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幼儿玩沙活动的思与行论文

发布时间:2023-06-01 10:25:5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本文以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在沙地这个自然教育实践场中开展的一系列活动为例,通过思考、分析玩沙环境现状,提出科学的 解决方案予以改造。在此过程中,教师明确玩沙育人目标,制订了有效的计划组织实施,探寻多渠道资源,以丰富多元化的课程 内容开展了教学。

  [关键词]玩沙活动,思考,行为

  香樟树下、木制长廊边,有一片 白沙地,这是我们新吴区实验幼儿园 暑假里刚建造的大型沙地。它占地面 积大,还有配套的玩水池,宽敞、舒 适,是孩子们游戏的乐园。我们大班 的孩子非常喜欢在这儿玩,头脑里有 着丰富的想法:建城堡、挖隧道、造 游乐园、埋宝藏……这么多美好的想 法我们将尽力满足,帮着他们实现。 因此,我班决定就地取材,以沙地作 为孩子们的自然教育实践场,让他们 与之亲密接触,拓展课程。随着活动 的开展,我们发现存在一些问题。通 过不断地思考交流,我们探究寻找对 策,以下是这一个案的分析、实行过 程。

\
 

  一、分析玩沙环境现状,提出科 学的解决方案予以实施

  环境是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健康发 展的重要因素。幼儿的发展以直接经 验为基础,而直接经验的获得必须依 赖幼儿和有形环境之间的互动。这个 环境是“有准备的环境”,即:规律和 有秩序的生活环境;给予儿童自主选 择的自由;提供真实与自然的环境; 营造美的环境与温馨的氛围。

  思考一:如何呈现出一个“有准 备的环境”?

  纵观我园沙地周围材料的摆放环 境,我总觉得并不适合孩子。如之前 我们的玩沙池占地面积小,园部考虑 到的是在沙池的内侧制作了一个个箱 体,并在箱体上面覆盖好防雨膜,将 玩沙材料放在了里面,每次孩子在取 放时都要先翻开罩子,弯腰深入底部 拿取沙子,身高不够的孩子即使踮起 脚尖也比较难完成取沙子的任务。改 建沙池后,我们在沙池区的一侧摆放 了一排三层架,三层架上分别摆放了 大型玩沙工具如:铲子、弯管、方块 砖、漏沙网等,还有一个个抽拉箱, 我们将材料摆放在印有相对应图片的 抽拉箱里。这样的设置在实践中暴露 出了问题,如每次孩子在拿取材料时 都聚在一起,如遇到拿长的较重的弯 管时就存在一定危险性;有的材料因 为高度问题,只能依靠老师帮忙拿取。 这样的一个取放材料的环境,整体看 来:乱,没有考虑到孩子的需求,存 在一定安全隐患。安全是幼儿园环境 创设最重要的考量元素,我们觉得需 要改变现状。

  思考与措施:通过检查现有的一些材料,我们发现幼儿园的材料还是 比较齐全的,如同一类型的材料数量 较多,而且这些材料的手柄上都带有 小孔。如塑料桶(圆桶、城堡桶、八 角桶、方形桶)、勺子。有的是大型的 长的工具,如铲子、弯管。铲子也分 有铁铲和塑料铲两种材质和形状,还 有几个漏沙网、几箱子玩水工具等。 看了这些材料,我们觉得有必要对玩 沙的环境构思一下,设计一个“有准 备的环境”。所以,我们做了以下尝试。

  (一)悬挂式工具区

  将相同款式且数量又多的工具进 行悬挂。我们使用围墙一侧的围栏, 利用网格将一侧的围栏挡住,并选取 了适合孩子高度的两排在上面整齐地 放置了一个个挂钩,将各种形状的桶 和勺子、铲子分类悬挂好,利于孩子 的取放。

  (二)地面独立装材料区

  有一些又长又重的工具其实比较 适合在地面上拿取,如铁铲、弯管。 我们利用幼儿园不用的铁制圆凳,在 上面绑好麻绳后倒放在地面上,这就 成了一个个简易的收纳筐,里面按类 摆放着同种工具,不仅好看还便于孩 子们取放。

  (三)货架子上的抽拉箱区

  有一些小的材料,如小模具、漏 斗、玩具翻斗车等就比较适合放在抽 拉箱里,即使这些小工具放错也不影 响幼儿游戏。调整了材料的摆放后, 孩子们在取放材料时不拥挤,还能对 整个工具的摆放位置一目了然,整个 环境创设立足于儿童视角:安全,区 域划分明显,与周围环境和谐、有序、 融于一体。无论哪个年龄段的孩子在 取用工具时都能得心应手。我们还将 材料图打印好照片张贴在了相应位置, 这样,孩子们在游戏结束时就能将工 具摆放得井然有序。幼儿园的环境不 是固定不变的,它必须通过环境与幼 儿发生多维交叉互动,产生环境的再 构成,促进和丰富幼儿的情感、态度 和能力等内隐经验,使其生命得到成 长。

  二、明确活动育人目标,制订有 效的计划并实施

  让幼儿做环境的主人,以主体地 位参与环境布置的全过程,在此过程 中要找准孩子能力水平的最近发展区, 提供适宜幼儿展现当下发展水平的平 台,从而激发幼儿的成就感和再创造 的愿望。

  思考二:如何落实幼儿的主体地 位,并从中获得知识,促进幼儿认识 和操作技能的发展?

  我所带的是大班年龄的孩子,从 孩子们几次玩沙的情况来看,他们只 会挖挖沙,将沙子摆弄在玩具车里或 放在漏斗里,有的在挖沟,还有的在 嬉嬉闹闹,总感觉他们的游戏不符合 大班年龄段孩子游戏的层次。于是, 我有了思考:要逐步培养孩子对沙的 认知,以及感受到玩沙的乐趣,促进 幼儿游戏更高水平发展。这需要有计 划地组织实施各项活动。

  陶行知先生提倡的“做中学”, 它在体现孩子主体地位的同时又能使 其自我发现、自我成长。定好主题内容是我实施活动的第一步骤,结合当 时大班正在开展的主题,孩子们从建 造沙长城开始了第一次体验。

  (一)心中有目标:明确玩沙内容 和要求,自由建造

  本次玩沙首要的目的就是通过了 解长城的构造——烽火台、城墙,让 孩子明确玩沙内容——建造沙长城, 并要求找一个好朋友两两合作。在孩 子们明确任务后,他们进行了尝试, 但这次尝试并没有预期中的那么顺利。 我给予孩子自由的建造时间,没有过 多去干预他们的活动,在观察中抓重 点拍照、摄像记录孩子们的行为,发 现了一些问题:有些孩子无意识、无 目的性地玩沙。有的孩子会利用水桶 做出烽火台的造型。大部分孩子仍是 用工具玩沙、挖沟。对教师的提示无 反应,不会堆沙。不经意的一个动 作,“烽火台”就成为了一摊沙子。 无数次想要去帮助孩子的我被内心的 声音“就让孩子们自在地玩吧”给打 住了脚步。可以说第一次的活动成效 深深打击了我,但我又觉得这非常真 实。了解了孩子才能制订下一步行动 计划。

  (二)心中有计划:反思活动中的 行为,总结经验

  孩子们尽兴地游戏后,组织活动 后的评价环节至关重要。我提问孩子: “本次玩沙我们是有个任务的,是要造 什么?”孩子们告诉我“搭长城”。于 是我将这次拍到的照片和视频播放给 孩子们看,让他们来说说自己在活动 中的行为。孩子们看了之后,有的自 我检讨:“我没有在搭长城。”“我在 玩。”有的孩子说:“我造了一个烽火 台,可是一碰它就碎了。”通过观看, 孩子们了解到自身存在的问题,教师 适时给予评价和总结。首先,肯定孩 子们玩沙的态度都非常认真,其次, 指正部分孩子的行为,告诉他们要带 着任务去玩沙。最后,表扬在活动中 按要求两两合作搭烽火台完成任务的孩子。我们评价的目的就是激励和改 进,孩子们很愉快地就能接受。在介 绍的时候,教师抓到了一个重点问题 “烽火台怎么一碰就散了?”随即展开 讨论。孩子们各抒己见,有的孩子提 到了要在沙子里加点水。有了这个突 破点,第二次的游戏也就顺畅了许多。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指出:关注活动中自己与他人的行为很 重要,能让孩子进行自我反思,也能观 察到其他人的活动状态,为孩子明确 活动的目的性起到好的效果。

  (三)心中有任务:明确自己的行 动方向,操作实践

  平时孩子们在玩沙的时候,极少 数孩子会去配套的玩水区运水,所以 他们玩的沙子都是干的,观察干沙与 湿沙的区别非常有必要。教师先带领 大家观察干沙,说说干沙的特性,随 后进行了沙和水的实验操作,知道水 能将颗粒状的沙子聚在一起变结实, 做出造型。孩子们有了一定的认知后, 对接下来自己动手做实验有了很大的 兴趣。在实验前,教师拿出一个水桶 提示大家可以尝试利用这个工具做出 “烽火台”,并依然提出要求以“建造 牢固的烽火台”为主要内容,两两合 作做实验比赛,看谁能做成功、做的 个数多。在第二次玩沙活动中,孩子 们找到伙伴,拿好模具后就开始了他 们的合作。渐渐的,孩子们掌握了建 构的诀窍,做出了一个个坚固的“烽 火台”。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 育,教师要让幼儿运用感官,亲自动 手、动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 师要有发现环境中教学材料的能力和 敏感性,不断利用环境充实教学内容, 让儿童有更多材料玩,有更多东西学。

  (四)心中有合作:乐意分享自己 的经验,体验快乐

  比赛可以增加学习兴趣,提高学习 效率。活动中,孩子们看着沙地上一个个成品,激动地说着自己做了多少个 烽火台。我觉得让他们交流自己的经 验也是个不错的方法,这是他们自我 评价与经验总结的关键一环。到了教 室后,我组织孩子们交流:“你们成功 了吗?做了几个烽火台?怎么做的? ”

  涛涛和走上台:今天我们做了 7 个,被小伊踢掉了一个最小的。我们 是先接点水再挖一点沙子再接水。

  小伊和轩轩:我们做了 4 个。我 们在里面加了点水,再加了点沙子, 然后我在上面把沙子铺平。倒出来的 时候要拍拍,上面再打打,就能把它 固定住,不会塌。

  嘉亮和玥玥:我们做了 1 个城堡。 我们先挖一点沙子在桶里面,再倒水, 然后再来一些沙子,再拿一些水,一 直这样子做就能成功了。

  诺诺和卿卿:我们做了 4 个。我 们先把地面抹平,一人运水,我做烽 火台。先倒一点水在桶里,再挖一点 沙子再倒一点水,然后拍拍水桶,把 桶拿开就成功了。

  流海和廷熹:我们做了 5 个。我 们先把一桶水浇到沙子上,把沙子用 铲子挖到桶里面,然后再倒出来。都 成功了,也倒出过一半的,我们就把 它破坏掉,重新做。

  我继续问:有没有没成功的,1 个 都没完成的。

  洲洲和成成举手, 我询问他们, 为什么没有成功,一个都没完成?

  洲洲说:我们没有成功,是因为, 有时候倒的时候,有些沙子会流出来。 (她用手做着示范动作)。我倒出来的 时候它就会倾斜,有的沙子还黏在了 桶里,倒出来后它一粒一粒碎掉了。

  针对他们的问题,我询问孩子 “谁能帮他们解决这个问题? ”

  彤彤举手说:他们沙子里的水不 够多,粘不牢,倒的时候就会掉出来。

  衎衎说: 需要用铲子敲敲那个桶 的顶部和四周。

  科学活动注重操作与探究,幼儿在探究之后,都有一种表达的欲望和 倾向。教师要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 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尝 试,让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 法,体验发现的乐趣。这是纲要提出 的:教学不是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 创造机会让幼儿自主探究的过程。教 师不应该直接告诉儿童种种的结果, 应当让儿童自己去实验、去思想、去 求结果。教师的责任是从旁指导儿童 怎样研究、怎样思想,越俎代庖是教 学中的大错,直接经验、自己思考, 是学习的唯一门径。

  三、探寻多渠道资源,丰富多元 化的课程内容开展教学

  思考三:如何将各领域活动内容 有机融合,丰富课程资源?

  我们都知道幼儿园的活动具体可 以分为五大领域,每一个领域的发展对 幼儿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我班在对玩 沙这个课程项目进行研究时,也充分考 虑到了各领域活动内容的渗透以促使 幼儿体、智、德、美、劳各方面协调 发展。

  (一)利用孩子喜欢故事的心理来 展开语言教学

  在玩沙的过程中,孩子对于沙子 的兴趣非常高,于是教师和家长一同收 集有关沙子的故事,丰富幼儿对沙的认 知,并开启了我班“沙子的秘密”之旅。

  1. 故事阅读的开展

  当孩子有了对沙子新的关注点, 我们给孩子增添一些有关沙子的绘本 阅读方面的内容并开展教学。比如: 绘本《奇妙的沙子》,主要给孩子讲述 沙子的形成和沙子的作用。《闯祸的沙 子》以安全教育开展教学。绘本《变 成珍珠的沙子》是教育孩子要有良好 的品格。暖心动画《沙子和雪》,让孩 子们感受沙子和雪之间的友谊。孩子 们在教学活动中,了解到更多关于沙 子的作用以及知识,文明玩沙的礼仪 也渗透其中。

  2. 小博士论坛的开展

  孩子们在玩沙过程中非常好奇 “这么多沙子从哪来?”“沙子是怎么 形成的?”他们摸着,抓着,堆积着, 研究着,好奇极了。于是我们组织孩 子们开展了小博士论坛《有趣的沙子》 和《神奇的沙漠》,让孩子发挥主动性, 了解了石头在自然界的奇妙风化,其 兴趣点也逐渐向了解神奇的沙漠延伸。

  经过这一系列的活动,我们发 现:孩子们有很强的好奇心,充满着 对知识的渴望,从想知道答案入手, 大家一起群策群力找答案。从老师传 授知识到孩子自发讲述主题;在老师 的带动和家长的配合下,孩子们锻炼 了能力,增长了知识,展示着自我的 魅力。

  (二)利用家长资源开展探索活动

  随着玩沙活动中,孩子呈现出对 沙子认识的迫切需求,我们邀请了我 们班衎衎的爸爸—— 一位工业催化专 业的博士,来和孩子们趣探神奇的不 湿沙。活动前,我们预先为每位孩子 买好了实验品——不湿沙,并准备好 操作用品—— 一盒水和勺子。在这位 博士爸爸的引导下,孩子们用不湿沙 进行操作,通过亲身观察实验,发现 了不湿沙与普通沙子遇水后的区别, 孩子操作在先,博士爸爸引导在后, 接着由衎衎小博士揭开谜底,引入疏 水性的概念。最后,王博士演示了如 何让普通白沙变成不湿沙的过程,令 孩子们感到惊奇不已。

  家长不仅是教师的教育伙伴与教育 对象,更是教师的教育资源。我们要关 注身边的家长资源,将优秀、热心的家 长引入我们的教育,参与到幼儿园的活 动中来,使我们的教学内容更加丰富。

  (三)利用生活中不经意的发现生 成教学活动

  1. 带孩子劳动引发对新工具的 探究

  我园的白沙地因为在香樟树下, 所以经常有树叶及树 枝掉落在沙地里。在一 次劳累的捡树叶活动中,教师提供了 筛沙网给孩子尝试着玩一玩,发现了 漏网的秘密。于是,他们纷纷从家里 带来了各种形状大小的筛沙工具,进 行尝试。通过实验,他们分享着自己 的发现,虽然有的工具在操作时的确 很快,但也有失败和意想不到,孩子 们不断地去探究问题出在哪里,如何 解决。一次小小的劳动竟能带给孩子 探究的兴趣和快乐,孩子们的兴致一 下被调动起来了!

\
 

  2. 一个动画短片启发设计了“挖 宝藏”游戏

  《沙子和雪》是个情感小短片,在给孩子看这个视频时,我突然灵感 爆发,觉得可以情感这条线让孩子们 玩他们感兴趣的挖宝藏游戏。于是我 们利用漂流瓶这一媒介物,组织孩子 给好朋友制作礼物,放进漂流瓶里, 然后将宝藏埋在沙里并在地图上做好 标记,让自己的好朋友去找宝藏。“小 朱,你去找我的礼物吧。”“我的礼物 是轩轩的。”看着孩子们脸上洋溢着的 欢笑和心里的欢喜,我感受到了以情 感带动孩子玩挖宝藏游戏的魅力。有 时,一个偶然读到的故事就是一个活 动开展的前提,我们只要平时多留意, 多寻找,好游戏就在这不经意间产生, 并引发共鸣。

  综上所述,幼儿玩沙活动,应基 于幼儿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立足幼 儿兴趣,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学习活动 环境,助推幼儿在主动参与中获得全 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美] 盖伊 ·格朗兰德 . 发展适宜 性游戏:引导幼儿向更高水平发展 [M]. 严冷译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2] [美] 苏珊 · 史黛丝 .早期教育 中的生成课程 从理论到实践 [M]. 叶 小红译 ,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57030.html
本文标签: 玩沙活动 ,思考 ,行为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