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小规模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的思考与探索论文

发布时间:2023-07-08 14:37:0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 乡村振兴背景下 , 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既是全新的挑战 , 也是发展的机遇 。 只 有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小规模学校存在的短板 , 才能探索发展 的 路 径 。 本 文 结 合 乡村 振 兴 , 明确农村学校振兴的必要性 , 深入挖掘农村教育优势和蕴含的重要资源 , 提出小班 化是解决农村学校发展的重要路径 , 并通过实践予以验证 。

  随着城镇化水平加快 , 农村人口迅速向城镇集中 , 大批 儿 童 不 断 涌 向 城 市 学 校 。 尽 管 敦 煌 市 从 2012 年开 始 进 行 大 规 模 的 农 村 学 校 “改 薄 工 程”, 农村学校软硬件有了很大的改善 , 但这也阻挡不住 农村学生继续向城市流动的趋势 。 “城市满 、农 村 空”成为敦煌 教 育 的 常 态 。 辩 证 地 看 待 当 前 现 状 , 在不利 中 寻 找 有 利 , 在 困 难 中 寻 找 机 遇 , 办 小 而 精 、小而优 、小而特 、小而美的农村学校 , 是当代 农村教育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

\

  一 、农村学校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村学校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不可或缺的组成 部分 。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办学使命是让农村人民更 加幸福的生活 , 让农村孩子可以在家门口接受更加 公平且更具有质量的教育 。

  1.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人才培养

  乡村振兴需要人才 , 人才从哪里来? 城市孩子 不熟悉农村 , 他们大多不会选择建设农村 。在城市 上学的农村孩子 , 在城里他们觉得是乡下人 , 回到 农村 , 他们又觉得自己是城里人 , 这些人对农村的感情不深 , 回来的也不多 。生长在农村的孩子对农村有着深厚的感情 , 他们熟悉乡村人文 , 熟悉农村 环境 , 更加懂得建设农村 , 未来能够成为乡村振兴 的中坚力量 , 培养好农村学生是农村学校义不容辞 的责任 。

  2. 乡村振兴的灵魂在思想文化

  农村学校是现代农村精神文明的重要堡垒 。农 村学校的存在 不 仅 是 方 便 学 生 就 学 , 还 是 思 想 教 育 、精神文明传播 、 良好家风传递的重要场所 。 当 前 , 农村思想文化阵地萎缩 , 一些非主流文化渗透 到农村个别家庭 , 农村学校教育的重要性和责任呼 之欲出 。

  3. 乡村振兴是未来发展的增长点

  从长远看 , 城镇化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阶段 , 城 镇化高耗能 、高污染 、人口密集型的发展模式会逐 步被自动化 、生态化的发展模式替代 , 城市剩余劳 动力和精英人群将回归农村 , 从城市返回农村会成 为新的人口流动趋势 , 乡村振兴战略就是为以后的 社会发展奠定基础 。

  二 、农村优势是农村学校的重要资源

  农村教育具有独特的优势 , 这是中国农耕社会数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的积淀 。

  1. 农村教育静待成长

  城市教育资源丰富 , 不少孩子被这些优质资源 抢占了他们玩耍的时间 、休息的时间 , 成为学习的 机器 , 厌学者众 , 城市家长的急于求成和不切实际 的期望最终给孩子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相反 , 看似 不懂教育的农民 , 他们懂得生命成长的过程 , 不急 于求成 , 他们遵循教育规律静待孩子成长 , 这是农 民对教育的理解与担当 , 是一种教育信念的执着与 坚守 。

  2. 农村教育以德睦邻

  农村的生活环境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守望相助 、勤俭持家 、吃苦耐劳 、孝敬父母的农耕文化造 就了农村学生讲良心 、讲情 义 、讲 诚 信 、 能 吃 苦 、 肯奉献的优秀品质 。

  3. 农村教育以身作则

  农村人朴实善良 、文化水平不高 , 没有高学历 也不会讲理论 , 他们不会“教育”自己的孩子 , 繁忙 的生产劳动只要能让孩子吃上饭 、穿好衣 、不学坏 就可以了 , 表面看是“养”而 不“教”, 真 是 这 样 吗? 父亲扛起生活重担面对生活不屈不挠的样子 , 母亲 勤俭持家 、和睦乡里的样子 , 爷爷不顾年迈努力生 活的样子 , 奶奶步履蹒跚围绕灶台的样子 , 一 家人 团结和睦 、为了生活艰苦奋斗的样子 ……农民不会 说但会做 , 不会教但会养 。

  4. 农村教育相信学校

  农民很坚定 地 把 教 育 的 职 责 交 给 了 学 校 , 也 把希 望 交 给 了 学 校 , 他 们 佩 服 教 师 、 相 信 教 师 , 他们坚信教师 说 得 对 、 做 得 对 , 不 质 疑 教 师 的 观 点 , 这样朴实 的 教 育 观 , 给 学 校 教 育 留 下 了 巨 大 的空间 。农村学 生 对 改 变 自 己 命 运 的 要 求 是 迫 切 的 , 这是最重要的动力源泉 。他们见过父辈受过的 苦 , 他们吃过农村的苦 , 他们有着对幸福生活的强烈渴望 , 他们有着城市孩子没有的原动力 , 这是教育成功的根本 。

  三 、农村教师是农村学校最重要的资源

  近年来 , 敦煌通过提高农村教师津贴 、增加特岗教师 、推进城乡交流等方式 , 农村教师的状况有所改观 。

  1. 农村教师 出 自农村

  农村教师对农村教育有切身体会 、有天然的亲近感 , 他们热爱农村 、掌握农村的教育规律 、深谙农村的教育特点 。他们尊重农村家长 , 是接地气的教师 , 他们走进学生家里 , 拉家常 、掌实情 、 听心声 , 能形成教育合力 ; 他们能把家长当客人 , 邀请家长到 学 校 做 客 , 共 话 学 生 未 来 , 能 实 现 家 校 共育 ; 他们 能 和 家 长 做 朋 友 , 共 同 探 讨 家 庭 教 育 方法 , 研讨教育案例 , 可以促进和谐的亲子关系与学生开朗性格的形成 。

  2. 农村教师心 系 困难学生

  农村学校家庭困难的学生多 , 可寻求各类公益物资捐助 、积极联系社会公益人士 、对困难学生进行精准帮扶和党员帮扶等 , 用爱心填补学生的家庭缺失 , 爱生如子是农村教师的常态 。扎根农村 、热爱学生是农村学校的办学之本 , 不让学生流泪 , 不让学生掉队是农村教师应尽之责 。

  3. 农村学校是教师数量的蓄水池

  农村学 校 学 生 数 量 少 , 但 是 教 师 数 量 不 能 减少 。这就为县域内教师数量提供了蓄水作用 , 为县域内教师调整留下了余地 , 不至于出现教师短缺的情况 。

  四 、农村小班化是农村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

  小不是劣势 , 是优势 , 更是机遇 。小班有利于全体学生受到更全面的教育 , 小班为每个个体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 小班可以让学生的个性充分 展 现小班为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提供了更大 的空间 。 只有掌握了小班化的优势和教育规律 , 先 走一 步 、快 走 一 步 , 才 能 搭 上 教 育 发 展 前 沿 的 快 车 , 实现农村教育弯道超车 。

  1. 学生少 了 , 空间大了

  小班教育 提 倡 探 索 创 设 良 好 的 小 班 化 教 室 氛围 。课桌椅的布置 , 一 改过去那种简单 的 秧 田 型 , 教室分为教学区和学生自主学习区 。在自主学习区 中配置了图书架 、字帖毛笔 、魔方等教具 , 让学有 余力的学生在自主学习区开展选择性自主学习 , 利 用扩大了的空间 , 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充分展示 自我 的空间 , 使环境发挥育人的功能 , 更好地为教育教 学服务 , 从而大大提高了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 , 教 育资源应用更加高效 。

  2. 学生少 了 , 辅导多 了

  小班教育要求把因材施教最大化 , 严格按照学 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采取个别教育 , 让学生实现 自我发展 。小班化不仅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 而 且也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缺陷与不足 , 教师 的定位 发 生 改 变 , 从 主 导 者 转 变 为 组 织 者 、 指 导 者 、参与 者 。 小 班 化 也 改 变 了 大 班 教 育 存 在 的 不 足 , 学生得到公平对待 , 针对学生的个体情况 , 有 更多的机会实施个别辅导 , 增加与每一个学生接触 的机会 , 既缩短了师生间的空间与心理距离 , 又提 高了学生接受知识的效率 。

  3. 学生少 了 , 效率高 了

  小班化提出了“2113”高效 课 堂 模 式 , 具 体 是 : 上课精讲 20分 钟 、 当 堂 练 习 10分 钟 、 当 堂 检 测 10分钟 、每天批阅 3 次作业 。精讲 20分钟 , 充分 发挥小班化的优势 , 通过较高的课堂驾驭能力控制 学生听讲专注度 , 缩短讲授时间 。 当堂 练 习 10分 钟 , 发挥人少的优势 , 发现并鼓励提出 个 人 见 解 , 积极 巡 回 指 导 , 发 现 问 题 各 个 击 破 。 当 堂 检 测10分钟 , 这 个 课 堂 环 节 是 改 革 尝 试 的 核 心 部 分 ,也是教师备课重点 , 要求教师参考教材重点难点结 合各类习题资料重点备课 , 这既符合教材又符合学 生的基本情况 , 既突出重点又注意拓展 , 既照顾基 础又注意分层 。每天批阅 3 次作业 , 第一次批阅当 堂检测 , 第二次作业是自习拓展 , 第三次作业是家 庭作 业 。 当 堂 检 测 、 自 习 拓 展 、错 题 归 纳 , 这 是 一套完整的学习闭环 , 长期坚持 , 学生会形成良好 的学习习惯 , 也可以极大地减少学生家庭作业 , 落 实“双减”要求 。

  4. 学生少 了 , 评价方式多 了

  学校鼓励多元小班化评价方式 。根据小班化的 特点进行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小班化教育教学评价 , 如分组评价法 、 口试评价法 、活动评价法 、五分制 评价法 、形象评价法 、互动评价法 、反馈评价法和 个案评价法等 , 既促进了学生主动发展 , 又能发挥 评价诊断 、鉴别的功能和调节 、激励的作用 。

\


  5. 学生少 了 , 教师研究多 了

  积极探索科学的小班化教学理论 , 研究小班教 学观念 、理论 、策略和方法成为教师成长的 一 块试 验田 。从学校层面看 , 小班化教育涉及教育 、教学 改革的方方面 面 , 对 教 师 的 素 质 提 出了 更 高 的 要 求 , 先进的教育观念 , 精湛的学科教学技术 , 以及 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的精神都是学校能更进一 步的基 础 。学校要通过小班化教育改革 , 促进教师专业化 发展 , 在改革的过程中打造一支教学理念新 、教学 水平高 、理论研究深的农村骨干教师队伍 。

  参考文献

  [1] 朱 许 强. 校 长 引领 : 农 村 小 规 模 学 校 内 生 发 展 的 关 键[J] . 中国教育学刊 , 2021(7) : 56- 61.
  [2] 吴银银. “距城远近”会影响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吗— 基于 两 所 小 学 的 叙 事 分 析 [J] . 教 育 发 展 研 究 , 2021. 41(8) : 54- 60.
  [3] 张 文 兰 , 苏 瑞. 农 村 小 规 模 学 校 如 何 开 展 项 目 式 学 习 — 在地教育理念下的案例分析与启示[J] . 中国电化教育 , 2021(4) : 35- 4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5900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