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任务引领下的小学英语写作教学策略论文

发布时间:2023-06-16 11:28:3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本文针对目前小学英语写作教学现状,结合江苏省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中的教学案例,从任务驱动、任务推进、分享评价等 方面,阐述了任务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通过改造写作任务、创设任务情境,降低学生英文写作的难度; 明确写作维度、设计篇章结构、优化语言表达,从而提升其写作水平;探讨评价标准,提升写作品质等方式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 力,发展学生的英语学科素养。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小学英语,写作教学

  写作是小学日常英语教学中的一 大难题。大部分小学生接触英语时间 短,英语词汇储备不足,面对写作任 务时往往不知从何下手。部分教师在 教授英语写作时,让学生将写作重点 放在模仿和抄录句子上,设置固定的 写作模式,这种教学方式限制了学生 的思路,不利于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 提升。长此以往,学生面对英语写作 时,会产生写作目的不明确,忽略思 考的过程,忽视文章的逻辑结构和顺 序等情况,最终难以写出合格的文章, 这也会间接导致学生写作的兴趣降低, 无法真正提升自己的英语写作水平。 出现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 教师没有在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运用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

\

 
  一、任务型教学的含义

  任务型教学是 20 世纪 80 年代兴 起的一种强调“在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 的语言教学方法,是交际 教学法的发展,在世界语言教育界 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这种“用 语言做事”(doing things with the language) 的教学理论也逐渐引入我国 的基础英语课堂教学,是我国外语课 程教学改革的一个走向。任务型教学认为:掌握语言大多是在活动中使用 语言的结果,而不是单纯训练语言技 能和学习语言知识的结果。在教学活 动中,教师应当围绕特定的交际和语 言项目,设计出具体的、可操作的任 务,学生通过表达、沟通、交涉、解 释、询问等各种语言活动形式来完成 任务,以达到学习和掌握语言的目的。 任务型教学法是吸收了以往多种教学 法的优点而形成的,它和其他的教学 法并不排斥。

  在日常教学中,笔者发现大部分 小学生对英文写作缺乏兴趣,缺乏自 信。有趣的写作任务能够激发学生的 写作热情和动机,促使学生主动提取 相应话题词汇完成语言输出任务。译 林版小学《英语》教科书内容贴合学 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兴 趣爱好。教师可以依托教学内容,以 文本语境为载体,通过对写作情境的 创设与任务的开发,有意识地将任务 型写作渗透到日常的英语教学当中, 在学生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他 们一起讨论和交流,一起体验和合作, 在互帮互助中进行写作。让学生已有 的知识经验同当前的习作任务相互关 联,降低学生的写作难度,一步一步 搭建好学生的写作桥梁,帮助他们顺利达成写作目标。

  (一)依托语篇阅读,改造写作 任务

  译林版《英语》教材中,每个单 元 的 Story time 板块是整个单元 的 核心,通常以人物对话或短文的形式 呈现,该板块内容可作为训练学生写 作的好素材。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 发,巧妙设计改写任务,引导学生改 变课文的表现形式,用自己的语言对 文本进行再创造。这样不仅可以加深 其对课文的理解,还能有效提升其写 作能力。

  例如,五年级下册 Unit 2“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的 Story time 板块提供了一段关于 Yang Ling 和她的同学们谈论各自的家庭地址以 及上学所用交通方式的对话。教师可 以依托教学内容,以文本语境为载 体,进行基于文本的改写训练。任务 设置如下。

  Task1: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表格。

  Task2:借助表格内容复述故事。

  Task3:写一篇短文,主题为 “the way to school”, 讲 述 Yang Ling 和她的同学们上学的方式。要 求: ①内容准确,要点齐全;②语句 通顺,语意连贯,语法正确;③书写规范;④大小写、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首先,通过填写表格,让学生快 速梳理 Yang Ling 和她的同学们的家 庭住址、上学所用的交通方式,以及 用该交通方式的原因。帮助学生理清 文章的内容和逻辑结构。接着,教师 引导学生借助表格内容,对课文内容 进行提炼、重组,复述文本信息,这 是对说的技能的培养,更是对写的技 巧的铺垫。最后,让学生在此基础上, 将复述的内容整理并改写成一篇短文。

  教师将故事解读与故事改写有 机融合,通过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相 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吸收并内化文 本语言。通过这样的方式,大部分学 生能从说(口述故事) 顺利过渡到写 (书写故事),虽然还有一些语法错误, 但是在表格、思维导图的帮助下,学 生乐于表达,易于动笔。

  (二)立足单元主题,创设任务 情境

  译林版《英语》教材中的每个单 元都围绕一个具体的主题展开,部分 单元的写作练习只需填写几个词组或 简单的句子,并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 写作能力。教师可以立足单元板块的 话题和功能,在课堂中模拟真实的生 活情境,生成真实的写作任务,让学 生更快地进入写作情境。

  例如,五年级下册Unit 4“Seeing a doctor”这一单元的中心话题是 “生病”和“就医”,与学生实际生活 紧密相关,主要学习看病时的日常用 语,探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一些和健 康相关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给予 合理的建议。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 生应该能用英语询问并表述自己或他 人的病症及困难,并针对他人的问题 提出解决的方法和建议。基于本单元 重点,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恰当地对 学生进行拓展写作训练,既迁移了生 活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写作能力。

  在 Pre-task 环节 中, 笔者借助 教材中的一组图片,设置了“be a good adviser”这一任务, 让学生分 小组活动,每组选择一幅图片,对图 片中的人物提出建议,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活动中,学生努力找寻与他 人不同的答案,提出各种不同的建议。 通过游戏热身,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通过复习旧知,激活学生已有的语言 储备,为接下来的活动开展提供足够 的语言支撑。

  在 While-task 环节, 笔者设置 了角色扮演的任务,同桌两人使用前 面复习到的单词和句子, 自编对话并 分别扮演医生以及病人,模拟看病情 景,完成医嘱表格的填写。有了前面 丰富的语言储备,孩子们的角色扮演 更加形象生动,情景更加逼真,轻而 易举地完成了医嘱表格的填写。学生 在真情实感的角色扮演中,进行了口 语交际,锻炼了自身的语言组织能力。

  在 After-task 环节, 笔者鼓励学 生根据医嘱信息写一写自己的看病经 历。通过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相结合 的方式,帮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 吸收并内化文本语言,最终迁移到自 己的实际生活中,实现语段输出能力 的提高,顺利由“说”和“演”过渡 到“写”。

  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基于单元 重点,恰当地对学生进行写作拓展训 练,既联系学生实际,迁移了知识, 又培养了学生写作能力。教师为学生 提供合适的写作“桥梁”,有效消除学 生写作的畏难情绪,使学生从害怕写 到乐于写。

\

 
  二、任务推进,厘清英文写作思路

  很多学生在面对写作任务时无从 下笔。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学生词汇 量贫乏、句子运用不够熟练;另一方 面是很多教师忽视对学生进行系统、 有效的写作指导。教师可以指导学生 根据写作任务绘制思维导图,明确写 作的维度;通过引导学生提炼范文的 写作框架,学会谋篇布局;指导学生 使用恰当的关联词,强化他们的逻辑 意识,优化语言表达。

  (一)借助思维导图,明确写作 维度

  小学生的思维方式、认知结构等 还不成熟,经常前言不搭后语,使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他们明确写作维度, 让写作内容更有条理,也能让文章保 持整体性。

  例如,五年级上册 Unit 3 “Check out time” 中 Draw and write 板 块,要求学生画一画、写一写自己喜 爱的动物朋友。首先教师先带学生分 析、梳理写作任务中给出的提示句型 “It is …”“It has …”“It can …”,并 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这些句型,可以 描写动物朋友的哪些方面?学生很快 说出了:“It is …”可以写动物的名字 (name)、 年 龄 (age)、 颜 色 (color)、特 征 (feature) 等;“It has …” 可 以 描写动物的身体部位(body parts); “It can …”可以描写动物会做的事 (ability)。紧接着,鼓励学生发散思维:“What other aspects can we talk about our animal friends?”学 生又陆续说出了食物(food)、爱好 (hobbies)、 语 言(language) 等, 接 着 问 学 生:“How can we talk about these aspects?” 学 生 准 确说 出 了“It eats …”“It likes …”“It says …”等句式。至此,写作所需素材和写作要点已经帮助学生梳理完毕, 接下来就是引导学生选取自己想要写 作的要点绘制思维导图,并根据思维 导图进行写作。

  (二)提炼文本框架,设计篇章 结构

  结构是文章的骨架,结构安排得 好,文章才能完整、有序。合理安排 文章结构,就是对文章全文进行总体 设计,做到有条有理。

  例如, 六 年级 下册 Unit 3 “A healthy diet”的 Story time 板块主 要围绕“健康饮食”这一主题,介绍 了 Mike 和 Yang Ling 的饮食 习惯。 继 Story time 语篇教学后,笔者创设 了营养师给 Mike 写了一封建议信这 样的情景,让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在 阅读过程中,首先让学生整体感知文 本框架,引导学生分析建议信并提炼 出段落结构:What(不良饮食习惯是 什么?) —Why(为什么这个习惯不 好?) —How(如何改正?)通过分析文章的结构特点,了解文章的表达方 式和语言艺术,同时学习写作方法。 任务设置如下。

  Task 1:小组合作, 完成 Yang ling 的饮食信息卡。

  Task 2:找出 Yang ling 饮食不 健康的信息。

  Task 3:仿照营养师给 Mike 的 建议信, 写一封 给 Yang ling 的建 议信。要求:信中需要包含 what、 why、 how 三方面内容。

  (三)巧用关联词,优化语言表达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在进行 英文写作时,往往会出现行文混乱、 文章前后矛盾、语句不通等问题。所 以教师在写作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 关注句子、段落的衔接性。要实现语 篇连贯,层次清晰,过渡自然,就要 巧妙地运用关联词,构建句与句之间 的逻辑关系,以及上下文之间的内在 联系和层次。

  例如, 五年级上册 Unit6 “Check out time” 中 Write and say 板 块, 要 求 学 生 以“my e-friend” 为 题, 写一篇短文。教师可以给学生出示一 篇反面例文并设置第一个任务:分析 短文,发现问题。接着,教师设置 第二个任务:把文章的句子进行重 新排列。学生在完成任务时遇到了 困难。这时教师给出了一些“magic words——but、so、and、too, 让 他 们再次进行排列。学生通过这一任务 的完成,深刻体会到了正确使用连词 可以使描述更有逻辑性。接下来,教 师趁热打铁,引导学生将接触过的连 词进行分类。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还通过用连 词合并句子、连词填空、文段重组等 练习形式来进一步强化学生的逻辑意 识,逐步提高其写作能力。小学英语 写作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通过写作来 复习所学语言知识,更应该是帮助学 生通过完成相关任务来学习如何表达 意义的过程。

  三、分享评价,优化英文写作策略

  分享和评价是写作教学中不可缺 少的重要环节。评改者在批改他人作文的同时,能从同学这面“镜子”中 发现自己的缺陷和不足。他们在肯定 他人作文优点的同时,取人之长,补 己之短。学生通过互评互改,提高了 评价能力和鉴赏能力,并在此基础上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共同商讨制定出 写作评价细则,为自己的英语写作、 修改和评价提供依据,从而有效优化 了已有的英文写作策略。

  (一)挖掘佳作亮点,探讨评价 标准

  如果教师将英语作文的评分标准 直接灌输给学生,他们会觉得生硬无 趣、晦涩难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 过赏析并挖掘优秀作文在内容、语言 和篇章结构等方面的优点,从而共同 探讨出作文评价标准。

  例如,六年级下册Unit7 “Summer holiday plan”这一单元谈论的话题 是暑假出游计划,学生对自己感兴趣 的话题会有较高的学习热情,所以选 择这一话题进行写作教学,让他们 有话可写。在学生完成写作后,教师 选择几篇和全体同学进行分享,让学 生分小组讨论哪一篇更好,并给出 理由。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相互交流中 碰撞出了思维的火花,给出的理由精 彩纷呈。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令人叹为观止。

  在此基础上,教师帮助学生把讨 论出的观点进行完善和优化,便共同 建构出了写作标准。其中包括:①准 确表达信息;②连贯表达信息;③多 样化表达信息。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评价的 主体。引导学生自己参与作文的评价, 挖掘他人习作中的亮点,共同探讨、 制定作文评价标准,体现了学生自主 思考、合作探索的过程,有助于学生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接下来的自 评、互评以及修改提供了依据。

  (二)倡导多元评价,提升习作 品质

  学生只有真正参与了习作的评析 与修改,才能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渐 完善其表达能力。评价标准形成后,教师引导学生把自己看作教师,对照 标准重新审视自己的文章,学生通过 自我评价,找到自己的优势以及不足 之处,促使他们不断优化自身的习作 表达;同时,教师利用学生喜欢模仿 教师的这一心理特点,给予其一定的 权力,鼓励其评价同伴的文章,发现 文章的长处,并提出合理建议——被 评价者思考评价建议的合理性,若不 赞同,可质疑并再次交流;最后,学 生根据自己和同伴提出的建议,使用 统一的符号修改自己的作文。通过自 评、互评、修改作文,学生进一步内 化作文的评价标准,实现了优势互补, 相互促进。

  四、结束语

  任务型写作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 写作教学机械模仿的倾向,为学生提 供了较大的实践空间,能更好地发挥 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的交 际、协作等多种能力得到锻炼。学生 在完成与现实生活相关的写作任务中, 成功消除了英文写作的畏难情绪,从 害怕写作到乐于写作;学生在小组合 作中积极参与,主动探索,思维得到 了碰撞,从不会写作到善于写作,潜 移默化地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最 终实现了内容丰富、逻辑清晰、表达 准确并多样化的写作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义务 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 年版)[S] .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黄小 燕 . 小 学英语 写作 能力 指标体系与培养策略 [J]. 江苏教育, 2018(81) :55-57.

  [3] 徐舒 . 小学高年级英语写作教 学的实践探讨 [J]. 中小学外语教学 ( 小 学篇 ),2016.39(11) :23-2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5770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