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词汇是小学英语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学习与思维发展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通过单元主题将零散的词汇加以组织,使之系统化、可视化,对于学生习得词汇有积极意义。本文从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角度出发探究单元主题下的词汇附带习得,包括词汇附带习得的影响因素和技巧,希望能够为教师促进学生词汇习得以及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小学英语;单元主题;词汇附带习得;思维品质
一、引言
构成语言形式的三要素是语音、词汇和语法,词汇是语言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著名语言学家Wilkins曾指出,没有语法,人们能表达的事物寥寥无几,而如果没有词汇则寸步难行(Wilkins,1972)。当学生掌握了足够数量的词汇时,在此基础上才能进行表达。
但是对小学生来说,理解和运用词汇仍存在难度。对教师来说探索有效的词汇教学方法也迫在眉睫。词汇附带习得通过无意识的方式让学生习得词汇,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语言学习与思维发展是相辅相成的。鉴于此,本文从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角度出发探究单元主题下的词汇附带习得,以期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探索一种有效的词汇教学方法。
二、概念界定
(一)单元主题词汇
单元主题词汇是指围绕单元话题的词语集,包括主题单词、主题词块(短语、句式),是单元的核心词汇,也是单元词汇教学的重点(冒晓飞,2013)。陈则航、王蔷认为围绕主题意义进行词汇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强调语篇在词汇教学中的重要性(陈则航、王蔷,2010)。围绕单元主题将分散的单词形成一张网络,随着学习的深入,词汇网络也会继续扩大丰富。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系统化地学习,也有利于对词汇的有效提取和熟练运用。
(二)词汇附带习得
Laufer、Hulstijn对词汇附带习得的定义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她认为词汇附带习得和有意学习是相对而言的,词汇附带习得是指学习者在进行其他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如阅读理解、写作练习等),虽然注意力并没有在单词上,但是附带习得了单词(Laufer、Hulstijn,2001)。Joe在文章中也提到,在词汇附带习得过程中,学习者并不是将注意力放在词汇本身上,而是集中在上下文的意义理解上。并且Joe通过实验研究表明,在没有明确关注词汇的情况下,学习者进行阅读和回忆的任务能够促进词汇习得(Joe,1998)。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事先不告诉学生词汇学习目标,而是通过阅读、写作、听说等形式让学生附带习得词汇。
三、词汇附带习得的影响因素
(一)投入量
Laufer和Hulstijn在2001年提出了“投入量假设”(Involvement Load Hypothesis)。“投入量”是指学习者针对不同任务所付出的努力。包括三种心理状态:需要(need)、搜寻(search)、评估(evaluation)。“需要”是指学习者学习动机方面的因素;“搜寻”是指学习者借助一定的手段去寻找陌生词汇的意思或寻找表达某个概念的二语词汇;“评估”涉及单词之间或同一单词的分析和比较,以判定该单词是否符合语境(Laufer、Hulstijn,2001)。Laufer等人设计了三种任务:“阅读理解”“阅读理解+填空”以及“用目标词写作”。实验结果显示,“用目标词写作”投入量最大,因此词汇附带习得效果最明显,而“阅读理解”“阅读理解+填空”任务中,词汇附带习得效果最差。国内学者的一些研究也验证了Laufer和Hulstijn的投入量假设,即投入量越高,词汇附带习得效果越明显。盖淑华通过对某校57名二年级英语专业学生进行实验发现,阅读后复述比阅读后回答问题词汇习得效果更好(盖淑华,2003)。学生在不同任务中的投入量对词汇的附带习得有一定的影响。投入量越大的任务,词汇附带习得效果越好。这些研究也为英语教学提供了新思路。
(二)注释方式
对文本中生词的注释方式也会影响学生的词汇附带习得。一般来说有多项注释和单项注释两种。单项注释就是直接给出生词的意思。而多项注释是针对单项注释而言的,是指在对生词进行注释时,并不是直接给出生词的意思,而是通过提供多个选项让学生选择生词的最佳意思。Nagata通过运用计算机程序,对26名修读日语的学生进行研究发现多项注释比单项注释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阅读理解(Nagata,1999)。曹佳学、宋娇对比了三种不同注释方式对词汇附带习得的影响,发现采用两个英文注释选其一的方式比单给出一个中文或英文注释学生学习效果更好(曹佳学、宋娇,2014)。结合投入量假设也可以得知,多项注释需要学习者投入更多的注意力,认知加工水平更深,对词汇的习得效果也会更好。
(三)话题的熟悉度
话题的熟悉度是指学习者对学习材料所属话题的熟悉度。对话题的熟悉度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生活经历、社会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李艳通过实验证实,学生对话题越熟悉,词汇习得的效果就越好(李艳,2020)。Pulido的实验也证明了话题熟悉度越高,词汇的附带习得相对多一些,保持效果也较高(Pulido,2003)。
对小学生来说,话题的熟悉度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它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和对话题的参与度。
(四)词汇出现的频率
Carolyn通过改变阅读材料中单词的频率,对222名六年级学生进行实验发现,增加词频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具有显著作用(Carolyn,1974)。虽然词汇复现率对词汇附带习得具有积极意义,但是对于词汇的复现频率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研究结果。
张宪通过研究发现,当词汇复现率在4次以上时,习得词汇的概率增加(张宪,2009)。Eckerth等人的实验显示,词汇复现5次时学习效果最好(Eckerth、Tavakoli,2012)。Waring则认为要习得目标词至少需要18次的接触(Waring、Takaki,2003)。
虽然对词汇复现的频率的研究尚未有定论,但是词汇复现对于小学生的词汇习得有重要作用。当学生不断接收到单词的刺激时,习得词汇也会变得较为容易。
(五)输入方式
在二语习得领域中,输入是学习者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所接收到的信息。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和外界环境交互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因此,教师在进行语言输入时要采取多模态输入方式,通过不同形式呈现目标语,调动学生的多项感官进行学习。
模态指人类通过感官(如视觉、听觉等)跟外部环境(如人、机器、物件、动物等)之间的互动方式(顾曰国,2007)。单模态输入是只通过一种方式进行输入,如单一的文本、音频等形式。而多模态输入是指通过文本、实物、视频、音频等方式,调动多个感官如视觉、听觉、触觉等呈现信息。学习者通过多种方式加工信息,有利于习得词汇。连秀萍、黄鹉飞的实验研究发现,文字+声音+图像结合的输入方式最有利于学生的词汇附带习得和保持(连秀萍、黄鹉飞,2010)。左琛的实验探究发现,在同种产出任务下,视听输入比阅读输入习得词汇数量更多(左琛,2020)。
小学生对周围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在对外部世界感知的过程中会调动多种感官进行互动。因此采用多模态输入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词汇的习得和理解。
四、小学英语单元主题词汇附带习得的策略
(一)运用思维导图,激活学生思维思维导图(Mind mapping)也称心智图或脑图。英国记忆力之父东尼·博赞将思维导图定义为:思维导图是用图解的形式和网络的结构,加上关键词和关键图像,储存、组织、优化信息的思维工具(东尼·博赞,2015)。学生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会将与主题相关的词汇连接起来,同时学生在回忆、选择和建构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也会得到一定的发展。
新课标中指出英语课程内容由主题、语篇、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六要素构成。其中主题具有联结和统领其他内容要素的作用。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串联主题词汇,理解单元主题,将同一个主题下的词汇连接起来使语言学习更系统化。另外,新课标规定的二级词汇量有所增加,在这一背景下通过思维导图理解和掌握词汇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法。
1.课前激发兴趣,初步感知主题
使用思维导图作为课前导入的方式,可以激活学生头脑中的相关图式,将单元主题词汇集合起来,形成网络储存在头脑中,对单元整体有初步感知。
【案例1】人教版PEP四年级上册Unit 4“My home”Part B Let’s talk。这一单元主要是学习与“home”相关的词汇和句型。在授新课之前,教师可以先对Part A中学习的有关“home”的词汇进行复习,为接下来的教学做铺垫。
首先教师呈现一张房间的图片,见图1。告诉学生这是我的新房子,一共有四间屋子。希望学生可以帮老师对房间进行设计,比如,要放什么家具等。之后,呈现学生范例图片,见图2,给学生提供支架。
通过让学生帮老师设计房间,并呈现范例思维导图,不仅让学生对上一节课的知识进行复习。而且在学习新授课之前调动了学生的原有图式—关于房间、家具的单元主题词汇,并以可视化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对所学主题有初步感知。
2.理解语篇细节,深入探究主题
思维导图以其发散性的特点,将学生头脑中的各种信息资源联系起来,不断扩大知识网络,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主题,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体现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案例2】人教版PEP六年级上册Unit 5“What does he do?”Part B Read and write。本单元主要是运用所学句型去描述自己或他人的爱好和喜欢的职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文本内容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扩大知识网络结构。
首先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发现文本的主题,即“Hobbies and Jobs”,并提示学生注意文本中提到的三个人物。之后呈现以“Hobbies and Jobs”为中心的思维导图以及文中的三个人物,见图3。在了解文本主题之后教师通过展示第二级的思维导图让学生阅读文本细节,写出每个人物的hobbies和jobs,见图4。
这一环节以小组的形式完成,时间为10分钟。然后让小组展示自己的内容,教师对小组展示进行评价。同时展示自己制作的思维导图,见图5。
在展示完成之后,教师鼓励学生往更深层次思考,比如说PE teacher,可以描述体育老师的衣服、外貌、性格等,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发散,见图6。
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也是学生思路一步步发展的过程,通过由浅入深的方式,先让学生对文本中的信息进行整理分类,再让学生去思考下一层级。在处理文本的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虽然不在学习词汇上,但附带习得了词汇。同时在绘制下一层级的思维导图时,也调动了学生已存在的图式,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课后拓展巩固,培养创新思维
在拓展巩固环节,教师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对单元主题词汇进行适当的扩充,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案例3】人教版PEP五年级下册Unit 2“My favourite season”Part B Read and talk。本单元主要是围绕“season”这一主题展开。教师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处理文本,见图7。学习完成之后,教师让学生四人为一组,选择自己喜爱的季节,创编对话。同时,教师也会为学生提供主题之外的其他信息,比如,温度、节气等。在扩展主题的同时,也会增加学生附带习得词汇的数量。
学生在创编对话的过程中,仅用到课文中的单词和词组是不够的,还需要调动所学知识完成创编对话的任务,培养创新思维。同时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也要做好脚手架的工作,适当为学生提供支持。
(二)采用多项注释,增加学习投入量
根据研究发现,多项注释比单项注释更容易促进词汇附带习得。在多项注释中学生的投入量更高,词汇附带习得的效果越好。本文以人教版PEP五年级下册Unit 2“My favourite season”Part B Read and talk为例具体说明。在课文中有两个句子:①What lovely colours!The leaves fall and fall.②I love fall!这两个句子中的fall含义是不同的,教师可以设计多项选择,让学生思考。比如:The last“fall”means().A.autumn B.pretty C.cute D.cool。通过多项选择让学生习得词汇的含义,比直接告诉学生效果要更好。同时,在对多项注释进行选择的过程中,学生的理解、分析和推断的程度会更高,进而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
(三)贴近学生生活,提高话题熟悉度
学生对话题熟悉度越高,就越容易围绕主题进行表达。新课标强调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注重学生的体验、感知和实践。话题越贴近学生生活,学生能联想到的词汇就越多,词汇习得的效果也会越好。
人教版PEP五年级下册Unit 4“When is the Easter?”中介绍了中西方的节日。小学生对中国的节日更熟悉。比如,在谈论Mid-Autumn Day时,学生会想到moon cake、family、moon等,与之相关的单词都会纳入这个体系中,见图8。
但是对于一些西方节日,比如,课文中提到的Easter,学生可能会不熟悉,教师在开始新授课之前需要运用一些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成有关Easter的图式,以此为基础在进行单元主题教学。比如,教师可以播放国外庆祝Easter的视频,让学生玩找彩蛋的游戏等。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同时在播放视频和玩游戏的过程中学生也会附带习得有关词汇。
(四)注重词汇复现,密切单元主题联系
新课标指出要实施单元整体教学,引导学生逐步构建对单元主题的认知。以单元主题为引领,词汇在不同的课时、不同的情景中反复出现,将不同课时的词汇连接起来形成一张词汇网,不仅可以深化对单元主题的理解,也可以附带习得词汇。比如,人教版PEP四年级下册Unit 5“My clothes”和Unit 6“Shopping”,在学习“购物”这一主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衣服”这一主题。通过给学生布置“shopping list”的任务,将这两个主题结合起来,扩大单元主题词汇量。
(五)多模态输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
多模态输入通过文本、视频、图片、音频等形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如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新课标在传统的“听、说、读、写”四项语言技能的基础上增加了“看”这一语言技能,并指出“看”技能是指利用多模态语篇中的图形、表格、动画、符号以及视频等理解意义的技能。多模态输入对于学生深入理解语篇,进而附带习得词汇有积极意义。多模态输入尤其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以下笔者借用两个案例来说明教师如何利用多模态输入促进词汇附带习得。
【案例1】人教版PEP六年级上册Unit 2“Ways to go to school”Part B Read and write。本单元介绍了不同国家或地区上学的方式。课文内容整理见表1。
根据多模态输入的方法,在学习文本时,先让学生接收文本输入—阅读文本,并在阅读过程中对关键信息进行重点标注,初步感知文本。之后播放课文音频,调动学生的听觉器官,跟读课文。播放完成之后教师可以采用视频、图片等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比如,“by sled”,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有关滑雪橇的视频,通过文本+音频+视频的形式让学生对“by sled”这一交通工具有更好的理解。“On foot”和“by plane”这两种方式学生熟悉度比较高,可以采用做动作的形式让学生去猜。在处理“by ferry”时,教师可以播放划船的水声,调动学生的听觉器官去感知划船这一交通工具。
在上述案例中,通过多模态输入,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同时在理解的过程中有关交通工具的单元主题词汇也会附带习得。利用多模态输入有利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和分析信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案例2】人教版PEP五年级下册Unit 2“My favourite season”Part B Read and talk。本案例在上文中提到,教师采用多项注释的方式让学生习得“fall”的另一个含义—“秋天”。之后,教师可以从“秋天”这个含义出发,让学生调动自己的多种感官,去思考有关秋天的事物。比如,在秋天可以看到什么、可以吃到什么、可以做什么等,见图9。学生调动感官进行思考,会比单纯地告诉学生相应的单词效果要好。
五、结束语
英语学科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是在不同的课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等情境下实现的。词汇附带习得通过无意识的方式习得词汇,不仅为教师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思路,也有利于学生对词汇的记忆和运用。探究有效的词汇附带习得方法对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也大有裨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等采用恰当合理的教学方法,结合教学实践探索出有效的词汇附带习得方法。
参考文献:
[1]Bartlett,F.C.,&Burt,C.Reme mbering:A study in experimental and social psychology[J].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33,3(2):187-192.
[2]Eckerth,J.,&Tavakoli,P.The effects of word exposure frequency and elaboration of word processing on incidental L2 vocabulary acquisition through reading[J].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2012,16(2):227-252.
[3]Joe,A.What Effects Do Text-based Tasks Promoting Generation Have on Incidental Vocabulary Acquisition?[J].Applied Linguistics,1998,19(3):357–377.
[4]Laufer,B.&Hulstijn,J.H.Incidental vocabulary acquisition in a second language:the construct of task induced involvement load[J].Applied Linguistics,2001,22(1):1-26.
[5]Marks,Carolyn B.,et al.Word Frequency and Reading Comprehension[J].Th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1974,67(6):259-262.
[6]Nagata,N.The Effectiveness of Computer-Assisted Interactive Glosses[J].Foreign Language Annals,1999(32):469-479.
[7]Pulido,D.Modeling the Role of Second Language Proficiency and Topic Familiarity in Second Language Incidental Vocabulary Acquisition Through Reading[J].Language Learning,2003(53):233-284.
[8]Shea,C.H.,&Wulf,G.Schema theory:A critical appraisal and reevaluation?[J].Journal of Motor Behavior,2005,37(2):85-101.
[9]Waring,R.,&Takaki,M.At What Rate Do Learners Learn and Retain New Vocabulary from Reading a Graded Reader?[J].Reading in a Foreign Foreign Language,2003(2):130-163.
[10]Wilkins,D.A.Linguistics in Tanguage Leaching[M].London:Edward Arnold.1972:110.
[11]曹佳学,宋娇.不同注释方式对词汇附带习得的影响[J].外语学刊,2014(1):117-120.
[12]陈则航,王蔷.以主题意义为核心的词汇教学探究[J].中小学外语教学,2010(3):6.
[13]东尼·博赞.启动大脑[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114.
[14]盖淑华.英语专业学生词汇附带习得实证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4):282-286.
[15]连秀萍,黄鹢飞.不同输入方式对附带英语词汇习得的影响[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0,18(3):110-113.
[16]冒晓飞.初中英语单元主题词汇教学实践与探究[J].中小学外语教学,2013(12):33-37.
[1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0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