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体育课后服务学生“兴趣选项”的策略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3-06-15 11:51:0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课后服务的出现是为了解决中小学生放学后无人看管的问题。作为课后服务的一种,体育课后服务有助于落实国家“双减” 政策,并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但是当前体育课后服务出现了许多问题,影响了体育课后服务作用的发挥。为了减负增效, 推进体育课后服务的发展,本文对当前体育课后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体育课后服务学生“兴 趣选项”的实施与提升策略,希望为体育课后服务提供借鉴。

  关键词:体育课后服务,兴趣选项,学校体育

  2021 年 7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 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 见》指出, 通过“提升课后服务水平, 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课后服务的 概念最早来源于我国20世纪90年代, 旨在解决中小学生在放学后无人看管 的问题。体育课后服务,是指以学生 自愿为基本原则,在课后组织差生帮 扶、优生巩固与提高的体育锻炼辅导 与技能发展。体育课后服务的开展有 助于学生减负、身心全面发展,能够 有效提高学科育人的功能。作为课后 服务下位概念的体育课后服务,理念 的树立与策略的实施是值得讨论的两 个问题。

\

 
  一、体育课后服务存在的主要 问题

  (一)组织形式陷入误区

  首先,体育课后服务组织形式陷 入“课堂阵地转移”的误区。其主要 原因在于,现阶段各学校缺乏对课后服务内容与任务的深刻认识,没有相 应的课程与制度的培训,也没有区别 于常规课堂教学的课程设置,而是仅 以学校现阶段体育教师的专长为主的 课后组织形式或者项目。其课后服务 的实施质量均指向体育教师与学校管 理者的立场,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兴 趣特点。

  其次,文化课抢占体育课后服务 时间。文化课的学习也转移至课后服 务中,大部分地区均已实施“5 + 2” 模式,学校周一至周五每天都有课后 服务安排,这导致学校运动场地使用 不足,学生的体育课后服务场地从室 外转至室内。部分地区学校在文化学 习与学生专项兴趣发展之间不能达到 平衡,学生文化学习与运动兴趣发展 “一碗水”端不平, “借体育课后服 务之名,行文化补习之实”。

  最后,缺少高水平拓展性体育服 务课程。“减学生之负是前提,增课 后服务之效是目标。”部分地区学校 的重心在于开启体育课后服务,忽视 了课后服务的实施遵循多层次、个性化、兴趣化、专项化发展的理念要求, 这也是导致体育课后服务陷入“课堂 阵地转移”误区的主要原因。低水平、 低趣味的重复,不仅有碍于学生运动 兴趣与能力的发展,也直接影响了体 育课后服务的高质量发展。

  (二)学生兴趣发展落入“大一 统”的窠臼

  体育课后服务中学生兴趣发展落 入“大一统”的窠臼主要体现在学生 无论是何种水平和能力基础,皆按照 教师的统一安排进行活动,不能根据 自己的兴趣喜好进行活动,无法体现 个性化、差异化学习。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基 于秋季学期国家体质测试的任务,学 校将原本的“家庭作业”转嫁于体育 课后服务中。教师未能根据学生的运 动能力基础与兴趣提供多种活动选项 安排,学生只能依照教师的安排做单 选,不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做双选。如 幼小衔接阶段的跳绳班,一、二年级 的仰卧起坐, 三、四年级的快速跑, 五、 六年级的耐久跑。这样,从提升学生体质健康角度出发无可厚非,但是对 运动能力较好、单项中已能拿到满分 的学生来说, 则不乏“大一统”之意。 此举不利于学生运动兴趣与专项技能 的巩固与提高,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 的提升。

  在此基础上,提出体育课后服务 “兴趣选项”的理念。“兴趣选项” 是指依托学生兴趣特点,按照学生感 兴趣的内容进行项目设置,以社团活 动的形式让学生自主选择参与。教师 通过体育课后服务中学生“兴趣选 项”,增加了学生更多参与专项运动 的机会,能够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 到主动学习,有效发展体育教师宏观 统筹的能力,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 落脚点,结合学生兴趣,做到精准选 择,切实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体育课 后服务中“兴趣有保障、技能有发展、 体质有提升”。

  二、体育课后服务学生“兴趣选 项”下学校实施策略

  (一)宏观统筹,以促进学生全 面发展为落脚点

  在具体实施体育课后服务“兴趣 选项”前,教师应深刻理解实施“兴 趣选项”的意义与价值, 不可以求新、 求异为目的而追求形式上的变革,“兴 趣选项”应以学生兴趣发展与专项技 能的双重提升为目的落实落细。在前 期统筹工作中,教研组教研结合,确 保师资最优化,深入挖掘学校可用资 源,实行资源统一管理,项目设置统 一规划。

  具体指教研组要联合德育处、 总务处等条线力量做到资源统一筹 测、项目设置统一筹划、活动组织 统筹安排。在资源上,对学校场地 资源进行清点统计,教学师资落实落细,确保学生项目组织场地足, 项目开设师资足、器材足;在项目 上,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学生运动 能力水平与兴趣特点,开设活动社 团,学生依据已掌握技能情况与自 身兴趣自主择项。教研组与教导处 分工合作, 教研组进行项目设置后, 联合教导处做好家校沟通,辅助学 生依趣选项。在活动组织上,尽量 采用“双固定”的编班模式,即固 定班级、固定教师。长此以往,教 师与学生互相熟悉,教师能根据不 同运动能力的学生制定相应的运动 处方。如果师资力量与场地资源允 许,每个班的人数尽量控制在 30 人 左右,便于教师管理。同时,教师 根据学生情况制定成长册,以学期 为赛年,进行周赛与月赛,学期末 评选出赛年“总冠军”。

  (二)紧抓学生兴趣,精准选项

  学生在从低到高的课程学习过程 中, 已经具备一定的运动基础和技能 储备, 这为体育课后服务“兴趣选项” 的推进打下了基础。但是,部分低 学段的学生存在着对某些运动项目 认识程度不够,在进行选项时盲目 从众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教师 需要在课堂内对所有的运动项目进 行梳理与组织学生练习,从而引导 学生形成正确的兴趣导向,充分做 到了解运动项目的技能特征、课后 选项的学习内容与长期的发展规划。

  1. 视频指导,明确项目内涵

  教师通过前期教研组、教导处协 商统筹后遴选出操作性强、具有学 生发展前瞻性的运动项目,录制教 师示范技能动作与大赛集锦相结合 的指南视频。在班主任的协助下, 利用班队课的时间让学生观看与初 选。在录制视频时,要充分考虑小学生在认知事物时具有一定的局限 性,在对选项进行介绍时,尽可能 详细而全面。介绍形式可以是教师 示范与讲解相结合,语言富有趣味 性,通俗易懂,还可以是结合教师 简介和该项目的竞技比赛。介绍的 功能包括项目课程的育人价值、课 程的学习内容、课程的主要学习形 式, 以及课程内的评价方法。然后, 根据学校实际的学生基数情况,每 位学生可以选择两项最喜欢的项目, 学校根据项目的比重进行排序制定 体育课后选项的课表进行课程开设。

\

 
  2. 重视体验,保障学生兴趣爱好

  学生在观看视频介绍后进行初 选。随后为了保障学生的兴趣爱好能 够得到充分发展,教师在学生进行 初选后制订课程的目标规划与单元计 划,开设为期一周的“体验周”。在 课后服务时间,教师协同总务处,在 做好学生安全保障的前提下,让学生 自主选择感兴趣的专项内容,引导学 生全程参与。在课后选项的过程中, 大部分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运动基础, 专项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学 生技能发展的差异性,在教学时要体 现技能教学的层次性。同时,针对部 分已具备相应运动基础的学生,可以 设置相应的比赛情境与氛围。在“体 验周”最后一天结束时,给学生分发 意向卡,意向卡上包括教师简介、项 目介绍、个人喜爱程度(五颗星)。

  3. 立足实际,组织管理好“兴趣 选项”

  在做好硬性条件的准备后,便是 班级的设置。跟体育课堂走班制有所 区别的是,课后走班不需要考虑班级 的重组问题。从课后服务的具体实践 来看,每个班有 70% 的学生会参与体 育课后服务,也就是 35 名左右的学生会参与体育课后服务。在进行项目 设置后,学生对班级的选择可以从以 下两方面出发:一是体育组制定体育 课后服务的选项课表,通过家校联动 机制进行选择;二是课后服务两个时 段,学生可以进行多样化的选择,如 第一时段选择篮球 1 的,第二时段可 以选择武术 2.在开展课后服务时, 校园安保方面做好安全保障,多设几 个值班岗,以做好学生在时段衔接过 程中的安全问题。

  三、提升体育课后服务学生“兴 趣选项”的策略

  在做好项目设置后,进行实际操 作前,教师还需要根据项目不同、学 段不同,对运动项目做到精准定位与 分析。具体可采用“教研组互动同研, 提升教学能力”“家校同协作,互 补共学”“引入交流、内外融合促成 长”“强化体育课后服务质量标准” 等策略,努力实现“兴趣选项制”在 体育课后服务中全面推进,实现学生 兴趣、专项技能的全面发展。

  (一)教研组互动同研,提升教 学能力

  教研组利用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 时间,对组内教师根据运动项目进 行专题培训与研讨。另外,可以单 周进行专项理论研讨,双周进行专 项技能培训,共同提升组内教学能 力。如在进行篮球项目的专项技能 培训时,可以请篮球水平高的教师 进行动作技能教学, 实现共同进步, 解决专项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为 篮球项目的长期发展提供具有可持 续性的师资保障。

  (二)家校协作,互补共学

  针对某些技巧性强的项目,可以 通过家校联合的形式,共同促进学生兴趣与能力的提升。如我校是全 国武术特色校, 我校武术社团在进行 新的套路学习时, 多以“小先生制”、 多媒体视频自学和通过家长群发教 学视频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样学生 在学的同时,家长也潜移默化受到 了传统武术的熏陶。同样,在进行 球类项目的学习后,课后可以布置 相应的亲子作业,训练专项性的体 能。如在爸爸的协助下,练习双手 胸前传接球 15 次,亲子合作进行核 心力量的练习,帮助学生在课后拓 展运动技能, 进行家校的联谊共学, 提升家庭体育锻炼的氛围。

  (三)引入交流,内外融合促成长

  引入交流是指引入校外资深的培 训机构或者家长志愿者,同时,可以 多创建校内校外师资共学共研平台。 此举是为了使学生获得更专业、更高 水平的技能发展与能力提升。还可在 课后服务的时间,进行专项社团的校 际交流赛,真正意义上实现“以趣促学、 以赛促练”。在师资的配置上,可以 是一名外校教师加一名本校教师。针 对这一理念, 可以结合学校自身特色, 发展小众新兴项目, 如棒垒球、游泳、 飞盘等,形成一生一长、一师多专、 一校多品的校园体育特色。

  (四)强化体育课后服务质量 标准

  根据学生兴趣实施“兴趣选项” 的体育课后服务,有助于学校体育 教育向回归教育主阵地的方向发展。 在体育课后服务实施中,学校师生 要以提高学校体育课后服务高质量 标准为目标,不断梳理与内化体育 教材内容,在不断挖掘教材内容的 过程中进行教学方法与理念的尝试 与拓展。定期开展体育课后服务中 的大、中、小型专项比赛, 学、练、赛结合,以更好地提高学生全体参 与的内驱力,满足依托学生兴趣发 展其专项运动技能、差生帮扶、优 生巩固与提高的体育课后服务目标。

  实施体育课后服务“兴趣选项” 是有效促进学生兴趣与专项技能发展 的策略,要充分切合学校可开、教师 能教、学生乐学的实际,综合各方设 置选修项目;更要依据学校场地器材 设施、体育师资建设情况、学生运动 技能水平等进行班级设置,使项目设 置、班级设置具有可操作性、实效性, 依托“兴趣选项”真正从学生、学校 出发实施好体育课后服务,切实发挥 好体育学科综合育人、促进学生全面 发展的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 毛 振 明 , 于 素 梅 . 思 考 解 析“教会、勤练、常赛”—— “体育 走班制教学”是保障“教会、勤练、 常赛”的正确教学模式 [J]. 体育教 学 ,2021(01):4-9.

  [2] 施碧芳 . 小学阶段实施“体育 选项走班制”教学“三部曲”[J]. 中 国学校体育 ,2022(05):84.

  [3] 王 艳 , 李 成 彬 . 在 小 学 课 后 延 时 服 务 中 推 行“ 小 先 生 制”的可行性探究 [J] . 基础教育研 究 ,2020(21):17-20 .

  [4] 于素梅 . 从一体化谈“体育选 项走班制”及其实施策略 [J]. 中国学 校体育 ,2020(09):19-21.

  [5] 于素梅 . 对体育教学质量内 涵及影响因素相关问题的研究—— 从 强 化 体 育 课 谈 起 [J]. 体 育 学 刊 ,2014(02):81-8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5765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