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书院制下高校基层关工委协同育人创新路径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3-07-25 14:36:5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为了推进高校基层关工委工作,文章首先分析了书院制下高校基层关工委协同育人的价值意蕴, 然后论述了书院制下高校基层关工委协同育人的创新实践,最后提出了书院制下高校基层关工委协同育人的创新路径。

  关键词:高校基层关工委,书院制,协同育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五老’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 是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力量 。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领导,支 持更多老同志参加关心下一代工作,使广大‘五老’在 关心下一代的舞台上老有所为、发光发热,为培养社 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1] 。高校 关工委(即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是以组织老同志 来进行关心、教育下一代工作为目的的群众性组织 , 做培育大学生的参谋助手、联系大学生的桥梁纽带是 高校关工委的职责定位,是“五老”发挥育人的优势价 值、上好青少年成人第一课的重要阵地 。抓好“五老” 队伍建设,充分挖掘“五老”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威 望优势、专业优势和时间优势,是推进高校基层关工 委工作的根本所在[2] 。现代大学书院制作为我国高等 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改革创新的制度产物, 以博雅、全 人和协同为育人要素,依托书院制在全员、全过程、全 方位方面的理念优势、队伍优势和平台优势,不仅能 为充分激发高校基层关工委的育人效能提供创新驱 动,还能为“五老”助力“三全育人”落地生根、服务大 思政育人格局提供新的发展思路。

\

 
  一、书院制下高校基层关工委协同育人的价值意蕴

  我国现代大学书院制在借鉴西方大学书院制管 理模式、融通中国古代书院“为学”“为人”教育理念 的基础上,以立德树人为使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 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3]。作为打通高校“三 全育人”最后一公里的创新举措,现代大学书院制以 其社区制、导师制及通识教育的育人特色,对我国传 统教育精髓进行了现代化的传承和发展,从人、时、空三个维度充分聚合育人资源、焕发育人活力 。从内在 机理来看,其全时空式的育人特色可为包含基层关工 委协同育人在内的高校育人模式提供创新思路。

  (一)书院制为高校基层关工委搭建人员协同优势

  区别于传统院系的系科建制,书院制以导师制为 特色制度之一,搭建了一支开展常规育人活动的多专 业、跨学科导师队伍,这支队伍无疑为高校基层关工 委工作充分发挥育人价值提供了人员协同的队伍优 势 。以书院为枢纽,来自各专业、跨学科、多领域的“五 老”队伍自然而言地被召集在一起,极大地增加了关 工委成员间交流、合作和研讨的频次 。一方面,从学生 受教的角度出发,“五老”导师团多为在高校中耕耘多 年、德高望重的学者或教授,能够充分引导学生在养 成教育中深化对学科专业的认知与理解,推动跨学科 研究与跨专业交流, 启发学生不断探索教育发展规 律,为激发学生的跨学科思维提供多元学科的协同优 势;另一方面,从队伍建设的角度出发,“五老”导师团 能立足专业特色、融合学科特点、发挥自身优势,搭建 多方协同的育人队伍,以多元视角和思维更好地契合 当代大学生的多元化、个性化的发展需求,如此既可 以为基层关工委提供强有力的人才资源输出,又能为 培养学生的博雅意识和创新精神提供协同优势。

  (二)书院制为高校基层关工委创设平台协同优势

  区别于第一课堂以学业为主的知识传授,书院制 致力于发展以养成教育为主的第二课堂,能够为高校 基层关工委融通第一、第二课堂提供场域协同的平台 优势 。书院制的核心是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博雅全人的 养成教育, 立足于书院制的关键优势及其立体化、矩 阵式的养成教育平台,有助于高校基层关工委打破原有工作模式中不受重视、队伍涣散、各自为政的局限。 一方面,面对高校基层关工委长期以来在育人工作中 的“辅助”角色和“边缘”地位,以书院为核心枢纽,有 效串联起关工委在各育人维度中的价值和功能,化碎 片为体系,不断夯实其在党团引领、校园文化、科研创 新、社会实践等第一、第二课堂融通活动中的育人阵 地作用,这样可有效提升高校基层关工委的育人参与 度;另一方面,立足书院育人场域,充分挖掘、整合关 工委“五老”在各专业领域的学术光环,盘活其学术魅 力中的思政价值,进而强根基、树品牌,不断创新基层 关工委领衔的爱国荣校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生涯发 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育人精品项目,如此可有效 提升高校基层关工委的育人实效性。

  (三)书院制为高校基层关工委凝聚资源协同优势

  区别于传统教育注重专业性 、研学性的特点,书 院制立足“全人教育”的人才培养需求,擅于为学生的 全面发展凝聚丰富的育人资源、创造协同并进的发展 机遇 。结合“三全育人”的体制机制要求,书院制的协 同优势可为高校基层关工委打通全方位的育人格局 提供要素协同的资源优势。一方面,依托导师制、社区 制等书院特色,基层关工委不仅能够从队伍、平台等 方面打破以往“五老”孤军奋战的局面,还能进一步聚 合校内外优质育人资源,以实践育人、体验研学等形 式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教育实践与互动机会,能有效 串联校企、地社相关资源,随时随地发挥“五老”的育 人优势;另一方面,以书院通识教育为抓手,基层关工 委有丰富的素材和空间深度参与第二课堂育人实践, 具体可从德智体美劳等多维度切入, 更新育人范本、 送代育人素材, 进而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融 合、教师教育引导与学生自我教育的统一。

  二 、书院制下高校基层关工委协同育人的创新实践

  华东师范大学孟宪承书院创建于 2007 年 9 月, 这是全国首家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师范生书院,更是 华东师范大学本科教育改革的试验田与突破口。2018 年 4 月, 孟宪承书院成立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在 学校及书院党委的高度重视和制度扶持下, 坚守基 层、因地制宜、做优品牌,在班子建设、制度完善、主体 作用、创新特色等方面不断探索,多年来积累了一系 列基层关工委协同育人的实践经验。为进一步提升立 德树人实效,创新协同育人机制,孟宪承书院关工委以“三全育人”为理念指引深度推进协同育人平台建 设,立足师范生书院的育人阵地,充分发挥“五老”在 未来教师的教育引导和成长成才等方面的关键优势, 为书院的人才培养提供了强大的辅力。

  (一)强化全员育人队伍

  孟宪承书院关工委构建了“书院+专业院系+学校 职能部门”的三位一体育人队伍,以基层书院为着力 点,组建了由原校级党政领导、离退休老同志、书院教 工党员、专业院系人生导师和机关兼职班主任等构成 的书院关工委“五老”导师团。通过将“五老”力量充分 融入一系列师范生第二课堂活动,促使高校基层关工 委在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建设、心理健康教育、科研创 新、社会实践及就业指导等方面充分发挥了“五老”的 政治、经验、威望、专业和时间优势。

  针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热点、重点、难点问题,孟宪 承书院关工委邀请“五老”导师团以讲座、沙龙、座谈 等形式与大学生面对面交流互动,提升高校基层关工 委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教育功能 。此外,孟宪承 书院关工委还聘请“五老”导师团与书院辅导员“结对 子”,通过老带新、传帮带,使年轻的辅导员能够快速 地成长为学生成长成才路上的引路人 。以“五老”导师 团为纽带,不仅促进了书院、专业院系、学校职能部门 等多部门的协同联动,还通过“五老”导师团的学科专 业、职业发展等串联起校内外不同单位的资源整合, 较好地促进了全员育人。

  (二)创新全过程育人机制

  孟宪承书院关工委通过制定一套完善的工作运 行、保障、评价机制,以及进一步构建关工委工作的长 效机制,进而充分将关工委工作与书院中心工作周密 部署、统筹安排、联动开展,实现了“活动发布—活动 实施—活动反馈”的一体化工作机制 。孟宪承书院党 委定期召开关工委工作会议,编制工作规范、健全规 章制度、优化活动流程等,为更好地发挥高校基层关 工委的协同育人作用提供了机制保障。

  孟宪承书院关工委的会议制度、学习制度、情况 通报制度、计划总结制度、信息宣传制度等都能够在 实际工作中不断地完善,进而形成真正集运行、保障、 激励和评价功能于一体的制度 。 同时,孟宪承书院关 工委还通过电子发展档案等信息化的手段,记录学生 在校期间学习、社会活动、生活等方面的表现,据此, 进行数字化和集成化的系统功能操作,生成反映大学生家国理想、生命关怀、教师素养等体现群体特征的 数据信息,为评估关工委育人实效和实施学生个性化 指导提供数据支撑。

  (三)推进全方位育人实践

  孟宪承书院关工委紧扣书院“五育并举+教师教 育”的育人理念,实现关工委工作与书院育人实践的 同频共振 。立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 人”的培养目标,孟宪承书院关工委以德育为先,不断 深化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以能力与发展 为本,着力提升师范生的素质能力和综合素养,帮助 学生实现更好的发展。

  “五老”导师团注重参与和指导孟宪承书院入党 积极分子答辩会、青年马克思主义骨干培训班、社区 党员先锋队等育人实践项目, 帮助学生坚定理想信 念;通过“孟享悦读”等经典阅读系列活动,在阅读 、 探讨、交流的过程中,引领学生创获知识智慧,拓展 融通视野;依托书院运动会、阳光生命体验营等活动 , 培养学生强健体能体魄、坚韧意志品质;联动书院美 育、劳育等活动,深耕传统文化,践行知行合一 。对标 “四有”好老师,“五老”导师团还探索出“师道传承” 的育人新法,从知、行、意、行四个方面推进未来教师 的全面养成。

  三 、书院制下高校基层关工委协同育人的创新路径

  高校基层关工委是深耕高校“三全育人”工作的 鲜活“校本”资源 。关工委有着丰富的资源与健全的 工作模式,可以配合主渠道发挥“五老”在政治 、理 论、经验、时空、亲情等方面的优势[4]。面对新形势、新 要求,高校基层关工委亟须顺势而为 、革故鼎新,以 书院为实践场域,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凝聚老干部、 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和老模范的关键力量;在日 常工作开展中注重建队伍、全机制、设品牌,充分激 发“五老”人才资源优势,使其在关心培养下一代的 工作中焕发使命感、价值感,全面助力大思政育人格 局的构建, 探索书院制下高校基层关工委协同育人 的创新路径。

  (一)创建多学科 、矩阵式的育人队伍,把握新 动力

  高校基层关工委应当充分发挥现代书院的制度 优势,为“五老”融入人才培养工作提供平台支持 。高 校“五老”群体,或长期在领导岗位上工作,或长期在教学一线育人,或长期服务于管理一线,已经形成了 极具个性的领导风格、教学魅力 、管理威望,拥有较 大的群众工作优势[5] 。鼓励“五老”自主、自愿地集合 为育人共同体, 通过多学科 、矩阵式的育人队伍建 设,激发“五老”团队育人新动力,可促进高校“三全 育人”模式的创新 。一是要吸纳多学科的基层关工委 育人团队。“五老”普遍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科研 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提升理论和科研水平 。高校基层 关工委要吸纳多门学科、多个专业、多项领域的“五 老”,以多元的育人环境为沃土,联合开展教学研究 或科研项目,充分发挥仍在实验室、教研室老专家的 专业能力,以充分利用“五老”的学术魅力突显科研 育人的广泛优势,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学术科研、跨 专业学习及跨领域学习等提供支持和帮助 。二是要 打造矩阵式的基层关工委育人队伍 。高校基层关工 委要努力打破各自为政的固定思维,选聘学校、专业 院系、职能部门等层面的“五老”共同参与育人工作, 并让其与年轻辅导员结对共建, 让各个角色的“五 老”都能成为“班级之友”“社团之友”“青年之友”, 同时通过组建矩阵式的育人队伍,形成老带新、传帮 带的育人氛围,在积极探索多方育人力量的融合、协 同与创新的过程中,努力打造育人共同体,以基层书 院为枢纽促进各方“五老”的相互配合、相辅相成,保 持关工委的长效活力。

  (二)创新 一 体化 、立体式的育人机制,探索新途径

  高校关工委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战略工程,要积极探索和建立长效机制,努力建设学 习型、服务型、调研型、创新型关工委[6] 。高校基层关 工委是高校关工委落实育人工作的重要抓手,而构 建高校基层关工委的长效运行机制, 是落实和推进 高校基层关工委常态化建设的基础 。一是要探索一 体化的基层关工委育人机制 。高校基层院系要重视 基层关工委工作, 并将此作为基层院系的一把手工 程来落实 。具体而言,由学院党委书记一把手负责组 建机构,担任基层关工委主任,吸纳有干事热情、有 奉献精神、有高度责任感的“五老”共同完善工作机制、制定工作计划、落实日常工作等,并配备专员负 责基层关工委的日常事务; 要健全基层关工委的考 核评估机制,对表现突出的优秀“五老”要进行评优 表彰,并对关工委专员等进行动态考核,进一步落实高校基层关工委常态化建设和动态更新 。二是要构 建立体式的基层关工委育人架构 。高校基层关工委 要明确工作内容和职责,促使“五老”在党团建设、思 想政治教育、文化建设、心理健康教育、科研创新、社 会实践及就业指导等方面发挥优势, 在常规活动中 注重拓展关工委思政教育的广度和深度;邀请关工委老同志担任书院常驻导师,参与指导书院第二课堂平 台建设,开发适应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教育的体育、 美育、劳动教育及教师教育课堂,激发“五老”在养成 教育中的育人新效能;构建多方协同、校社合作的资 源协同体系, 充分发挥高校基层关工委的育人辐射效应,在基层关工委育人实践中践行“三全育人”。

  (三)创建成长型 、精品化的育人品牌,满足新需求

  高校基层关工委要着眼于新的时代背景下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和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时刻,立足书 院制的发展进程,不断总结经验做法、提炼品牌特色, 并结合书院养成教育体系,打造学习型、成长型、精品 化的育人实践活动 。具体来说,一是针对学生发展的 不同时段,创设成长型育人品牌。在大学新生年级、大 学中低年级、大学中高年级、毕业生年级等不同时段, 通过研发具有针对性、阶段性和系统性的教育内容, 有计划、分步骤地对不同时段的学生进行教育引导, 上好“大学第一课”“青春时课”“毕业一课”等;抓住 建党百年、建校纪念日等特殊日期,以及成人礼、政治 生日等对于学生成长具有特殊意义的时间节点,打造 “五老有话说”等系列专辑,鼓励“五老”结合深耕的专 业领域和个人的生命历程,编纂回忆录、生命史等并 通过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分期推出,以老同志真 实的求学史和工作史为学生带来切实的生命启迪,以 “榜样的力量”鼓励学生把握关键生命节点、提升精神 品格 。二是结合书院博雅的养成教育,打造精品化的 育人实践活动 。传统的关工委工作一般采用上课、举 办讲座等方式,而随着网络时代的迅猛发展,大学生 思想趋于复杂化、多元化,传统的交流形式难以满足 时代的需求,不仅增加了学生管理的难度,还影响了 退休教师能力的发挥[7]。对此,高校基层关工委可充分 借助书院第二课堂丰富的课程及活动形式,如读书分 享、小组研讨、赛事训练、参观考察、调研学习等方式, 将主题活动与育人工作深度融入学生的第二课堂教 育实践;建立关工委特色课程群,打磨、孵化出可供推广的系列品牌课程作为精品院本“慕课”,在打造一系 列深受学生喜爱、反馈良好的实践育人活动的同时, 精准对接学生的多元化发展需求, 营造处处能学、时 时可学的良好学习环境,从而切实拓展大学生的格局 和提升大学生的素养[8-9]。

\

 
  四、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关工委成立 30 年来,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团结带领广大老干部、老战 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离退休老同志,不忘初 心、牢记使命,为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发挥了重要作 用”[10] 。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正处于“拔节孕穗 期”, 同时高校基层关工委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 作提供了强大辅力 。故以现代书院为育人阵地,在队 伍建设、平台打造和资源协同方面耦合书院制的育人 优势,为冲破当前高校基层关工委的发展瓶颈、创新 其服务“三全育人”大思政格局的工作机制提供了新 的发展思路。概言之,充分融合书院制的育人模式,在 源源不断地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传承民族复兴伟大使命的征途上,高校基层关工委正 蓄力待发。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就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强调“五老”是青 少年思政工作重要力量[N].青年报,2020-11-19(2).

  [2] 赵舫,刘海洋,于金秀.高校关工委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全 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研究[J].西部学刊,2019(15):82-85.

  [3] 龙跃君.书院制融入我国现代大学的价值探讨[J].大学教育科学, 2018(5):50-54.126.

  [4] 朱文武.高校关工委工作的价值及其拓展研究[J].河北交通教育, 2019.16(4):20-23.

  [5] 褚晓红.“三全育人”背景下关工委参与开展大学生革命传统教 育的考量[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1(12):42-44.

  [6] 黄阿火,李怡然.用科学发展观统领高校关工委工作的思考[J].福 建医科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4):14.

  [7] 崔释匀.高校二级学院“关工委”工作模式创新探索[J].教育教学 论坛,2020(28):147-148.

  [8] 徐爱平.能力建设视角下高校关工委提高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 教育的能力研究:以福建省部分高校为例[J].河南教育(高教),2020 (6):27-29.

  [9] 胡晓虹.厚植立德、树人基因、培育高素质人才:高校关工委在 “三全”育人中作用的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10): 29-30.

  [10] 习近平就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支持更多老 同志参加下一代工作 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 更大贡献[N].人民日报,2020-11-18(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007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