进, 革新教学方式。

  (四) 部分教师未在韩语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

  在前面的论述中已经指出,需在高校韩语教学中 融入课程思政内容,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思想自 信[11]。同时,“韩流”的大势入侵也使个别学生产生了某 种思维错觉,因此开展课程思政很有必要。然而部分 教师在韩语跨文化教学中缺乏融入课程思政的意识 和能力。究其原因主要如下:①认为融入课程思政后 会割裂跨文化教学的内容;②认为融入课程思政并不 必要,即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和思想自信并不属于 韩语教师的职责范畴。

  四、高校韩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 突破路径

  (一) 围绕跨文化教学目的对教师开展系统培训

  1.使教师明晰跨文化教学目的。这里再次强调, 高 校韩语教师需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建立符合我 国韩语人才培养要求的价值取向。我国韩语人才培养 需面向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建设之需,并使他们在国别 文化交流、经贸往来中起到桥梁作用,能准确把握韩 方的语言表达,也能精准传递我方的语言阐发。因此, 高校韩语教学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时的价值 取向应为:学生能灵活地使用直译、意译方式,以及利 用语料库资源完成翻译任务。将这里的价值取向进行 总结便是:高校韩语教学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时应落地于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2.通过教研帮助教师理解跨文化教学目的 。因为 高校韩语教师与学生的职业发展间存在弱相关关系, 这就导致部分教师难以理解跨文化教学的价值取向, 所以高校需开展教研活动帮助教师理解上述教学目 的。笔者建议,高校首先需向韩语教师阐明“生本原 则”的要求,即一切为了学生[12]。当前,学生所面临的艰 巨任务便是“就业”,所以在“生本原则”下,高校韩语 教学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时,必须聚焦学生的 就业能力提升要求。这样一来,就能使韩语教学团队 理解教学目的的现实意义。然后,便会对跨文化教学 手段和素材选择进行研讨。

  (二) 加强教师岗位间的合作,贯彻跨文化教学 目的

  1.加强韩语教师与辅导员的岗位合作 。高校辅导 员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最近,且全面掌握着学生的就业 现状。因此,当前需加强韩语教师与辅导员的岗位合 作,让韩语教师通过获取本校学生的就业短板和就业 新方向,定向开展跨文化教学。为了使这种岗位合作 向纵深发展,韩语教学所属院系应以教学改革为契 机,将韩语教师和辅导员纳入教改团队,并明确其在 教改中的中心任务。辅导员可通过与往届学生沟通, 或者向往届学生在线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来了解学 生的就业现状,并从现状中解构出学生的就业困境。 基于此,韩语教师便可开展针对性教学。

  2. 围绕学生就业困境界定跨文化素材 。我国开设 韩语课程的高校数量众多,这些高校学生的就业困境 千差万别,因此需在校本要求下精准把握本校学生的就业困境,并寻找学生就业困境产生的原因,以界定 跨文化教学的素材[13]。比如,样本高校韩语专业学生的 就业困境为,因宏观环境的演变使传统导游岗位的就 业难度日益增大。这就要求教师要帮助学生胜任商业 环境下的韩语翻译和经贸岗位。为此,在跨文化素材 的选择中,可重点将韩国商业文化元素、政治文化元 素等作为跨文化教学的素材,进而为学生拓宽就业岗 位提供前置性专业知识储备。

  (三) 引入混合式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参 与度

  1.正视学生在韩语学习中的能动性 。高校韩语教 师需要辩证地看待“韩流”对学生群体的影响,其正面 影响便是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语言和文化环境。 为此,当前需正视学生在韩语文化学习中的能动性, 在教师设置学习主题的前提下,充分赋予学生自主学 习的空间和时间。 比如,为了增强学生的韩国商业跨 文化交际能力,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主题:上网查询 韩国某电子企业的发展历程,并概括出某电子企业文 化中的核心理念[14]。显然,该主题与跨文化下的时代特 征相契合,能激发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愿,进而从职 业素养方面拓宽学生的韩国商业文化视野。

  2.建立线下与线上协同的互动教学模式 。线上与 线下协同教学构成了混合式教学法的核心,高校韩语 教师在开展互动教学模式时应重点发挥线上教学的 功能。学生根据教师所设置的主题开展自主学习,其 学习成果便可以在线上进行发布与分享,并在教师的 参与主导下形成问题讨论的氛围。 比如,教师可以引 入问题:“为何近些年韩国某电子企业在我国市场所 占份额日益减少? ”此时,学生便可以结合自己概括出 的答案对此进行作答,有不同意见的学生则可以在线 进行互动式讨论。为了避免这种互动教学偏离跨文化 教学的目的,教师最后需对问题进行解析,以引导学 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如教师可解析:由于韩国某 电子企业无视中国消费者的消费偏好,导致电子产品 的市场份额不断被压缩。最后教师应向学生抛出如下 结论:国别之间的商业文化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不仅 形塑着各国国民的消费偏好,且这种消费偏好又会演 变为一种消费文化,进一步强化国民的消费偏好。

  (四) 通过跨专业合作,多渠道获取课程思政实践 素材

  目前,高校韩语教学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时,应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对此,笔者建议,教师可通 过跨专业合作,多渠道获取课程思政的实践素材。所 谓“跨专业合作”是指韩语教师与思政课教师形成跨 专业合作格局,在思政课教师的启发与参与下设计课 程思政的实践范畴。在多渠道获取课程思政实践素材 前,教师需明确该素材应能帮助学生形成文化自信和 思想自信。为此,教师可以选择韩国泡菜文化、韩国节 日文化等为素材,并在课程思政中突出这些文化与中 国传统文化间的关系,即让学生明确中国传统文化作 为“源”,韩国上述文化作为“流”的关系。
\

  五、结语

  笔者认为,高校韩语教师需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 础上,建立符合我国韩语人才培养要求的价值取向。 高校韩语教学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时,必须聚 焦学生的就业能力提升要求,加强韩语教师与辅导员 的岗位合作,同时在校本要求下精准把握本校学生的 就业困境,以界定跨文化素材,此外,还需在引入混合 式教学法和融入课程思政等方面下功夫,以激发学生 的韩语学习兴趣, 使其建立正确的国别文化观。

  参考文献:

  [1] 姜淼芳.跨文化教育在高校韩语教学中的路径选择[J].文教资料, 2017(21):239-240.
  [2] 潘政旭.韩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育导入原则与对策研究[J].韩国 语教学与研究,2019(1):54-60.
  [3] 张霖.韩语教学中跨文化教育初探[J]. 中国校外教育,2019(6):126. [4] 李沛然. 韩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育研究[J]. 智库时代,2020(1): 270-271.
  [5] 贾俟萌. 高校韩语教学中跨文化教学策略探究[J].传播力研究, 2019(33):250.
  [6] 孙佳卉,苏丹.刍议韩语教学与文化教育的渗透与融合[J]. 中国校 外教育,2019(6):119-120.
  [7] 胡帆,王春英.韩语学习中的跨文化交际分析[J].文学少年,2020 (27):48-50.
  [8] 张艳菊.韩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育导入原则与对策研究[J].才智, 2020(3):94.
  [9] 胡洁.浅析高校韩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育[J]. 国际公关,2019(7): 118.
  [10] 吴昊.韩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教育的必要性与方法研究[J].学园, 2014(25):108.
  [11] 张雨金.高校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探讨[J]. 知识窗(教师版),2021(1):75.
  [12] 曾韵.高校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方法初探[J]. 海外英语,2020(14):209-210.
  [13] 皇甫雯.高校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校园 英语,2020(16):3-4.
  [14] 金莉.社交媒体环境下高校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 培养[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2(9):83-8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116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