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有效性的探索与实践论文

发布时间:2023-08-08 15:02:3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双减”政策要求减轻学生的课业压力,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立足“双减”背景,以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为例, 从课堂教学设计入手,剖析传统课堂中语文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探究在“减负减压”的同时,教师应当如何确保学生的学习效 率,帮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锻炼学习能力、形成学科素养。

  [关键词] :双减,初中语文,教学设计,策略

  2021 年 7 月 24 日,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 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双减”政策的颁布是对新时代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更是对一线教师提出的新挑战。 结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来看,在“课程目标”中新增了核心素养,即文化自信、语言自信、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四个方面; 在“课程实施”中,新增了教学研究 和教师培训。此外,还提出了“梳理与探究”的目标要求,这要求加强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的引导,也增强了对学生学习内驱力的重视。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实施者,要积极响应、落实政策要求,不断提升自身职业素养, 立足实际,切实关注学生的综合能力与核心素养的培养,及时革新语文课堂的教学模式与手段,为学生学好语文、提升能力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

 
  一、传统课堂中初中语文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观念落后

  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缺乏有效教学的概念。有效教学是提升教学 效率的必要因素,使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都能跟上教学的进度,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然而,教学观念的落后导致 教学效果低下。教师的理念和方法落后,没有行之有效的策略和科学合理 的课堂设计,教学进度和效率都难以 得到提升。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人民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手段,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始终保持学习的态度和发展的观念,并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着眼未来,培养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的 先进人才。

  (二)过度依赖教材

  教材是课程的基础,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载体。但它并不是教学的全部,部分教师对教材的使用存在误区,一味地照本宣科,这不仅不能提 升教学效率,还有可能扼杀学生的发 展潜能。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始终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深入研究、 理解、运用教材,立足于学生的能力 发展,充分挖掘教材中丰富的教学资 源,并对其进行广泛延伸,而不是完全局限于教材内容。但是在当前的教 学中,仍然有不少教师过度依赖教材, 不重视学生的学情实际。在设计课堂教学时,部分教师对教学的延伸十分 有限,无论是 PPT 课件的内容制作, 还是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都只针对 本堂课所学习的课文,让学生对课文进行反复研读,缺乏系统观念,没有 将课文中所运用的分析方式和阅读技 巧等链接到更多的场景中,更没有进 行课外知识的补充,学生的思考范畴 都被囿于特定的课文篇章。教材是教 学的依托,而且考试的范围也依据教 材内容命制,因此很多教师出于应试的考虑,很少在课堂上分享一些课外 知识,而是以应试内容为主,这些课 外知识虽然不会直接出现在考卷上, 却能在学生能力培养与思维训练的过 程中发挥深刻的作用。把课堂当作学 习知识的场所,而不是完成任务,才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意愿, 让学生更容易接受语文学科的学习, 甚至主动地思考问题,以积极的心态 进行语文学习,当在学习中遇到困难 时,学生也会愿意通过不懈努力去克 服,而不是应付了事。

  (三)过于重视学习结果

  长期以来,教师主要通过考试成 绩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而这 种评价方式其实失之偏颇。初中阶段 的学生身心快速发展,正处于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的时期,独立意识逐步增 强、自尊心不断增强,对问题也有了 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同时渴望得到认 同。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和 行为,在教育教学中以肯定和鼓励为 主,并将初中生强烈的自我意识引导 到课堂教学活动之中,在学习过程中 鼓励学生表达看法,将学生活跃的思 维引到学习内容上来。教师要重视学 生的每一个学习阶段,关注学生在每 一堂课上的进步与表现,以发展的眼 光看待学生的成长,而不是用一场考 试来评定学生能力的高低,更不能把 教学的目的等同于对分数的要求。

  初中生对许多事物都充满好奇心, 同时他们自身也具备着多种可能性, 如果仅凭考试成绩这一维度评价学生, 则既是对学生发展可能性的扼杀,也 会打击学生思考、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初中阶段,教师在教学中要充 分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积极 性,引导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才会学有所获、学有所成。
 
  二、“双减”政策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有效性的实现途径

  (一) 转变课堂教学观念,调整优化教学模式

  “双减”政策的提出,对我国的教育事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使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摒弃从前的“题海战 术”,更加重视教学设计的质量,力求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帮助学生真正实现能力与思维的提升。因此,从某种程度 上,“双减”政策是减轻了学生的压力,却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教师而言,既要对作业进行精简,避免机械重复性的作业消耗学生 的学习热情,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负面影响,同时,教师还要把握有限的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确保学生在“减负”的同时能“增效”,既学好知识,又提升能力。因此,教师必须想方设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要有效利用课堂教学的时间,在有限的 45 分钟内,最大限度地调动 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学生沉浸在课 堂教学的氛围中,跟随教师的节奏、 思考课堂中提出的问题、表达自己的 看法,甚至能够发现新的问题并进行 探索。为此,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的教 学方法,更新教学观念,用先进的、 现代化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水平。比 如,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思考和 表达,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的能 力。通过补充作者的资料与文章创作 的历史背景,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并且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课外知识, 通过提升知识广度来拓宽思维,提升 学生的认知水平,促进学生的发展。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九年级语文 下册第三单元第十二课《词四首》时, 学习《破阵子 ·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之》这首词时,为了让学生体会词人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心 境,教师可以事先整理辛弃疾的生平, 尤其是关于辛弃疾早年的抗金经历, 让学生充分理解词人的抱负和爱国情 感,再带着这种理解重新研读这首词, 获得更加深刻的体会。教师还可以通 过问答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比如, 向学生提问:“词人为什么会‘醉’? 词人醉后‘看剑’和‘梦回吹角连营’ 又体现了什么?”让学生通过自己的 独立思考进行回答:“词人由于怀才不 遇、报国无门,所以才会借酒浇愁。 醉后的行为体现了词人强烈的杀敌报 国、驰骋疆场的愿望。”接着,教师又 可以继续就这首词的下半阕进行提问: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营造出了怎样的氛围? ‘沙场秋点兵’ 一句中‘秋’之一字又具有怎样的表 现效果?”学生经品读后则可以给出 答案:“该句营造了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气氛。‘秋’字既点明了 战争爆发的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通过一连串的问答, 引导学生不断对这首词进行研读与品味,围绕整首词的内容反复深入思考, 读熟读透,充分领会词人蕴藏于作品中的深厚情感。这样的问答也能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专注度,让学生把注意力始终放在本堂课所学习的文本中,保持高度专注,提升教学效率。

  (二) 设计趣味教学环节,调动自主学习意识

  趣味性的教学活动能够调节课堂氛围,帮助学生缓解学习中的疲惫感, 重新调适学习情绪和节奏。学生很难时时刻刻都保持高效率的学习状态, 尤其是在教师的教学模式一成不变的情况下,他们就更容易感到疲惫和倦怠,这时,如果教师能够设计一些趣味性的活动,就能够重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提升教学效率。比如, 教师可以播放一些与课堂内容相关又有趣的影片或音乐,又或是讲述一些与所学课文有关的小故事,除此之外, 设计一些小游戏,调动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动起来,也能缓解学生精神上的疲乏感,让学生重新打起精神继续学习。

  趣味性的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既要具有趣味性,能够帮助学生愉悦身心,又要兼具教学性,能够同课堂内容有所关联,帮助学生理解、 掌握知识。如果忽略趣味性,就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难以起到放松身心的效果。如果忽略了教学性,那么 就可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课堂以外的地方,背离了教学活动的目的。因 此,教师要做好兼顾,切实做好课堂各个环节的安排,并且能够巧妙抓住 最佳的切入契机,嵌入趣味环节,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让学生在愉悦放松的状态下学好语文。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九课《从百草园到三 味书屋》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音乐《童年的小摇车》,在聆听音乐时, 学生能够放松身心,愉悦精神,同时, 这首音乐又能引发学生对童年生活的回忆,进而与写下童年往事的鲁迅先生形成一定的共情,产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在学习到其中“三味书屋” 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发问:“课 文中所提到的私塾先生给大家留下了什么样的深刻印象?用自己的话语来 描述一下。”学生通过研读课文相关语句后,对私塾先生的特点进行描述, 如“和蔼”“高而瘦”“须发都花白了, 还戴着大眼镜”“极方正,质朴,博学”等。接着教师就可以请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模仿私塾先生读书的样子,注意神态和动作要贴近人物形象。 在模仿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进一步揣摩人物形象,而模仿的活动又具备一 定的趣味性,能够充分锻炼学生当众表演的勇气和胆量,对课堂氛围也能起到一定的活跃作用。

  (三) 重视课堂阅读时间,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课标中明确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在阅读方面需要掌握的能力。就初中阶段(7-9 年纪)而言,提出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 朗读。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 500 字。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 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 人生的有益启示。能对作品中感人的 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等。其实,语文学科的学习离不开自主阅读,要想培养和发展语文学 科素养,学生就必须进行长期的、大量的阅读,一方面积累阅读经验,提升语感和识字量,另一方面也能培养 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在使其在阅读文章过程中提升自身的理解与分析 能力。部分刚进入初中的学生,难以 适应多门功课的课业压力, 自身的学习节奏也被打乱,导致学习效率低下, 学习成绩下降,甚至对学习失去兴趣 和主动性。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适应 初中生活、养成学习习惯,运用一些学习技巧提升教学效率。语文作为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开始接触的学科,学生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能够适应综合性的教学活动。而将语 文的学习效率提升后,学生也能获得 更多的时间去适应其他学科,从而实 现多科目全面发展。

  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 自明,阅读包括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给予学生充足 的时间阅读课文,加深对课文文本的 理解深度和熟悉程度,调动学生的课 堂参与积极性,让学生快速跟上教师 的授课进度,与教师一起分析课文、 同步思考,而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 教师所提出的结论或观点。作为教师, 要在课堂上设计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 的环节,并且采取多种多样的阅读形 式,让学生将课堂阅读的时间充分运 用起来,提高对文本的感知能力和敏 锐度,从而实现阅读能力与语文学科 素养的提升。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八年级语 文上册第五单元第十课《中国石拱 桥》时,教师先进行生字教学,帮助 学生扫清生字词障碍,基本认识“弧 形”“长虹饮涧”等词的含义与读音, 然后就可以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 让学生在阅读时注意思考本篇课文所 介绍的对象是什么,课文又表现了说 明对象的哪些特点。教师可以提醒学 生在默读课文时需要注意哪些要领, 如何提升默读的效率,还可以让学生 注意在阅读时时刻画记重点语句,尤 其是直接介绍石拱桥特点的重点语句, 用笔进行画记可以便于之后在分析课 文中石拱桥各个特点时能够更快地找 到相应语句。另外,在初读课文时, 如果遇到不认识或不熟悉的字词,教 师也可以让学生先将其标注出来,比 如,对其进行圈画,等读完整篇文章 后再联系上下文进行词义的猜测,或 者是查阅字典,避免因为不认识一个 字词而阻碍整篇文章的阅读,造成一叶障目的后果。通过这样的提醒与指 点,教师就能帮助学生找到科学的阅 读方法,不断提升阅读能力。在对课 文做进一步研读与分析时,教师还可 以让学生一边总结石拱桥的特点,如 “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等,一边找出课文中对应的说明语句, 并对这些语句进行朗读,再次品读关 键语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多种阅 读方法结合,能够引导学生对课文的 理解由浅到深,逐渐加深,符合认知 规律,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 度,让学生领会不同阅读方法的技巧, 充分提升阅读水平。

\

 
  三、结语

  “双减”政策的颁布与实施,对于 实现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和身心健康发 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也为教师在教 学方法、教学模式改进方面指明了方 向。自“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初中 生的学习压力和学业压力得到了有效 缓解。因此,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更要积极落实“双减” 政策的要求,认真研究《义务教育语 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做到在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沉重的课业负 担的同时,确保减量、提质、增效, 打造高效课堂,真正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常春 .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研究—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堂 激活探析》[J]. 语文建设 ,2022(5):81.

  [2] 唐红松 . 给初中语文课堂做 个“减法”[J]. 中国教育学刊 ,2020 (12):103.

  [3] 张福林 . 初中语文教学中核心 素养培养的策略探究 [J]. 中国教育学 刊 ,2019(S2):40-4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104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