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医学生人文素养现状调查及培养对策论文

发布时间:2023-07-20 10:14:0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文章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分别从兰州某民族院校医学部的临床医学、护理医学、口腔医学、医学检验4个专业中随机抽取14个班级,通过问卷星从医学生对人文素质的认知、医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的评价与反馈、医学生人文素养自我评价3个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并针对调查结果提出了相应建议,包括深化人文素质认知,提高人文素质教育重视度;调整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布局,丰富教育形式,强化人文素质教育的连续性和系统性;完善学校人文素质教育平台,营造良好的校园人文素质教育文化氛围。

  关键词:人文素养;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医学是人文与科学的高度统一[1],在“大思政”教育格局下,医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与塑造尤以人文素养为关键[2]。人文素养是个体成为社会人并成长为人才的内在修养与素质,涉及信仰、道德、志趣、修养、意志、品味、观念等内在的品质[3-4]。近年来,各种不良文化思潮对高等教育的本位价值体系产生了巨大冲击,导致人文素质教育日趋边缘化[5],最终造成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相对弱化。具体来说,道德滑坡、公德沦丧、理想信念缺失等焦点社会问题已充分暴露了人文素质教育的明显不足[6]。因此,着力加强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已刻不容缓,对于肩负救死扶伤重任的医学生而言,人文素质教育更是迫在眉睫。目前已有学者对高等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但涉及民族院校医学生的研究相对较少。鉴于此,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对兰州某民族院校医学生人文素养现状进行了抽样调查,并基于调查结果结合我国人文素质教育现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人文素养培养建议和对策,以期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开展及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提供借鉴。

  一、医学生人文素养现状调查

  (一)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分别自兰州某民族院校医学部的临床医学、护理医学、口腔医学、医学检验4个专业中随机抽取14个班级,通过问卷星进行了问卷调查,最终收到有效问卷583份,其中性别构成为男生占33.96%(198人),女生占66.04%(385人);年级构成为大一占37.05%(216人),大二占25.21%(147人),大三及以上占37.74%(220人);专业构成为临床医学占49.57%(289人),护理医学占21.96%(128人)、口腔医学占13.04%(76人)、医学检验占15.44%(90人)。

  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主要从医学生对人文素质的认知、医学生对现有人文素质教育的评价与反馈、医学生人文素养自我评价3个方面进行了调查。在人文素养自我评价调查设计上参考了刘国政[7]、白一男[8]等的研究并做了适当补充,将人文素养划分为7个维度:①道德素养,②法律素养,③审美素养,④文化素养,⑤心理/心智素养,⑥信念素养,⑦哲学素养;采用10级评分模式进行调查,要求学生根据自身的客观情况,对各维度进行0~10分的正向自我评分。数据统计分析采用SPSS 21.0软件包。

  (二)结果

  1.医学生对人文素质的认知情况。在对人文素质内涵的了解程度调查中,4.63%的学生表示非常了解,68.27%的学生表示一般了解,23.84%的学生表示仅了解一点,3.26%的学生表示一点也不了解;在对选修人文素质教育相关课程的意愿调查中,有80.79%的学生表示愿意,仅2.40%的学生表示不愿意,16.81%的学生表示没想过;在对人文素养与专业技能的重要性比较认知调查中,有70.67%的学生认为两者同样重要,要兼顾发展,26.59%的学生认为都重要,但专业技能相对重要一些,2.74%的学生认为人文素养一般重要,远没有专业技能重要,没有学生认为人文素养一点都不重要,可以忽视。

  2.医学生对现有人文素质教育的评价与反馈。如表1所示,医学生对现有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总体感受较好,有68.27%的学生认为现有课程门类丰富,课时充足,能够满足学习需要;在满意度调查中,有27.27%的学生对教学效果非常满意,有68.95%的学生较为满意;在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方式的喜好调查中,学生最喜欢的人文素质教育方式为临床见习、实习教育和课外社会实践教育,占比分别为78.04%和76.50%,紧随其后的为隐性教育(文艺演出、观影、校园社团等)和课堂授课教育,占比分别为60.89%和53.34%,其他方式占比均低于50.00%;在学校人文素质教育的不足之处调查中,占比超过50.00%的依次为学生重视度不够(67.41%)、校园文化氛围不足(64.15%)、教学方式单一(57.46%)、学校重视度不够(53.86%)。

医学生人文素养现状调查及培养对策论文

  3.医学生人文素养自我评价。人文素养自我评价调查总体情况如表2所示,整体上以道德素养评分最高,哲学素养评分最低,统计分析显示,道德素养、哲学素养及法律素养与其他各维度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审美素养、文化素养、心理/心智素养、信念素养各维度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7个维度的整体评分为7.22±1.74分,说明学生的人文素养整体自我评价尚可。

医学生人文素养现状调查及培养对策论文

  不同专业医学生人文素养自我评价比较情况如表3所示,整体上以医学检验专业的评分最高,其次为临床医学和口腔医学专业,两者评分接近,护理医学专业整体评分最低。各维度评分上也均以医学检验专业评分较高,护理医学专业评分较低。

医学生人文素养现状调查及培养对策论文

  二、讨论

  调查显示,医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的认知水平较为一般,仅有4.63%的学生表示非常了解,大多数学生只是一般了解,这与王松[9]、田丽娟[10]等的研究结果接近,这说明目前医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的认知不足,亟待加强。充分的认知是积极行动的前提,高等医学教育在培养和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过程中,首先必须解决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认知不足的问题。有研究显示[11],学生对人文素质相关知识的熟悉和认知度越高,对相关人文素质课程的兴趣也就越高。调查发现,学生对选修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具有较高的意愿,这一情况说明学校人文素质教育效果的提升尚有较大空间,学校应开设更多选修性质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如此在不硬性增加学业负担的同时,又可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选修需求。对人文素养重要性的认知情况调查表明,绝大多数学生对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具有清楚认知,部分学生虽然认可人文素养的重要性,但认为专业技能相对更重要一些,这可能是当前严峻的就业环境下学生的一种被动选择。

  本研究表明,医学生对现有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总体感受较好,大多数学生认为学校现已开设的人文素质教育相关课程门类丰富,课时充足,能够满足学生学习需要;但仍有16.30%的学生认为课程门类太少,课时不足,无法满足学习需要。这一结果提示我们,学校现有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设置仍有待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尤其是在保证大多数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需求的同时,也要适当兼顾少数学生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对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方式的喜好调查显示,学生更倾向于选择在课堂以外通过临床见习、实习的方式及课外社会实践的方式接受人文素质教育,其次是灵活性和趣味性更强的隐性教育(文艺演出、观影、校园社团等)方式,课堂授课教育的占比刚过半(53.34%),这与任玉明[12]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这一结果在很大程度上暴露了我国高校现有人文素质教育方式与学生实际需求之间的巨大差异和脱节情况。

  目前,在我国现有的医学教育培养体系下,多数学校的培养方案设置均将人文素质教育相关课程放在了入学的前3年,而对5年学制的临床医学专业来说,在后两年的见习、实习期往往出现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和断档,同理,4年学制的护理医学等专业同样面临这一问题。这一现象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连续性和系统性,并可能造成人文素质教育的断层。结合本次调查来看,目前的人文素质教育模式也与学生的实际期望和需求出现了明显错位,不利于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调查显示,目前学校人文素质教育的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学生重视度不够、校园文化氛围不足,这一结果为今后学校人文素质教育改革提供了依据和方向。事实上,医学教育长期受“重专业,轻人文”的痼疾所困扰,导致人文素质教育经常被边缘化。近些年,学校层面上对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视已有所提高,但在学生层面上依然问题突出,这与当下社会大环境中的功利主义、实用主义价值导向盛行不无关系,人文素质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更易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和浸染,这也使得学校的人文素质教育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

  本研究结果显示,医学生人文素养自我评价总体情况尚可,以道德素养评分最高,哲学素养评分最低,本次调查的学生总体评分(7.22±1.74分)与部分在北京地区的调查研究评分(9.04分)之间差距明显,且在各维度评分排序上也存在差异,但在道德素养维度的评分上较为一致,均排在第一位,这说明医学生人文素养在不同地区、不同学校间差异明显。学生道德素养评分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近些年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强化和落实成效显著;哲学素养和法律素养评分较低,则揭示了目前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短板。不同专业间自我评分差异主要与各专业培养方案中人文素质教育横块的课程结构、权重设置不同,以及各专业的重视程度、培养方式不同有关;其次与各专业学生管理水平及课外隐性人文素质教育活动的开展有关。

  三、建议

  (一)深化人文素质认知,提高人文素质教育重视度

  调查结果提示,在目前的教育模式下,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效果并不理想,需进一步强化医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的认知和理解。首先,在学校层面,要重视人文素质教育,做好顶层制度设计,建立健全人文素质教育的配套措施,优化课程体系设置,提高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的人文素养,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人文活动。其次,在教师层面,应将人文素质教育融入所有专业教学,改变“专业至上”的传统教学理念,逐步树立“人文化的专业教学+专业中的人文培养”教学理念,将人文素质教育相关知识明确纳入教学大纲与考试大纲;可结合具体课程,设置不同形式的人文作业,并在命题时适当融入部分人文知识,实现人文与专业课程的相互渗透和有机结合。最后,在学生层面,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比如,可设置人文素质教育专项学分,并将其纳入评奖评优、毕业考核等学生较为重视的活动和环节,使学生可通过选修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参加人文素质教育活动、创作人文素质作品等多种形式获得相应学分。

  (二)调整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布局,丰富教育形式,强化人文素质教育的连续性和系统性

  现阶段,我国多数高校的人文素养培养形式基本以课堂授课为主,存在形式单一、灵活性不足、吸引力不强、实效性较差等弊端,不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同时,在相关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布局上存在“头重脚轻”的情况,将几乎所有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压缩在入校的前3年开设,大四、大五的见习、实习阶段则出现人文素质教育的断档。由本次调查结果来看,学生更希望学校采用多样化的人文素质教育方式,尤其倾向于课外社会实践教育,穿插于临床见习、实习过程中的人文素质教育,以及通过文艺演出、观影、校园社团等方式开展的隐性人文素质教育。显然,现有的人文素质教育方式与学生的实际需求存在错位的情况。基于此,学校可以按照“基础人文素质课程、人文艺术展示、传统文化体验、经典研读交流”的定位在各学段开设适应不同学生学习需求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以确保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类别的丰富性,并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积极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以提升课程教学效果。同时,还可配套设置相应的开放功能室,为开展相应定位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实践活动提供支持。通常,除了课程涉及的人文素质教育活动,学校还可以将人文素质教育主题融入“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献爱心志愿活动、人文景观参观游学活动、文艺汇演活动等,寓教于乐、寓教于行,增强学生的过程体验、情境体验、仪式体验和情感体验,借此做好人文素质理论和人文素质实践的衔接,增强人文素质教育的连续性和系统性,从而提高教育成效。

  (三)完善学校人文素质教育平台,营造良好的校园人文素质教育文化氛围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和各种新媒体技术的不断革新和普及,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也为人文素质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更多选择,还催生了大量线上教学平台。在这一背景下,人文素质教育各类资源获得了极大的丰富,在数量、质量、趣味性、易获得性等方面都有了显著改善,教育途径也得以有效拓展。因此,学校应积极谋划,抓住这一机遇,完善和构建多种人文素质教育平台,拓展人文素质教育途径,比如,搭建线上人文素质教育授课平台;建立人文素质教育资源库平台;利用媒体技术通过手机向学生推送人文素质知识;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开展人文素质教育;邀请专家学者开展人文素质云授课等。与此同时,要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人文氛围,在校园的景观、园林规划设计上,增强人文意蕴,突出人文特色,寓教于景;在硬件支持上,建立文化场馆,完善各类文化设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人文素质培育环境,提供充足的文化活动场地。通过上述多种举措,全面营造校园人文素质培育氛围,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功能,可使校园环境本身成为隐性的人文素质教育载体。

  四、结语

  目前,我国医学教育体系普遍存在“重专业,轻人文”的情况,导致人文素质教育日趋边缘化。如现有的人文素养培育模式多以公共课的形式开展,且课程数量有限,专业课程中的人文素质教育明显不足,已无法满足医学教育发展的需求。因此,探索基于专业教学,多途径、多模式的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势在必行,必须将专业教育与人文素质培养有机融合,实现良性互促。

  参考文献:

  [1]张威,孙宏亮.我国医学人文教育研究的现状及走向:近十年医学人文教育研究综述[J].医学与哲学(A),2017,38(7):52-54.

  [2]钟华华,钟亮梅.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瓶颈与突破[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1(4):91-95.

  [3]吴黎宏.打好人文素养的底子[N].江西日报,2019-12-20(11).

  [4]雷文,吴园园,冯静静.习近平新时代“三有青年”思想背景下增强中医药院校大学生人文素养研究[J].科教导刊,2019(4):97-100.

  [5]陈风华.当代中国人文教育的困境与出路[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5.

  [6]李雪铮.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及其重要性[J].高教学刊,2016(17):258-262.

  [7]刘国政,张振建,马才辉,等.临床医生人文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医学与社会,2012,25(2):4-6.

  [8]白一男.临床医生人文素养状况的调查与分析:以某三甲专科医院为例[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32):179-180,182.

  [9]王松,谢虹.医学院校大学生人文素养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7,38(1):150-152.

  [10]田丽娟,王彩霞,郭斌.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满意度及人文素养现状调查[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6,29(2):360-364.

  [11]陈剑阳,魏海斌,黄小丽.“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医学生人文教育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21,29(6):840-846.

  [12]任玉明.河南省医学院校医学人文教育现状调查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22(3):42-4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5976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