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基于分层递进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论文

发布时间:2023-08-09 09:38:56 文章来源: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学生进入初中后会在学习能力、学习效率方面出现明显差异,在单一班级授课制下,易出现学生学习进度、学习成绩差异大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从学习目标、过程指导、问题解决、学习评价等方面进行分层,让所有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实现进步和提高。本文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对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分层递进教学进行阐述,以供广大初中数学教师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递进,课堂实践

  分层教学理念早已有之。近年来,很多教师也在或多或少地尝试分层教学这一教学组织形式,但未能系统使用,大多根据自己理解来酌情使用,教学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分层教学应以学生已有的经验、认知水平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启发式教学和因材施教,从而建设更加高效的课堂。

  一、合理进行学生分层

  合理分层是开展分层递进教学的大前提。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层时,应立足于这样的观念:任何学生都有能力学习和理解教学内容,教师要做的是根据学生的特点为其提供与其能力相符的学习条件,并使用与其性格相符的教学方法。在分层时,教师一方面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成绩,另一方面要考虑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态度。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三个层级:学习成绩较好,解题方法灵活,能独立完成作业的优等生;学习成绩中等,努力认真但拓展能力不足的中等生;学习成绩较差,但态度端正的后进生。

  在分层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学生的分层并不是固定的,而是要在教学过程中让有进步的学生可以升级,退步的学生则降级;(2)在分层递进教学中,各层次的教学目标必须保证学生通过努力就能达到,要让学生产生自信心、成就感;(3)教师要通过即时评价手段鼓励学生,多鼓励、少指责,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基于分层递进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1.层次化的教学目标

  分层递进教学要求教师根据学生所在的层次为其制定适宜的学习目标,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向着自己的方向努力,在达到本层次学习目标后,再去争取达到更高层次的学习目标。在制定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时,教师要注意:一是要满足新课改要求,这也是制定教学目标的大前提;二是要重视学生的自身特点,保障学生的个性发展与进步。

  例如,在“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分层设计这样的教学目标:(1)对于优等生,要求其掌握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中的体现与应用;(2)针对中等生,要求其发现二次函数的性质、特点;(3)针对后进生,要求其学会绘制二次函数图像,比较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不同之处。通过制定这样的教学目标,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进步的方向,从而努力完成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

  2.层次化的教学引入

  教学引入是一节课的先导环节,教学引入的质量决定了学生能否快速地进入到学习情境中。在教学引入环节,很多教师倾向于以问题导入新课,而如何设置问题则大有学问。运用分层递进教学,教学引入要兼顾不同层次学生,设计多样化的问题。

  例如,在“分式的基本性质”教学中,本节课的知识点承接六年级课程“分式的性质”,有温故而知新的效果,教师可以在教学引入环节展示三个不同的分式,并提出问题:

  “这三个分式的结果相等吗?”这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能调动所有学生参与到课堂中。

  “这些分式为什么相等?”这是一个进阶问题,需要学生用语言阐述约分知识,可以培养中等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

  “约分的依据是什么?”这是一个提升类问题,难度较高,要求学生对之前所学的分数基本性质进行回顾、总结,还需要从数学和语言文字两个方面来准确阐述分数的基本性质,解释出重点部分,能培养优等生严谨的数学表达能力。

  通过这样分层次的引入,不同层次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也有聆听其他学生回答更高难度问题的机会,所有学生都有参与的可能和表现自我的舞台。

  3.层次化的因材施教

  在分层递进教学中,层次化的因材施教是关键环节。教师要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学到知识。例如,在讲解概念和例题时,可以适当变化说法,转换思路,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消化知识;在课堂提问中,根据所提问题的难易程度让不同层次学生都有回答的机会,让优等生回答开放性强的问题,让后进生回答基础性问题;在练习时,为不同层次学生布置不同难度的练习任务,让每个学生都能实现全面发展。

  以“平方差公式与完全平方公式”教学为例,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就已经学习了整式的乘法运算,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因此可以让后进生回答以下问题:

基于分层递进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论文

  在后进生计算出问题的答案后,再让中等生或优等生思考问题:“你能总结出乘法公式的特点吗?”这样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被调动起来,能够保持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又如,在“多姿多彩的图形”教学中,利用生活中的图形进行教学:这些图片对应哪些立体图形?

  简单的问题交给后进生,调动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然后,教师讲解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的概念,并让中等生回答问题,巩固中等生的基础知识。最后,再让优等生凭借空间想象力拆开立体图形并画出,培养优等生抽象思维能力,引出“三视图”的知识点。

  在这样的教学中,不同层次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都能有所收获、有所提升,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学生更有信心,课堂氛围也比较活跃。

  4.层次化的作业练习

  课堂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锻炼技能、挖掘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渠道,也是教师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重要途径,课堂练习环节的选题非常重要。教师选择的练习题也要做到难度分层,层层递进。

  在学习“分式的基本性质”后,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作业练习题:

基于分层递进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论文

  第一题是基础题,利用分式基本性质对一个分子和分母都是单项式的分数进行简化,起点低,适合后进生;第二、三、四题则难度依次上升,其中第二题中的分子和分母都是多项式的分式化简,学生必须准确运用因式分解知识点去分解分子和分母;第三题在第二题的基础上增加了符号易错点,难度又上了一个台阶;第四题则要求利用分组分解方法对分子进行因式分解,锻炼学生整合运用所学知识点的能力。

  这四个问题难度递增,从教学实践来看,几乎所有学生都能轻松完成第一题,但也有个别学生因粗心大意而出错,如漏写字母。第二、三题难度增加,教师要重点关注后进生,帮助其理清解题步骤,把解题思路一步步落实到纸上。通过细致引导,不难发现,即使是后进生也能跟上教师思路,他们往往用自己的努力带给教师意想不到的惊喜。第四题难度较大,可以让优等生来回答,学生可能在初见题目时觉得比较生疏,此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联想之前学过的知识点,让他们自主发现解题思路。

  5.层次化的评价策略

  教学评价应以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过程为基础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科学评价,可以以学生平时成绩为基线纵向对比学生每一次月考进步,了解学生的成绩变化,鼓励学生坚持不懈、努力学习,通过评价增强学生自信心,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

  例如,在学完“因式分解”后,因式分解方法多种多样,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熟练掌握所有的因式分解方法,教师应认识到这一客观问题,在课堂结束后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有的学生基础较差,只能掌握提取公因式这一方法,教师也要进行鼓励,引导其再接再厉;也有的学生基础扎实,此时可鼓励其掌握所有因式分解方法。通过分层评价,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能保证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让全体学生爱上数学课。

  三、分层递进策略的实施效果与再思考

  在采取分层递进的教学方法后,笔者对执教班级月考成绩进行了记录,发现班级平均成绩在接下来的三个月内都在持续上升,最明显的变化是后进生的学习成绩提升明显。在以往,制约班级平均成绩的往往是后进生成绩过低,而采取分层递进教学法后,后进生的课堂表现、考试成绩都进步明显,这直接促进了班级平均成绩的提升。优等生和中等生也进步明显,所有学生都在原有基础水平上有所提高,彰显出该教学方法的良好作用。

  同时,在基于课堂观察表的评课中,教师、专家也对分层递进教学方法实施效果给予了肯定,认为该教学模式能较好地服务不同层次学生,让不同水平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动起来。

  最后,笔者也总结了进一步改进的做法,主要是以下四点:一是在学生分层方面要更细致一些,不但要基于前测进行分层,还要通过后测检验分层结果;二是每一节课的学生分层应不同,不能一直让部分学生“当”后进生,也要让他们体验到进步的成就感,避免挫伤他们的积极性;三是要对学生课堂表现进行及时反馈,让学生根据教师点评不断改进自身,也让学生的努力得到教师的回应与认可,这样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四是多关心学生状态,听取学生意见。例如,让学生写学习日记,记录在学习前遇到的困难、在学习后解决困难的情况等。教师在了解不同层次学生面对的问题后,能更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计划,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采取分层递进教学法,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对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思维模式等均具有促进作用。教师应立足学情,合理分层,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让各个水平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参考文献

  [1]仝玉婷,胡华,郑太年.课程改革进程中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变与不变—基于上海市2006年和2016年优质公开课的视频研究[J].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1,9(3):107-119.

  [2]张东.例谈初中数学课时教学目标表述中的问题与改进[J].数学通报,2020(3):28-30,60.

  [3]徐冉冉,裘晓丽,姚一玲,等.基于教师—研究者伙伴关系的初中数学教学改进—以“一次函数”“问题提出教学”为例[J].数学教育学报,2021,30(1):25-31.

  [4]李秀文.初中数学教学中思想与方法的渗透—评《数学教育研究方法论》[J].中国教育学刊,2021(12):39.

  [5]刘俊甫.内容、对象与方法:初中数学教学层次化设计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26):53-55.

  [6]刘召生.初中数学“温暖”课堂教学的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8(34):56-5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106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