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为了进一步提升我国专业型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文章首先阐述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理念 的价值意蕴, 然后对“以赛促学, 以赛促教”理念下专业型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包括构建应 用性和职业性为导向的知识结构体系, 优化教学内容;建立竞赛式教学模式,促进“赛—教—学”全面发展; 优化考核方式,注重能力考核;开展第二课堂,拓展“赛教结合”的教学空间。
关键词: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理念,专业型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
根据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方式的不同,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分为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和专业型硕士 学位研究生两种。其中,对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的 教育主要是以培养其科研创新能力为主,对专业型 硕士学位研究生的教育则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实 践能力,使其能够满足我国在众多领域中对于专业 型、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的需要。近十年来,专业型 硕士学位研 究生 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特别 是 从 2017 年起,专业型硕士学位研究生的招生规模开始 大于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2020 年,我国专业型硕 士学位研究生的招收占比首次超过 60%[1] ,未来,我 国的专业型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数量仍将保持高速 发展态势。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的《专业 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指出,要支 持学位授予单位的人才培养结构,硕士研究生招生 计划中的增量主要用于专业硕士学位[2] 。与此同时, 由于我国对专业型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起步比较晚,存在应用性培养不强、指导教师缺乏实践经验、 实习实践弱化等与专业型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理念 不相符的一些问题[3],故随着我国专业型硕士学位研 究生规模的快速增长,提高专业型硕士学位研究生 的培养质量已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以赛促 学,以赛促教”的教学理念倡导教师将实践与教学相 结合,可以有效弥补上述问题:在学生层面,使学生 既可以在比赛过程中实践和检验自己在课程中学到 的知识,提升自身对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又能够使 学生在比赛过程中获得和掌握一些书本上得不到的能力[4];在教师层面,能够进一步提升指导教师的实 践教学能力,转变其执教理念。可以说,“以赛促学, 以赛促教”的教学理念与专业型硕士学位研究生的 培养目标相向而行,且在当下专业型硕士学位研究 生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探索其培养模式的改革 路径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理念的价值意蕴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教学理念实现了理论知识教学与具体社会实践相结合的目标,是一种教学相长的特色教学理念 。通过“以赛促学”的方式, 可有效激励学生参加学科竞赛,使学生能够在比赛 过程中开展具体实践,一方面,应利用赛制及学生对成绩的期望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学生 在参加比赛的过程中既能不断提升自身 的探索能 力、应用能力及合作能力,也能提升自身的综合素 质。教师通过“以赛促教 ”的方式指导学生参加 比 赛,有助于在此过程中反思自己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方面的不足,并在指导比赛的过程中发现学生 的知识和素质盲区,进而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有针 对性地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 同时,在指导学 生比赛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 储备量, 从而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教学理念是当前改革专业型硕士学 位研究生教学模式的重要实践方式,对专业型硕士 学位研究生的教学具有很高的价值意义,不仅对学 生的能力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也能使教师的 教学水平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
(一) 以竞赛为载体,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在“以赛促教”理念下,教师各方面能力都能得到 很好的提升。首先,提升教师的理论应用能力。以往专 业型硕士学位研究生的教学中,教师通常以理论知识 “灌输”为主,较少涉及理论应用能力方面的培养;在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理念下,由于涉及专业型学位 硕士研究生领域的比赛大多数考查的都是学生对理 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因此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活 动中加强对学生理论应用能力的培养,这也要求教师 具备一定的理论应用能力,同时对教师的个人综合素 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其次,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 力。教师在指导学生参加比赛的过程中,会将教学场 所从课堂之上拓展到课堂之外,使教学内容更具动态 性与多样性。期间,每个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 的问题都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根据每个学生 在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这也对教 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教师努力 提升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6] 。特别是对于一些欠缺实 践经验的年轻教师来说,指导学生实践的过程本身就 是提升自身实践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最后,提升教 师的科研能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理念下搭建的 各类大赛实践案例平台能够很好地将理论研究方法 与实践案例相融合,如此不仅能提供丰富的教学内 容, 同时也能为科学研究活动提供鲜活生动的素材, 可有效促使教师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
(二) 以竞赛为手段,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首先,以竞赛为手段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 力,改变学生以往“平时不用学,期末之前背一背就 行”的懒散思想观念, 使学生实现真正的自主学习。学 生在赛程机制的激励作用下会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 充分利用课下时间自主探索学习。 同时,在比赛过程 中,学生通过与他人的比较,可以发现自身存在的知 识缺陷,进而主动学习,努力缩小这种差距[7]。其次,以 竞赛为手段可以提升学生的信息整合能力。信息整合 能力是指将各种信息进行筛选分析、优化组合和加工 利用的能力,具体包括信息筛选、信息加工和信息利 用的能力[8] 。同时,掌握详尽的与比赛相关的各类信息 对于学生来说十分重要,为此,学生要通过学校数据 库、互联网和相关书籍等渠道收集各类与比赛相关的 信息,并且从中筛选出对自己有用的信息,这样能有 效提升自己的信息整合能力。最后,以竞赛为手段可以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对于专业型硕士学位研 究生的培养应以培养其实践应用能力为主,而针对专 业型硕士学位研究生举办的比赛也都是偏实际应用 的赛事,这类赛事正好为专业型硕士学位研究生提供 了为数不多的可以将理论付诸实践的机会。另外,由 于种种原因,能让学生走出校门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 有限,因此参与学科竞赛对提升专业型硕士学位研究 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研究生阶段的比赛基本上都是需要学生组队参 加的大规模赛事,比赛的竞技性决定着参赛队伍要赛 得有特色、赛得有风格。参赛的队伍中, 组队学生来自 不同的学院、不同的专业,而为了共同的目标,这些学 生要在竞赛环境中打破专业的局限性,彼此信任、相 互协作,发挥自己的优势,期间,其展现的各项基本能 力及其在竞赛中发展和提升的创新能力[9],共同反映 了其综合素质。从整体上来讲,“以赛促学”能让学生 在理论和实践的交融中真正认识到创新不是头脑风 暴中的“点子输出”,也不是书本条条理论的输出,而 是要以事实为依据突破思维限制,实现学科知识和专 业实践的巧妙结合;“以赛促教”能让教师意识到自己 不仅应该具备多维指导学生的能力,而且要能针对专 业型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特点,胜任多场景的教学 工作。 由此可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教学理念将 “教、学、练”紧密联系起来,既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又 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性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目前, 这种创新型教学理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 认可和接受,特别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培 养创造性人才为目标”已逐渐成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的基本要求;以竞赛为手段,提升学生的综合素 质也成了高校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二、“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理念下专业型硕士学 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
(一) 构建应用性和职业性为导向的知识结构体 系,优化教学内容
为了回应学科竞赛的内容和要求,同时体现出专 业型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特点,对于专业型硕士学 位研究生的培养应格外注重提升其发现问题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在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安排方面 应以培养这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为主。首 先,教学内容要体现应用性。教师应尽可能教授学生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用到的实践技能,具体可以将书本中的理论知识通过具体的案例呈现出来,以此 映射理论知识在具体实例中的运用。与此同时,教师 还可以突破传统教材,以专业型硕士学位研究生所 参加竞赛中涉及的实践内容作为教学拓展内容,从 而帮助学生打好专业基础,有效培养学生在未来实 际工作中对于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其次,教学内容 要体现职业性。在“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理念下, 针对专业型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学校要着重设 置体现职业性的相关教学内容,使学生切身感受到 专业学科知识学习和未来工作之间的密切关联。如 此一来,便对教师的能力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 教师不仅要具有深厚的学科理论知识,以及在课上 传授专业知识的能力,还应具备指导学生实际操作 的能力,特别是要具备指导专业型硕士学位研究生 专业实习的能力。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理念下,比赛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因此,学校在为专业型硕士学位研究生制定教学计划时,不妨将教学内容与竞赛内容相结合,这也与专业型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方 向一致,可使专业型硕士学位研究生在学习理论知识 的同时,提升实际操作的能力,将参加竞赛变成一种学习活动[10]。在课程设置环节中,教师应安排三分之一 左右的专题讲座时间,通过案例分析的形式帮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关联,尤其要让学生明白课程中的哪 些章节知识能够挖掘出学科竞赛需要的内容,并引导 学生有重点地复习和巩固专业知识,真正做到将教学 与竞赛结合起来。此外,教师在教授学生学科知识的过程中应尽量多加入一些与学科竞赛相关的内容,特别是要传授相关指导竞赛的经验,激发学生对参与学科竞赛的热情,激励更多学生萌发参与比赛的想法。 另外,对于比赛过程中可能涉及的知识点,教师也要充分讲解,使教学内容春风化雨般地融进学科竞赛里,促使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二) 建立竞赛式教学模式,促进“赛—教—学”全面发展
竞赛式教学模式倡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把一部分教学内容用竞赛的方式进行呈现,以达到激 发学生兴趣和最大潜能的目的。这种教学模式能够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提升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以赛促学,以赛促教” 理念的核心内容就是通过竞赛机制促进学生学习, 该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的,并不仅仅针对参加比赛的学生,因此要想深入贯彻落实“以赛促学,以 赛促教”的教学理念,就要做到“全员皆赛”,把每一 位学生都纳入比赛机制。具体来说,教师可在班级层 面举行课堂内的小组或个人竞赛,通过比赛的激励作 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 学生的竞争意识;采用加大奖励力度的方式调动学 生的竞赛热情,同时应根据学生在日常竞赛中的名 次,赋予其相应的积分,最后将积分汇总,按照排名 给予学生相应的奖励。除了对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 给予一定的物质与精神奖励,也可以将日常竞赛中 获得的成绩与未来的评奖评优直接挂钩,以此激发 学生参与比赛的热情,促使其刻苦训练,真正落实 “以赛促学”的理念。学校层面应举办相应的赛事,为 专业型硕士学位研究生尽可能多地提供一些实际锻 炼机会,如通过举办跨学院、跨专业的比赛,有效加 强不同专业型硕士学位研究生的知识交流和信息沟 通,使学院内部形成良好的“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氛 围,同时通过组建专业团队参加更高水平的国家级 比赛,形成学校与学校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此外, 设计一套多样化的评分标准也是促进“赛—教— 学” 全面发展的关键所在,竞赛考查的是学生多方面的 能力和素质,因此,多维度评判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 合素质对于提升“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效果具有 积极意义。
(三) 优化考核方式,注重能力考核
专业型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要特别注重提升 其实践能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理念也印证了提 升知行合一的能力对于专业型硕士学位研究生的重 要性。因此,在最后的期末考核阶段, 教师同样可以采 用比赛的方式量化考核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通过比 赛,不仅可以检验学生的学科知识储备,也可以检验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具体来说,可以把符 合专业型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的专业技能操作作为考核的内容,把期末考核变成一场小型的专业技 能竞赛,尽量引入学生操作演示或汇报环节。将考试 变为操作演示也意味着学生要改变以往单纯学习书本上理论知识的方法,而是要结合自己的亲身实践在 具体动手操作过程中不断练习与反思。另外,要对专业型硕士学位研究生的毕业资格考核要求进行适当 调整,学校不应只把毕业论文作为专业型硕士学位研 究生毕业的唯一参考依据,而应将毕业论文作为专业 型硕士学位研究生毕业考核中的一部分,在毕业论文考核的基础之上把学生平时参加过的与学科相关的 竞赛成绩也作为研究生毕业资格考核的重要参考依据。将竞赛与毕业关联在一起,能极大地提升学生参加比赛的积极性。注重能力的考评方式也能够推动专业型硕士学位研究生更加贯彻其学习目标,从而带动 其实践应用能力的提升。对于专业型硕士学位研究生 来说,准备参加一场重要的学科竞赛远比简单的考试 更能检验出个人能力,由此可以看出,这种注重个人 能力的考核模式与注重专业型硕士学位研究生应用 能力的培养目标相得益彰。
(四) 开展第二课堂,拓展“赛教结合”的教学空间
高校中的第二课堂是指在教室这个第一课堂之 外进行的与第一课堂相关的教学活动。相对于第一课 堂而言,第二课堂是指具有素质教育内涵的学习实践 活动,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平台, 能够弥补专业型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欠缺, 因此要充分发挥第二课堂提升专业型硕士学位研究 生综合素质的功能,延长教学环节,丰富学生课余生 活,引导学生在知行合一中夯实专业知识,形成理论 联系实际的学习思路。由于学生社团是高校第二课堂 的重要组织机构,所以在“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理念 下,高校应在课外组建有利于增加专业型硕士学位研 究生实践训练机会的社团,定期开展有利于培养其专 业技能的各类活动,为学生创造更多理论联系实践的 机会,进而真正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目的。具 体而言,学生社团可在高校的支持下,整合资源,开展 与专业核心能力相对应且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 包括模拟演示、成果介绍、项目开发等,保证第二课堂 活动能与竞赛活动对接, 以锻炼学生的技能和素质。 在这一过程中,社团应通过奖励机制激发学生的参与 热情;教师在学生参与第二课堂实践的过程中应给予 学生充分指导,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参与环境。而学生 可以根据自身兴趣,将个人兴趣与技能学习相结合, 选择想要参与的第二课堂活动,将参与第二课堂活动 当作参与竞赛的“热身”环节,进而为参加竞赛蓄力。 概言之,在“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理念下充分发挥第 二课堂的作用,将“赛教结合”的教学空间从课堂上拓展到课堂以外,能更好地实现对专业型硕士学位研究 生专业技能培养的目标。
三、结语
对于专业型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来说,培养专业实践和实际应用能力是关键。因此,在专业型硕士学 位研究生的培养方案中少不了校外实践的环节,但 受复杂的社会情况限制,专业型硕士学位研究生外 出实训锻炼的机会往往较少。对于学生而言,在整个 比赛的过程中,其自主学习能力、信息整合能力、实 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都能得到很好 的提升;对于教师而言,其理论应用能力、实践教学 能力及科研方面的能力也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可以说“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教学理念对师生的共 同发展具有深刻的价值意蕴。总的来说,本文就如 何在“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理念下改革专业型硕士 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给出了如下建议:构建应用性 和职业性为导向的知识结构体系,优化教学内容; 建立竞赛式教学模式,促进“赛—教— 学”全面发展; 优化考核方式,注重能力考核;开展第二课堂,拓展 “赛教结合”的教学空间。最终,希望这几点建议能 为优化专业型硕士学位研究生 的培养模式提供一 点帮助,有效提升专业型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实践应 用能力。
参考文献:
[1] 2021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发布[EB/OL]. (2020-12-28)[2022-09-25].https://www.sohu.com/a/440994786_100138714.
[2]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印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 方案(2020—2025)》的通知[EB /OL].(2020- 10-01)[2022-09-25].http:// 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10/01/content_5548870.htm.
[3] 曹洁,张小玲,武文洁.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与培养模式的思考与探索[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5.36(1):60-63.
[4] 高行亮.教学比赛的宗旨是“以赛促学”[J].教学与管理,2020(13): 31-32.
[5] 巫萍.“以赛促学, 以赛促教”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探索[J].河 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3.18(4):82-83.88.
[6] 辛立秋,鲍宪军,庞金波,等. 以专业赛事促进普通高校应用型人 才培养:以东北农业大学为例[J].高等农业教育,2021(1):81-84.
[7] 周文辉,陆晓雨.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现状及改革建议: 基于研究生教育满意度调查的分析[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4(6):60- 64.
[8] 齐永智,姜奕帆.高校“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实践教学模式探析: 基于山西财经大学营销策划大赛的经验[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0. 42(S1):83-86.89.
[9] 李瑞莹,郭创乐,龚季兴.“以赛促学,赛学相长”教学模式浅析:以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为例[C]//四川劳动保障杂志出版有限公司.劳动保障研究会议论文集(十三).成都:四川劳动保障杂志出版有限公司,2021:90-91.95.
[10] 张建中. 以赛带训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应用:以抚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2.33(35):10- 13.
其他作者简介:宋亚伟(1998— ) ,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研究生教育。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1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