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为了促进高等教育发展,文章从抽象知识的追求:脱离高等教育发展境况的知识体系建构;思想的呈 现:高等教育研究的本质与价值所在;行动的力量: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的内部自觉与外部助推三个方面对西 部高等教育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西部高等教育,思考,行动
随着西部开发政策的实施,西部高等教育引起了 人们的关注。《西部高等教育:一个值得重视的研究领 域》[1]一文详尽地显示出西部高等教育研究的脉络与 取向 。当前,西部高校内部的教育研究力量在国内的 影响力日益突显,他们不仅密切关注西部大开发与西 部高等教育的改进实践,更是对高等教育的普遍性问 题给予了深切的思考,并呈现出很多真知灼见[2]。随着 目前整个高等教育研究的体系化建构,西部高等教育 研究也在日益走向学术化。面对西部高等教育这一特 有的社会现实,是应该聚焦思考为建构高等教育知识体系提供特有的概念和理论支撑,还是需要行动的力 量促使其发展与转型,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抽象知识的追求:脱离高等教育发展境况的 知识体系建构
为了推进我国教育研究融入国际话语体系,就像 其他社会科学一样,教育研究包括高等教育研究都力 图在方法和立场上实现客观化、实证化、中立化,其具 体表现就是不断提升量化研究的分量,甚至创立了计 算教育学。然而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具有 不同的知识形态和价值属性,自然科学的知识特点是 客观描述自然形态和运行规律,没有道德观和价值属 性 。但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却不是如此,尽管社会科 学也在不断追求理论的抽象性,但无论如何都无法忽 视现实层次中人类社会的复杂性、人的主动性和“环 境或外部约束条件”等的重要性[3]。因此如果不能对现 实中的高等教育发展实践予以深切关注,退而追求与 现实不相一致的抽象的概念和脱离现实性的知识体 系,可能会造成不良后果。事实上,高等教育的知识属 性是为解决社会问题服务的,旨在促进经济发展与文 明的进步。
二、思想的呈现:高等教育研究的本质与价值所在
解决社会问题的知识并不是虚幻和抽离现实的体系构建,而应以思想的附着体现其价值和意义 。 因 此无论是对学术研究还是对文学作品来说,思想性都 比知识更重要 。经济学界曾就经济学研究及论文写 作、发表等问题展开充分讨论并达成一系列重要共识, 提出要扭转经济学研究“轻思想、重技术”的倾向,即 经济学研究应该更加注重思想理论创新[4] 。而文学界 在反思自身的学术使命时,也对文学的各种模式如“重 考据、重实证”或旁征博引发的日益纯化与规范性带 来的激情的萎缩与思想的褪色提出省思 。于是其提出 要想在思想与学术、激情与规范中找到一个最佳的契 合点,就必须把自己定格为一个现代的中国人,以此 为出发点去言说现代中国人的话,在现代中国这片土 地上思考现代中国人的生存感受 。通过这种朴实无华 的表述,可以领悟到现代学术行为的精义[5] 。社会学家 米尔斯在其《社会学的想象力》一书中曾提出学术的思 想性及其来源要从生活经验中获得[6] 。教育研究者就 教育研究的单向度思维也提出了警示,如“不满足于对 经验的常识性描述,而要探寻有组织的和系统性的知识 体系的超越性思维,于是过度追求自为性、创造性和批 判性的过程中却脱离了与日常化教育的内在关联,否 定了教育常识与经验的可能价值”[7],而要真正提升其 教育研究的品质,必须积极接近、投身教育实践,在教 育实践的观察中突破封闭思维的钳制,发现教育的意义 和价值。 由此可见,与其他社会科学相比,更具有人文 色彩的教育研究尤其是高等教育研究不仅需要科学的 研究方法和技术,更应该关注高等教育本土的价值和意 义所在,防止过度追求抽象的概念和虚幻的知识体系。
三 、行动的力量: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的内部自觉 与外部助推
随着西部开发战略的全面实施,西部高等教育也 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不仅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措 施来推进西部高等教育的发展,高等教育界也已经把西部高等教育当作一个重要的现象或议题进行研究 与分析 。经过外部力量的助推,西部高等教育已经取 得了显著的成就,同时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的现实困境 依然存在,而如何突破困境实现跨越式发展,不仅需 要理论的突破,还需要实践的创新 。而对于高等教育 研究而言,不应仅停留在议题的思辨层面,还需要深 入高等教育实践内部,进行观察体验,与高等教育行 动者一起分析思考,从而实现西部高等教育内部理念 的重塑转变与高等教育实践的创新。其实无论是西部 高等教育的发展还是东部高等教育的振兴,尽管表现 为区域性的高等教育现象,但问题的根源如出一辙。 而要突破发展的瓶颈,在关注外部政策导向的同时, 还需要从高等教育内部实现突破。
(一)西部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困境
行政主导的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是一种典型 的政策驱动的“输血”模式,这种重点扶持、以点带面 的政策设计促进了西部高等教育的发展,但同时西部 高等教育仍存在的现实困境也不容忽视。
1.高层次人才数量偏少 。高等院校教师整体数量 明显不足,从 2019 年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我国高校 教师共有 256.67 万人,其中 46%的教师在东部高校, 而西部高校教师仅占 20%。除了高校教师数量存在东 西部差异,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数量也体现出明显的 差异性 。2019 年研究生招生总量为 91.65 万人,其中 西部高校招生数量仅占比 18%;本专科招生总量为 914.90 万人,西部地区的招生数量占比为 20.6% 。从 这些数据可以看出,西部院校高层次人才数量占比偏 低 。2019 年,我国毛入学率已经达到 52%,这标志着 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已经进入了普及化阶段 。陕西和 宁夏的毛入学率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但是其他的省 份均低于平均水平,因此,从这些数据可以分析出西 部高等教育内部发展也不均衡,这制约着西部地区高 等教育的整体发展。
2.优质资源配置不均衡 。随着市场在高等教育资 源配置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东部沿海高校的发展越来 越快, 西部高等教育在市场机制下处于明显不利地 位。2017 年 9 月,入选“双一流”建设的高校中,东部有 87 所,中西部共有 53 所;东部、中部和西部高校入选 学科数分别为 331 个、83 个、51 个[8],高校入选“一流 学科”的数量在区域间的差距可见一斑。
第一,东西部高校数量差距较大 。根据数据统计 分析, 东部高校数量占全国高校总量的40%左右,西 部十二个省市区仅占到 23%左右。并且在西部的十二个省市区中,陕西、四川的高校数量及一流学科数量 居多,而西藏、青海等地优势高校相对较少 。中西部高 等教育资源与东部地区仍有很大差距,也体现在优质 高等教育资源上, 从 A 类学科分布的省份来看, 京、 沪、苏位列前三,这三个省份的 A 类学科占到了总数 的 50.57% 。另外,东部总占比 70.72%,而中西部合计 占比不超过 30.00% 。这些数据说明,无论是从高校数 量,还是从优势资源来看,都呈现出东强西弱的局面, 人力资源配置的不均衡问题正严重制约着西部高等 教育的发展及质量的提升。
第二,西部地区内部发展不均衡 。西部地区高校 数量众多,但是西部高等教育的发展一直也呈现出不 均衡的局面,实力名校主要集中在四川、陕西、重庆三 地,具体如表 1 所示。
从表 1 可知, 上榜高校数量最多的省份是陕西 省,有 26 所,而西藏与青海仅有两所高校上榜,差距 较大 。 陕西、四川等地都有入选“双一流”的高校,云 南、广西、贵州、宁夏等省份的高校入选“双一流”的比 例均比较低 。因此西部高等教育的问题不仅是东西部 配置不均衡,西部各省份之间的配置也不均衡,这也 是西部高等教育发展需要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
第三,西部高校办学条件亟待改善。从高校生均预 算内教育事业费、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进行比较,西部 省份高校大多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尤其与东部地区相 比差距较大。从社会资金来源进行比较,四川、广西、甘 肃等地的高等教育社会捐赠额度均没有达到 5%这个 全国平均水平[9] 。除了陕西和四川两省的高等教育资 源相对较为丰富,其他西部高校在校舍建筑面积、教学 科研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方面的教学配套设施远不及东部地区的水平。
(二)助推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的政策
高等教育强国的建设,离不开幅员辽阔的西部地 区高等教育的发展 。纵观西部高等教育的发展,西部 高校也经历了百年的历史变迁,有着悠久的历史 。西 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中国高等教育 整体水平的提升 。自 2000 年起,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 策推进西部高等教育的发展,西部高等教育振兴前期 计划的主要举措可以概括为“四计划、两工程”。经过 早期的外部援建和直接“输血”之后,西部高等教育开 始转换思路,由“输血”模式转为“造血”模式 。尽管投 入了大量的资源,但由于覆盖面不够全面,因此我国 还需要继续加大政策支持 、资金投入和对口帮扶力 度,同时应调整扶持思路,增强“造血活血”功能。在国 家政策的支持下,可基于西部高等教育的独特功能定 位,通过细化具体举措强化布局与规划,以加强省际 高等教育的优势互补和联动发展,如设置《西部高等 教育人事调配管理暂行办法》,支持从优秀大学调配 高校管理者。
(三)西部高等教育的研究力量聚集
西部高等教育的振兴不仅得到高等教育界的普 遍关注,西部高等教育研究者也在西部高等教育研究 中做出了有目共睹的成绩,高等教育研究机构不断增 加,研究成果越来越受到学者及社会的广泛关注,具体 情况如表 2 所示。
表 2 中提到的是目前西部高校中比较活跃的高 等教育研究机构,同时国内其他高校也相继成立了以 西部高等教育研究为重点的学术机构,且已经开始相 互协作。2018 年召开的首届“西部高等教育论坛”获得 了国内众多高校的积极响应,30 余名专家学者对“西部高等教育振兴”问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 目前,“西 部高等教育论坛”的影响正在不断扩大 。在这一背景 下,一是要注重加强西部地区新型特色研究机构的交 流合作;二是以高校为单位,围绕重点学科和新兴学 科组织研讨会, 从而集聚西部高等教育的研究力量, 助力西部高等教育发展。
(四)高等教育研究者的行动
面对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的现实,高等教育研究者 已经开始行动,产出了诸多研究成果,为西部高等教 育发展献计献策 。从目前研究文献来看,关于西部高 等教育的研究主要聚焦以下两个路径,其一是现实关 照,这一主题内容非常全面,涉及西部高等教育的各 个层面,同时获得了众多基金的支持,其主要以实践 问题为导向;其二是关于西部高等教育的学术化思考, 也获得了很多有分量的研究成果 。基于该研究现状, 西部高等教育研究要想实现新的进展,就必须直面现 实问题,并付诸实践,在实践中进一步发展高等教育 研究理论,并以此指导新一轮的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 实践,最终成为引领与分析实际问题的行动力量。
1.淡化知识体系的建构,注重研究的真实影响力。 高等教育学的研究成果不应仅体现出研究者对高等 教育领域真实世界的描述及个人对现实状况的思 考,还应该体现出对现实的干预,也就是对高等教育 现实实践的影响 。比如,西部高等教育经费投入问题, 即如何保证经费投入的有效性及使用的恰当性;西 部高等教育观念的塑造如何实现创新;西部高校高层 次人才的吸引力和稳定性如何确立,除了经济利益的 吸引,还有没有其他保障,且经济利益的吸引进入递 减阶段之后如何保证人才的稳定性;西部高等教育 质量的吸引力如何确立,是否仅仅依靠西部高等教育自身来实现,外部地区环境的改善对增强西部地区高 等教育竞争力的作用如何实现 。面对种种问题,不可 能依靠抽象的概念及脱离实践的知识体系进行解决, 而是需要一步步地身体力行才能完成,才能为理论的 创设提供基础。
2.打破局限学科内部的交流,创设聚合式研究模 式。聚合式研究模式是指用一种跨学科的思维方式思 考高等教育实践问题,即在研究高等教育领域的具体 问题时,要吸纳高等教育中的相关专业人士,而不应 该是高等教育研究者自己“闭门造车”。高等教育研究 具有问题导向和多学科领域的特征,高等教育问题是 一种全局性和综合性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只靠一个 领域内的学者是很难解决的, 需要各个学科领域内的学者以不同的视角对高等教育领域内的问题进行定 性与定量分析和研究[10]。此外,实现聚合式研究导向不 仅需要各个学科的专家参与高等教育研究,更重要的 意旨在于高等教育研究者与专业教师的接触与融合, 即与基础学科专业教师、社会学科专业教师及人文学 科专业教师相互融合,与他们一起思考学科专业发展 的问题 。只有结合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的现实境况,才 能透彻理解西部高等教育良性发展的机制创设,才能 为西部高等教育的良性发展提供建设性的策略和指 导性的建议。
3.依据高等教育实践需要,确立研究行动的群落 层级 。要想真正实现西部高等教育的应用导向,促进 西部高等教育研究向实践问题的转型,就应构建西部 高等教育研究的群落分层及目标的分级。其具体含义 体现在以下三个层面的区分与定位上。
第一,以服务宏观高等教育发展为导向的政策研 究 。高等教育研究者要密切关注实践,参与高等教育 改革,如“新工科建设”“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 “跨学科研究”等 。 目前,比较流行的教育智库研究就 是以宏观的教育政策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改进教育政 策为研究目标,始终将学术研究与教育政策的实际问 题相结合,使教育研究中产生的学术知识为教育政策 的制定服务,有效配合国家的决策需要,如此可为完 善西部高等教育政策导向提供服务[11]。
第二,以服务区域发展为导向的高等教育区域研 究。西部地区幅员辽阔,学校众多。西部高等教育研究 需要具体落实在特定区域空间,进行细化和具体的研 究,以服务区域地方的发展实际 。具体可与地区高等 学校密切合作,跟进区域高等学校的最新发展,诊断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动向, 并与区域高校专业教师、行 政管理者相互配合,为区域内每一所高校的发展做出 科学的定位与策略选择 。另外,可以通过建设省级教 育智库促进区域高等教育研究的发展,即建立由多学 科专家组成的以各地方教育研究机构为单位的决策 咨询机构,这样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区域教育智库建 设对上有利于落实国家宏观教育政策,对下有利于谋 划地方教育改革,服务省级教育决策[12]。
第三,以服务本校发展为导向的高等教育院校研 究 。西部高等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具体院校的发展,因 此西部高校应积极建立院校研究部门,服务西部高校 发展 。院校研究的立足点是为学校提供决策咨询,具 体可形成“前期研究—草拟决策备选方案—监控实施 政策—评估结果”的闭环工作循环,同时可构建开放的国内外院校研究协同网络,扩大影响力[13]。
这三种行动目标的群落定位标志着西部高等教育 研究的使命与探究未知世界真相的基础研究相比,也 就是与建立抽象的知识体系相比,要更多关注行动的 力量,也就是对行动的思考或在行动中思考,对西部高 等教育的实践进行反思与追问,参与西部高校具体的 学科发展与专业建设;参与西部高校的管理实践和改 革实践,直面西部高校的困境,探寻制约西部高等教育 发展的内外动因,并运用已有的高等教育理论与经验 参与西部高等教育的创新实践;不断地发现和解决西 部高等教育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推动西部及中国 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并在参与西部高等教育改革 实践过程中加深对高等教育问题的理性思考。
总之,西部高等教育研究不能局限在实证化和抽 象性的角色立场, 而应体现出思想和价值的附着,这 需要研究者的行动力量。面对西部高等教育这一特有 的社会现实,高等教育研究应充分运用行动的力量促 使其发展与转型,对西部高等教育的实践进行反思与 追问 。具体而言,西部高等教育研究未来应以实践作 为基点, 积极解决西部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困境,充 分发挥实践改革的作用,从而为西部高等教育再振兴 贡献行动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蔡宗模,张海生,吴朝平,等.西部高等教育:一个值得重视的研究 领域[J].重庆高教研究,2021.9(1):42-55.
[2] 王传毅,辜刘建.西部的高等教育研究者关注什么:在普遍性与区 域性之间[J].重庆高教研究,2021.9(1):66-76.
[3] 王水雄,梁鹏飞.抽象性与现实性的权衡:一种社会科学的理论 观[J].社会学研究,2017(5):90-113.
[4] 陆蓉,蒋南平, 陈彦斌,等.经济学论文的思想性与技术性关系笔 谈[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3(10):7-16.
[5] 谭桂林.学术的思想性与思想的学术性[J].南方文坛,2002(2):42- 43.
[6] 张燕婷,赵洪萍 .“社会学想象力”与教育社会学研究范式的整 合[J].济南大学学报,2021(3):122-130.
[7] 许文彬,魏同玉 .教育研究中的单向度思维及其突破[J].教育科 学,2020(5):41-48.
[8] 陈鹏,李威.“双一流”建设背景下西部高等教育的挑战与政策供 给[J].教育研究,2018.39(11):91-98.
[9] 刘徐湘. 中国西部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困境与对策[J].高教发 展与评估,2019.35(5):1-7.
[10] 董立平.学科与领域:高等教育研究科学化的两翼[J].高等教育 研究,2011.32(12):77-84.
[11] 闵维方,文东茅.学术的力量:教育研究与政策制定[M].北京:北 京大学出版社,2010:272.
[12] 赵超越.省级教育智库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研究[D].沈阳:沈阳 师范大学,2018.
[13] 蔡三发,张端鸿,钟之阳.集成化院校研究体系的构建:以同济大 学为例[J].复旦教育评论,2016.14(5):35-3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56444.html