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合唱是提升学生音乐感知力、考查学生视唱练耳能力的重要环节。尤其是在美育教育环境下,感受合唱的音效美感,并且结合声部划分特征对不同声部音乐美、节奏美感进行体会,是合唱课程教学实践教学的重要价值体现。教师需从自身出发提升美育引导能力;从课程教学实践出发优化实践教育效果;从拓展教学角度出发融入更加多元的美育素材,为提升初中音乐合唱课程教学质量、体现美育优势提供支持。
关键词:初中音乐 美育 合唱课程 实践教学
初中音乐教学中,合唱具有很强的技术性要求,也需要通过实践学习提升相应能力。在具体学习环节推进过程中,合唱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自己演唱声部的技巧和方法,还需要与其他同学进行有效配合。这种具有层次化的教育引导课程,更有利于引导学生体会音乐表现形式的美感,是提高审美教育效果的重要方法。教师可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加强合唱课程实践引导丰富性,实现立足音乐课程教学提升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培养学生音乐艺术素养的目标。
一、初中音乐合唱课程,实现美育内在动因
1.合唱学习具有实现美感,有利于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之美
初中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创新思维能力与自主实践能力,进行合唱教学时,大部分学生都可结合教师的实践要求,按声部完成合唱学习任务,这有利于帮助学生在合唱实践教学中获得更加稳定良好的效果。同时,协同合作效果越好,合唱时音乐体现出的美感越突出。因此,教师只要应用科学的方式方法进行合唱教学引导,就能够提升学生对合唱音乐美感的感知力,同时,通过具体实践优化合唱学习效果。从学生的主观感受方面来讲,当其承担不同的合唱声部任务后,其对音乐音调差异的敏感性会进一步增强,这也有利于引导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之美。
2.合唱曲目具有典型风格,有利于引导学生展现音乐之美
合唱曲目演唱中,更需要学生对曲目风格、曲目背景、曲目情感表达状态进行充分了解。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把握音乐作品所呈现的情感状态。用合唱演绎以及与其他同学协同合作,能将合唱作品的音乐之美进行有效展现。当学生感受到自身能够通过实践将音乐作品的美感进行体现时,其学习音乐知识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信程度也会有所加强。这是学生艺术素养与音乐审美能力培养的重要基础条件,也是最终引导学生正确把握合唱实践要点的关键路径。
3.合唱学习具有实践性特征,有利于引导学生体会音乐之美
合唱实践学习往往需要合唱队同学进行协同合作,并以舞台表演形式进行整体性呈现。这种具有实践现场感的学习展示空间,能够帮助学生对合唱曲目的客观环境氛围、整个演唱氛围产生更真实深切的感受。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官感受会从音乐本身逐步拓展到思想与精神层面。对于初中生来说,这种层次感能进一步提高音乐感受力,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也有利于学生音乐审美能力获得针对性提升。当学生在舞台环境中进行合唱曲目表演时,必然能感受到舞台合唱所带来的真实氛围。演唱过程中,学生也更容易被带入音乐作品中,产生情感与思想上的共鸣,更加深刻地体会音乐作品的情感与思想,用个人的真实演绎提升音乐作品表现力。
二、初中音乐合唱课程教学中美育实践路径
1.提升教师实践教育引导能力,优化美育教学质量
立足音乐课程教学中的合唱教学进行学生审美教育,需要教师从自身出发,对美育的切入点、美育的实践方法进行充分了解和把握。因此,从教师自身出发,不断学习积累、不断沟通交流,了解教学中可用的先进教学思路和方法,对于取得美育良好效果、提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促进作用。从教师自身来讲,提升个人美育引导能力的主要路径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结合个人日常工作积累实践工作经验,并通过总结分析掌握合唱教学更为科学的方式方法。二是及时参与学校提供的深造学习机会,通过集中参与培训教育,达到创新教学中理论知识积累的目标。审美教育更需要音乐教师从多个角度积累资源素材,获取课程教学思路。因此,教师应本着不断学习,不断实现自我提升的目标,为合唱教学中美育教育的渗透做好准备。
2.从课程教学实践出发优化实践教育效果,丰富美育教育内容
加强实践教育力度,对于渗透美育体现美育价值有重要促进作用。对初中生而言,审美教育能从多角度出发,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优化。同时,使学生在实践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加稳定、更有针对性的实际效果。教师只要选准教学切入点、组织具有实践应用价值的活动内容,就能够达到依托合唱课程教学渗透美育目标。例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学实践中,就可利用这一歌曲的丰富文化内涵与思想教育内涵,在合唱教学中,注重让学生把握国歌演唱时的情绪状态和进行曲的节奏特征。让学生体会演唱国歌时应当保持的情绪状态,并且将合唱时的整齐度、合唱时情绪表达的饱满性作为合唱教学的侧重点进行把握。当学生能够真正投入国歌演唱中,体会国歌创作背景、国歌情感表达时,其对国歌的感受和体会也会更加深刻,就可以顺利通过思想引领和情感引导达到预期的美育目标。在具体实践活动组织方面,教师可在课程教学的各个阶段融入国歌创作故事、国歌词曲作者生平故事这类纪录片或主题电影让学生观看,使得音乐合唱学习转变为综合实践活动,推进落实过程,立足多元化实践活动达到美育教育渗透效果。
3.从拓展教学角度入手,提升美育针对性拓展教学是美育实践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拓展教学组织落实时,可收集多方面针对性美育素材资源与常规合唱教学实现融合。提升合唱教学整体内容综合性,优化美育效果。从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教育理论分析,拓展教学若能够将课堂教学过程与内容拓展到学生日常生活中,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寻找学习素材与资源,对取得更好实践教学引导效果也具有重要作用。在实践拓展过程中,教师只要选准切入点,结合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拓展教学,就能达到预期教育效果。例如,在“中学时代”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利用中学时代在实际中丰富多彩的特征,在引导学生掌握合唱韵律、合唱节奏、合唱声部划分的具体实践技能时,结合学生主观需求,融入一部分具有时代特色、能反映青少年风貌、能够传播正能量的歌曲,将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观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学生正向态度和情绪引导教育与合唱教学实现融合。通过学生更感兴趣的合唱曲目的拓展选择,引导学生在共同演唱歌曲时掌握合唱技巧。同时,感受到自己作为青少年群体应当担负的学习责任与社会责任。教师还可通过组织合唱比赛活动,给学生提供综合展示平台,达到美育教育针对性提升的目标。
三、结语
初中阶段音乐课程教学中,美育教育与音乐教育之间的融合具有必要性与适宜性。教师可结合教学基本内容结构进行规划分析,通过实践引导、发散性引导等多方面路径,实现美育与初中音乐教学合唱课程的渗透融合。
参考文献
[1]杜亚雄.加强实践搞好美育推进学校音乐教学的改革与发展[J].中国音乐,2021(4):163-167.
[2]刘潇林,郑茂平,石欣宇.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尚悲”的美育效应[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8(1):181-192.
[3]齐江.音乐教学中文化修养培养的价值认知—评《音乐教学与文化修养》[J].中国教育学刊,2022(8):13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59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