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用鲜活的语言点亮语文课堂论文

发布时间:2023-08-02 13:51:0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教师的教学语言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培养学生能力并使学生得到情感熏陶而精心设计的一种专业语言。教学语言是语文教 学的灵魂,所以每一位中学语文教师都应该尽力提升自己在语言方面的能力,从而使语文课堂充满魅力。本文将列举教学过程中 的一些实例,从亲和力、启发性和创造力三方面来谈如何鲜活语文教学语言。

  [关键词] 语文,教学语言,亲和力,启发性,创造力,趣味性

  教学语言是教师根据学情而对教学文本的进一步加工。它既要具有书面语言的端庄,也要具有口头语言的通俗;它既要有深刻的文化力量,也 要明白晓畅易于接受。对于学生来说, 它具有不可取代的开启心智、传递信息、交流情感的巨大作用,是教育性、 艺术性、科学性的集中体现。《学记》 对教师的教学语言有过极为精彩的论 述:“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 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 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在现代 教育中,如果要做到教学语言“约而 达,微而臧,罕譬而喻”,确实是很高 的要求,如果对教育对象、教学规律不了然于胸,是难以实现的。苏霍姆 林斯基说过:“教师‘说’的能力的强 弱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 力劳动的功率。”可见,教师的教学语言水平如何直接关系到教学工作的效果。

  语文教学更是如此。语文本身就是一门引导学生学习语言的学科,让 学生在学习中去品味、掌握语言,并 能够熟练地使用语言是语文这门学科 的首要任务。作为语文教师,要提高 课堂教学效率,要追求课堂教学收益 的最大化,就要想方设法选择新鲜活泼的课堂语言,使学生的听觉处于兴 奋状态,从而以强势信息促进学生思 维的高速运转。要想使教师课堂教学 语言鲜活起来,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情。 本文依据实例从三方面进行阐述。

  一、语言充满亲和力,让学生愿意听

  新课程改革要求:“课堂上教师的语言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现实需求和心 理特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初中 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喜欢表现自我, 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课堂教学中, 教师语言的亲和力就是使学生感到亲 近随和,让学生在幸福愉悦中体会学 习的轻松和快乐,让学生在关爱呵护 之中感受教师的慈爱可敬。教师语言 中渗透的对学生的尊重、关注和鼓励, 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并让他们 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著名教师洪宗礼在《皇帝的新装》 的教学课堂上,用灵动而精彩的语言 再现了文学作品中的经典形象,带领 在座的学生走进了奇幻的童话世界。 “谁能说说,童话的结尾为什么让一个 孩子来戳穿骗局?”不一会儿,一个 坐在角落的学生突然举起了手:“我 想,我想……”可话刚出口却被卡住了。“不要紧张,慢慢讲。”洪老师 温柔地看着他并鼓励道。“我想,我 想……”可孩子的思绪还是中断的。 安静的教室里仿佛有轻轻的笑声,男 孩敏感地涨红了脸,他似乎听出了嘲 讽,变得不安起来。洪老师没有放弃, 继续鼓励道:“不要怕,说错了不要 紧。刚才,肯定有什么从你的脑中闪 过,可你并没有抓住它,它溜了。你 坐下来再仔细想想。”教室里静极了, 大家都在等待着,一分钟后,洪老师 温和的笑容、亲切的话语终于使男孩 大胆地再次站了起来,并且完整而流 利地回答了刚才的问题。洪老师的语 言充满了喜悦:“嘿,你真把那一闪而 过的东西抓回来了,而且说得更清楚、 完整了!你是一个有勇气、有韧性的 孩子,祝贺你!”洪老师用具有亲和 力的语言和善意的目光打开了学生的 心扉。他善于把握教学时机,善于把 握学生的情绪和心理变化,用爱营造 出一种和谐、温暖、友好的课堂氛围。 学生在这样的课堂里会感到轻松自在、 无拘无束,学习效率自然很高。

\

 
  二、语言具有启发性,让学生主动说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孔子的这句话强调点拨要抓住契机。 抓住契机,并用充满启发性的语言施 以自然的引导,为学生的思维搭建跳 板,从而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深入钻 研的热情,碰撞出课堂的火花,有力 推进教学活动的开展。

  我校的王韩老师教学毕淑敏的议 论性散文《精神的三间小屋》,谈到 最后一段“当我们把自己的精神小屋 建筑得美观结实、储物丰富之后,不 妨扩大疆域,增修新舍,矗立我们的 精神大厦”时,提问全班:“你想在 精神大厦里安放些什么呢?”几分钟 后,王老师请一位女生回答,这位学 生站起来,显得有些紧张,低着头沉 默不答。王老师亲切地说:“一时想 不到没关系,但是得答应老师,认真 思考,待会儿想到了再回答,好吗?” 女生羞涩地点头。王老师请她坐下并 微笑地对全班说:“如果稍后这位同学 把她想到的与我们分享,那她就是说 到做到,那就表明她的精神大厦里已 经安放了一样宝贵的东西—”有学 生回答道:“诚信!”经过王老师的启 发,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孩子们争 相举手回答,诚实、善良、谦逊、勇 敢等品质,先后被安放进精神的大厦。 更让观者惊喜的是, 那位沉默不语的 学生也举起了手,并且说出把“坚持” 安放进“三间小屋”,此时,老师和学 生们都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在肖培东老师《一棵小桃树》的教学课堂上,“如果作者贾平凹先生只能给小桃树写一个字,你觉得应该是哪个字呢”问题抛出,有个女生羞涩 地说:“嗯,我没有想好。”这样的情 境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又何尝没有出 现过?有些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缺 少表达的欲望和能力,让课堂陷入了 短暂的“尴尬”之中。其实,言语表 达是人的天性,也是人的最本质的需 要。这位羞涩的女生拒绝回答的原因 是她缺乏语文学科的一些素养,而这 些素养正是生成“言语”欲求、“言 语”内容及“言语”品格、境界的 关键要素。于是,肖老师因势利导:“哦,你还没想好,就你这句话,就在 你说的‘我没有想好’这句话里找一 个字,联系课文,去说说。”肖老师 迅速搭建了思维的跳板,女生果断地 选择了“好”字。“因为小桃树有很多困难,挺过去了,嗯,那就是挺好 的!”女生笑着解释。后来,肖培东 老师在课堂反思中说道:“那时,我不应该忙于小结,只要再顺着她的话问下去,或许能淘洗出更有质感的‘挺’ 字!一个‘挺’字很直观地写出了小桃树的精神气质,会让女生原本犹豫摇晃的身影更挺拔!”面对“我没有想好的回答,”很多教师可能会选择放过,但是肖老师说,“我不能让‘我没有想好’的女生就这样苍白地坐下, 我要帮助她采撷阳光”。肖老师不仅关 注课堂本身的启发,更关注对学生自信 和成就感的建立。在肖老师的课堂上, 这位女生何尝不是那棵小桃树呢?挺过 了暗夜的风雨,看到了黎明的曙光!

  三、语言富有创造力,让学生善思考

  语文教材出现在学生眼前的仅仅是一行行抽象的文字,无法在学生头 脑中自动形成生动的画面。这样,也 就很难进入作者所创设的情境中,不 仅难以理解作品的意蕴,更无法欣赏 文学作品带来的乐趣。所以语文教师 一定要想办法把文本语言转换成学生 最喜欢的表达方式,通过增强文本的 现实感、时代感以拉近文本与学生的 距离,让文本变成可亲可近的信息。

  黑龙江的刘术凤老师在讲授《热爱生命》一课时,就善于抓住关键语 句,通过饱含着作家情感和心血的文 字,潜移默化地培养、塑造学生的情 感、态度和价值观。帮助他们体察对 世界的感受和对生活的体验,从而认 识生命的价值。在结束语中,刘老师 这样说:“如果我们把人生比作一枚 硬币的话,生与死就是这枚硬币的两 面。我们无法改变它所具有的两面性, 但我们可以通过自己对待生命的态度 而使得属于自己的这枚硬币更具含金量!让我们在有限的生命里,用微笑 对待每一天,用勤奋对待每一份工作, 用坦诚对待每一个人,用平和对待自 己,把欢乐和慰藉带给大家—生命 会因此更加美丽!”这番语言使用了 生动的比喻,形象而感性地揭示了抽 象的生命真谛。学生的生命意识一旦被唤醒,就能和作者的心灵互相沟通, 和课文内容发生共鸣。

  语文教师幽默风趣的语言,也是创造力的一种体现。幽默的语言能化 解学生在学习中的紧张和焦虑,让学 生感受语文世界的美妙。苏联教育家 维特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 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睿智,使整个 教学顿时生辉,并能创造出一种有利 于学生学习的轻松愉快的气氛。让学 生在这种气氛中去理解、接受和记忆 新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借助幽 默的语言去创造有利于师生情感沟通 的课堂气氛。而充满趣味的课堂就可 以调动学生情绪,激活课堂气氛,让 学生轻松愉悦地学习。

  综上所述,教师要想呈现最优质 的课堂,提高教学的效果,不妨在语 言的“鲜活”上多下些功夫,多增强 自己的课堂语言的亲和力、启发性和 创造力。语文教师要想让学生置身于 高文化含量的语言环境之中,在平日 里就要善于用知识的清泉滋养自己, 用书本的清香浸润自己,在文字的熏 陶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做一 个描述事物流光溢彩、阐述道理透辟 深刻的语文教师。

\

 
  参考文献:

  [1] 于漪 . 闪耀教学语言的光辉 [J].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9(11).

  [2] 肖远骑 . 站在讲台上,我就 是“语文”[J].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10(11).

  [3] 章婷 . 涵养三种素质 助力语 文课堂 [J]. 初中语文教与学,2020(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065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