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主动健康理论下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框架建构论文

发布时间:2023-06-21 12:03:4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为了促进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提升研究生主动健康能力,文章首先简述了主动健康理 论,然后从心理健康教育的愿景、原则、实践及效果评估四个方面论述了主动健康理论下研究生心理健康教 育框架建构。

  根据教育部 2022 年 9 月公布的数据,2021 年我 国在校研究生共有 333.2 万人[1],这说明研究生已经 成为一个庞大的高知高智青年群体。 但同时,近年来 研究生因心理疾病导致的不良现象屡见报端,说明这 一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值得关注。2019年,中国科学 院心理所调查了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的心理健康, 发现 35.5%的研究生有轻度抑郁,60.1%的研究生有 轻度到中度焦虑症状[2]。由此可见,心理不健康问题的 普遍存在降低了研究生的学术生产力,也影响了高知 高智人才的培养效果。

  如何有效维护研究生心理健康,减少研究生心理 疾病发生,已经成为高校教育的痛点与难点。首先,研 究生是高智高知群体,拥有较为丰富的心理健康知识, 但知行分离,健康管理能力较低;其次,国家目前并没 有出台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性文件,各高校主 要关注的是本科生心理健康教育,忽略了研究生心理 健康教育。 最后,研究生面临着巨大的学术压力及发 展压力,且这些压力不能逃避,这更容易使研究生陷 入心理问题的“泥潭”。另外,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重 知识、轻技能,重理论、轻践行,重课堂、轻生活,重咨 询干预、轻早期预防,而这种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有效 应对研究生群体中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因此,本研 究拟在主动健康理论下,建构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框 架,以促进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最终有效维 护研究生心理健康,减少研究生心理疾病的发生。

  一、主动健康理论简述

  2017 年,科技部联合其他部门印发的《“十三五” 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专项规划》正式提出了“主动健 康”的概念[3]。之后,众多学者进一步发展与阐述了这一概念,初步形成了主动健康理论。主动健康理论的 主要观点包括以下内容。①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 责任人,但责任的实现程度同时取决于社会系统的支 持力度[4]。首先,健康不仅关乎个人私利,也关乎社会 利益,因为健康是承担社会责任的前提条件;其次,先 进的社会支持与医疗手段必须获得个体配合, 才能发 挥促进健康的作用。 因此,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首 先树立健康责任观念。②个体发挥主观能动性,是维 护身心健康的必由之路。健康需要自己主动去追求, 越主动才能越健康[5]。李祥臣和俞梦孙[6]认为,主动健 康要求个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对身心实施主动的可控刺 激,以激发人体自组织能力和促进全面适应。③预防 重于治疗,预防关口要提前。董传升[7]指出,主动健康理 念强调“治未病”,将治病为中心转向预防为中心,重视 主动健康行为在疾病预防关口提前中的作用。 主动健 康理念是增进人类健康的中国方案与方法论[8]。④以 促进健康为中心,而不是以治疗疾病为中心。任何医 疗手段都必须以促进健康为中心,关注人的尊严,提 高生存与生活质量,而不是以消灭疾病为中心。因为消 灭疾病只是手段,促进健康才是目的。⑤树立大健康 观,着眼于“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追求四维健康, 即身心健康、社会适应、道德完善与环境和谐。⑥健康 的生活方式是主动健康的核心,对落实“健康中国 2030”规划具有重大意义。健康生活方式主要包括健 康饮食、科学锻炼、良好睡眠,以及心理调适,这些行 为或习惯产生的身心健康促进效果已得到大量循证 支持。
\

  概言之,主动健康理论是新近发展起来的健康管 理理论,蕴含着丰富的中国特色,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理论支撑。

  二、主动健康理论下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框架 建构

  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该以主动健康理论 为行动基础,鼓励学生广泛参与,提高主动健康能力, 践行主动健康为宗旨,最终达成长期教育愿景。因此, 本研究建构的心理健康教育框架包括四个部分,即心 理健康教育的愿景、原则、实践(包括目标厘定、方法 选用、课外促进和个案干预)及效果评估。心理健康教 育的愿景是整个工作的最终目标,具有引领与指向作 用,原则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该遵循的规范,实践 是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现方式,而效果评估 是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价,它与原则共同监管和约束教 育行为,从而使之能始终在正常轨道上。

  (一)愿景

  愿景是行动要达成的宏观目标,它具有激励性与 前瞻性。研究生教育旨在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才,而全面发展必然包含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缺失的 教育必然不是成功的教育。 当前,心理问题已经直接 影响了研究生培养的成效,同时研究生正值青年,高知 高智,压力大、应激多,心理健康知识丰富,但健康行 动能力不强,因此树立终身健康信念与提升主动健康 能力已成为维护研究生心理健康的关键。

  终身健康信念不仅要求研究生关注当前的心理 健康,还要关注未来的心理健康。 研究生是国家当前 与未来的高等人才,而终身心理健康是确保研究生长 期奉献的精神条件。同时,主动健康能力强调研究生 能够在压力情境下发挥主观能动性,将健康知识转化 为健康行动,实现知行合一,以增进健康。 因此,研究 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愿景可以明确表述为“促进研究生 树立终身健康信念,努力提升研究生主动健康能力”。

  (二)原则

  愿景提供了教育工作的方向,而原则能够规范工 作的具体方式,以确保行动始终在正确轨道上。研究 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遵循四个原则:一是以健康促进 为中心,而非以心理咨询为中心;二是以健康技能和 行为为主,而非以心理理论和知识为主;三是让学业 与健康相互促进,而非让健康给学业让路;四是以普 遍预防为先,个体干预为辅。

  原则一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以促进研究生心 理健康为着眼点,而不是以干预和治疗已发心理疾病 为出发点。如果以心理咨询为中心,会无形中将心理 不健康视为严重的心理精神疾病,这不符合研究生群体“正值青年,生机勃勃;压力之下,时有不适”的基本 身心状况。相反,如果以健康促进为中心,则意味着心理健康教育要增强学生内心的积极力量,保护和促进 其心理健康,如培养乐观心态、提升自我调适能力与 改变生活方式等。也就是说,“培养正气,邪不可干”, 增强青年群体内心的积极力量,这样自然就可以使其 有效应对压力,从而抵御心理疾病的侵蚀。

  原则二要求心理健康教育要着力于使研究生习 得心理保健技能,以及践行健康行为的能力。经过本 科阶段的学习,研究生并不缺少心理健康的相关理论 和知识,只是缺少促进心理健康的技能和践行健康行 为的意志和能力。当前,时间少、压力大、应激多是研 究生的学业生态。因此,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 是在有限的课堂学时内提高其自我调适技能,以及增 强自主自律、主动健康行为的能力。

  原则三意味着心理健康教育要使研究生兼顾学业 发展与心理健康,让两者相互促进,而不能为了学业发 展而有意伤害健康。 当前,很多研究生为了学业而伤害 了身心健康,这最终会反过来影响其学业发展。而心理 健康教育就是要改变这一现状。即高校有责任支持每 一位研究生不断获得学业进步,从而减少他们的压力 与应激。学业进步、压力减少、健康行为三者一旦形成 良性循环,就会提高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原则四强调了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个案咨询 与普遍预防的关系。学术研究是高压力、高不确定性 的工作,这导致研究生经常出现高水平应激。对此,大 面积、全员参与的预防活动可以及时调整研究生在应 激过程中的亚健康心理,从而大大降低严重心理疾病 产生的可能性。即使出现少数心理疾病个案需要干预 和治疗,高校中有限的专业师资也能有效应对。概言 之,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以普遍预防为主,个案 辅导干预为辅。

  (三)实践

  1. 目标厘定。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有可行的、 具体的目标。 目标必须具有健康意识导向功能、健康 行为激励功能及健康能力评价功能。目标与愿景在内 涵上是一致的,它的实现必将有利于研究生心理健康 教育愿景的达成。根据研究生的学业与生活特点,以 及主动健康理论的含义,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应包括三个模块的内容,如表 1 所示。

\

  第一个模块是健康意识,它主要指心理健康教育 要增强研究生的主动健康信念,具体包括三个主题, 即健康是终身成就观念、个体责任观念及健康美学观念。健康意识是个体发挥主观能动性、践行主动健康 行为的认知前提,也是实现心理健康普遍性预防的认 知保障。研究生尽管是高知高智群体,但大多并不坚信健康是一种终身成就,也不认为自己才是健康的第 一责任人,进而无法具有欣赏健康美、享受健康美、形 成健康美的坚定态度。因此,健康意识在目标中占有信健康是一种终身成就,也不认为自己才是健康的第 一责任人,进而无法具有欣赏健康美、享受健康美、形 成健康美的坚定态度。因此,健康意识在目标中占有设定为课堂讨论主题。如“健康是终身成就”“每一个 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生活方式与心理健 康”等都是较好的主题。讨论法可以增强研究生的参 与性,启发其深入思考,最终提高主动健康意愿。

  案例法就是根据心理健康的教育愿景,选择典型 的心理疾病个案,具体、生动地呈现心理疾病的发生、 发展与转归的整个历程。个案一般包括患者生命经 历、生活背景、工作状况、身心症状、病理过程、咨询或 治疗方法等,不仅能够深化研究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 理解,而且能够提高其预防意识和心理调适技能。选 择的个案要与研究生群体容易罹患的心理疾病紧密 相关,如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和人际交往困难等。

  技能操练法就是教师在课堂上带领研究生一起 练习最为常用的心理调适技能,以增强研究生知行合 一的实践能力,并激励他们将本科阶段的心理知识转 化为心理健康促进行为。 主要的心理健康技能包括正 念冥想、腹式呼吸、肌肉放松、经络锻炼法(即腹式呼 吸,按摩内关穴、合谷穴、膻中、足三里穴,以及做下蹲 动作) [9]、内观认知[10]、行为矫正等。在课堂练习时,教师 有必要解释清楚这些技能的心理保健机制,并列举一 些研究,以证明其有效性,因为高学历者更容易相信 研究结果的证据。

  3.课外促进。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局限于 课堂,而应该融入课堂之外的生活与学习过程。除了 传统的课堂教育,高校还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促 进,如营销提醒、健康沙龙、趣味体育、APP 管理等,以 有效促进研究生践行主动健康行为。

  营销提醒即在研究生的宿舍、生活区、食堂、图书 馆或科研室等区域呈现健康关注、 心理健康知识、心 理健康研究等实用的信息,用潜移默化的植入营销方 式提醒研究生关注身心健康、改进生活方式与工作方 式,同时改变其不健康的加班意识与自我虐待式的工作倾向。

  健康沙龙就是不定期地举办健康生活交流活动, 给研究生一个聚会的地点与机会,方便其探讨学术过 程中的健康事项、健康经验或健康技能。健康沙龙的 主题包括学业与健康的平衡、学术研究中的健康生活 方式(如睡眠管理、健康饮食、合理锻炼)、时间管理技 能与学术压力管理等。健康沙龙可以提升研究生践行 健康行为的积极性,还可以增强他们在学业与健康中 的平衡能力。

  趣味体育是指不定期地举行集趣味性、休闲性与 健身性于一体的迷你运动会,如快走比赛、球类比赛、 瑜伽比赛、广场舞比赛等,其重点在于吸引多数研究 生参与,不重视输赢,只重视参与。运动即为良药,运 动可促进身心健康, 其中趣味运动可以增强积极情 绪,还可以改善人际关系。

  APP 管理是借用手机 APP 功能传播或扩散心理 健康知识、心理调适技能,以及心理健康研究等高价值 信息,并督促研究生用APP 记录自己的健康行为,形成 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微信中的 APP,学校可以与研究 生展开即时性的、广泛的沟通与互动,及时了解研究生 的心理动态与面临的学术挫折,并提供帮助。

  4.个案干预。主动健康理论强调预防为先,适时治 疗。由于个体的差异性,有些研究生(特别是经历较多 的早期逆境者)更容易在学术竞争中出现心理异常状 态。故高校应该在了解研究生具体情况的基础上及时 为其提供心理援助。

  对于有明显心理不适的研究生,学校应该及时进 行心理咨询、干预或其他专业性的治疗;及时与家长 沟通,获得家庭的理解与配合;发挥寝室同学与导师 的作用,及时跟踪了解其心理健康状况。对有严重心 理问题的研究生(如抑郁症),学校应该及时将其转介 到专业医疗机构进行医学治疗。对有严重不良倾向的 研究生,学校应将其列入重点观察对象,指定专人负 责,定期与其沟通,以了解其思想动态,甚至在家长的 配合下将其送往专业的治疗机构。

\

  近年来,有明显心理疾病的研究生日益增多,这 突显了主动健康、早期预防与适时干预在研究生心理 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性。但整体而言,个案干预只是心 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补充。

  (四)效果评估

  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估需要在不同时 点采集数据。高校可以通过手机 APP 对研究生发放有针对性的问卷或量表,如 SCL-90 症状 自评量表、 WHO5 健康评价量表、MMPI 多相人格测验等并鼓励 所有研究生积极配合。 此外,调查研究生生活方式与 工作方式的改变也是很有必要的,如饮食情况、睡眠 状况、日常运动水平、学术进展与困难等。通过对不同 时点的数据进行对比,如每个学期有两到三次的横截 面数据,可以了解心理健康教育对研究生心理健康、 生活和学业等方面的影响,也可以对研究生进行定性 的深度访谈,以了解他们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真实 态度或看法,还可以通过研究生导师了解研究生的心 理、生活与学业方面的变化。

  三、结语

  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要以主动健康理论为基础, 在愿景的激励和引领下,坚持一定的原则,通过具体 的实践工作,基于效果评估不断改进,最终确保心理 健康教育能够行进在正确的道路上,能够提升全体研 究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高等人才培养的成效。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2021 年全国共有在学研究生 333.2万人[EB/OL].(2022- 09-28)[2022-10-13].http:/edu.china.com.cn/2022-09/28/content_78- 441278.htm.
  [2] 研究显示:我国研究生群体抑郁焦虑问题显著[EB/OL].(2021-04- 13)[2022-10-13].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687990414459- 8374&wfr=spider&for=pc.
  [3] 科技部 国家卫生计生委 体育总局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 国家中 医药管理局 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关于印发《“十三五”卫生与健康 科技创新专项规划》的通知[EB/OL].(2017-05-16[20221013]. https:/ww.most.gov.cn/xxgk/xinxifenlei/fdzdgknr/fgzc/gfxwj/gfxwj2017/ 201706/t20170614_133527.html.
  [4] 李书领,谢军,孟志辉.建设健康中国背景下的中国公民的健康责 任[C]//中国自然辩证法学会医学与哲学杂志社.中华医学会医学伦 理学分会第十九届学术年会暨医学伦理学国际论坛论文集.大连: 中国自然辩证法学会医学与哲学杂志社,2017:618-620.
  [5] 越主动、越健康 2021 第三届中国主动健康大会在我院召开[EB/ OL].(2021-11-24)[2022-10-13].https://www.shgh.cn/Content/News/ 14484.
  [6] 李祥臣,俞梦孙.主动健康:从理念到模式[J].体育科学,2020.40(2): 83-89.
  [7] 董传升.走向主动健康:后疫情时代健康中国行动的体育方案探 索[J].体育科学,2021.41(5):25-33.
  [8] 张栋.李祥臣:主动健康,必要且必然[J].团结,2020(5):41-43.
  [9] 祝总骧.312经络锻炼法普及全世界[J].办公自动化,2017.22(1):17-21.
  [10] 毛富强.内观认知疗法理论与操作[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 杂志,2016.25(7):650-65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5797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