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文章首先采用专题小组访谈法分析了基于“课赛融通”的高职“老年健康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现 状,然后论述了基于“课赛融通”的高职“老年健康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包括以职业技能大赛资 源为基础,强化课程建设;以职业技能大赛精神为导向,浸润课程思政;以职业技能大赛内涵为依据,建 设“三个课堂”。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以下简称“职业技能大 赛”)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全国职业 教育大会精神的重要行动 。职业技能大赛在对接产 业前沿、提升职业教育影响力、加强职业教育高地建 设、引领全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等方面起到了重要 作用[1] 。职业技能大赛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结果, 不仅展示了教育教学的成果, 还为教育培训水平的 提高提供了良好的平台[2]。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 养老服务呼唤 更多专业人才, 但目前养老服务人才供需结构性矛 盾难以解决,究其原因,主要是课堂教学与社会实际 需求适配度较低,学生无法迅速胜任岗位工作。“老 年健康服务与管理”课程是高职院校健康管理专业 的专业拓展课程,是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 指导下,对在医院、社区、家庭等环境中的老年人实施 整体健康照护的一 门重要课程,且与健康和社会照护 赛项考核内容紧密相关 。健康和社会照护赛项在 2018 年首次亮相于职业技能大赛,赛项设置了四个模 块,分别为考核医院、长期照护中心、日间照护中心及 家庭场景内的健康与社会照护技能[3],旨在提高老年 健康照护人员的岗位技能和综合分析判断能力,以促 进健康养老服务业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下面本文 拟基于“课赛融通”分析高职“老年健康服务与管理” 课程教学现状[4],进而对高职“老年健康服务与管理” 课程教学改革加以探讨。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调查对象为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健康管理专业 2020 级和 2021 级的部分学生 。其中,针对职业技能大赛看法方面访谈学生 8 人 (没参加过大赛的有 4 人,参加过大赛的有 4 人),作为第一个访谈小组;课 程教学方面访谈学生 4 人, 作为第二个访谈小组,共 访谈 12 人。
(二)研究方法
采用专题小组访谈法进行调查。第一个访谈小组 设计提纲如下:①您愿意通过职业技能大赛展现自己 的专业能力吗?为什么?②您如何看待职业技能大赛 的重要性? ③您对职业技能大赛训练过程中指导教 师和教学资源的看法与建议? (仅参赛者回答) ④您 认为将健康和社会照护赛项的相关内容和要求引入 “老年健康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这种做法可取吗? 谈谈您的理由 。第二个访谈小组设计提纲如下:①您 对“老年健康服务与管理”课程课堂教学感兴趣吗? 原因是什么? ②您学习“老年健康服务与管理”课程 过程中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③您上课时会集中注意 力听讲吗?影响您听课的因素是什么?④您对教师的 课堂教学有什么建议?
建立访谈资料文档,现场进行文字记录,并经访 谈对象同意同步进行录音笔记录,最终合并为访谈结 果,并请研究对象核实原始资料。
二 、基于“ 课赛融通”的高职“ 老年健康服务与管 理”课程教学现状
(一)教学设计方面
1.教学内容与大赛耦合性差。受访者 F 提出:“通 过参加比赛, 我发现大赛考核内容与行业需求紧密 对接,但是教材内容更新相对滞后,课堂上的教学内 容好像跟不上大赛考核要求。”受访者 A 指出:“‘老年健康服务与管理’课程授课过于理论化,没有与真实应用场景相结合,实践课程空洞而理想化,存在与 现实脱节的问题,缺乏实用性,所以我觉得上课有点 枯燥。”
2.授课时间安排不合理 。受访者 D 指出:“‘老年 健康服务与管理’课程授课时间安排在第三学期(9~ 12 月), 而健康和社会照护赛项省赛时间为每年 12 月,时间有点紧凑。”受访者 E 提出:“之前参赛时觉得 备赛时间较短,学到的知识短时间难以消化,且要参 加训练就要停课,有时候参赛时仍有部分知识还没有 来得及学习。”
3.评价标准不 一致 。受访者 B 提出:“‘老年健康 服务与管理’课程按 45%的平时成绩和 55%的期末考 试成绩确定总评成绩,很多同学就在期末‘临时抱佛 脚’,存在投机性。”受访者 B 指出:“期末考试以卷面 书写为主, 无法全面检验我们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 养。”受访者 F 提出:“课程实训考核评分标准比较空 泛且笼统,而我们之前参加竞赛的考核标准则注重实 效,评分项很细致、全面,更贴合实际照护中的各种工 作场景。”
(二)教学模式方面
当前,“老年健康服务与管理”课程课堂教学仍以 讲授为主,往往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灌输式” 教学方法,学生是被“填灌”对象,缺乏实际操练的机 会,难以将知识内化。受访者 K 指出:“教师不停地讲, 我就不想自己学了,且动手机会比较少,学到的知识 难以消化。”受访者 E 提出:“我之前参加了健康和社 会照护赛项,这个比赛考查了参赛选手的文字表达能 力、实践操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实践操作和沟通交 流能力考核融合在具体的案例中,文字表达能力则通 过书写计划、制作健康教育海报或撰写反思报告进行 考核。但我觉得只通过课堂上教师以讲授理论知识为 主的教学,我的应变能力、发散思维、创新能力及沟通 技巧得不到培养,因此我想参赛选手可能都需要课后 进行特别培训,以加强这些方面的能力。”
(三)师资队伍方面
当前,“老年健康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师资源不 足、教学资源匮乏 。受访者 G 指出:“之前的大赛培训 工作由两位教师全权负责,指导教师又要上课又要给 我们培训,感觉他们时间不多,压力也很大。”受访者 D 提出:“职业技能大赛很多试题中需要的设备我们 都没有,实训室也一直在上课,我们想要练习存在一 定困难。”
(四)学生动力方面
职业技能大赛受益面小, 学生参赛内在动力不 足。受访者 C 指出:“当时选拔的时候是让大家都积极 报名,但我想最后也只选两个选手去集训,感觉我不 大有希望,而如果不报名这个比赛好像就跟我没什么 关系了。”受访者 H 提道:“我不知道参加这个比赛有 什么好处,而且之前也没练过,不大敢去,另外我觉得 我竞争不过别人,还是算了吧。”
三 、基于“ 课赛融通”的高职“ 老年健康服务与管 理”课程教学改革
(一)以职业技能大赛资源为基础,强化课程建设
健康和社会照护赛项能够充分反映现阶段社会 对于养老照护人才的实际需求 。因此,教师可以通过 分析健康和社会照护赛项的各个环节,归纳总结养老 照护人才所需的技能和专业知识, 从而改善课程设 置、重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模式、丰富教学资源、完 善课程评价。
1.以竞赛时间为参考,改善课程设置。健康和社会 照护赛项省赛时间为每年 12 月, 故建议赛项内容所 对应的“老年健康服务与管理”课程排课应设定为第 二学期,这样学生于大一下学期夯实理论知识、学习 行业规范操作可为后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之后可 于第二学期延续学习健康管理相关课程,巩固既往知 识,从而形成记忆闭环 。考虑到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心 理素质,可选定大二学生为主要参赛选手,故可在第 二学期末(7 月前) 开展校赛,选拔省赛备赛选手。为保 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备赛,建议在第三学期前期(9~ 11 月) 开展大赛的集中训练,如此便可加强教学安排 与大赛时间的协调性 。通过加强赛教衔接,科学设置 授课时间,可充分发挥职业技能大赛对于教学改革的 积极导向作用,有力提升课堂效率,服务“课赛融通” 的落实落地。
2.以竞赛考核为依据,重构教学内容 。一方面,科 学调整理论与实训课程课时占比。原课程总学时为 48 学时,理论课时、实训课时各自占比 1/2 。 以竞赛考核 为依据,建议将课程总学时增加为 64 学时,实训课时 占比提升为 3/4. 更新后的课时安排更加突出专业实 操性强的特点[5]。另一方面,优化理论与实训课程教学 内容 。通过将职业技能大赛涉及的赛项资源引入“老 年健康服务与管理”理论课程,可以使专业课程内容 的选取更具有全面性,且将实训课程内容与大赛技能 操作规范对标,将工作导向的思维理念贯彻到课程标准制定工作中,可以有效提高课程内容的实用性[6]。例 如,根据照护岗位需求,将课程中的测血压、量血糖、 喂食、喂药、搬运等技能内容进行标准化定义,增加对 于拟定照护计划、书写反思报告、绘制健康海报方面 的训练。如此以职业技能大赛赛项考核项目为依据重 构教学内容,可达到突出教学重点、攻克教学难点的 目标 。通过对接各项竞赛机制,可推动学生做到学以 致用、知行合一,解决教学内容与养老照护岗位需求 适配度较低的难题。
3.以竞赛素养为驱动,改进教学模式。职业技能大 赛考验选手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而要以竞赛素养 为驱动,就必须改变传统的“以教代学、以教定学”的 教学模式,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全力发展“以学生 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一方面,教师要充分应用现代化 信息技术手段给学生提供图像、三维动画模型、音频 等生动直观的教学材料[7],以丰富的信息化资源辅助 教学,提高教学媒体的交互性和展示力,从而提高学 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另 一方面,教师要采用案例教学(尤其是竞赛案例) 模 式,通过任务挑战激发学生参赛热情,引导学生开展 探究式学习 。 比如,在“老年健康服务与管理”实训课 程设计中,教师可以根据现有的实训条件,设定多种 场景下老年人可能出现的常见照护需求及突发状况, 并配合多种教学方法,如情景模拟法、角色扮演法、项目竞赛法等,通过组内考验和小组间的竞赛,提高学 生的竞争意识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其快速形成 知识点的联结 。以竞赛素养为驱动的教学模式改革强 调学生自主学习及责任意识的重要性,尊重学生的个 体差异,主张要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从而达到理 想的教学效果。
4.以竞赛内容为依托,丰富教学资源。为实现课程 内容与职业技能大赛及养老照护行业岗位实际工作 任务的高效对应,训练过程中,教师应不断丰富教学 资源。一方面,深化与养老服务机构之间的合作,以职 业技能大赛为桥梁,校企互聘共用师资,共同为社会 输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以职业技能大赛为契机,校 企共同更新教学素材,使理论知识不断适应岗位新变 化,使实训项目更加贴近实际工作需求;以职业技能 大赛为平台,共同建设实训和实习基地,全真模拟实 际操作场景,从而为教学提供保障。另一方面,基于职 业技能大赛建设在线精品资源课程,将优质竞赛资源 数字化,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竞赛培训课程资源由基础资源和拓展资源组成。基础资源主要包 括理论及实训教材、规范化操作视频、竞赛考核评价 标准、历年赛项试题库、模拟练习题、行业规范等日常 教学活动必需的资源 。基础资源以竞赛成果为支撑, 可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必 要的资源 。拓展资源主要包括赛事最新成果、行业前 沿技术、学科进展。概言之,通过竞赛内容对教学资源 进行全要素、全过程、全方位的供给,以“借力”方式, 达到“合力”效果,形成“给力”局面,可借助丰富的教 学资源引导学生由“材”变“才”,并与养老照护岗位 “零距离”接轨。
5.以竞赛评分为指导,完善课程评价。职业技能大 赛评分标准注重对参赛选手价值观与态度 、职业素 养、操作专业性等综合能力的考查 。为提升课程与比 赛的适应度,教师应将参赛意识融入日常教学,对此, 建议提升过程性评价占比, 使过程评价占比为 70%, 期末的综合能力考试占比为 30% 。 同时,建议课程评 价以项目为单位进行考核,教师要对学生每一项学习 任务的表现进行细化的评价, 评价标准对岗对标,对 项目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掌握情况进行全 面考核,其中项目考核评价表的内容应大致包括仪容 仪表、用物准备、服务操作、突发服务问题应对、人文 关怀、沟通能力等 。在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应组织 学生进行自评、组内组间互评,最后教师进行总结点 评[8],让及时、有痛感的评价反馈对学生产生激励、警 醒和引导作用 。以竞赛评分为指导,完善课程评价,实 现了从考核“学习成绩”向评价“综合能力”转变,从注 重“考试结果”向注重“学习过程”转变,改变了学生在 考核过程中的被动地位, 提升了课程与竞赛的适应 度,更符合职业教育养老照护技术技能复合型人才的 培养目标要求。
(二)以职业技能大赛精神为导向,浸润课程思政
以课程思政视角进行审视,没有融入思政元素的 赛前培训表现出强烈的思想机械性、等级性、功利性 色彩,背离了“三全育人”“以德为先”的国家教育方 针 。各职业院校应以大赛精神为导向,深入挖掘思政 元素,切实通过赛中教、赛中学、赛中训培养高质量人 才[9],保障职业技能大赛培训和课程思政的互渗交融, 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和职业观念。“老 年健康服务与管理”课程能够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 专业知识技能教育有机融合,故教师可努力把课程建 设为挖掘赛项价值取向,发扬竞赛精神,培养尊老、爱老、敬老职业道德的重要平台。
1.剖析大赛方案,寻找思政切入点。通过对职业技 能大赛模块的剖析,寻找思政元素切入点 。 以职业技 能大赛的健康和社会照护赛项为例,该赛项共有四项 任务,制定照护计划部分需重点培养学生的判断力和 有条不紊的工作作风;沟通与实际照护部分要着重引 导学生建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形成以提高老年人健康 水平、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为目标的奉献精神;绘制 健康教育海报部分要培养学生对关键信息的把控能 力与创新创造能力,并建立对于老年群体的人文关怀 意识和感知;书写反思报告部分要重点帮助学生形成 反思的习惯,培养自我教育能力。
2.把握课程教学,提升综合素质。除了在大赛精神 引导下进行针对性训练,日常课程教学的点滴也都是 思政教育良好的契机,教师必须对此引起重视。例如, 在模拟老年人实际场景照护时,需要小组成员相互配 合, 故教师可借此培养学生分工与团队协作的意识, 使其树立集体荣誉感。教师在课程教学中以职业技能 大赛精神为导向融入思政元素,不仅可以锤炼学生的 思想品质,更能发挥思政教育的正向引导作用,落实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助力课程教学改革,提升职业教 育育人效果。
(三) 以职业技能大赛内涵为依据,建设“三个 课堂”
以职业技能大赛“树旗、导航、定标、催化”的内涵 为依据,充分发挥竞赛辐射带动的作用,建设“三个课 堂”,对课程教学第一课堂进行延伸和拓展,可进一步 巩固教学成果,扩大受益范围。
首先,为深化学生在第一课堂所得的间接认知, 扩大竞赛的影响力,教师可鼓励学生自主成立“老年 健康服务”学科竞赛社团,并由社团成员展开宣传和 竞赛组织工作 。通过成立社团,一方面,可以搭建起 跨学科交流平台,吸纳全校不同专业的学生加入,碰 撞出思想的火花,拓展学科竞赛的深度和广度,扩大 竞赛的影响面[10] 。另一方面,由社团每月组织举办以 健康和社会照护赛项内容为基础的 “技能比武”活 动,优胜者可赢得相应积分,由此可提高学生对于职 业技能大赛的参与感,充分调动其参赛积极性,从而 实现从“精英化”到“全员化”的转变[11]。学生通过亲手 做、亲眼看、亲身体验和实践,可实现第一课堂所得 知识经验的再现与迁移、应用,这是对传统意义课堂 概念的深化和变革。
其次,以促进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和提升综合 素质为教学改革目标,积极建立“老年健康服务与管 理”课程第三课堂,即开展丰富的开放式教育活动和 实践活动,包括老年健康宣教进社区活动、养老院志 愿服务、老年健康服务创新创业等 。第三课堂通过搭 建让学生广泛参与的平台, 可促进竞赛资源整合、课 程要素融合,推动课堂知识、竞赛精神和思政元素融 入“老年健康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实践,打破第一课 堂与岗位需求的壁垒,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巩固课堂 理论、实操竞赛项目、汲取精神滋养,在提升课堂教学 效果的同时,也能进一步巩固竞赛成果。
四、结语
技能是强国之基、立业之本,而职业技能大赛是 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 也是检验实践活动 效果与专业技术水平的主要形式[12] 。基于此,本文以 职业技能大赛为抓手, 通过职业技能大赛推动高职 “老年健康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努力把大赛 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构建“课赛融通”教学模式,以 改善理论与专业实践相脱节的现状, 满足社会对技 术人才的需求,进而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 促改”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技能:让生活更美好! —2021 年职业教育活动周全国启动仪 式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开幕式在济南举行[J].职业教育(中旬 刊),2021.20(5):35.
[2] 谢珊珊,任舸.职业技能竞赛与常规教学通融研究与实践[J].建筑 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32):3940.
[3] 2021 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项规程[EB/OL].(2021-11-19) [2022-12-10].http://www.chinaskills-jsw.org/_img/2021/05/25/202105 25095340887.pdf.
[4] 刘亢.职业技能竞赛与常规教学通融研究与实践[J].大众文艺, 2018(19):231.
[5] 王力,沈晖,邹妍.“岗课赛证”融合育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以“白 酒品评与勾调技术”课程为例[J].酿酒科技,2022(6):135-138.
[6] 苑晶晶.职业技能大赛视角下的中职“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教 学改革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20.
[7] 赵丽苹,张杰,章跟宁.基于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对教学改革的 思考:以珠宝玉石鉴定课程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19(32):200-201. [8] 陈朗.任务驱动教学法(TBL)在中职“餐饮服务与管理”教学中的 应用研究[D].广州: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6.
[9] 徐秀芳.地方本科院校“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训”教学模 式探析[J].高教学刊,2020(12):52-55.
[10] 程夏佩.财务管理专业“赛教结合”嵌入式教学改革研究[J].老 字号品牌营销,2022(15):170-172.
[11] 韩淑萍.技能比赛从精英培养走向全员教育[J].湖北成人教育 学院学报,2019.25(2):60-62.
[12] 赵赫,朱艳红.“赛教融合”对高职商务英语教学改革的探索[J]. 辽宁高职学报,2022.24(7):72-7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59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