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文章在阐述相关背景的基础上,论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工科大学生寝室和谐人际关系建立 中的应用路径,包括举办讲座,普及中华优秀传统人际和谐文化知识;排练古风心理情景剧,创新中华 优秀传统人际和谐文化表现形式;加强学生间交流学习,加深中华优秀传统人际和谐文化印象;建立谈 心谈话机制,突显中华优秀传统人际和谐文化作用;等等。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学生寝室和谐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狭义上理解,它 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与相互作用形成的直接心理 关系;从广义上理解,它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结 果,是在物质和精神交往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 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1-2] 。而大学生进入大学 以来的第一个“家”就是未来要生活几年时间的寝 室,除去上课、课外活动等公共校园活动外,大学生 大部分的时间都待在寝室内生活 。因此,大学寝室作 为人际关系的重要载体,无疑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果 寝室人际关系和谐, 大学生在其中生活就能够有心 理上的安全感 。寝室关系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大学生 的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水平等方面[3] 。部分工科大 学生由于思想还不够成熟, 发生问题时较容易采用 简单粗暴的方式, 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寝室内和 谐人际关系的建立 。同时,工科大学生接触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的范围要小一些, 日常生活中较少受到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和浸润,对此,如能把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融入工科大学生寝室管理, 让优秀的国 学启迪工科大学生的心灵, 将有助于达到寝室和谐 人际关系建立的目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实现 价值转化[4] 。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价值,关 键在于如何从现实出发对其进行诠释和理解, 并结 合时代精神对其进行创新、转化[5] 。大学寝室管理正 需要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价值, 实现创新 转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 对树立正确的世 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6] 由此可见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和重要意义, 以及创新性应 用与传承的重要性 。对此,高校要利用中华优秀传统 人际和谐文化,弱化大学生的自我中心、人际交往淡 漠问题,帮助工科大学生建立寝室和谐人际关系 。当 代工科大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疏离的,加 上多元文化的冲击, 少数学生可能出现危险且错误 的言论 。工科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不足, 由此可能会产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危机, 出现文化断层 。因此,让工科大学生在人际和谐方面 重新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建立文化自信和文化 认同, 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人际和谐文化非常重 要, 同时这又能帮助大学生建立和谐的寝室人际关 系 。换言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里关于和谐人际关系 的知识, 对于工科大学生寝室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 具有促进作用。
一、相关背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崇尚人际和合 、社会和谐、 天下和平的伦理文化涵盖了许多为人处世的道德规 范和生存智慧,如和合 [7]。“和合”一词出自《墨子·尚同 中》,意为和睦、同心,和合的价值观影响着中国人的 处世交往原则。和合思维对人生与社会提出了多方面 的要求:一要自我和合,即追求人与自我身心的和谐, 通过提升自我修养达到身心和谐的境界;二要人我和 合,即追求人与人的和谐,中国传统人际关系讲求和睦、谦和,提倡与人为善、团结友爱、和衷共济;三要社 会和谐,中国传统的和合思想超越两极对立,具有多 样性[8],这与大学校园管理及建立大学生寝室和谐人 际关系的观点不谋而合。
张岱年先生说过,“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有丰富 的内容,其中最主要的两个基本思想观点:一是人际 和谐,二是天人和谐”[9] 。 中华民族精神之中的“贵和 尚中”思维模式主张以和为贵、“如乐之和, 无所不 谐”, 它使得中国人善于维护集体利益, 求大同存小 异,保持人际关系和谐,注重和谐局面的实现和保持 , 对国家、集体、个人的生存发展都是有益的[10] 。中华民 族精神里面的“贵和尚中”思维模式反映的是中国文 化健康的精神方向,注重人格和道德修养的伦理精神 和人生观、价值观,鼓舞人们向前进。习近平总书记在 纪念孔子诞辰 2 565 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 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中提道:“中 国人自古就推崇‘协和万邦’‘亲仁善邻, 国之宝也’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远亲不如近邻’‘亲望亲好,邻 望邻好’‘国虽大,好战必亡’等和平思想。”[11] 国与国 之间、民与民之间、家与家之间、人与人之间应本着以 和为贵、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和谐相处的原则,这样 才能友好相处,得到更好的发展 。当前部分高校大学 生寝室人际关系存在不良竞争引发的人际负吸引、过 度自我为中心、过分忍让求全、贫富差距等问题,进而 引发了心理失衡、过分亲密造成的依赖性人际交往矛 盾等问题[12] 。如何建立和谐的寝室人际关系是每个大 学生应当深入思考的问题 。寝室是一个小社会,是提 升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课堂, 故形成互相信任、帮 助、关心的和谐寝室人际关系对于大学生自我认同的 实现、健康人格的形成及和谐校园的建设是至关重要 的[13]。概言之,寝室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应本着以上原 则,形成自主意识、建立良好氛围。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朋友是人们了解 外部世界的桥梁,也是不断完善自己的标尺 。一个人 若只学习而不接触外部环境是行不通的 。正所谓“三 人行,必有我师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诲人们要 从实际出发,坚持取长补短,择善而从,兼收并蓄 。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关于人际和谐的理论还有用于处理 个人与社会 、个人与他人关系的 “己所不欲勿施于 人”,即要做到“设身处地”“推己及人”。“以他平他谓 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
和谐是有差别的统合,而不是无差别的统一,只有不 同的元素、不同的思想、不同的观念相组合,才能产 生和谐。江泽民同志指出:“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 而又不相互冲突, 和谐以共生共长, 不同以相辅相 成。”[1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人际和谐方面主张明 “人伦”、讲“执中”、求“致和”,以促进人际关系协 调 。孔子主张“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君子求诸 己,小人求诸人”。心中常怀他人,遇到问题,从自身 找原因是君子之道,自我价值的实现在于“利他”而 不是“利我”。以上所有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人 际和谐理论充分证明在中国古代已经有了深刻的 关于如何处理自我 、他人及社会关系的论断,这些 思想理论足以帮助当代大学生在 目前的寝室中建 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工科大学生寝室和谐人 际关系建立中的应用路径
(一)举办讲座,普及中华优秀传统人际和谐文化 知识
学校可每学期定期举办中华优秀传统和谐文化 进寝室讲座活动, 依托校学生处的四合一办公室学 生团体,培养中华优秀传统人际和谐文化宣传员,发 挥和谐文化宣传员的作用,促进朋辈互助,在寝室楼 栋范围内利用课余时间为学生举办讲座, 利用多媒 体教室、PPT 课件、视频等多种形式并结合教师讲解, 让学生深刻理解什么是人际和谐, 怎样从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养分,进而让自己的大学生活、 寝室生活、寝室人际交往更加顺畅与丰富多彩 。以寝 室长为抓手,学院各个寝室应形成网格化管理,在寝 室内部小范围内时常开展一些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的讨论,让中华优秀传统人际和谐文化入脑入心, 达到潜移默化、春风化雨的作用,让中华优秀传统人 际和谐文化深入工科大学生的心灵, 达到文化育人的目的。
普及中华优秀传统人际和谐文化知识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事情,半途而废是不行的 。工科大 学生寝室内矛盾频发的情况会加剧不良人际关系 的延展,而通过这些讲座,在提高工科学生人文素 养的同时, 也可为他们内心埋下 一 颗真善美的种 子,使其在寝室中能够真正成长并妥善地处理寝室 内人际关系,从自身出发,提高修养,加强道德建 设,学会发现他人的优点,善于利用 自身的优势;从集体出发,形成团结、互助、利他、有爱、和谐的寝室 人际关系氛围。
(二)排练古风心理情景剧,创新中华优秀传统人 际和谐文化表现形式
心理情景剧是一项积极向上的、健康的且具有艺 术表达属性和创造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心理情景 剧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且有价值的 教育作用,在许多高校内得到了应用和推广 。心理情 景剧在高校的实践能够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15]。心理情景剧以团体 形式处理心理问题或心理困惑,在心理咨询师的指导 下,团体成员把自己的问题、困惑用心理情景剧的方 式表达并表演出来, 直至对自己的问题解决有所助 益。心理情景剧通过团体成员扮演日常生活问题情境 中的角色,可引导成员借助表演把压抑的情绪情感进 行宣泄、释放,同时学习到人际交往的技巧,并获得处 理问题的灵感和方法 。 同理,在工科大学生寝室人际 关系问题处理上, 利用大学生心理情景剧这一形式, 陈列典型寝室人际关系失和案例,以古风心理剧的创 新表现形式,结合中华优秀传统人际和谐文化,可带 来别开生面的古风心理情景剧表演,让大学生在新颖 的剧目中习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人际和谐理论的 精髓,同时这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 和创新性发展的一种表现形式。
当代大学校园内随处可见穿着汉服的青年学子, 其将中国元素穿在身上,由此表达对中华文化的喜爱 和传承,这也从侧面证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在高 校年轻学子的身上绽放光芒。创新心理情景剧表现形 式,不仅可以增添心理情景剧的趣味性,还能让学生 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使其“穿越”到古人的高雅世 界中,传习经典,体验人际交往智慧,解决自身问题和 困惑。用工科大学生寝室常见的人际关系问题案例排 练古风心理情景剧,不仅体现了文化艺术之美,更重 要的是通过了解和学习中华优秀传统人际和谐文化, 可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此种古风心理情景剧可 让学生在学习传统人际和谐文化中达到知情行一致, 是非常有意义的教育实践活动,同时也为营造良好的 校园文化氛围起到添砖加瓦的作用。从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的“仁、义、礼、智、信、勤、俭、廉、勇、恭”中抓取关 键点题,促进多种心理情景剧主题产生,将有助于校 园内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三)加强学生间交流学习,加深中华优秀传统人 际和谐文化印象
文化与思想在交流中延展,在沟通中传播,在学 习中升华。加深中华优秀传统人际和谐文化在工科大 学生寝室和谐人际关系当中的应用,需加强寝室与寝 室、个人与个人之间的沟通、讨论、交流,形成良好的 学习氛围。另外,利用不同学院的不同优势,创建不同 学院寝室之间的以传播中华优秀传统人际和谐文化 为主题的联谊活动, 在增进不同学院之间友谊的同 时, 可达到宣传中华优秀传统人际和谐文化的作用。 例如,工科学院和文科学院寝室联谊,可让学生在中 华优秀传统人际和谐文化里徜徉,共同成长、共同受 益;撰写联谊活动的收获与感想,可将文笔流畅、表达 真情实感、有教育意义的感想文章张贴于寝室楼栋展 示栏内以示鼓励;充分利用 QQ、微信、微博、学院公众 号等平台,加大中华优秀传统人际和谐文化的内容推 送;开展工科二级学院中华优秀传统人际和谐文化系 列交流活动,形成二级学院文化育人、人际和谐品牌, 或者每学年举办一次中华优秀传统人际和谐文化知 识竞赛等活动,充分加强学生间的交流学习。
(四)建立谈心谈话机制,突显中华优秀传统人际 和谐文化作用
谈心谈话是辅导员最常用的工作方式之一,在工 科大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危机事件应 对、党团组织建设、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职业规 划与就业指导等工作中均具有重要作用,是辅导员与 学生沟通交流和开展工作的必要途径[16] 。辅导员应不 断学习“充电”,当好中华优秀传统人际和谐文化的解 说员 。当发现学院寝室内部发生人际矛盾,引发不良 影响时,辅导员应当现身说法,找到当事学生,了解相 关情况,运用中华优秀传统人际和谐文化知识有效引 导教育学生,找出人际问题的矛盾点,各个击破,同时 主持召开寝室关于人际和谐的谈心谈话,要求全寝室 成员参加,然后从寝室公约、和谐人际关系建立到中 华优秀传统人际和谐文化进行讲解介绍,如此,在与 学生近距离的谈心谈话中,辅导员能潜移默化传递中 华优秀传统和谐人际知识,用以解决寝室内的人际矛 盾、人际失和问题。
(五)丰富寝室文化,加入中华优秀传统人际和谐 文化符号
高校寝室文化的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不可缺少的部分。寝室文化处于校园文化的基 础位置 。高校寝室文化建设氛围独特,对大学生的思 想引领和行为表现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探索高校寝 室文化建设,激活校园活力,促进高校寝室文化向好 发展,对于培养社会主义得力接班人、培养高素质人 才具有重要意义[17]。可见,高校应该认识到工科寝室文 化建设的重要性,在丰富寝室文化方面,可以寝室文 化节为载体,加强寝室文化建设,给寝室集体展示自 己凝聚力的平台,利用书法绘画等形式把中华优秀传 统人际和谐文化符号嵌入其中,装饰寝室,这样既有 艺术美感,又有文化育人的意味 。高校还可以开展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读书活动, 在寝室楼栋内设立阅览 室、读书室,并放置国学经典阅读物。高校需要打造一 批具有影响力的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寝室典型 代表,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人际和谐文化, 以文明、和 谐、儒雅、有礼为寝室文化主题,开展“寝室古风名称 设计赛”等比赛项目,建立工科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 网,并每学期举办一次寝室文化节 。将中华优秀传统 人际和谐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可改善 工科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 。对此,高校应引导学生加 强自身修养,使其做到自尊、自爱、自重、自强、自谦, 同时在人际交往中做到有礼、有度、有爱、有心。
三、结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文化的一 块瑰宝,当 代大学生无论所学何种专业, 都应当对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有所了解, 并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吸 收智慧 。以往在人际关系的论述中,大多充斥着西方 的各种理论, 而忽略了祖先留下的灿烂的中华民族 传统文化和智慧哲学 。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恢宏历史 有着数不清 、道不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等待着 被继承和发扬光大 。 中国的高校大学生在校园里有 着得天独厚的学习环境、资源,虽然专业有所差别, 但是唯一不变的都是中国人, 是以后要把中国建设 得更好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高校工科专业的学 生应该多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利用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中的人际和谐理论改善自己、提高自己, 从而影响到周边的人和环境,摆脱自我中心、利益中 心等的不良思想,多走出去,多接触他人,多了解他 人,多帮助他人,多从自身找原因,因为只有人际和 谐,才能社会和谐 。特别是在高等教育日新月异的今 天, 教育工作者应该重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智慧 。如何找到合适的方法让工科大学生能够更好地 处理寝室人际关系问题,有力维护寝室人际和谐,中 华优秀传统人际和谐知识能够给出答案, 可让工科 大学生的心胸变得更开阔,同时智慧也能得到增长。 相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教育管理的结合可以 带来不一样的碰撞与效果 。高校不仅是要培养优秀 的高素质人才,同时也要培养优秀的中国人,培养有 担当、有理想、有责任感的青年人 。 因此高校学生的 教育管理一定要做到多渠道、多形式 、多角度,要善 于挖掘各种元素,解决学生实际的问题 。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不单单是人际和谐方 面,在高校学生德育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样也 能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周明洁,李府桂,穆蔚琦,等.外圆内方:中国人人际关系性的潜在 剖面结构及其适应性[J].心理学报,2023.55(3):390-405.
[2] 王青,吴杨.女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小组工作干预效果分析[J]. 中 国学校卫生,2022.43(12):1822-1825.
[3] 陈宝佳,金新.大学生寝室关系问题解决策略及实证研究[J]. 中国 健康心理学杂志,2016.24(1):72-74.
[4] 孔宪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兼论中国共产党关于传 统文化的新认识[J].教学与研究,2015(1):76-83.
[5] 王艺霖. 习近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 知行关系为例[J].党的文献,2016(1):19-24.
[6] 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 80 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EB/OL]. (2013-03-03)[2022-08-20].https://www.chinanews.com.cn/gn/2013/03- 03/4609979.shtml.
[7] 邓华,魏茹霜.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路径 探究:以李白诗歌中的爱国主义元素为例[J].河池学院学报,2022.42 (1):48-53.
[8] 赵萍.和合文化:培养语文思维能力的活水[J].唐山师范学院学 报,2022.44(6):132-136.
[9] 张岱年.传统文化的发展与转变[N].光明日报,1996-05-04(5). [10] 于语和,雷园园.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在依法治国中的价值[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3(4):135-144.
[11] 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 2565 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 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 25(2).
[12] 王国宏.泉州地区民办高校寝室人际关系提升研究[J].现代交 际,2019(12):186-187.
[13] 江荷.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大学生寝室和谐人际关系建构研 究[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0(30):52-54.
[14] 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22. [15] 王鹏,朱玺, 肖君政.心理情景剧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探索[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34(2):59-62.
[16] 袁源,高敏.基于心理咨询视角的辅导员谈心谈话工作实效提 升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7(4):123-127.
[17] 杨兰芳.浅析高校寝室文化建设: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管理学 院寝室文化建设为例[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0.37(10):99- 10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599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