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互联网+”背景下红色文化融入广东省大学生国防意识培育的路径论文

发布时间:2023-07-04 09:57:1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互联网+”的时代优势及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国防意识培育的不足,然后论述了“互联网+”背景下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国防意识培育的意义,接着分析了广东省大学生国防意识培育的现状,最后提出了“互联网+”背景下红色文化融入广东省大学生国防意识培育的路径,包括完善网络体系,构建多元方法;融合红色底蕴,丰富培育内容;利用媒体资源,拓展培育空间;构建共享平台,营造校园文化。

  关键词:红色文化;国防意识培育;“互联网+”;广东省大学生

  国防意识培育的内涵主要是指通过国防教育提高公民的国防意识,激发公民的爱国主义情怀,普及国防技能,使公民自觉关注国防安全形势、构筑国家安全心理防线、承担国防安全任务,推进国防后备人才储备[1],通过激发全体公民的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增强国防自信和凝聚力,使全体公民关心国防建设和国家安全形势,为中国国防建设贡献一分力量。

“互联网+”背景下红色文化融入广东省大学生国防意识培育的路径论文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导全国人民实现伟大复兴的精神财富,对增强大学生国防意识有重要作用。近几十年来,网络迅速发展,其与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2]。信息背景下的“互联网+”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影响深远,高校应抓住“互联网+”带来的时代契机,将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国防意识培育工作,构建国防意识培育新模式,为拓展国防教育工作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广东高校的国防意识培育水平,改变大学生国防观念,做好国防教育工作而努力。

  一、“互联网”的时代优势

  “互联网+教育”是一种移动式教育[3],是现代传媒和通信技术的一种有效结合[4],这种方式可以不受时间、地点和人群限制,是一种空间形式上的拓展模式,为国防意识培育提供了现代化条件[5]。

  根据“教学评一体化”的移动式设计理念,“互联网+红色文化”可以实现教学与教学平台的高度耦合[6],在这种模式下,利用红色文化培育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将不受时间、地点、群体的限制,可以发挥更大的教学效能。

  二、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国防意识培育的不足

  红色文化对国防意识培育的价值得到学界的一致认可,但是从文献来看,多数学者倾向于梳理红色文化对国防意识培育的意义与价值,对于二者的融合方式和手段研究得较少。当前,利用红色文化进行教育的方式主要有红歌比赛、红色电影、红色话剧、红色纪录片和军事理论教学和军事训练等[7],这种教育方式从内容上和方法上都趋传统教学,以说教、参观和游览为主,多数是浮于形式的,只能使学生对红色故事中的英雄人物有基本了解,对于大学生牢固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增强国防意识的作用显得尤为不足[8]。

  三、“互联网”背景下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国防意识培育的意义

  (一)拓展红色文化传承空间

  “互联网+”为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提供了更加宽广的平台,也为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国防意识培育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这种培育模式突出了互联网的优势[9],极大地拓展了红色文化的传承空间。更具体地讲,从传承路径上看,红色文化的传播渠道得以增多,即红色文化会借由大学生国防意识培育这条路径得以传承;从传承内容上看,利用互联网,红色文化的内容得以拓展和深入,即红色文化会借由互联网平台获得更多的资源和支持。所以从总体上来看,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国防意识培育,能够有效拓展红色文化的传承空间。

  (二)提升大学生国防意识培育效果

  大学生是我国未来的接班人,是国防建设的强大储备力量。利用互联网手段对大学生开展红色国防教育,可以更有效地提升其对国防教育的兴趣,为培养一支庞大的高素质国防后备队伍做准备。“互联网+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国防意识培育,可以提高人才培育效果。首先,在“互联网+”条件下进行国防意识培育,极大地拓展了培育方式和培育手段,利用“互联网+”的便捷性高、互动性强、共享范围广、内容拓展性强、循环再现性真等优势[10],可以弥补当前高校国防意识培育中的师资不足、内容枯燥、课时不满和教法单一等短板。其次,“互联网+红色文化”极大地丰富了培育内容和培育底蕴。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从革命战火走向改革创新最终实现伟大复兴的一切物质与精神的结晶,它一方面沉淀着满载硝烟的革命文化,另一方面又在中国特色改革开放道路上运动发展,最终将融汇成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核心文化[11]。将“互联网+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国防意识培育,就是将中国核心文化融入大学生国防意识培育的全过程,是落实“三全育人”和“四个意识”重要路径。

  四、广东省大学生国防意识培育的现状

  (一)广东省大学生国防意识的现状

  近年来,在广东省政府的领导下,各高校开展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国防教育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营造了国防教育氛围,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大学生居安思危意识淡薄、国防认同感不足、对国防建设认识不够等。

  1.大学生居安思危意识淡薄。国防意识培育一直是广东省高校高度重视的一项工作,但是从建设效果来看,其并未取得重大进展,原因之一可能是大学生都生活在和平年代,他们都没有遭受过战争的侵扰,以及恐怖事件的威胁,许多学生只在电视或电影上观看过有关战争的画面,认为战争离日常生活非常遥远,以致对国家安全形势不太了解,最终缺乏国防意识[12]。另外,当前初中和高中阶段的国防意识培育较少,即使有开设国防教育课,也只是专题讲座或是一些参观游览活动,多数高校大学生对于战争的理解仅从历史书中得知,很难深层次地理解战争和灾难的残酷性,这导致他们的国防意识相对不足,对国防建设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2.大学生国防认同感不足。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得信息技术和先进科学技术不断创新,也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加密切,在全球化趋势的影响下,外来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营造了以外来文化为主的学习和生活氛围,给大学生国防意识培育带来了一些潜在隐患[13]。大学生缺乏对中国国情的了解,不重视军事训练,且对防空警报、国家主权认识不足,没有充分认识到维护民族权益的重要性,因而缺乏相应的安全认识,民族意识淡薄[14]。

  3.大学生对国防建设认识不够。当今世界仍然处在和平与发展的主旋律之中,特别是经济和科技发展是世界性主题,这导致大学生对国防建设的认识存在不足。研究显示,大学生对国防建设问题存在一定的关注,但是关注度不高,不关注和不了解国防建设的学生仍然普遍存在[15]。一项调查发现,大学生参军入伍动机之中,近七成受访大学生的参军动机是解决就业问题,超过一半的受访者是受到入伍政策的吸引[16]。因此,可以看到大学生对国防建设的认识仍然不足。

  (二)广东省高校国防意识培育的现状

  1.国防意识培育途径单一。一项针对广东省大学生国防教育的调查研究指出,当前广东省高校国防教育方式单一,多数高校的大学生获取国防知识的途径主要是军事理论课和军训[17]。除此之外,广东省一些高校还会不定时开展国防讲座,但多数流于形式,对大学生国防意识培育的作用不大。此外,多数高校国防教育课程课时量较少,教师也不够重视,导致大学生对国防知识的理解存在片面性,对国防安全没有忧患意识。多数学生表示,他们没有进行国防行为的意愿[18]。

  2.国防意识培育方式陈旧。培育方式仍然是影响培育实效性的重要因素。当前广东省高校国防意识培育仍然以讲课为主,课堂教学仍然采用传统方式,即课堂上以教师为主的讲授方式进行,学生被动接受教学内容,这种单纯的宣传爱国思想和介绍国防历史的教学方式难免会让学生感到无趣和枯燥[19]。

  3.国防意识培育内容匮乏。当前,广东省高校国防意识培育内容匮乏。首先,多数学校都是按照国防教育教材照本宣科,缺少与本土文化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其次,国防教育只是以一门必修课程的形式开展,并没有形成学科,因此在课程建设方面仍然存在不足,主要表现为教学内容陈旧、知识体系不全。最后,受到师资队伍匮乏、专业水平不高等因素的影响,国防意识培育内容缺少相应的研究和发展[20]。

  五、“互联网”背景下红色文化融入广东省大学生国防意识培育的路径

  当前,互联网在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占据重要地位,而要想把“互联网+红色文化”融入广东省大学生国防意识培育,就要紧紧围绕“一个核心、两项结合、三大创新、四条路径和五类效益”进行,如图1所示。

“互联网+”背景下红色文化融入广东省大学生国防意识培育的路径论文

  “一个核心”是指以提升广东省大学生国防意识为核心;“两项结合”是指利用“互联网+红色文化”打造教育平台;“三大创新”是指拓展培育空间、改革培育方法和丰富培育内容;“四条路径”是指构建多元方法、丰富培育内容、拓展培育空间和营造培育文化;“五类效益”是指研究结果符合国家对红色文化的传承要求、符合国防意识培育教学改革要求、符合广东省打造教育高地的教育发展理念、符合国防建设要求、符合大学生现代化的学习需求。具体来说,“互联网+”背景下红色文化融入广东省大学生国防意识培育的路径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完善网络体系,构建多元方法

  完善网络体系,构建多元培育方法是指高校在“互联网+”背景下,使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构筑红色文化培育纽带。教师可以利用微信、QQ、私人博客、校园网等APP或自媒体的便利性和交互性打造系列红色文化走廊,将红色文化与国防教育的内涵植入大学生喜爱的社交工具之中,变成大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大学生的国防意识不是自发形成的,国防意识培养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过程,将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国防意识培育体系,需要重视培育方法和培育内容的筛选与结合,合理利用互联网的便捷性优势。一方面,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红色文化教育,拓展国防意识培育的多维空间;另一方面,建设含有红色文化背景的国防意识培育宣传网站,将红色文化与国防意识培育分成若干内容,制作成知识型、欣赏型、探索型、竞赛型、游戏型的培育内容,形成多元培育方案。例如,知识型的有在线红色书籍、画报等;欣赏型的有在线红色国防文化博物馆、红色国防电影、红色国防纪录片、红色主题表演等;探索型的有红色国防文化论坛等;竞赛型的有在线红色微电影比赛、红色国防问答等;游戏型的有互联网红色国防游戏等。

  (二)融合红色底蕴,丰富培育内容

  利用红色文化的丰富底蕴,构建有效的课程思政路径,将红色文化融入大学课堂的各个方面。“互联网+”背景下的国防教育不应该局限于传统的军事理论教学和军训,高校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打造红色文化特色内容,将红色文化融入培育体系,大力拓展国防意识培育内容。红色文化可以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种,红色物质文化包括革命遗物、遗址、遗迹、伟人故居、纪念碑等实物,这类物质遗产深刻体现着中国革命时期的历史记忆,可以从直观上展现中国革命先辈的革命历史。对此,教师可以在课程思政中实施直接干预的策略,对大学生进行说理性教学和培育,使大学生在学习中直接感受红色文化的奋斗历史。另外,红色非物质文化包括经史故事和革命经验。故教师可以在课程思政中实施间接干预策略,组织大学生进行红色革命经验的探讨与分析,对革命故事进行回顾和领会等,由此通过融合红色底蕴,丰富国防意识培育内容。

  (三)利用媒体资源,拓展培育空间

  利用媒体资源,如“爱课程”“学习通”“智慧树”“学堂在线”“钉钉”制作融入红色文化内容的国防意识培育在线通识课程,形成线上线下、校内校外、课内课外培育路径。当前,高校国防意识培育的知识较多,内容晦涩难懂,且教育模式较为单一,导致教学效果较差。因此,高校要组织专业团队,通过小组研讨的方式,从内容、呈现形式等方面对融入红色文化内容的国防意识培育在线通识课程进行设计,打造出精品的在线通识课程,从而给红色文化融入国防意识培育提供媒体资源支持。然后高校可依托互联网平台,设计出“网络共享慕课教学+翻转课堂(线上课程直播)”的教学模式,组织学生学习,从而达到拓展培育空间的目的。如此,借由精品课程资源,通过互联网平台,改善原有的培育模式,在校内形成浓厚的国防意识培育氛围,可促进大学生国防综合素质的提升。

  (四)构建共享平台,营造校园文化

  要想构建共享平台,营造校园文化,高校就要在学生国防意识培育过程中将培育的共性与自身特性相结合,提炼国防意识培育的本土特色,打造具有一方特色的培育文化,将校园特色融入国防意识培育。准确地讲,构建基于“互联网+红色文化”的校园文化是指在成熟的国防意识培育模式中融入“互联网+”,形成高校独有的品牌特色,从而营造校园文化氛围。为此,高校可统筹整合红色文化、国防教育基地的资源,利用国庆节、八一建军节、国防教育日、国家公祭日等时机,开展更多具有军事特色的红色文化活动,然后将活动内容、活动成果等呈现在校官网、宣传栏等平台上,实现共享,从而使国防意识培育与校园文化相融合,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

  六、结语

  当代大学生国防意识培育过程中,传统培育内容和培育方式显得尤为不足,在现代教育理念背景下,探论“互联网+”背景下红色文化融入广东省大学生国防意识培育的路径,是基于现代技术与中国优秀文化相结合的创新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互联网+红色文化”融入广东大学生国防意识培育要紧紧围绕“一个核心”(提升广东省大学生国防意识);“两项结合”(互联网+红色文化);“三大创新”(拓展空间、改革方法和丰富内容);“四条路径”(构建多元方法、丰富培育内容、拓展培育空间、营造校园文化);“五类效益”(符合国家方针要求、符合教学改革要求、符合广东省发展要求、符合国防建设要求、符合学生需求)进行,具体提出了完善网络体系,构建多元方法;融合红色底蕴,丰富培育内容;利用媒体资源,拓展培育空间;构建共享平台,营造特色文化四条路径,结果将服务于广东省高校大学生国防意识培育工作,为国防建设提供支持,为教学改革创新内容,为学生素质提升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李晶晶,闻雪梅.“互联网+”时代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研究[J].大庆社会科学,2019(5):65-68.

  [2]何淑娟.网络化背景下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党员教育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2):5-6.

  [3]李班顺,马丁.移动学习的现状与趋势[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8(3):9-11.

  [4]徐紫茉.基于移动学习体育教学资源设计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8.

  [5]周海棋.M-Learning研究综述[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5(8):4-17.

  [6]汪明贺.基于国防建设需要的大学生国防志愿者培养模式研究[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6):134-138.

  [7]刘雪.习近平关于红色文化重要论述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中的研究[D].南昌:东华理工大学,2021.

  [8]杨海霞.红色文化的内化困境及对策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0,36(4):129-133.

  [9]HASTIE P,SIEDENTOP D.An ecological perspective on physical e-ducation[J].European Physical Education Review,1999(1):9-30.

  [10]李广武,刘一艳.“互联网+”背景下移动式军事理论教学的构建[J].部关学院学报,2020,41(11):92-96.

  [11]胡勇胜,贺幸平.红色资源:培养大学生国防意识的载体选择[J].当代教育论坛,2014(5):80-86.

  [12]杨冠球.红色文化融入高校统战工作的价值和路径:以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实践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20,41(13):144-145.

  [13]黄婧.新媒体技术在高校国防教育中的运用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9.

  [14]徐国峰,莫济榕.新形势下大学生国防意识培育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4):123.

  [15]赖继年.当代大学生对国防教育的认知:基于对江苏大学生的问卷调查[J].法制博览,2019(36):34-37.

  [16]王涛.新征兵制度下大学生入伍思想现状及对策研究[J].公关世界,2021(16):71-72.

  [17]张箴.基于网络热点事件的大学生国防意识培育研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9(6):98-100.

  [18]王峥.广东省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实效性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7.

  [19]康宇,黎展毅,林雨岚.“互联网+”时代高校国防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大学教育,2019(6):142-144.

  [20]陈怡华.新形势下大学生国防意识的现状及培育途径[J].课程教育研究,2012(23):2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5865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