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项目式学习视域下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现状和发展途径论文

发布时间:2023-05-30 10:34:4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文章在阐述研究背景、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分析了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现状,然后提出了 项 目 式学习 视域下高校学生社团发展途径,包括社团组织:明确社团定位目标,构建项目 式学习小组;社团成员:树 立主动学习观念,在实践中实现个人发展;社团干部及负责人:引导社团活动创新,营造团队合作氛围; 高校组织:加强对项目 式学习型社团的良性引导,加大资源支持力度。

  关键词:学生社团,项目式学习高校

  高校学生社团是指由具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大学 生,依据一定的宗旨和章程,自愿组织并相对独立开 展活动的学生群众性组织[1],作为大学生成长的第二 课堂,它在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方面的作用日益突显[2] 。2020 年初,中共教育部党组、 共青团中央联合印发《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管理办法》, 强调应加强高校学生的社团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其 育人功能[3] 。而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探 究活动,最终目的是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 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以 长期的学生能力和素养提升为主要目标[4],有利于提 升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探索能力,克服学生社团面临的 现实困境,推动高校社团可持续发展。

\

 
  一、研究背景

  美国巴克教育研究所把项目式学习定义为“是对 复杂、真实问题的探究过程,也是精心设计项目作品、 规划和实施项目任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 够掌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5] 。相关教育工作者的研 究结果表明,项目式学习的理论核心包括学习的社会 化、以学生为中心、学习的情境性、积极的建构 。 国外 教育研究者发现,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课程教 授方式,可以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理解和应 用重要的概念具有促进作用[6] 。目前,美、英、法等发达 国家和许多发展中国家已普遍开展项目式学习,并在 实践中证明,项目式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及 发展一定的学科能力起着重要作用[7] 。 国内部分研究 者将项目式学习应用于 STEAM 教育和创客教育中, 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从整体上看,当 前国内学者对于项目式学习的研究更多地着眼于教学应用领域,如基于项目式学习的教学设计[8]、项目式 深度学习的实践探究[9]、核心素养下的项目式学习策 略探究[10]等,而较少以项目式学习为出发点对高校社 团发展进行深入探究,现实应用研究、问题与对策研 究的成果更是少之又少[11] 。根据管琳菲等[12] 的研究可 知,大部分高校的社团数量都在 100 个左右,数量最 多的当属北京大学,且一个社团约有 112 人 。高校社 团发展迅速,同时也存在学生社团管理规范化程度有 待提高、学生社团整体功能不健全、学生社团自我服 务需进一步加强等问题[13] 。一系列问题的存在阻碍了 高校社团育人功能的最大化实现,探索新型社团发展 路径是推进高校社团可持续发展的现实之需。

  针对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现实问题,本文以广州 市 10 所高校的学生社团成员为调查对象展开问卷调 查,旨在了解高校社团对社团成员带来的影响及社团 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高校社团管理、建设 项目式学习社团并改进的可行途径,从而在发挥高校 社团立德树人积极作用的同时,满足学生个人成长发 展的需要。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方法, 对广州市 10 所高校 的 1 076 名学生社团成员开展问卷调查。

  (一)问卷设计

  结合现有学生社团建设的研究编制调查问卷,内 容主要包括人口统计学特征和社团建设两个方面 。人 口统计学特征包括参加社团学生的性别、学校、年级、 专业和社团类型;社团建设包括个人成长情况、目标 制定情况、团队学习情况和组织建设情况(活动开展、 对外交流、外部支持情况;凝聚力、归属感和协作效率情况) 。

  (二)问卷调查

  为保证问卷设计的合理性,控制问卷质量,在问 卷正式发放前,选择不同年级、专业的学生进行预调 查,对比调查结果的一致性,最终形成正式问卷 。问卷 调查采用“线上作答+线下访谈”的形式 。线上调查通 过问卷星完成网络版问卷编制,利用移动网络展开调 研,最终收回 1 402 份网络调查问卷 。对回收的问卷 进行预处理,剔除作答不全、地域不符、社团类型不 符、无社团经历等问卷,共剔除无效问卷 326 份,最终 获得有效问卷 1 076 份,有效率为 76.75% 。线下访谈 采用面对面访谈的形式,基于项目式学习理论设置访 谈大纲, 在广州高校学生社团选取 12 名调查对象进 行访谈, 其中包括 3 名社团会员、4 名社团干部、2 名 社团指导教师、3 名社联人员。

  (三)问卷统计处理

  运用 SPSS 24.0 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 分析, 对两组或多组间构成比的数据比较进行 χ2 检 验,以 P<0.05 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

 
  三、研究结果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中, 按学校类型将 10 所高校进行分组, 分为综合性大学(4 所,占 40%) 和专科性大学(6 所,占 60%) 。广州市 10 所高校的 1 076 名学生社团成员中,女 生占 67.0%,男生占 33.0%;大一学生 364 人,占 33.8%, 大二学生 301 人,占 28.0%,大三学生 244 人,占 22.7%, 大四及以上学生 167 人,占 15.5%;调查对象所在专业的 前三位分别是经管类(占 32.9%) 、理工类(占 24.3%) 、文 史哲(占 18.1%),其余为医学类(占 11.3%) 、法学类(占 6.9%) 、其他(占 6.4%);调查对象参与的社团类型主要分 为文体艺术类(占 36.2%) 、公益服务类(占 24.7%) 、社会 实践类(占 13.8%)和学术科技类(占 13.1%) 。

  (二)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现状

  1.高校学生社团项目式学习开展不足,组织结构 划分不合理。项目式学习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探究 活动,团队学习的氛围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调查 结果显示,仅有 58.1%的学生认为所在社团学习氛围 好,51.1%的学生认为社团学习机会多,其中社团学习 方式以传统的知识交流和传递为主, 而采取科研项目、竞赛或其他团队合作形式进行团队学习的占比仅 有 17.0% 。数据表明,部分高校学生社团未结合项目 式学习开展社团活动,学习氛围较差,社团学习组织偏形式化 。 同时,调查显示,32.7%的学生认为所在社 团组织架构不合理。传统的高校学生社团组织结构以 职能划分部门,虽然分工明确,但限制了社团成员的 参与范围,社团参与者仅能在合作活动中了解各部门 的工作程序,习得的知识、积累的经验大多局限于本 部门,缺乏团队协作、交流学习的机会 。概言之,社团 组织结构划分不合理,难以满足社团成员全面参与及 发展的需求。

  2.高校社团建设创新性不足,社团成员创新意识 有待增强。项目式学习强调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实现深 度学习,相比于传统的经验传授,其更具有实践意义 , 能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 。调查显示,高校学生社团在 实际建设过程中,存在社团活动、经验知识传承方式 等方面创新性不足的问题 。其中,认为所在社团活动 “丰富多彩,且很有意义”的学生占 50.1%,针对未来改 进方向的调查,希望“创新社团活动形式和内容,提高 活动水平和质量”的学生占 64.8%,位列第一,这说明 调查对象所在的社团活动创新性不足, 这与陈宗慧[14] 的研究结果一致 。当前,大部分社团学习传承的方式 仍以口耳相授为主, 经验知识的传承方式比较单一 , 缺乏创新性 。调查结果显示,“干部对后辈的传授” “开总结会”分别占 59.9%、58.0%,位列第一和第二, 说明经验知识传承方式局限于传统形式 。同时,在活 动创新意识方面,认为“成员的自主创新意识不强”也 有较高的占比,达 40.0% 。 由此可见,社团成员创新意 识不足,需要进一步增强社团成员的创新意识,进而 提高高校学生社团组织建设的创新性。

  3.高校学生社团内涵式发展不足,社团共同目标 认可度不高。高校学生社团的内涵式发展在培养社团 成员团结协作精神、合作意识、集体荣誉感、修养等方 面都将起到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15] 。大学生的共同理 想追求、共同兴趣爱好或共同观念目标是社团建立的 基础,因此明确社团发展的目标有助于提高社团成员 的凝聚力 。调查结果显示, 仅有 55.8%的学生认为社 团目标与个人目标是一致的, 另有 37.6%的学生不清 楚是否一致,有 6.6%的学生认为不一致,这表明社团 共同目标认可度不高,部分成员对社团共同目标认识 不清 。此外,认为所在社团的凝聚力强、归属感强、内 部协作高效的学生占比分别为 58.9%、58.5%、55.6%, 这表明现有学生社团的凝聚力、归属感、团队合作精 神均不够强,不利于培养社团成员的合作精神、集体 荣誉感,社团内涵式发展动力不足。

  4. 高校社团部分学生功利性心理较强,不利于学 生发展 。 自我决定论提出,内部动机是最具有自我决 定性的动机,此动机是纯粹为满足需求而参与活动[16]。 结果显示,学生通过参与社团活动最大的收获是改善 人际(占 71 .3%),其次是培养积极向上的性格(占 55. 1%),再次是激发潜能(占 48.0%) 。这说明参与社 团对高校学生有积极的作用,高校学生社团建设有助 于满足学生自我成长发展的需要,这与付忠勇[17] 的研 究结果一致 。而参加社团动机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 排在前两位的是“增加个人履历的校内实践经历”(占 45.9%) 和“为了第二课堂学分”(占 28.3%) 。这说明通 过参与社团活动, 学生能够满足多个层次的需要,如 兴趣培养、社交拓展、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等,但部分 学生参与社团有一定的功利性,存在追求自主利益的 动机,这不利于其在社团中的学习和成长。

  5.高校对学生社团的资源支持不足,重视程度有 待提高。高校的资源支持是建设项目式学习型学生社 团的重要物质基础,这种支持主要体现在经费、场地 等软硬件设施方面 。调查结果显示,针对社团活动创 新的主要困难,排在第一位的选项是经费、场地的限 制, 占比达 71.7% 。资金和场地的不足极大地影响了 社团活动的开展,限制了学生社团的整体发展 。同时, 对于社团凝聚力感知的影响因素,47. 1%的学生选择 了学校主管部门的重视和指导,这说明学校主管部门 的重视和指导对社团凝聚力有重要的影响 。对此,高 校需要加强对学生社团的重视和引导,加大对学生社 团的资源投入,使社团组织充分具备开展社团活动的 条件。

  四、项目式学习视域下高校学生社团发展途径

  (一)社团组织:明确社团定位目标,构建项目 式 学习 小组

  项目式学习型社团强调团队合作,即不同的社团 组织或部门以同一个项目任务为导向,形成项目式学 习型的团队合作模式。首先,明确社团整体目标。基于 项目的学习中,关注重点在于使用项目管理的方法实 现设定的一个或多个项目目标[18] 。社团目标是贯穿个 人成长、团队学习和组织发展三个层次的推动力,良 好的社团目标能激发成员的热情和积极性 。因此,在 实践中应强调以共同探讨、凝聚成员共识的方式制定 社团目标,让社团成员参与目标制定过程,形成共同 的社团价值观和使命;迭代更替时,要有意识地引导 学生社团成员深入讨论社团目标,加强新一代成员的使命感。其次,围绕项目划分团队,构建矩阵型项目式 学习小组。社团内部可按照任务方式纵向划分成不同 项目组, 横向职能部门成员可加入不同的项目组,形 成矩阵型的项目式学习社团组织结构,把目标分解为 更加具体的任务,并由各项目组进行策划与实施 。创 新是社团发展的重要体现,高校学生社团建设过程中 需要以创新为导向,激活社团的创新驱动力 。当项目 式学习团队建立后,团队的学习和创新活动才有了真 正的开展基础。

  (二)社团成员:树立主动学习观念,在实践中实 现个人发展

  项目式学习强调以问题为基础, 以项目解决为 核心,以 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为手段,创造情景化学 习途径,使社团成员在实践中实现自我学习和提升。 大学生应在社团实践中深入体会“能力提升”的价 值,增强主动学习意识,且这种主动学习和主动建构 生活的方式要以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为前提。这个过 程包含了学生的有效学习、体验学习 、合作学习、探 究学习等,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19],使 其逐渐从主动学习过渡到深度学习状态 。同时,社团 成员应据弃功利心理, 以开放包容的心态主动参与 社团的交流拓展活动,提升人际交往能力,在沟通交 流中开拓新思路并挖掘自身潜力, 在社团内创造适 合自身发展的学习环境, 从而进一步促进个人能力 的发展 。另外,学生要积极参与科研创新项目和学科 竞赛等活动,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探索新知识,同 时实现知识和经验的迁移,解决现实问题,突出理论 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进而提升自身解决学习与生活 中问题的能力。

  (三)社团干部及负责人:引导社团活动创新,营 造团队合作氛围

  领导是团队的灵魂, 能够激励团队成员创新和 创造知识 。社团干部和负责人在创新社团活动中具 有引导作用,应该意识到作为“活动育人顶层设计 师”应该完成的任务, 建立项目式学习团队领袖制 度,了解社团干部及负责人的职责,充分发挥社团干 部在社团交流协作过程中的正向引导作用 。横向职 能型部门干部负责日常事务和大型活动的组织,纵 向职能型部门干部则以项 目为中心分成不同的团 队,可采取轮岗领袖制,培养每个人的团队意识和责 任意识,以期实现相互合作、全员学习、共同提高 。一 方面,应结合当前政策与环境,组织设计创新性的社团活动;注重社团活动形式和内容的更新,据弃囿于 原有框架的模式化活动 。通过社团活动创新,可提高 社团成员的计划、组织、策划、协调能力,为社团活动 赋予新的内涵,驱动社团的持续发展 。另一方面,社 团干部和负责人扮演社团内外合作的牵头人角色, 组织社团成员在团队合作中进行项目实施方案的探 讨及经验分享, 可加强成员对项目任务的理解与领 悟,推进社团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使成员之间逐渐 形成协作信任的关系, 最终达到培育学生沟通能力 与融入社会的合作精神的目的。

  (四)高校组织:加强对项目式学习型社团良性引 导,加大资源支持力度

  高校项目式学习社团的发展离不开学校的鼓励 与支持,学校应重视对社团发展进行良性引导 。具体 可通过相关教学管理部门、学生社团管理部门和指导 教师三方力量,对项目式学习社团的建设进行有针对 性的指导,并开展相应的培训活动。首先,通过高校行 政管理部门建立稳定的激励机制,如建立学生社团活 动的项目申报制度 、学生科研项目的申报和推选制 度、大学生“挑战杯”和创新创业大赛项目的校院两级 评审制度、学生考研推免与科研项目及论文发表挂钩 的激励制度等,并重视学术科技类和社会实践类社团 发展的带动作用,打造沉浸式、体验式的学习情境,鼓 励学生团队把学习与实践深度融合,拓展学生创新学 习的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整体水平。其次,加大高校 组织对项目式学习社团的资源支持力度。一是为学生 社团提供项目组织与实施的平台,借助项目和社团活 动,组织并举办创新创业教育讲座、各种竞赛项目培 训,以增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20];鼓励学生参加科 研、创新创业大赛,提高学生科研立项比例,为学生进 行科研、创新创业提供更多机会 。二是加大社团活动 的物资支持、项目资金支持力度,拓宽学生社团获取 经费的渠道,保障社团活动场地、软硬件等基础设施 的高效使用。三要积极为学生社团链接可利用的校友 和社会资源,形成学生、教师、校友、社会组织“四位一 体”的社群网络,为社团建设提供多方位覆盖的资源 支持网络。

  综上所述, 高校社团是实现育人功能的一大阵地, 推动高校社团创造性发展有利于实现大学生综 合素质的提升 。将项目式学习应用到高校学生社团 的管理和建设中,建立项目式学习型学生社团,有助 于解决当前社团组织结构问题 。通过加强组织目标设立意识, 设计创新型社团活动, 营造团队合作氛 围,可增强学生的自我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提高大 学生的社团参与度和积极性, 增强其创新实践能力 和自我学习能力, 进而最大限度地发挥高校社团立 德树人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胡三嫚.大学生社团参与质量的实证研究[J]. 高教探索,2012(1): 128-133.

  [2] 王慧,刘永栓,章集香.学习型组织视角下高校学生组织发展的内 驱力研究[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6(2):171- 176.

  [3] 中共教育部党组 共青团中央印发《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管理办 法》的通知[EB/OL].(2020-01-20)[2022-06-06].http://ytw.hnie.edu.cn/ info/1005/2841.htm.

  [4] 胡佳怡.项目式学习及其实践困境的突破[J]. 教学与管理,2021 (31):5-8.

  [5] 美国巴克教育研究所 .项目学习教师指南:21 世纪的中学教学 法[M].任伟,译.2 版.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6] MARX R W,BLUMENFELD P C,KRAJCIK J S,et al.Inquiry - based science in the middle grades:assessment of learning in urban systemic reform[J].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2015.41(10): 1063-1080.

  [7] BLUMENFELD P,FISHMAN B J,KRAJCIK J,et al.Creating usable innovations in systemic reform:scaling up technology -embedded pro- ject-based science in urban schools[J].Educational Psychologist,2010.35 (3):149-164.

  [8] 王秀英,万欣欣,李春密.基于项目式学习的教学设计:以“圆周运 动”教学为例[J].物理教学,2022.44(3):2-5.8.

  [9] 彭操红.项目式深度学习的实践探究[J].教育与装备研究,2022.38 (6):80-84.

  [10] 王建萍.核心素养下的项目式学习策略探究[J]. 中小学电教(教 学),2022(3):10-12.

  [11] 胡红杏.项目式学习: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活动[J].兰 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5(6):165-172.

  [12] 管琳菲,孙养学.我国高校学生社团的建设与管理研究[J].教育 理论与实践,2018.38(15):22-24.

  [13] 余乙兵.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管理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学校党 建与思想教育,2021(2):68-69.

  [14] 陈宗慧 . 高校学生社团的作用、困境与对策[J]. 学会,2020(11): 17-22.

  [15] 吕利珊.“一心双环”团学组织格局下高校学生社团内涵式发展 路径研究:以粤西地区三所高校为例[J]. 教育理论与践,2019.39 (30):58-60.

  [16] 汪艳霞,蔡文伯.交际拓展与能力提升:大学生社团活动的价值 定位及其演进[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15):18-22.

  [17] 付忠勇.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优化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 育,2019(20):66-67.

  [18] CHRISTOPH S,陈颖.“基于项目的学习”在教学活动中的实施[J]. 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2021.6(4):26-31.46.

  [19] 景浩荣.高校学生社团的本质及其教育价值[J].教育评论,2017 (2):94-96.

  [20] 宁桂兰,吴德坤,邓海燕,等.关于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意 识培养的思考[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9.27(1):17-19.5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5689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