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加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融合力度,在全面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以及价值理念方面意义重大。为了充分落实素质教育,学校需要联合家庭力量开展多元化教学,进一步优化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工作的融合效果,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本文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融合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德育 融合策略
学校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并且有效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教师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开展德育活动就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从教学的目的和要求来看,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时除了需要教授学生基本的知识和技能,也必须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情况,着重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对此,教师在开展德育活动时需要侧重于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提升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考虑到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存在共通性,都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性,因此教师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品质。
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融合意义
首先,教师在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下开展德育工作,可以帮助教师深入认识学生,准确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小学生的身心发育不完善,对事物的理解能力不足,需要教师加以引导。教师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开展科学合理的德育活动,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心态,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健康心理状态,确保学生具有正确的发展方向。同时,教师在德育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也可以进一步改善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体现出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其次,教师在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下开展德育工作,可以进一步提升学校德育的实力,全面优化德育的效果。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德育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以有效解决传统德育方式存在的不足,确保学校的德育可以将理论和实际结合在一起,改善传统的教育方式,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另外,教师优化德育的内容和形式,可以真正发挥出德育的作用和价值,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行。为此,教师需要正确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积极采用先进科学的手段突破传统德育方式的限制,准确接收到学生的心理变化信息,根据学生的情况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有效拉近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促使学生可以向教师敞开心扉,准确说明自身存在的问题,借此优化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融合策略
(一)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
近年来,随着国民教育理念的优化,小学德育受到广泛关注。教育界对于德育工作更加重视,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升。但是部分学校在德育创新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在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投入不足,导致学校的德育没有展现出良好效果。对此,教育界应当加强对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加强新知识理念和新教学方式的宣传力度,确保各个小学和德育教师都可以充分重视自身的德育工作,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工作中的占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全面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另外,学校要适当增加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资源投入,为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创造良好的条件,保证学生可以掌握基础的心理健康知识以及排解压力的手段,及时纾解学习压力和生活压力,促进自身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二)重视实践教学,优化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实践教学是有效融合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段,也是优化两者教学效果的关键环节。教师想要充分展现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只通过理论教学的方式是不够的,还需要提升实践教学的频率,利用实践教学方式强化学生的理念并且培养学生的行为和习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教师在关注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下开展小学德育工作需要立足于实际,充分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明确学生的喜好和性格、生活环境和学习能力等因素,综合多方面因素开展具有针对性和全面性的教学活动。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体验红色文化,进而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教师带领学生到历史博物馆或者红色教育基地等机构参观,鼓励学生通过讲解和知识介绍深入了解红色文化,进一步加强自身的体验,以此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精神。另外,教师也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参与课外活动或者实践活动,保证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受到德育。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环保工作模拟、交通情况模拟等活动,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在场景模拟中体会到各行各业的工作内容以及劳动者的不易,同时让学生提前了解一些社会规则,使学生得到思想上的升华,以此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学生的学习、生活受到影响,单调枯燥的居家学习生活使得部分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失落感。为了调动学生积极的心理状态,学校举行了“你笑起来真好看”线上主题活动。学生们纷纷积极响应,认真制作、搜集生活中最美的微笑。在此时期,一张张洋溢笑容的照片,一份份饱含情感的手工作品传递了爱的温暖,为生活注入了力量,鼓励学生要以更积极向上的态度迎接生活,微笑面对生活。涂鸦是孩子的天性,低年级小朋友在班主任的带领下线上共同阅读绘本《情绪小怪兽》,并用手中的画笔跟随心情随意涂鸦,用绘画涂鸦记录一天的情绪,进而学会合理宣泄情绪。创新德育活动形式,拉近师生距离、生生距离,在有声的德育活动中悄无声息地注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心理状态。
(三)教师动员家庭力量参与心理健康教育
对于小学生来说,家庭教育产生的力量不容小觑,家庭环境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等,对于思想品质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价值。因此,教师动员家庭力量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进一步优化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目前,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部分家长工作繁忙、长辈看顾孩子的情况比较常见,但是从实际教育效果来看,长辈照看孩子可能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如长辈溺爱孩子会导致孩子行为乖张、孩子缺乏父母的陪伴也会导致双方之间感情淡漠等,这些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都会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对此,家长需要充分认识到陪伴的价值,在空闲时间积极和孩子沟通,确保自身对孩子有足够的了解。同时教师需要加强和家长之间的沟通,确保家长可以充分了解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价值,鼓励家长积极主动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积极组织座谈会、家长会等活动,确保家长全面了解学生的在校情况,同时和家长交流孩子在家里的情况,方便教师随时调整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充分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的效果。
(四)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
学校要加强小学教师队伍的建设力度,积极吸收具备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借此强化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方面的水平。目前,部分学校对于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的重视程度不足,在这方面投入的资源也比较少,因此人才队伍建设比较薄弱。为了充分落实素质教育,学校需要加强高素质人才的开发和吸收强度,进一步提升对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方面的重视程度,同时也需要让教师认识到两者之间存在的差别,有针对性地改善教学效果。另外,学校吸收人才时,需要保证其具备先进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德育知识,并且具备一定的资质,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充分达成教学目的。与此同时,学校可以通过培训的方式,确保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的教师可以接触到先进的知识和教学理念,创新教师的知识体系和知识内容结构,优化教学效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教育理念的优化提升,小学德育方面也在不断进行改革,教师更加注重在开展小学德育的过程中融入更多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内容,确保学生可以在吸收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升知识的运用能力,借此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充分保证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成海林.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策略探究[J].新课程,2021(22):224.
[2]武占全.试论小学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路径[J].考试与评价,2021(01):90.
[3]沈建庭.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策略探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0(36):157-158.
[4]季琴.浅析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J].科普童话,2019(40):141.
[5]李桂源.小学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策略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8(37):70-7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1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