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中学地理课程教学中国家安全教育融入的必要性,然后分析了中学地理课程教学中 国家安全教育融入的现状,最后论述了中学地理课程教学中国家安全教育融入的策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指出:“国家安全是 指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 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 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持续安全状态 的能力。 ”[1]维护国家安全,就是维护我国人民最直接 且最普遍的利益。维护国家安全不仅是政府部门的职 责,更是当代青少年的责任。为了增强中学生的国家 安全意识,学校应加强学生的国家安全教育,且明确 国家安全教育不能只局限于思政课堂,还应广泛融入 其他学科教学。
地理是一门兼具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性质 的综合性学科[2],而中学地理课程中蕴含着大量的国 家安全要素,是开展国家安全教育的良好途径。基于 此,本文拟对中学地理课程教学中国家安全教育的融 入加以探讨。
一、中学地理课程教学中国家安全教育融入的必 要性
(一)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
国家安全是新时代教育背景下的热门话题,教育 部于 2020年印发《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 强调多种方式开展国家安全教育,通过高校开设公共 基础课,中小学学科课程有机融入,开展主题教育活 动引导学生体验感悟,加强校园文化宣传使学生应知 尽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支持等开展教育活动[3]。这表 明从小学到大学的各级各类学校应通过各种途径加 强对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的培育,努力实现各学科专业 教育和国家安全教育相统一。 中学地理课程内容包含 了较多的国家安全元素,教师需要提高业务水平,充 分利用地理课堂教学的育人功能,贯彻落实立德树人 的根本任务,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
(二)升华课程价值的内在需要
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课程整合,有跨学科的横向整合及学科内部的纵向整合[4]。中学地理课程是包含描 绘祖国大好河山、维护国家统一、凝聚民族力量、促进 社会发展等内容的基础课程,含有生态安全、资源安全 及社会安全等内容,具有提高公民素质、增强国民国 家安全意识的教育功能。中学地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 活场景联系十分紧密,有大量国际、国内的自然环境 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案例。但如今,中学地理课程教学内 容仍停留在较为浅层的阶段,部分教师只是单纯地讲解 和刻板地传授书本知识,没有通过横向分析或纵向比较 将知识串联起来,教学方式没有创新性,导致学生只能 吸收表层知识,不能理解深层精神实质。在地理教学中 渗透国家安全教育,以此培养学生深厚的爱国主义情 感和全球意识、世界眼光,能够深化教学内容,拓展课 程深度。同时,借助国家安全教育,学生能够将正确的 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社会实践活动。
(三)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有力保障
国家安全教育是人才培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青 少年时期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阶段,也是塑造个人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 陈宝生指出,“先 进思想引领伟大事业”[5]。在中学地理课程教学中融入 国家安全教育,教师用正确的知识理论引导学生形成积 极向上的价值观念,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 质,使学生树立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也有利于激发学 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为社会输送高质量人才提供保障。
二、中学地理课程教学中国家安全教育融入的 现状
为了解中学地理课程教学中国家安全教育融入 的现状,本文对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部分中学生进行 了问卷调查。线上问卷发放了 200份,线下问卷发放 了 300份,最后回收问卷 465份,回收率为 93%,其中 有效问卷 450份,有效率为 97%,这为本文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持。此外,为了增强研究结果的可靠性,笔者 还采用了教师访谈法、课堂观察法及文献分析法等方 法。通过对所获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归纳,笔者发现 中学地理课程教学中国家安全教育融入的现状具体 如下。
( 一)学校对国家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为了解学校是否重视国家安全教育, 笔者在问 卷调查中设置以下问题:“在教学活动中,学校开展 的与国家安全教育相关的活动多吗?”如表 1 所示,认 为“很多”的学生仅占 22%,有高达 78%的学生认为 学校开展的与国家安全教育相关的活动频率较低, 甚至有的学校不开展此类活动。由此可见,在日常教 学过程中,学校并没有对学生学习国家安全知识予 以足够的重视。
(二)地理教师国家安全教育能力不足
针对地理教师国家安全教育能力,笔者在问卷调 查中设置如下问题:“在平时的地理课程教学过程中, 教师注重将国家安全元素融入教学内容吗? ”如表 2 所示,选择“非常重视”和“比较重视”的人数比例仅为 36%,选择“一般重视”的学生占 46%。由此可知,国家 安全教育理念没有得到良好的落实,教师在国家安全 教育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
(三)部分地理教师教学模式单一
虽然国家大力提倡发展素质教育, 但在中学阶 段,大部分教师教学观念没有及时更新,较为陈旧,仍 然把及格率、优生率和升学率放在首位。在课堂有限 的 40分钟或 45分钟内,教师为了使更多学生快速地 接受广泛的课程知识,往往采用较为单一的讲授法照 本宣科,大部分教师对课本中的资源安全、生物安全、 政治安全、经济安全等国家安全元素挖掘不深且国家安全教育能力不强。
( 四)学生对地理课本中国家安全元素获取和解读 能力不足
为了解学生对地理课本中国家安全元素获取和 解读的情况,笔者在调查问卷中设置如下问题:“请你 简单评价一下自己获取地理课本中国家安全元素的能 力。 ”如表 3所示,有超过 80%的学生认为自己对地理 课本中涉及的国家安全元素不够敏感,仅有 18%的学 生认为自 己对地理课本中国家安全元素的获取和解 读能力很好。如果学生对地理课本中蕴含的国家安全 元素不加以挖掘,只靠教师引导,会加大国家安全教 育难度。
(五)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性有待提高
为了解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笔者在问卷调查中 设置如下问题:“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你是否与教 师互动?”以此了解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积极主 动性,结果如表 4所示。从表 4可以看出,有超过一半 的学生选择了“偶尔”与教师互动,“从不”与教师互动 和“经常”与教师互动的学生人数基本持平。 由此可 见,大部分学生在地理教学过程中与教师互动不多, 未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三、中学地理课程教学中国家安全教育融入的 策略
( 一)学校发挥教育保障作用
1.保证师资队伍育人的理论素养。 人才培养的关 键在教师。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是社会主义 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生力军。教师直接面对学生,对 学生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教师良好的师德和人格 形象是学生学习的榜样[6]。对此,学校在进行教师应聘 测试时要注重对教师爱国主义、家国情怀的考核,同 时也要注重对新教师开展岗前思想政治教育培训。我国传统文化中,视师者为伦理道德之模范。教师作为 科学文化知识的直接传递者,要想在学科教学中融入 国家安全教育,就需要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特别是 在当今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浪潮下,学校作为教育 传播主阵地,更加需要增强教师自觉维护国家安全的 意识,使教师群体有意识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实现国 家安全教育的渗透。
2.保证师资队伍育人的能力素养。 教学技能是教 师教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才能 积极主动地适应变化发展较快的社会。为了打造高质 量课堂,学校应组织教师参加技能培训,不断提升教师 教学水平,同时新教师要积极主动地与其他优秀教师 交流学习,以便取长补短。以地理课程为例,中学地理 课本蕴含的资源观、人口观、环境观、可持续发展观、政 治认同、家国情怀等既是中学地理教学的基本知识,也 是培养青少年正确价值理念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地 理课程涉及的生态保护与资源开发等内容与国家政策 有较多契合点,教师只有自身能力素质过硬,才能更 好地将时事热点融入课程教学,让学生的思想道德水 平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3.加强校内国家安全教育的宣导。国家安全并不 只是国家安全部门的责任,而且涉及每个公民的切身 利益。国家安全教育是当代学生的必修课程,教育任 务不单是任课教师的事情,还需要学校加大国家安全 教育宣传力度。就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部分学校而 言,大多数地理教师对如何开展国家安全教育理解不 深刻,且绝大多数学生对国家安全的概念并不了解, 不清楚在维护国家安全过程中,自己应该充当何种角 色。因此,学校需要加大国家安全教育的宣传力度,结 合学校特色和学生特点向更多学生普及国家安全理 念。例如,学校可利用广播播报相关内容、举办以国家 安全为主题的校会、建设一条以国家安全教育为主的 文化走廊等,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教师发挥教学引导作用
1.更新教育理念。教育理念的转变和创新意味着 人们将以新的眼光重新审视和认识教育现象,以新的 范式重新把握和建构教育体系,以新的方式重新组织 和拓展教育活动[7]。教师的教育理念是教学质量的重 要保障,先进的教学理念可促进教学质量的发展,而 落后的教学理念会阻碍教学质量的发展。新时代教育 背景下,落实国家总体安全观的教育任务势在必行。教 育者在教学活动中应及时更新教学理念,与时俱进地推进地理学科国家安全教育建设,将《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安全法》精而巧地融入教学过程,引领学生深度学 习,促使学生情感道德实现质的飞跃。
2.优化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 教学模式的选择也是教师教学水平的体现。教师如果 一味地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会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为了提高地理课程思政教学质量,教师应当积极主动 创新教学模式,采用更多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创 新性教学方法。教师要克服经验式教学,结合学生的 身心发展规律,努力引导学生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 容等,发现课本中蕴含的国家安全元素,并促使学生 积极主动地挖掘,使学生通过思考或小组合作获取国 家安全方面的知识,进而促进自身发展。例如,在教学 “ 自然灾害”这一节课时,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讲授教 学法,因中学阶段学生好奇心较强,故教师可以将讲 授法和视频结合起来实施教学。学生观看相关教学视 频能激发其好奇心与求知欲,让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由于自然生态环境的异变造成 了一定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又如,在分析三江源 地区示例时,教师可利用 PPT 给学生展示三江源河 流、湖泊等景观,让学生知道三江源地区是目前我国 最重要的水源涵养之地,对下游部分地区的生产生活 和经济发展起关键作用,是我国重点保护的生态环境 区域,从而唤起学生维护国家生态安全、资源安全的 意识。
3.建设教学平台。 网络教学平台是在线学习的基 础性技术平台,是开展网络教学或网络辅助教学的必 备条件[8]。传统的课堂教学是常见的教学平台,教师只 传授本学科知识点,但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国 家大力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互联网+教育”教学模 式不断涌现,学科交叉融合屡见不鲜。近几年,很多学 校都采用线上授课的教学方式,这对学校、教师和学 生都是一种挑战,因此建设高质量的网络教学平台迫 在眉睫。网络教学平台学习内容更加宽泛、教学素材 更加丰富、教学元素更加多样,这给地理学科国家安 全教育建设提供了良好契机,教师可将地理教学内容 与国家安全教育相融合,并将其以图片、音频、视频等 多媒体形式生动形象且富有感染力地呈现给学生,以 此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其认知水平。
4.构建学生新知。地理教师是教学主力军,地理课 堂是教学主战场。地理教育对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贯 彻和国民素质教育的开展有着深远意义。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各级各类学校要落实立德树人根 本任务,对此,地理教师应努力提升业务水平和思想 素质,重视地理学科国家安全教育建设,使学生在显 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双层教育背景下形成自己独特 的思维能力,能多层次、多角度、多标准地分析所学知 识,从而丰富知识、提高思想觉悟,努力成为能担当民 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 三)学生发挥学习主动性
1.课前积极思考。人才培养的主体是学生,明确人 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实质上就是要明确 学生在学校办学行为中的中心地位,学校和教师要坚 持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工作,育人过程中必须高度尊重 和全面依靠学生[9]。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活动中不 能完全依赖教师。如果学生对地理课本中蕴含的经济 安全、国土安全等元素不加以挖掘,只靠教师引导,就 会加大课程教学难度。对此,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收 集国家时政热点,积极探索课本知识与国家政策理念 的契合点,这既有利于推进地理学科国家安全教育建 设,也有利于促进其思想进步。例如,在讲解“我国疆 域”一节时,教师可以提前下发与本节课程内容相关 的导学案,使学生在课前通过查阅资料、观看教学视 频等方式知道我国疆域辽阔,国土面积广大,位居世 界第三,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拥有优越独特的国 家地理位置,划分成了 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 和 2个特别行政区。学生通过收集时政热点话题,可 树立自觉维护国家领土安全、主权安全的意识。
2.课中踊跃互动。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共同构成,学生积极参与互动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 关系、生生关系。师生互动模式突破了传统的教师主 导型教学理念,促使教师与学生处在平等的地位进行 情感交流、知识共享,共同思考、共同进步,构建了和 谐的教学生态,从而切实提升育人成效[10]。例如,在讲 授塔里木盆地开发与保护问题时,教师可以把班上学 生分成五个小组,分别扮演政府官员、地质专家、东西 部地区代表、生态环境部门代表及工程施工方代表等 角色,并给他们一定时间进行小组讨论,然后每个组 选出一位成员进行阐述,说明本小组制定此方案的理 由,该小组其他成员可以积极进行补充。在这一过程 中,学生能从社会安全、经济安全和生态安全等方面 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从而有效实现课本知识与国家 安全知识的融会贯通。
3.课后乐于实践。课外活动是地理课程的特色教学实践模式,课外实践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元素。 首先, 实地教学是进行集体主义教育的良好时机,可以培养 学生团队意识、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能够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其次,学生通过参观红色文化基地和爱 国主义教育基地,可了解为维护国家安全作出不懈努力 的英雄事迹,进而更好地理解国家安全的含义。
四、结语
在中学地理课程教学探索中,要不断完善地理课 程与国家安全要素的融合。 学校应优化教师队伍结 构,提升教师素质;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通过课堂教学启发和引导学生,做到真正的关心爱护 学生,将维护国家安全理念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学生 要努力挖掘课本中的国家安全元素,并积极主动地参 与课堂教学。由于本文调查对象为青海省西宁市城西 区部分中学生,覆盖率不够高,样本量较少,因此可能 会导致部分分析不够深入和全面,但对中学一线教师 开展地理课程教学中融入国家安全教育实践仍具有 一定参考价值。地理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而培养 具有爱国主义情感和拥有国家安全意识的社会主义 建设者和接班人,仍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在今后的地 理教学实践中不断努力探索。
参考文献:
[1]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M]. 北京:法律出版社,2015.
[2] 王丽.中学地理教学内容歌曲化设计和应用研究[J].中学地理教 学参考,2021(18):39-40.
[3] 教育部关于印发《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EB/ OL].(2020-09-28)[2022-06-10].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s8- 001/202010/t20201027_496805.html.
[4] 田慧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全面深化课程教学改革[J].课 程·教材·教法,2015.35(1):3-8.
[5] 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 中国高等教育,2018(增刊 3):4-10.
[6] 牛维鱗.新世纪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若干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 2001(20):36-38.
[7] 韩延明.理念、教育理念及大学理念探析[J].教育研究,2003(9):50-56.
[8] 韩锡斌,葛文双,周潜,等.MOOC 平台与典型网络教学平台的比 较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1):61-68.
[9] 贺武华.“以学习者为中心”理念下的大学生学习力培养[J].教育 研究,2013.34(3):106-111.
[10] 罗巧玲.思政课情感教学中的师生互动[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22(14):9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57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