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双减”政策的出台,进一步推动了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化。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环节,成为落实“双减”的关键和载体。 针对单元作业的设计,需要教师注意单元知识的梳理,注意数学知识的勾连,注意作业类型的划分;在作业实施过程中,教师还 应重视对数据的收集;作业实施之后的诊断既要面向作业质量,也要面向学习结果,更重要的是要指向教师教学行为的改进。本 文以苏教国际版五年级上册“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为例,论述如何从单元知识梳理入手,搭建单元框架、设计作业的呈现方 式以及诊断分析单元作业的效果。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 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 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 见》(简称“双减”) 中指出,要提高 作业设计质量,发挥作业诊断、巩固、 学情分析等功能。为全面贯彻落实 “双减”政策,减量提质,教师应该在 作业的设计质量和实施效果上多下功 夫。因此,教师不仅要在设计上独具 匠心,还要对作业实施的效果进行数 据分析和评估,用数据指导改革作业 设计并推向纵深。
单元作业是指教师以单元为基本 单位,依据单元目标,以选择重组、 改编完善或自主开发等形式形成的作 业。单元作业的设计更加能够体现作 业设计的质量,能够诊断学生一个单 元的知识掌握情况,对学情的分析具 有更强的指导意义。《义务教育数学课 程标准(2022 年版)》将数学教学内 容的结构化作为一个重要的议题提出, 而单元作业的设计有利于促进教师对 于知识结构化的理解。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原主任、特级 教师、正高级教师徐淀芳曾说:“一份 好的作业的标准是什么?怎么做出来 的?如何设计一种途径,证明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思考过这些要求、过 程?用什么方式来证明?这就是‘可 视化技术路径’。”作业设计策略的可 视化主要是指将内部思维过程外显为 可理解、可操作的思想、观点、流程、 问题链、方法、工具等。在作业设计 方面,除了多年的教学经验之外,教 师还需要可视化路径的支持,这样可 以最大化作业设计的效果,使作业设 计的优秀经验得以有针对性地呈现。
一、单元知识的分析梳理
(一) 聚焦当下: 当前单元的内容 分析
进行单元作业设计,首先要对本 单元的知识内容进行梳理。“小数的意 义和性质”是苏教国标版五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的内容。按课时划分一共有 六节新授课和两节复习课,内容如下: 小数的意义、数位顺序表及小数的组 成、小数的性质、比较小数的大小、 用“万”或“亿”做单位进行数的改 写、用四舍五入法取小数的近似值。
本单元的知识有一部分为未来学 习的基础,跳出“技巧”的局限才能 更准确地诊断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 问题。从“术”中脱离,就能从整个单元的高度审视知识的脉络。
(二) 俯视全局:小学阶段的知识 体系
在设计单元作业的过程中,教师 不能够囿于当下的单元体系,还需要 对该单元知识在整个小学数学知识体 系中的定位进行分析。
在苏教国标版教材中,只有两个 学期学习小数的知识。第一次在三年 级下册第八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 通过学习认识一位小数,了解小数各 部分的名称,能够比较一位小数的大 小,能够进行一位小数的加减计算, 认识的过程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第 二次在五年级,对小数的学习横跨三 个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 数的加法和减法”“小数的乘法和除 法”。如果说三年级对小数的学习更 加“感性”,五年级对小数的学习则 更加“理性”。
“理性”之一:以分数做桥梁。小 数,更准确地说,有限小数是十进分 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小数与分数的 紧密关联源自它本身的概念特点。五 年级对小数的认识离不开分数,只有 清晰地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才能深化 对小数意义的理解。“理性”之二:为运算打基础。五年级对小数的学习集 中而连贯,五年级上学期之后不再专 门开设单元学习小数,小数的进一步 学习将融合进分数、百分数的学习之 中。五年级对小数知识的教学必须有 连贯教学的思维,每一节课的知识都 为后续知识的螺旋上升做准备,这也 是小学高年段数学知识的突出特点。
(三) 放眼未来:初中阶段的知识 延伸
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科的知 识不管是内容还是难度都呈螺旋上升 趋势,它们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小 学阶段的知识连接着初中、高中阶段的 知识体系。从知识结构上来说,小数分 为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无限小数又分 为无限循环小数和无限不循环小数。从 宏观上来说,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就 是概念建构不断趋于完善的过程。小 数的学习使得数的领域得以从有理数 向无理数扩展,它们共同构成实数体 系。因此,教师可以把结构相同、相近 的数学知识整合在一起进行教学,利用 知识之间的联系开展教学活动,激发 学生去主动探究知识,促使学生进行 深度思考,深度学习才得以自然发生。
二、单元作业的设计框架
在设计单元作业时,应与单元教 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相结合, 以起到巩固、反馈、拓展教学的作用。 单元作业的类型很多,作为单元复习 类作业,可以将一次作业的种类分为 三类:基础题作业、拓展题作业、易 错题作业。
(一) 基础题作业:对应单元知识 的类别
基础题的作业在难度上不要求高 深,但是从知识类别上要涵盖整个单 元,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与整理 出的单元知识点一一对应,不出现知 识考查的盲区。
(二) 拓展题作业:拉伸数学思维 的强度
如果说基础题仅是要求学生将已 经学过的知识“复述”出来,那么拓展题的重点就是考查数学思维能力水 平了。“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的 美在思维强度上得以体现。
如果我们将“强度”细分,可以 分为“广度”和“深度”两个维度。
(1)“广度” — 拓宽数学的眼 界。一类拓展题是数学概念外延的扩 展,学生通过练习可以完善对概念的 认知;另一类拓展题是对新旧知识的 链接,学生通过练习可以建立新旧知 识之间的联系。这两类拓展题都和 “眼界”有关,有的学生“见过的题会 做,没见过的题不会”就是和“眼界” 有关。
(2)“深度” — 加强连贯的思 维。有的学生思维很深邃,能够有效 地连续思考。有的学生思维很浅薄, 两步计算之后思维往往就会中断,或 者出现错误。究其原因就是思维深度 有问题。在拓展题中我们需要设计多 步骤的练习,加强连贯思维的训练。 有一部分学困生,每道题都能做个一 两步,但没有一道题最后答案是对的, 这是典型的连贯思维有问题的表现。
“广度”和“深度”共同构成了思 维的强度。一个数学思维强大的学生 往往具备宽阔的视野和连续的思考能 力,而这种能力是经过拓展练习的训 练所得。
(三) 易错题作业:直面课堂教学 的漏洞
学习就是再创造,需要学生自主 构建数学能力,把易错题相关知识总 结归纳到讲解中,让学生自主合作探 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又发 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起到提前干预效 果。易错题指的是全班出现普遍现象 的错误。有别于个别化错误的是,这 种错误的原因和学生个体的学习基础、 智力水平关系不大,更多的原因指向 教师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难 点的轻视、对学习习惯的疏忽、对概 念外延的局限都会引起局域性甚至大 面积的错误,即使教师碍于颜面执拗 地将原因归结为学生的听讲,实则大 部分教师都明白:是教学出现了问题。
易错题的“错点”主要有以下 两种。
(1)数学概念的盲区。由于在教 学时窄化了数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计划跟不上变化,学生无法应对变式 题型,导致特别“易错”。
(2)思维习惯的忽视。数学的细 致与严谨是学科特性,学习数学的目 的就是以数学题为媒介,锻炼自己成 为一个细致、严谨、审慎、有计划、 善统筹的人。当数学教师对学习习惯, 尤其是思维习惯忽视时,就会出现大 面积的错误。究其原因是一个“粗心” 的老师带着一群“粗心”的孩子。
三、单元作业的实施呈现
(一)实施对象
此次作业的实施对象是五年级 5 班的 38 个学生。这一批学生在一年级 分班时采用的是平行分班的机制,各 班级整体分布较为均衡。
(二)过程说明
作业实施时间是40分钟,五(5)班 速度最快的学生在第 26 分钟全部完 成,第 30 分钟时全班有 17 人完成, 第 37 分钟时全班学生全部完成。
(三)数据分析
本次作业完成得全对的有 5 人。 完成程度为优秀的有 15 人,良好的 有 12 人,中等的有 6 人,合格的有 3 人,不合格的有 2 人。
四、单元作业的诊断分析
(一)对作业质量的诊断
从作业单的设计来看,本次作业 在“小数的意义”内容上所占权重比 例最大,占比达 34%。小数的意义是 本单元知识技能的灵魂,在作业单中 占比最高显示出作业单的重点突出, 方向正确。整张作业单在“小数的性 质”“小数大小比较”两个内容上权重 所占比例较低,分别是 7% 和 8%。综 观整个单元,在难度上这两个内容最 低,权重比例合理。“小数的性质”中 的拓展题作业是细目表中唯一缺少的 类型。从作业单题目设计的难度上分析,本次作业单中“拓展题作业”所 占权重比达到 19%,难度稍微偏大。
从完成时间来看,五(5)班全体 学生能够在一节课时间内完成课堂作 业,说明作业单的容量是比较适中的。
从作业难度的完成结果来看,整 张作业单一共有 26 小题,有 3 道题学 生的得分率为 100% ;有 14 道题学生 的得分率在 90% 以上;7 道题学生的 得分率在 70%—90% 之间; 有 5 道题 学生的得分率在 60% 以下。整体来看 作业难度适中。
本次作业单中有一些题目的设计 需要改进。例如,第三大项“按要求 写数”,其中第 1 题和第 2 题都是改 写,一旦有学生漏写“万”或“亿” 字,会造成连续的 6 小题出现错误。 再例如,第五大项“解决问题”第 4 题:第(2)小题是在第(1)小题的 基础上延伸的,第(1)小题错误的学 生基本都延续性地错了第(2) 小题。 在命题过程中,由于上一题的错误连 带出现下一题的错误,喻示着考查知 识点的重复,在命题中是需要避免的。
(二)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行为 的反思
1. 学生的疏忽 vs 教师的大意
整个作业单做下来最让教师出乎 意料的错误就是第三大项“按要求写 数”,其中第 1、第 2 两小题的得分率 居然仅有 68.4% 和 66.7%。大量的学 生漏写“万”字和“亿”字。
教师明明在教学中强调了改写的 要求,为什么在作业中却出现了明显 的疏忽?这种疏忽到底是学生的疏忽 还是教师的疏忽?溯源从学生做过的 练习开始。我校学生的数学练习主要 来自数学书、补充习题和同步练习。 梳理本单元“改写”这一知识中所有 牵涉到需要加“万”字或“亿”字的 练习数量,如下:
统计的结果,所有学生接触的题 目中,帮助学生写好“万”或“亿” 字,不需要学生再写的有 66 道小题, 占所有比例的 83.5%。需要学生自己 添加“万”或“亿”字的 13 个小题中,有 10 道题出现在第一课时的课堂 作业中,是数学书练习七的第 1、第 3 两题。也就是说第一课时的课堂练 习之后,学生几乎不需要自己写“万” 或“亿”字,补充习题、同步练习的 作业题目中大多写好了这个字,学生 只需要填前面的数即可。到底是学生 疏忽了,还是教师大意了?至此我们 基本可以得出结论。凭借经验的教学, 有时可能就是“我以为你懂了”。
2. 学生的困难 vs 思维的中断
第五大项“解决问题”第 3 题: “一个最高位是十位的三位小数,十分 位上的数字是最大的一位数,且是十 位上数字的 3 倍,任意相邻的三个数 位上的数字和都是 14.这个三位小数 是多少? ”
本题全班有 15 人做错,正确率仅 有 60.5%,在所有作业中得分率倒数 第二。这是一道典型的需要连续思考 的问题。对本题的具体分析如下。
15 个错例中有 4 例没有答案,占 比 26.7% ;正确填出十分位为 9 的有 9 例, 占比 60% ;正确填出十位是 3 的有 3 例, 占 比 20% ;把“3” 填在 个位的有 6 例,占比 40%。
统计结果表明,学习能力偏弱的 学生往往只能够综合两个条件,在本 题中指“一个最高位是十位的三位小 数”和“十分位上的数字是最大的一 位数”,当出现第三个条件时,思维中 断的现象比较严重。对教师教学的启 示是需要加强第三步和第四步问题的 思维训练,两步之后学生的思维会出 现一个疲劳期,加强“第三步思维” 的锻炼可以使学生的数学学习产生飞 跃性的改变。
3. 学生的错误 vs 单一的模仿
本次作业的最后一题各班级的错 误率均较高。由于两小题相互关联, 所以第 1 小题做错的第 2 小题基本都 错。第 1 小题做对的,在思考第 2 小 题上会出现一定的偏差,也会出现思 维上的失误。分析的重点在第 1 小 题:“一个两位小数,精确到十分位是 10.0.这个两位小数最大是多少?最小是多少?”这道题目四舍五入的关 键在百分位,而不是十分位。如果精 确到个位,看十分位,则最小的答案 是 9.50. 最大的答案是 10.49.这两 种答案是练习中经常出现的答案。
对教师教学行为的启示是,数学 解题的技能需要通过一定量的练习, 甚至是一定量的重复练习巩固和形成。 一旦形成技能之后,就需要通过练习 的变式打破思维的固定模式,使学生 从单一的模仿技能上升为根据题目要 求灵活解题的技能。
五、总结
目前,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能力 正处于平稳上升的状态,数学教育究 其根本是一种素质教育。作业作为重 要的教学活动,其中的单元作业的设 计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考验,其实施 之后的数据分析更有利于教师的反思, 并促进自身教学水平的不断完善与提 升。精心的设计可以提高作业设计质 量,发挥作业诊断、巩固、学情分析 的功能,为“双减”政策的落地加油 助力,为切实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做 出实际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王月芬 . 重构作业:课程视域 下的单元作业 [M]. 北京 : 教育科学出 版社 ,2021:203.
[2] 高清文 . 浅谈在数学课堂中促 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 [J]. 新教 师 ,2022(4):52-53.
[3] 赖瑞坤 . “双减”背景下小学 数学单元作业设计与实践 [J]. 数学大 世界(下旬),2022(4):44—46.
[4] 许晓畅 . 浅析小学数学课堂 教学易错题的提前干预策略 [J]. 读写 算 ,2022(22):58-60.
[5] 陈蓝 . 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课 堂作业设计之我见 [J]. 数学学习与研 究 ,2019(9):12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03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